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一个熟知审计的财务主管(广大财务人员及审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吴晶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资历丰富的财务主管们深知一年到头要和审计人员打多少交道。多方位的审计让财务主管们颇感无奈。其实又何必如此呢?如果平时在工作中能关注、考虑到审计要点,从而依法守规地做好财务工作,岂不是省却了自己和审计人员很多的额外工作?

本书就为大家揭开了审计的神秘面纱。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理论、案例与操作手法熔为一炉,既让财务主管们有轻松阅读的闲情,又有细细品味的雅兴。

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为:财务主管要了解的审计基础,采购付款环节的审计关注点,生产环节的审计关注点,销售收款环节的审计关注点,投资融资环节的审计关注点,货币资金管控的审计关注点,特殊项目的审计关注点。

此书既可作为广大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参考用书,又可作为有相关兴趣读者的自学解惑读本。

目录

第一章 财务主管要了解的审计基础

 审计的前世今生

 审计的类型

 审计审什么,到底有什么用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审计的依据是什么

 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审计证据是什么

 审计工作记录

第二章 采购付款环节的审计关注点

 采购业务与会计系统的协调

 审计需要测试采购内控的有效性

 采购与付款环节的实质性审查

 对购建固定资产的审计

 对应付账款的审计

 对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第三章 生产环节的审计关注点

 生产业务与会计系统的协调

 生产环节的业务活动及其关键控制点

 审计需要测试生产内控的有效性

 对存货盘点的审计

 对人工工资的审计

 对库存产品计价审计

第四章 销售收款环节的审计关注点

 销售业务与会计系统的协调

 审计需要测试销售内控的有效性

 如何审计营业收入

 如何审计应收账款

 对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第五章 投资融资环节的审计关注点

 投资融资的主要业务活动

 投资融资业务活动关键控制点

 审计所需要做的控制测试

 如何审计投资

 如何审计借款

 如何审计所有者权益

 对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第六章 货币资金管控的审计关注点

 关注货币资金的特点

 货币资金的关键控制点

 审计所需要做的控制测试

 如何审计现金管理

 如何审计银行存款

 如何审计其他相关账户

第七章 特殊项目的审计关注点

 如何审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

 如何审计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如何审计衍生金融工具

 如何审计或有事项

 如何审计期后事项

 如何审计关联方交易

 如何关注关联交易

 如何关注持续经营假设

 初次审计如何关注期初余额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财务主管要了解的审计基础

在谈起审计时,人们就会说:“审计就是查账的吧?”说审计是查账的,这话很形象,也没有错。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形成查账的根本动因。有记账的,就有来查账的。如:你的账记错了没有、有些内容该不该记、应该记在哪里?这是形式。本质是你的钱该不该花?该花在哪里?该怎么花?该花多少?花得值不值?如果你自己记账、自己查账,就没有公信力,这就有一个再监督的问题。得有人以第三者的身份来查账,这种查账活动就成为审计活动的雏形。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阶段: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秦汉时期的最终确立阶段,隋唐至宋日臻完善阶段,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和新中国振兴阶段。

1.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

据《周礼》记载,西周在天子(周王)之下设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官。天官冢宰为长,辅佐周王,总理国务大事,独揽财计大权,掌管财政支出、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天官之下设小宰和司会,司会掌管会计,小宰掌管财物、财政筹划及支出、政治经济监察;小宰之下设“宰夫”,行使外部审计之权,即定期不定期对王朝的各财物保管部门就地稽查,实地审核财物出入,稽查官吏治绩,监督整个王朝的财政收支情况,每旬、月、年终要求王朝的各财物保管部门将一切账册和会计报告送呈宰夫。

2.秦汉时期的最终确立阶段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建立和成长的时期,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在这一时期形成全国审计机构与监察机构相结合、经济法制与审计监督制度相统一的审计模式。御史大夫监察全国的民政、财政及财物审计事项。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所谓“上计”制,就是皇帝亲自参加听取和审核各级地方官吏的财政会计报告,以决定赏罚的制度。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秦汉时代的御史大夫不仅行使政治、军事的监察之权,还行使了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权。

3.隋唐至宋日臻完善阶段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时期。隋唐至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官僚系统进一步完善,审计在制度方面也随之日臻完善。隋朝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比部”,隶属于刑部,掌管国家审计监督,行使审计职权。宋朝审计司(院)的建立,是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于是“审计”一词成为财政监督的专用名词。

4.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

元、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日益强化,审计总体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元朝取消了比部,独立的审计机构消亡,审计监督和政府审计职能严重削弱。

5.“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了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始于辛亥革命之后,当时一批爱国会计学者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与尊严,积极倡导创建中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年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6.新中国不断振兴阶段  1978年以前,我国没有设置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对财税的监督主要是通过不定期的财务大检查进行的。1980年,我国开始恢复和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1983年9月,我国成立了政府审计最高机关——审计署,各级人民政府相应设立各级审计机关。1984年,我国在各行业主管机关和单位内部成立了审计部门,实施内部审计监督。1993年10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1995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在法律上确定了政府审计的地位,并于1996年1月1日颁布并实施了《中国独立审计准则》。2003年6月,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二、西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在奴隶制度下,古罗马、古埃及、古希腊就已设有官厅审计机构,采用“账目听证会”的方式对官吏进行审查和考核。在封建社会,也设有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国家的财政收支进行监督。资本主义社会审计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在“三权分立”下。

P1-3

序言

资历丰富的财务主管们深知一年到头要和审计人员打多少交道。中介机构来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要准备好相关材料,配合其审计工作;上级公司派员来进行内部管理控制财务主管要准备好相关材料,配合其作好审计工作;老总离任时有离任审计,也要准备好相关材料,配合其作好审计工作;出了临时事件时更要无条件配合上级单位乃至政府,配合其作好审计工作。多方位的审计让财务主管们颇感无奈。其实又何必如此呢?如果平时在工作中能关注、考虑到审计要点,从而依法守规地做好财务工作,岂不是省却了自己和审计人员很多的额外工作?

本书就为大家揭开了审计的神秘面纱。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理论、案例与操作手法熔为一炉,既让财务主管们有轻松阅读的闲情,又有细细品味的雅兴。

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为:财务主管要了解的审计基础,采购付款环节的审计关注点,生产环节的审计关注点,销售收款环节的审计关注点,投资融资环节的审计关注点,货币资金管控的审计关注点,特殊项目的审计关注点。

此书既可作为广大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参考用书,又可作为有相关兴趣读者的自学解惑读本。但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的缺点与不足在所难免,诚恳期望得到广大审计人员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