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融罪案深度调查--来自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第一线的报告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反腐倡廉法制教育丛书编写组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金融系统从业人员的腐败行为,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近年来,金融系统披露的诸多“大鳄”令人咋舌。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迫在眉睫!

管内永远比管外重要,制度永远比技术重要,预防永远比补救重要!这本来自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第一线的报告,为人们敲响警钟!

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独特视角,将写作重点放在2001年以来检察机关查办、公诉的14起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大要案上。作者在亲身调查中,以纪实文学手法,还原案件本来面目,具有极强警示教育意义。同时,本书侧重分析了当前金融职务犯罪的共性,意在溯本求源,给人们以启迪。

目录

前言 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迫在眉睫/1

第1章 中国银行副行长的情色劫一中国银行原副行长赵安歌受贿、挪用公款案侦破纪实/1

  开平支行案牵出赵安歌/2

  成功突审,拿下关键证据/4

  锁定铁证,攻克难关/9

  赵安歌的荒唐情缘/12

  个体的堕落,体制的悲剧/21

第2章 草根行长“勿忘在莒”一解读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受贿案/23

  从城市平民拔地而起/24

  2亿元等于70.69万元/26

  6.5亿元等于80.95万元/28

  行长面子等于267.66万元/30

  勿忘在莒,谁来提醒张恩照/31

第3章 从“金融之宝”到“死刑犯”——中国银行原副董事长刘金宝落马记/34

  踌躇满志造就了仕途传奇/37

  “只有会花钱的行长才能挣大钱”/39

  10万元美金,没有一分用于公务/40

  嫡系幕僚都感到这么分钱太可怕/41

  400万赃款“克隆”初恋情人/45

  胆大包天地批贷款/48

  他曾经协助司法机关查处过贪腐案/51

第4章 一个技术官僚的沦落轨迹一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受贿案件案发始末/54

  非法获取115万,获刑12年/55

  技术官僚的发迹史/58

  大银行家之梦/60

  梦圆伦敦/61

  优雅的沦落/68

  “拎不清”的交易/70

  “中国最大的不良资产”/73

第5章 被斩落马下的金融“大佬”——光大(集团)总公司原董事长朱小华巨额贿赂案件揭秘/76

  举报信惊动中央高层领导/77

  显赫高官渐渐沉沦/79

  再狡猾也难逃法网/85

  昂贵的学费/87

第6章 审计风暴,掀出农发行腐败串案——胡楚寿、于大路串案全面解析/89

  审计风暴掀翻农发行两任副行长/91

  行贿的三企业老总受审/97

  变化多端、涉嫌偷税的奇怪公司/100

  “聪明人”蔡国安/103

  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104

  腾挪躲闪、“七十二变”的侵吞术/111

  串案牵出财政部掌控金融的高官/116

  迟到的心灵忏悔/127

  遏制“中间过程利益集团”的逐利冲动/130

第7章 导演疯狂“二人转”,诈骗中行10亿元——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原行长高山诈骗银行存款案纪实/133

  小车祸揪出大贪官/134

  “低调有亲和力的行长”/136

  “二人转”的主角/137

  同学相见 相见恨晚/138

  狼狈为奸 疯狂诈骗/140

  上门服务的诈骗流程/141

  顿生变故 找好退路/142

  复杂案情 水落石出/145

  罪孽深重 难逃法网/147

  痛定思痛,加快完善金融监管体制/148

第8章 农行科技处处长命丧“钱网”——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原科技处处长温梦杰的犯罪之路/151

  购房款3000多万,自己却说不知情/153

  荒唐的狡辩/159

  高智商的犯罪手段,贪欲无限的“胃口”/163

  堕入“钱网”,必将落入“法网”/165

第9章 没有保住自己的“保险”官——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原总经理助理唐宪伟的罪案解析/169

  普通的问询,意外的收获/170

  如此“精英人士”/171

  撞在了“枪口”上/172

  黑色的交易/175

  伸手必被捉/177

  人生的错位/179

第10章 “金融大鳄”砸出8亿元黑洞——陈勇贪污、挪用公款特大罪案始末/182

  违规起步 种下祸根/183

  胡乱运作 损失惨重/185

  孤注一掷 疯狂挪用/187

  穷途末路 罪定江苏/189

  人性与制度/192

第11章 华盈系“千万姐妹掌门”发家之谜——王睿、李晓敏姐妹侵吞巨额国资案揭底/194

  大明起家/196

  金蝉脱壳 大肆侵占巨资/199

  暗度陈仓 构建华盈帝国/202

  穷途末路 姊妹富婆均告落网/203

  专案告破/206

第12章 “飞单”5亿元的特大诈骗案——解读陆峰“京城金融诈骗第一案”/210

  大额电汇引出特大金融诈骗案/211

  陆峰其人/213

  空手套白狼/215

  女职员的噩梦/218

  名车、豪宅、狂赌/221

  体外循环,滋生诈骗案的土壤/222

  巨额损失谁之罪/222

第13章 “资本大盗”的崩盘末路——“白领黑势力”国洪起的罪恶之路/227

  东窗事发 数额惊人/228

  一介草民 胆大包天/230

  独辟蹊径 快速暴富/231

  性格独特 屡屡被骗/232

  公司众多 幕后指挥/233

  手段高明 巨额黑洞/235

  国债回购 漏洞百出/238

  白领黑势力 黑白通吃/241

第14章 隐性“权力寻租”下的落马者——王小石背后的寻租空间/243

  东窗事发/245

  权力寻租的逻辑/247

  王林二人的“灰色关系”/249

  行贿受贿的资金通道/250

  权力寻租与潜在利益链/251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254

第15章 反思与解读/256

  金融大案缘何频频发生/257

  中国的金融高管为什么会对委托人“不忠”/258

  对策之一: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出合理的体制/259

  对策之二:金融监管期待“sting”战术/259

后记

试读章节

又是赵丽红!

一个“职业高官情人”的形象惊曝世人面前,也令人思量和警醒……

1968年5月,赵丽红出生在哈尔滨市,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中学毕业后也都早早进厂就了业。1984年,赵丽红考入哈尔滨第14中学念高中,但成绩平平的她又给父母脸上平添一份凝重的忧愁:考大学没希望,进厂子又不容易,将来这姑娘可怎么办呢?

这时,学校一位美术老师善意提醒赵丽红说:“学画画吧,报考艺术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文化课要求不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专业以后会很热,而且你条件出色,就是做模特也没问题!”

的确,聪颖青春的赵丽红有一定的艺术天赋,人也非常漂亮:未满16岁时,身高就有一米七二,且形象典雅、靓丽,性格张扬、灵透,不雕琢、不粉饰,自然流露着东方女性独特的恬静气质又不失现代人的美感。

此后的三年高中期间,赵丽红利用课余时间学起了绘画。但是,毕竟没有绘画基础,艺术高校招生的名额又非常有限,赵丽红高中毕业后连续考了两年,也未能如愿。这时,并不富足的家庭再也支持不起她了。1988年,赵丽红放弃高考回家后,终日被一种无法言表的忧虑所纠缠。

幸运的是,原丁子文艺团第二年要招一批舞蹈演员。女儿具备条件,父母自然不愿放过这个机会,说尽好话、费尽周折终于把赵丽红送进了厂里的文艺团。

舞台上,赵丽红的艺术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不久,她就成为团里出类拔萃的独舞演员。这时,文艺团一个小提琴手吕坤忧郁的眼神、缠绵的演奏撩起了赵丽红心底爱的涟漪,尽管吕坤大她12岁,家有妻室,可是赵丽红的美貌让吕坤很难拒绝。然而,赵丽红的初恋虽然刻骨铭心,却因见不得阳光而注定要失败。

1991年7月,吕妻觉察异样后的一场暴风骤雨,把吕坤折腾得像个霜打的茄子,再也没有一点精神。来自家庭、单位和亲友的重重压力和指责也一下子砸到了赵丽红头上,而接下来的伤害,更让她无法承受:1992年春节,吕坤突然说:“我要出国了。临行前,我想把你介绍给韩老板。”

“无耻!”赵丽红遭受了莫大的侮辱,破口大骂。

吕坤却不动声色继续解释:“我知道你恨我,但经历世态炎凉、人间沧桑,到了我这个年龄时,你就会理解:追求什么艺术,什么爱情,没有机遇都是害人的。这是肺腑之言。记住,美貌是女人的资本!韩老板早就看上你了,就看你会不会把握机遇,利用资本了。”

韩老板叫韩玉亮,时年41岁,广东人,常年在哈尔滨、北京、广州间奔波边贸生意。一次跟俄罗斯合作举行服装贸易会时,他聘请了该厂文艺团演出助阵,并一眼盯上了赵丽红。通过打听,韩玉亮知道赵丽红的心全在吕坤身上,这才找到吕坤直言不讳。

吕坤人生观的灰暗从此覆盖了赵丽红滴血战栗的心。

一赌气,她不顾父母的悲泪阻拦,辞去工作,给韩玉亮做起了“小秘”,终日天南海北地飞。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她,最终遗忘了爱的伤痛。

介入韩玉亮的社会网,敏锐的赵丽红马上察觉,这个老板虽然腰缠万贯,却时常为求掌权者而卑躬屈膝、低三下四。慢慢的,她有了这样一个深刻体会:比钱更重要的是权!而逢场作戏的生活也让年轻的她变得越来越世故、圆滑。

1992年秋,赵丽红在北京看了一场时装表演后,曾经梦想的火焰又在胸中燃起。自然,韩玉亮是鼎力相助,随后把她介绍给了北京模特经纪公司。美学基础、舞台经验,再加上极强的悟性和卓越的自身条件,赵丽红很快在公司的签约模特中脱颖而出。正当她打算凭借自己的实力撑起一方事业的天空时,接连的坎坷打击,又让她的人生偏离了正轨。在大大小小的模特比赛中,赵丽红往往第一轮就被刷下来。她知道,那些获奖的选手,基本都有说不清的关系。

比钱更重要的是权!这个感受再一次彻底颠覆了赵丽红的世界观。

除了筹备比赛,模特公司平时最多的工作就是商业演出。1993年6月的一天夜里,赵丽红和几个小姐妹在某饭店表演“泳装秀”结束后,刚回到休息室准备换衣服,经纪人突然慌慌张张地跑来,神秘地告诉她:“快!就穿泳装,去见一个首长!”

来到一个豪华套间内,经纪人毕恭毕敬地向沙发上坐着的一个老头介绍:“这就是赵小姐,我们的王牌模特,你们慢慢聊!”随后带上门,轻轻离去。P13-14

序言

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迫在眉睫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地区金融系统频频发生大案、要案,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任何国家,金融都是经济的血脉。金融安全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首要条件。为了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维护广大客户的利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各大银行也采取了积极的对策,从制度、机制等方面防范金融行业职务犯罪的发生。但是,最需要重视的是,要把握住“什么是首要、紧要、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不断发生于世界各地的金融风险,更警示人们应把金融安全置于显著地位。金融安全不仅与金融政策和经济背景这些外部因素密切相关,从事金融决策和实务的金融工作人员也担当着重要角色,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但加剧了不良金融资产的形成,而且贪污、挪用公款、违规放贷等,构成了对金融秩序和金融财产的直接威胁,成为导致金融风险、破坏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金融系统从业人员的腐败行为,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近年来,金融系统披露的诸多“大鳄”令人咋舌。在媒体上上镜率比较高的有: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的三任负责人许国俊、余振东、许超凡盗用4.83亿元后,分别远逃海外;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前董事长朱小华利用职务之便,先后收受巨额贿赂达数百万港元,并违反规定将数亿港元贷给他人,给光大集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涉嫌贪污巨额资金,而跟着他涉案的人员多达40名……此外,在各级银行分行长、支行长以及金融机构总经理中,因过失或犯罪落马者亦为数不少。

金融系统存在的腐败,关键在于制度的缺失和监管的缺位。这种腐败形成的诱因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体制上的原因。金融界现在还是实行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主要人事任免由组织部门循旧例进行,激励约束机制非常薄弱。其次,内部管理制度的缺陷。比如与他人勾结、明目张胆地将储户存款取走的某银行储蓄所主任刘某,就利用了一个重要的制度漏洞:以前一些储蓄所曾发生过储户到银行取钱而钱却不翼而飞的情况,银行出于各种原因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办法——赔钱了事,不予追究。再次,监督管理的软弱无力。特别是对银行系统的一些头头脑脑,监管更是形同虚设,往往等到犯罪分子携带巨款逃到国外了才如梦初醒。

搞好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从小处说,是对客户的利益负责;从大处说,是对国家的利益负责。金融系统工作人员主要从事货币经营和资本运营,要频繁地与金钱打交道,受到金钱的诱惑最为直接、强烈。但是诱发职务犯罪的机会较多只是一个客观条件,没有犯罪分子的主观故意,即使有再多的机会也是不会触犯法律的。过去仅仅强调公职人员的道德和操守,殊不知传统文化中的“圣人情结”是可期待却没有保障的,当特殊的工作性质及其带来的特殊社会地位背后蕴藏着的经济利益,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商人们竞相追逐的稀缺资源,严密的制衡机制便是不可或缺的。在为暴露出来的金融高管“前腐后继”的行为扼腕悲叹之时,善良的人们不禁要呼吁:坚决打击商业贿赂、职务犯罪,莫让金钥匙成为金镣铐!

我们应牢记:管内永远比管外重要,制度永远比技术重要,预防永远比补救重要!

本书编写组

2008年1月·北京

后记

编辑完本书,美丽的北京已经开始落雪了。我们的心情既轻松又有些怅惘。轻松的是,完成了年初既定的任务;怅惘的是,书中涉及的内容使我们意识到反腐败的任务依然艰巨,与其他部门一道精诚合作,让更多的党员领导干部全面提高廉政意识的工作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本辑以纪实文学的手法记述了2001年以来发生的17起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大要案,深究犯罪原因、细查犯罪手段、剖析犯罪严重后果。文章生动真实,警示与法制教育作用强;最后一章侧重分析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特点、表现形式、发案趋势,并结合具体案件,从社会学、犯罪学角度对金融系统比较突出的职务犯罪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意在溯本求源,给读者以启迪。

本辑继续坚持丛书总体编写思路,坚持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通俗性和学术性相统一,即严谨客观又生动耐读。在案件分析部分,编写组人员遵循法制纪实文学的创作规律,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案卷的记载和媒体公开的资料,做了一些艺术上的处理和加工,并从保护个人隐私的角度出发,隐去了书中所涉及的与案件没有直接关系人物的真实姓名。

在本辑付梓之际,谨向一直以来给予指导和帮助的北京市纪委、北京市委政法委、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宣教处、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新闻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丁一鹤等新闻界的朋友提供了相关图片资料,使本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还要特别感谢审读本辑丛书的各位专家,有了他们的严格把关,本书才更为客观严谨。

由于时间匆促,编写过程中难免有粗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08年1月·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