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漯河文学地图/漯河作家精品文库
分类
作者 南豫见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漯河文学地图》出自南豫见之手,约50万字,图文并茂,聚焦全市作家的纷呈亮点,在“序言文萃卷”里,收录了为17位作家新著所作的序文;“作家素描卷”中,将数十年为50位作家的“画像”集中展览。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册在手,即可浏览漯河文学的地容地貌,维度走向,风物人情,辉煌成就。此书还回顾了作者本人创作的心路历程,“从改写右派文学”的《生命原则》;到“一部中国人百年的心灵史”的《百年恩公河》;再到“中原大地隆起文学青藏高原”的《红色劳改营》(香港媒体语);再到“一部值得尊敬的精品力作”的《家族荣誉》,这几部连续重拳出击的长篇小说,代表了漯河文学蔚为壮观的辉煌成就。

内容推荐

《漯河文学地图》,随笔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作者南豫见重大作品创作的心路历程,并附以作者及漯河文学重要活动的历史照片。书中收录了作者重要作品的评论文章,以及作者为数十位本土作家的推介文章,从各个侧面尽情并精彩展示了漯河文学65年的辉煌成就,一册在手即可通晓漯河文学的地容地貌。

目录

一、南豫见度过的生活

 1.成长篇

 2.文友篇

 3.文学活动篇

 4.家庭篇

二、漯河文学地图

 1.漯河文学六十五年

 2.漯河作家荣获全国、省级奖项情况

 3.漯河作家领军人物小传

 4.南豫见主要作品简介

三、后记杂谈卷

 5.《生命原则》后记

 6.《谎言如歌》后记

 7.《画地为牢》后记

 8.《百年恩公河》后记

 9.《家族荣誉》后记

 10.《生命原则》轰动文坛

 11.《生命原则》评论索引

 12.关于《画地为牢》

 13.《百年恩公河》创作思考

 14.《百年恩公河》影响综述

四、散文随笔卷

 15.泪铸悼母词

 16.残壁陋室大世界

 17.儿子南飞雁的《冰蓝世界》

 18.作家与传世之作

 19.越过沼泽

 20.永远的英雄精神

 21.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2.寻找诺厄方舟.

 23.幸福的文学之旅

 24.潇洒的“红三角”

 25.守护散文的艺术品格

 26.情人节漫话

 27.漯河作家与广电报的幸福结缘

 28.绿叶对大树的敬意

 29.林大听鸟音

 30.回望漯河文学新高地

 31.怀念荃法

 32.从“古枣林”、“文学老人”说开去

 33.感悟中原第一峰

 34.体验幸福

 35.感觉“先进文化”

 36.拥抱春天

 37.冬天的哀思

 38.悼念恩师

 39.慈善意识是作家创作的永恒主题

 40.忏悔是心灵的救赎

 41.《漯河赋》的意义

 42.《草珠项链》的乡问韵味

 43.用高贵的文化品格为双汇正名

 44.兄弟书(与杨稼生先生的一封通信)

五、序言文萃卷

 45.战争新论

 46.“50后”自画像

 47.女人当自尊自爱自强

 48.绿叶对根的情谊

 49.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新高度

 50.信仰文学

 51.丰富多彩的社会人文景观

 52.《无声世界》的强音

 53.一部大气磅礴的历史叙事

 54.悦读《中国南街村》

 55.草根花开

 56.种植散文

 57.莲开红尘吟天籁

 58.重读冬梅

 59.职场大社会

 60.感觉童年家乡的那条河

 61.花蕾少女的纯真独白

六、作家素描卷

 62.焕军是诗

 63.春海无涯

 64.石丹有为

 65.诗人志学

 66.兴华神奇

 67.女侠雅萍

 68.喜梅绽放

 69.翠华沉静

 70.古草青青

 71.王者之剑

 72.诗人品格

 73.仁者何炎

 74.冬梅灿烂

 75.山人新中

 76.居士建华

 77.春婷如画

 78.大树挺拔

 79.感觉明亮

 80.近观景超

 81.金涛闪亮

 82.颖峰高洁

 83.印象天狼

 84.走近新近加入省作家协会的二十位作家

 85.走近新加入省作家协会的八位作家

附录:书评选萃

 1.他从生活深处走来

 2.八年磨砺“三大步”

 3.内蕴深厚的《小和尚拆庙》

 4.真诚的情感冷峻的审视

 5.激情拥抱春天

 6.从黄泛区冲向文坛的“黑马”

 7.匡正世界的祈祷

 8.生命始终是一种选择

 9.怎样从苦难中认识历史

 10.阅读疼痛

 11.“集中营”或价值的颠覆

 12.“右派文学”的改写

 13.笼罩在死亡阴影下的《生命原则》

 14.感受生命

 15.不容遗忘的废墟

 16.被欲望扭曲的时空

 17.文学豫军的赫赫战果长篇小说的重大突破

 18.谎言迷雾中的人性审视

 19.生死较量的背后

 20.作家南豫见与《生死较量》

 21.一曲大气磅礴的英雄赞歌

 22.独有英雄驱虎豹

 23.深邃的文化忧思与拷问

 24.一部中国人的百年心灵史

 25.“海水清”的价值与意义

 26.一部厚重的关怀神话

 27.大众的期待

 28.百年梦想百年孤独

 29.审视官场原罪的《百年恩公河》

 30.归于尘土

 31.民族的心灵史

 32.追求深度和难度的写作

 33.欲望的“游戏”

 34.对历史和人性的双重拷问

 35.新浪读书专访《百年恩公河》作者南豫见

 36.中原大地隆起文学“青藏高原”

 37.人性的大染缸

 38.黑色的民族志

 39.象征性艺术典型

 40.历史真实与人性真实的现在时审视

 41.生存的渴望与生命的尊严哪个更重要

 42.一部值得尊敬的精品力作

 43.呼唤善意与明亮

 44.为民族疼痛的历史作证

 45.高难度的灵魂叙事及价值意义

 46.剖析狼性根源呼唤人性回归

试读章节

此次学习班是在兰考县仪封园艺场举办,为期四周。本人(图9中排右一),此期间创作了中篇小说《叼栗木烟斗的人》,头条位置发表在《中篇小说新作》。结识了编辑家单卫东、李明性及十多位成为一生好朋友的同窗,其中有杨稼生、孙方友、崔复生、赵中森等。与稼生结识缘于饥饿,挨过饿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悲悯,惺惺相惜。一次深谈时,他说打成右派在白条河农场改造时正逢大饥馑,在饥饿的日子里他没有洗过碗,每次都是用舌头一圈又一圈把碗舔得干干净净。这个细节如红丝绳将两颗相差20岁的心紧紧系在一起,不仅唤出了我的眼泪,也唤起了我的记忆。

那年我就学的镇小两个食堂,800多名学生一个,70多位老师一个。学生中吃商品粮的9人,其余的都是农业粮。农业粮供应上时,一日三餐有馍有汤的还能吃饱,也就没有计较商品粮与农业粮。农业粮供应不上时,吃商品粮的也跟着喝稀的挨饿。有些门道的家长就生法把吃商品粮的子女,从学生食堂转到老师食堂了。老师吃商品粮,与学生食堂的伙食是天壤之别。母亲托镇医院郭院长把我也转到了老师食堂。我刚享了一顿的福,第二顿领到的馍才咬一口,就让代老师夺走了,馍是我的命,我哇哇大哭着去抢我的馍,代老师把馍朝地上狠狠一摔抬脚踩时,我抢先扑过去用胸脯压住了馍,我生怕代老师再夺,趴在地上狼吞虎咽连馍带土吃下了肚。代老师大发雷霆道:“是谁把这个反革命子弟转到老师食堂的?”牛司务长解释说:“吃商品粮的学生都转过来了,就剩他一个,一碗水不端平会行?”代老师噢噢大叫:“反革命子弟与革命后代是一碗水吗?”牛司务长说:“你少给我扣帽子,我是共产党员我不怕你!.'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结果是老师食堂就是老师的,学生参与进来不合适。难道吃商品粮的学生比吃农业粮的学生高出一等?这是岐视贫下中农子弟。9名吃商品粮的学生全被赶回学生食堂。在这拨同学与其家长眼里,我成了坏一锅汤的老鼠屎。

一天晚饭,镇小食堂破天荒每人发一大一小两块红薯。难得的美食,我不舍得在饭场大口吃掉,想跑回家依在被窝里细嚼慢咽,好好品尝享受。那会儿正刮东北风夹带小雪,我怕红薯凉了朝怀里一揣,一溜小跑往家赶。进门当胸一摸,坏了,两块红薯丢了一块,还是那块大的。天冷我的心更冷,咋能让丢了呢,与其丢了还不如当场吃下去。我犹豫了一下,决定回去找。外面黑漆漆的,没有路灯也没有手电筒,路上黑糊糊的,我出门便半蹲身子,两手贴地皮打摸,一巴掌一巴掌朝前移动,不敢马虎,打摸得很细致,生怕那块红薯成了漏网之鱼。家到源小二里多路,我从这头打摸到那头,在源小大门的台阶下边,我的手打摸到熟悉的一软,连忙抓起来凑到眼前,苍天慈悲,正是那块红薯,上面已结出一层薄薄的冰。幸亏天太冷路上没人,又幸亏天黑看不清路面,否则这红薯就让别人捡走了。我兴奋之极捧紧了朝家跑,这块红薯成了我生命中的永远。

一天做课间操时我饿晕了,宁玉琴老师指挥人把我抬到她的住室里。我在床上躺一会后,神志就清醒了,发现宁老师不在,知道她去食堂做面汤了。那阵子饿晕的学生日渐增多,每天都不下数十例。源小流行的急救办法是喝面汤,一碗面汤下肚就好了。我知道该喝面汤了,心里充满幸福,饿晕真好,下次还要饿晕。等几分钟后,我听到饥肠咕噜直叫,就有点儿急不可待。食堂在宁老师住室的西边,我在门口侧身偷看,发现宁老师两手端两大碗回来了。我怕这会儿不晕了,喝不成面汤,又麻利躺到床上装晕。隔着窗户,我看到宁老师将一只碗放在外面的窗台上,端着一只大碗进来了。宁老师叫醒我,让我快喝。是白面汤,不稀不稠,我捧住碗咕咕嘟嘟没来及品味就喝完了,我不满足仍眼巴巴望着宁老师。宁老师迟疑一下走出去,把窗台上那碗端过来,又让我喝了。就是这碗面汤让我懊悔了几十年,宁老师瞬间迟疑的神情刻在了我心里。在那个饥饿年代,这碗面汤对宁老师也很重要,或许她饥肠辘辘,或许她家里有人急须。一大碗面汤,已对我救急了。我狠心不舍,喝了还想喝,只想自己不顾别人,我愧对宁老师一直对我的关爱。这种愧疚随着月深年久,愈然沉重,成为我永远的疼痛。

母亲在水库工地值诊,家里就剩我自己。饥肠辘辘睡不着时,我发现柜子上边的箱子落了锁。箱子移至高处我诧异,落了锁我更诧异。母亲分明是防我哩,里边有啥东西?莫非是吃食?我的好奇心立马调动起来了。够不着,我椅子上边摞凳子,鼓足劲搬下箱子。找不到钥匙,我用火钳插进锁把撬箱鼻子,失败了不灰心,总结原因再来,反复多次换了几样工具后,终于撬出了箱鼻子。掀开箱盖,里边是破衣服裹着一瓶古巴糖。我大喜过望,抠一疙瘩吃了,真甜真爽真得劲儿。连吃三疙瘩后,心想不能再吃了,让母亲发现可不得了。我合上箱盖,将箱鼻子重新插入箱洞,不仔细看很难发现撬动的痕迹。第二天我人在学校,心在家中的糖瓶里。晚饭后我一阵风往家跑,连迟疑一下也没有,搬下箱子,连锁带箱鼻子一起拔出,掀箱拧瓶盖,抠出一疙瘩糖就朝嘴里填,一连三后,才记起昨天的誓言,坚决不能再吃了,再吃就是哈巴狗。我就在这种决心不吃,又颠覆决心的矛盾纠结中,每日进补三疙瘩糖,最终把一大瓶糖吃个净光。这天进家乍见母亲的怒容,我才意识到案发了。母亲绰起一只鞋子,照着我的屁股就打。我大哭道:“妈我饿呀,每顿能吃半饱我也不会偷呵妈。”母亲扔掉鞋子,抽泣着说:“我好不容易弄点儿糖,是为了救你奶的急哩,你再饿还有碗红薯叶吃,你奶在镇北李村说不定连红薯叶也吃不上。”

P7-9

序言

我一次又一次打开各种有关漯河的史册,正史、野史、民间杂记,均觅不到或汉赋或唐诗或宋词或元曲或明小说或清散文的记载。截止到新中国之前的文学典籍上,没有小说、散文、诗歌的有关传承。偶有只首片句,聊以宽慰,多属官员的打油诗,远离民生疾苦,与文学不搭界。中原腹地,贾湖骨笛、字圣许慎的故乡,与建安文学的发祥地许昌毗邻,漯河的文人墨客都哪里去了?漯河史上没有文学,没有作家、诗人。如此结果匪夷所思,令人忧伤。

漯河文学经历了漫长的空白带。淘尽千古诗文弄者,这就是历史,破灭了多少人名垂青史的梦想。在此期间,沙澧河是哭泣的,流淌着兵燹战乱、饥馑贫困、民不聊生,而文学需要一张安静的书桌。

五星红旗唤起了漯河文学。六十五年弹指一挥间。漯河文学在各届党政领导的支持下与时俱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如今的漯河作家群拥有国家级会员1人,省级会员103人,市级会员近300人。他们或小说,或散文,或诗歌。这一盏盏精神的灯火,汇聚成波光潋滟的星海,为广袤的漯河涂抹上亮色与鲜活,温馨情感,慰藉人心,提升着城市的格调与品质。文学的优劣不取决于团队规模,也不取决于高规格的会员人数,而是以本地区文学作品的品质所决定。南豫见编剧的电视连续剧《日出日落》与《生死较量》,1996年与2000年分别在央视一套与八套黄金时段播出以来,一直稳居全省18地市电视剧创作的制高点;芦雅萍的长篇小说《少林方丈》获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南豫见的长篇小说《百年恩公河》相继获得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与省五届“优秀文艺成果一等奖”,迄今十八个地市的作家无人超越;南豫见的中篇小说《皇天后土》1992年获“莽原文学奖”以来,至今仍然是十八个地市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奖项。在诗歌领域:王志学的歌词《我爱你祖国》获河南省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南豫见歌词《热爱生命》1998年获“河南省颂中原音乐大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谢安顺的《漯河赋》与《水之歌》横空出世连获省委宣传部大奖;卢子璋诗歌“月光掠过山的脊背”、“梧桐”,李景超诗歌《大师及大师的作品》、《木槿花》相继在国内获奖;在文学评论界,李兴华的评论集《阅读与欣赏》、《神奇的第六感觉》与王剑的文章在全国重要期刊频频开花绽放,多次斩获国内重要奖项;网络文学方面:孟焕军《上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王剑散文《读博:打量世界的优雅方式》2010年获中宣部“全国文明上网共建和谐网上征文”铜奖;李江涛散文《小毛驴返乡》、南豫见散文《漯河文学60年》、王剑散文《傍晚,漫步在城市的街道》、孟焕军《漯河广播与时代同行》同时获得2009年省委宣传部“沧桑巨变看河南”网络作品大赛文学类作品一、二、三等奖。据此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在漯河厚重文化土壤上凸起的文学高地,已成为全省十八个地市的文学制高点之一。  市政府厚德载物,资助出版本套10册“漯河作家精品文库”。打头的《漯河文学地图》,出自南豫见之手,约50万字,图文并茂,聚焦全市作家的纷呈亮点,在“序言文萃卷”里,收录了为17位作家新著所作的序文;“作家素描卷”中,将数十年为50位作家的“画像”集中展览。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册在手,即可浏览漯河文学的地容地貌,维度走向,风物人情,辉煌成就。此书还回顾了作者本人创作的心路历程,“从改写右派文学”(著名评论家李洁非语)的《生命原则》;到“一部中国人百年的心灵史”(香港媒体语)的《百年恩公河》;再到“中原大地隆起文学青藏高原”的《红色劳改营》(香港媒体语);再到“一部值得尊敬的精品力作”的《家族荣誉》,这几部连续重拳出击的长篇小说,代表了漯河文学蔚为壮观的辉煌成就。孟焕军的长篇小说《花红柳青》,在社会急切呼唤重拾信仰、恢复秩序的声浪中,两位在城市打拼的男女草根大学生,用他们高贵的人品,精彩地诠释了纯净拒绝污染、善良不会被绑架。这种一灯破万暗的艺术效果,当是《花红柳青》这部长篇小说值得尊敬的重要原因。张喜梅的散文集《未完成的虚构》,分九辑约20万字,以不同的篇幅不同的题材讴歌了亲情、友情、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文学的魅力,让人不忍释卷。张翠华的散文集《沙澧千秋画》,饱含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的感悟,书写漯河历史文化的灿烂,对于宣传漯河,提升漯河文化软实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王剑的评论集《冷火焰》,收入文艺评论文章72篇。全书视角独特,笔锋犀利,全景展现了省内外的作家生态和文学思潮。马永红的散文集《我的村庄》,从一个乡下孩子的视角,以朴实无华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幅黑白照片,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四季更迭,鸡鸣草长。卢子璋的长诗《忏悔,在许慎墓》,从大沙河的文化源头检索,从西周写到许慎文化园,写出了我们应遵循的精神命脉。精心打理了塑造伟大字圣许慎的浓郁平原文化,泣血拷问了大平原文化的兴盛与沦落,并呼唤大平原文化的再度振兴。李景超的诗集《贾湖骨笛》,美轮美奂,有果实的甘甜,有阳光的温暖,有苦难的挣扎,有命运的抗争。是一部贾湖人奋斗史,也是一部人类的沧桑史,是一部极具挑战性的精品力作。小小说集《我的职务该咋填?》,是柴全伟二十年创作的精品大汇总,也是作家把故事结构和小说语言溶入作品的展现,颇具趣味性、可读性和回味性。《莫红小说选》主要收集了近年来莫红发表的蚂蚁小说,小小说和中篇小说。蚂蚁小说是今年流行的小说文体,以短小、凝炼和结尾出人意料著称。

65年来,三代漯河作家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创作的成果,前无古人,成为屹立在历史空白地带的文学高峰,被世人钦敬关注。本套“漯河作家精品文库”,作为漯河文学的优秀成果,必将成为一张炫目的文化名片,广为传播,走入寻常百姓家。她竖起的文学新标高必将载入史册,薪火传承,启迪激励后人。努力吧,漯河作家们,用你们频频亮相的精品力作,回报260万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漯河人民。

在此受漯河作协主席团的委托,代表全市近三百位作家并以我个人的名义,谨向市委、市政府及对这套精品文库做出过辛勤努力的同志由衷致谢。

是为序。

(序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著名作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