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多年的营养保健专家针对肥胖患者的贴身指导!
本书根据最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饮食疗法,并且介绍了一些参考食谱,以及肥胖朋友们如何保证健康生活的一些知识。由此让大家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肥胖症,并且更积极、更科学地进行防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肥胖(营养保健师谈防病养生)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
作者 | 冯翔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业多年的营养保健专家针对肥胖患者的贴身指导! 本书根据最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饮食疗法,并且介绍了一些参考食谱,以及肥胖朋友们如何保证健康生活的一些知识。由此让大家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肥胖症,并且更积极、更科学地进行防治。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为从业多年的营养保健专家,针对广大肥胖朋友所关注的问题,对肥胖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希望能够纠正某些对肥胖的错误认识,纠正不合理的减肥误区。本书根据最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饮食疗法,并且介绍了一些参考食谱,以及肥胖朋友们如何保证健康生活的一些知识,使肥胖朋友享受到营养保健师的贴身服务。 本书对于病患家属也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建议,同时本书也适合营养保健师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一、何谓肥胖 1.肥胖的流行 2.什么是肥胖 3.如何计算标准体重 二、如何判断是否肥胖 1.判断肥胖程度——BMI 2.腰围值 3.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 三、肥胖的病因 1.遗传因素 2.神经内分泌因素 3.膳食不平衡 4.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 5.其他原因 四、肥胖的分类 1.中心性肥胖与周围性肥胖 2.原发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 第二章 肥胖与饮食 一、肥胖与饮食的关系 1.妊娠期营养因素 2.人工喂养及其辅食添加 3.摄食量 4.进食习惯 5.膳食结构 二、平衡膳食 1.膳食模式 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 3.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三、肥胖症饮食治疗 1.肥胖症饮食治疗概述 2.儿童、青少年肥胖与饮食治疗原则 3.孕母、乳母肥胖与饮食治疗原则 4.中老年肥胖与饮食治疗原则 第三章 与肥胖相关的营养素及食物 一、与肥胖相关的营养素及食物成分概述 1.膳食纤维 2.蛋白质 3.维生素 4.脂肪 5.植物化学物 二、常见蔬菜的成分和功效 1.莴苣 2.番茄 3.冬瓜 4.芹菜 5.豇豆 6.苜蓿 7.苦瓜 三、常见水果的成分和功效 1.苹果 2.枣 3.葡萄 4.香蕉 四、常见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成分和功效 1.小麦面粉 2.稻米 3.粗粮 五、常见禽类食物的成分和功效 1.鸡 2.鸭 3.鹅 第四章 肥胖防治参考食谱 一、营养配餐和食谱编制 1.营养配餐的概念 2.营养食谱的编制原则 二、预防肥胖症参考食谱 1.预防肥胖的注意事项 2.参考食谱 三、轻度肥胖症参考食谱 1.轻度肥胖症患者饮食原则 2.参考食谱 四、重度肥胖症参考食谱 1.重度肥胖症患者饮食原则 2.参考食谱 五、老年肥胖症参考食谱 1.老年肥胖者饮食原则 2.参考食谱 六、青少年肥胖症参考食谱 1.肥胖青少年饮食原则 2.参考食谱 七、妊娠肥胖症参考食谱 1.妊娠肥胖症患者饮食原则 2.参考食谱 第五章 肥胖并发症及饮食治疗 一、肥胖的并发症 1.糖尿病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冠心病 5.脂肪肝 6.脑卒中 7.痛风 8.白内障 9.其他 二、肥胖并发症的食疗建议 1.肥胖合并糖尿病 2.肥胖合并高血压 3.肥胖合并血脂异常 4.肥胖合并冠心病 5.肥胖合并脂肪肝 6.肥胖合并脑卒中 7.肥胖合并痛风 第六章 肥胖朋友的健康生活 一、儿童、青少年期肥胖 1.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病因 2.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3.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4.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健康教育 二、妊娠期肥胖 三、肥胖朋友日常生活指南 1.一饮食 2.运动 3.着装 4.睡姿 5.心理问题 6.健康检查 7.其他方面 四、肥胖患者如何自我监测 五、家有肥胖患者该如何进行护理 1.肥胖患者禁用或限用的食品 2.肥胖患者适宜食用的食品 3.协助养成良好习惯 4.心理护理 5.监督体育运动 6.加强护理肥胖并发症 六、肥胖患者与烟酒 1.吸烟与肥胖 2.饮酒与肥胖 七、肥胖患者需保持心理健康 八、肥胖患者外出注意事项 1.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 2.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 3.肥胖合并冠心病患者 4.肥胖合并脑卒中患者 5.肥胖合并痛风患者 试读章节 根据患者有无明显的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等病因,我们也可以将肥胖症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肥胖 (1)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无明显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态和功能学上的改变,肥胖是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可能伴有脂肪、糖代谢调节功能障碍。单纯性肥胖是最为常见的肥胖症类型。单纯性肥胖可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营养性肥胖两种类型。 ①体质性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增生所致,多有家族性遗传病史。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通常发展为超重或肥胖的成人。在胎儿期第30周至出生后1岁半,脂肪细胞有个活跃的增殖期,在此期如果营养过度,就可能导致脂肪细胞增生。所以儿童期特别是10岁以内,保持正常体重十分重要。 ②获得性肥胖是由于营养过度,摄入的热量超过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热量,同时体力活动或者运动锻炼等不足,或者因病需长期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等原因而引起的肥胖类型。获得性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体质性肥胖患者,也可再发生获得性肥胖,而成为混合型。 (2)水、钠潴留性肥胖 也称为特发性浮肿。此型肥胖多见于生育期及更年期女性,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增加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及静脉回流减慢等因素有关。其脂肪分布不均匀,以小腿、股、臀、腹部及乳房为主,其浮肿变化常呈现周期性。 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以某种疾病为原发病的症状性肥胖。当原发性疾病治愈后,继发性肥胖症状也相应减轻。这种类型的肥胖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仅占肥胖症的5%以下。 (1)内分泌障碍性肥胖 ①甲状腺性肥胖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患者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代谢功能低下,代谢率减慢,热能消耗明显降低,多余的热能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故其身体多显肥胖。较之肥胖更为明显的症状有面容臃肿,皮肤呈苍白色,乏力、脱发,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另外,患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四碘甲状腺氨酸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增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试验反应增强。 ②胰岛性肥胖常见于轻型Ⅱ型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瘤及功能性自发性低血糖症,常因多食而肥胖。自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属反应性(即餐后)低血糖症,由于植物神经不平衡尤以迷走神经兴奋性偏高所致,多见于中年女性,往往发生于某些精神刺激后,一般见于餐后约3小时,表现出饥饿、心慌、出汗、焦虑、紧张、脸色苍白、心动过速、血压偏高及震颤等,每次发作持续15~20分钟,一般可自行恢复或稍进食而症状消失。由于善饥多食,故体征往往只有肥胖。 ③间脑性肥胖主要包括下丘脑综合征及肥胖性生殖无能症。下丘脑综合征,可由下丘脑本身病变或垂体病变影响下丘脑,或中脑、第三脑室病变引起,病变性质为炎症、肿瘤及损伤等,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植物神经和内分泌代谢功能障碍,出现食欲异常,如多食,而致肥胖。肥胖性生殖无能症是由垂体及柄部病变引起,部分影响下丘脑功能。发育前患儿其肥胖以颌下、颈、髋部及大腿上部和腹部等较为明显,男孩可能出现乳房肥大,外生殖器小,骨骼发育较迟,可合并尿崩症;如发病于发育后,则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少年患者生殖器发育障碍、智力迟钝。 ④垂体性肥胖是由于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产生过多的皮质醇,导致向心性肥胖。 ⑤肾上腺性肥胖常见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自主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引起继发性肥胖,称为Cushing综合征。特点是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高血压及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以及血、尿皮质醇增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 P23-26 序言 近十年来肥胖症的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肥胖的患病率较高,而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营养失衡的情况下出现了肥胖和与膳食有关的慢性病的急剧上升。在我国,肥胖症的流行及其造成的危害也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的问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成为未成年人肥胖的“重灾区”。 肥胖及其并发症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肥胖症大大增加了慢性病的患病危险,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部分癌症、痛风及骨质疏松等。由此对人们身体健康和国家经济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目前人群减肥更多地表现为对个人仪表的关注和对时尚的追求,而对于肥胖的健康危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等均缺乏正确的科学认识。因此,本书对肥胖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希望能够纠正某些对肥胖的错误认识、纠正不合理的减肥误区。 肥胖症的病因有营养不平衡、遗传因素、缺乏运动及生活不规律等,其中不合理的饮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饮食治疗也成为防治肥胖及其并发症最关键的方法,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饮食疗法,并且介绍了一些参考食谱,以及肥胖朋友们如何保证健康生活的一些知识。由此让大家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肥胖症,并且更积极、更科学地进行防治。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陈思凡、孙延双两位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尚存在不足之外,望读者不吝赐教。 冯 翔 2008年9月于广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