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荀、苏拭、苏辙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称;其作品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为了能够让读者领悟八大家的文章神韵,领略中国古代散文的恒久魅力,我们为读者精心编辑了这本书。书中兼顾八家、风格多样,对散文的各个文体类别——论说、书信、杂记、山水游记、赠序、书序、传记、祭文、寓言等都有涉及,所选多为八大家的代表佳作,使读者对八大家的全貌和唐宋散文的精妙一览无余。熟读这些经典美文,读者不仪可以穿越时空碰撞思想、感悟人生,而且还可以积累许多传世的文言名句,学习成功的写作方法。
本书精美古代版画与图说相结合,解释正文哲理和思想,介绍文章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典故,形成正文以外的又一条阅读线索。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生平经历、主要著作、成就贡献等。作者逸事,使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八大家的生活和性格。
注音、注释、译文,最大限度方便读者阅读,丰富读者的文史知识,提高读者的古文素养。
欧阳修我向您顿首再拜,现在向司谏足下禀告:我家在随州,在我十七岁的时候,我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那时候我记住了您。但是那时候我还太年轻,也没有结识别的任何人,所住的地方又很偏,那时我只知道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和叶道卿、郑天休等人,他们都是在文学方面很著名的,所以那次考试可以说是大大收获了人才。而您也在其中,但是我不知道您可以称道的地方是什么,我不知道您是怎样的一个人。
等十一年之后,我第二次到了京师,这时候您已经成为了御史里行,但是我一直都没幸和您见上一面。只是常常从我的朋友尹师鲁处打听您的一些有关情况,师鲁说您“很有学问,人很正直,真可谓是君子”。我当时还是半信半疑。所谓正直,也就是说不轻易弯曲;所谓有学问,就是说能够知道是非曲直。凭借着本身有着不可弯曲的气节,再加上有能够辨别是非曲直的才智,您还担任谏官的职务,只不过跟着别人随声附和,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其他的平常人没有两样,这就是所谓的有贤能的人吗?我不禁怀疑起来!我和您相识是在您担任谏官的时候。我看见您脸上写满了正气,您畅谈起前代的事情,思路清晰,说得十分动人。您对正义大加褒扬,对奸邪的事情进行贬斥,丝毫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唉,您有这样卓越的辩才和鲜明的立场,谁能不爱戴您呢?就拿我来说,我私下里能不佩服您是一位君子吗?
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出现了三次怀疑。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我可以下结论说道您不能称得上是个君子。
前几天范希文遭到了贬谪,在安道家中我恰巧遇见了您,您当时对希文的为人大加讥笑和诋毁。我刚听到您说这些话的时候,还一直认为您是在开玩笑呢。直到我见到了师鲁,他也证实您是在对希文的为人大加贬斥之后,我心里就没有任何疑问了。希文一生刚正、好学、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终都是那样,这是天下皆知的。只不过因为他的正直触怒了宰相才获罪,您却不对他进行分析、辩护,又担心自己遭到有识之士的责备,就开始附和着别人来诋毁他,也认为他应该得到贬斥,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说起人的性格,刚正果敢,怯懦软弱的性格都受之于天,是不那么好改变的。即便是圣人,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也不会强求别人去做的。如今您家中有老母,又十分珍惜现在的官位,担心挨饿受冻,十分在意俸禄,所以不想因为触怒宰相而受到牵连。这种想法也是可以谅解的,只不过这不是谏官应该做的。即使是朝廷中的君子,也会同情你的不作为的行为,也不会对您强加什么。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您做这些的时候是非常坦然、得意的,没有一点羞愧的意思,您对希文的贤能是随意大加诋毁的,甚至认为他受到贬斥是合情合理的,希望以此把自己的过错掩饰过去。按理说,有能力却不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没法做到而已。可是靠小聪明来为自己的过错进行掩饰,那就成为君子的公敌了。
希文真的不贤能吗?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他就从大理寺丞做到前行员外郎的职务,就是他在做待制的时候,每天也都准备随时受皇上的询问,就是到现在同僚中也没人能赶得上他。这难道是天子没有考虑清楚就急着启用庸人吗?假如天子把不贤的人错认为是贤德之人,那是由于他的一时疏忽了。可是您既然做了谏官,就应该充当起天子的耳目的作用,当希文没什么资历被起用之时,为什么不马上向皇上说明他如何不贤德,反而保持沉默。等到他遭到贬谪了,您却在后面跟着别人说他的不好。如果希文真的是有才德的人,那么现在因为天子和宰相被触怒了而把有才德的人给贬斥了,您就必须站出来为他说话。如此说来,那么您要是承认希文有才德,也会因此受到牵连的;要是认为希文没有才德,同样也脱不掉干系,您的罪过就在于应该说话的时候却没有说话罢了。 从前汉王朝逼杀萧望之和王章,我想象他们在当朝议论起这件事,肯定不会直接说出来杀了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他们肯定认为石显、王凤是所谓的忠臣,并且他们认为萧望之和王章是因为不贤德才遭受罪罚的。可是现在您真认为石显、王凤是忠臣吗?萧望之与王章真的是没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吗?当时不是没有谏官,他们一定是害怕惹祸上身所以才不想向皇上进谏的,他们肯定会附和说萧望之、王章应该被杀,并不值得进谏。现在依您看来,他们真的该杀吗?那是只可欺骗当时的人们,不能欺骗后代啊。可是现在您又想蒙蔽现在的人们,就没有想到后代是没法欺骗的吗?更何况您连现在的人都没法欺骗呢。
我恭敬地以为自从皇上登基以来,任用谏官,采纳谏官的意见,像曹修古、刘越这样的谏官虽然辞世了,但还是一直为人称扬。如今希文与孔道辅都是因为敢于进谏得到了任用和提拔。生在这个年代是您的幸运,碰到如此圣听的圣主,您却不能说上一句正义的话,到底为了什么呢?前几天又听说御史台在朝廷上出了榜文,告诫百官不要谈论超越本职以外的政事,这样,能够说得上话的就只有谏官了。假如您还是保持沉默的话,那么天下就没人能够和皇上说上话了。您身为谏官却不肯履行谏官的职责,还是离职比较合适,不要妨害让别人担当这个职务。昨天余安道遭到贬谪,尹师鲁还在听候处分,您却还能厚着脸皮去见士大夫们,在朝堂上以谏官的身份出出进进的,那您真的不明白人间还有羞耻的事情啊。更让人痛恨的是,朝廷现在出了事情,谏官保持沉默却让别人去说,要是这种事情写在史书上,日后让朝廷丢脸的人肯定是您啊!
按照《春秋》的笔法,对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的要求是更加严格的。现在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还能向天子说一句公道话,是因为不忍心对您感到绝望,并不是拿着有道德、有才能的标准来苛求您。要是您还是坚持把希文当作没贤德的人而应当受到斥逐,那么我现在还在为他说话,我肯定是和他狼狈为奸的邪恶的人了。我希望您把这封信直接交给皇上,让天子为我定罪,杀了我,使得天下都明白希文遭到斥逐是应该的,这也是谏官的一大作用啊。
前几天您在安道家中,招呼我去谈论希文的事。还有其他的人也在座,我没法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因此在这封信里,又把我那微不足道的意见和您明确地说了,请您多加考虑吧。还没说完就别说了。欧阳修再拜。
P191-192
唐宋盛世,诞生了这样八位被后世仰望的文人:他们用笔墨呼风唤雨,借作品名扬千古;他们倡导了古文运动,先秦诸子的文字与思想因此复兴;他们开创的新体古文支配文坛1000多年,其盛况余韵直至清末;他们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彪炳于文林……他们,被后人尊奉为“唐宋八大家”。
这八位大家,即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之所以被人们一再地放在一起不断提及,是因为那场他们所倡导的颇具声势的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的宗旨,是“宜师古圣贤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向古人学习怎样做文章。他们认为,学古文,根本上是为了学习“道”。这个道,并不是表面看来的伦常教化、道德规范,更兼指人的内在修养和人格精神。韩愈曾在文章中引用孟子的话说明,如果人格高尚、志趣充实,文章也会充实,而“充实之谓美”。
在他们笔下,先秦诸子的文化与思想,又被重新演绎得精彩出色。八大家所谓“古文”的复兴,虽然是站在他们自己的时代而言,但是追求实用性与思想性的原则,古今皆同。唐宋八大家所倡导的,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如今,远去的时间,使得他们的文章与思想,早已成为人们心中另一座仰止的高峰。领略他们的文章,熟读他们的经典,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典雅的文句,更是一条今人已背离了很远的传统文化回归的道路。
为了能够让读者领悟八大家的文章神韵,领略中国古代散文的恒久魅力,我们为读者精心编辑了这本《唐宋八大家集》。书中兼顾八家、风格多样,对散文的各个文体类别——论说、书信、杂记、山水游记、赠序、书序、传记、祭文、寓言等都有涉及,所选多为八大家的代表佳作,使读者对八大家的全貌和唐宋散文的精妙一览无余。熟读这些经典美文,读者不仪可以穿越时空碰撞思想、感悟人生,而且还可以积累许多传世的文言名句,学习成功的写作方法。
为了使大众读者更轻松地欣赏古代散文,我们在书中精心设计了作者简介、题解、注释和译文等项目。这些项目有对作者生平经历、主要著作、成就贡献的介绍;有对所选文章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的精彩评论;有对文中难点、知识点的详细解释;还有对古代经典准确优美的翻译。这些项目使此书成为普通读者了解古代散文的入门佳作。我们本着深入浅出的原则设计了这些项目,目的是使读者对唐宋散文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古文鉴赏水平。
本书配有近二百幅精美古代版画,这也是此书区别于其他版本图书的最大特色。这些珍贵精美的插图,能够缓解视觉疲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但是它们又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物,它们与图说相结合,有的是对正文哲理、思想的解释,有的是对文章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典故的介绍。插图和图说形成了正文以外的又一条阅读线索,它们在丰富读者文学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的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为了调节读者的阅读节奏,每隔几篇都会设有一段作者逸事。这些流传下来的小故事,或真或演,虽然与正文没有直接联系,但却使读者从另一个独特角度了解到八大家的生活和性格,最重要的是它们增添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最后我们还考虑到,由于时代久远,语言文字的变化,原文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音字等,这将给读者的阅读造成障碍,影响读者的欣赏情趣。为了帮助读者顺畅阅读,更好地理解散文内涵,我们对原文中出现的这类字词一一随文注音。在注音过程中,同一字在文中重复出现我们也会重复标注,这样不仅方便了读者阅读,同时也加强了读者对这些字词的印象。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从他们那里获得的,又岂止是噙香佳句而已。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切都被人遗忘,他们的佳作却犹如一棵不朽的千年古木,其翠欲滴、其嗅弥香,无言地诉说着中国传统经典的博大精深与万年常青。
坤(茅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顺之所著《文编》,唐宋人自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家外,无所取。故坤选《八大家文钞》。
——《明史:文苑传》
奥若韩、崤若柳、逸若欧阳、醇原若曾,峻浩若王,既已分流而别派唉。既眉山苏氏父子兄弟相师友,而明允之豪横,子瞻之畅达,……亦有人树一帜,各不相袭者。
——吴振乾
说他们整体上共同完成了[文起八代之衰]的伟业,当是实事求是的。
——李道英《唐宋八大家与古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