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长中的悄悄话
分类
作者 (美)朱利安·泰普林//张祥荣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作者十几次对中国的访问中,中美合作教育(TSP)项目组给几万名中国家长、学生和老师作过演讲,也为许多家长和孩子做过家庭教育咨询。在一百多场讲座中,收集了大量来自家长和孩子们的写在纸条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分门别类之后将集中到一本书里逐一进行解答,既是作者对自己多年从事中国家庭教育研究的心得的总结,也是感谢中国家长和孩子们对作者工作的支持。

内容推荐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博士后朱利安·泰普林教授结合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中国的教育实际,针对家长、中学生、小学生、老师的不同需求,专门为家长写作了《孩子就是财富》,较深刻地谈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原则,并列举了大量家教案例,在《为自己的命运作主》一书中,特别谈到青春期发育期间中学生常见的问题;在《我有一棵智慧树》一书中,通过精美的卡通图画向小学生讲一些基本的生活、学习道理,使小朋友能通过看图来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目录

前言

序言

第一章 思维和观念改变生活

 为什么把开拓思维放在第一位

 我老是把事情往坏处想

 怎样用理性的想法替换不理性的想法

 学会像赢家那样思考

 孩子做事总是糊里糊涂

 选定目标、制订计划和投入行动的诀窍

 遇到挫折怎样振作起来

 孩子胆小不大方

 怎样使自己坚持下去

 我难以容忍别人超过自己

 父母的厚望给我很大压力

第二章 父母和孩子是最亲密的朋友

 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孩子不够自信

 孩子说:“我不棒”

 真烦,爸爸妈妈什么都为我做主

 孩子在家在校两个样

 我懒得和父母说话

 孩子总拿“圣旨”对付我们

 对父母,厌烦替代了依赖

 如何应对孩子的牛脾气

 我看了女儿的日记

 早早地让孩子认识到社会的复杂,好吗

 孩子一挨批评就哭

 我总是控制不住“顶嘴”

 我用尽了所有惩罚手段

 体罚对孩子不管用

 孩子离家“闯世界”去了

 我想去寻找一片自由的天空

 我的婚姻亮起了红灯

 妈妈从不跟我谈离婚的事

 我们想离婚,又担心孩子

 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坚强

第三章 让学习不再是件令人头痛的事

 如何帮孩子减轻学习压力

 应该怎样排解我的压力

 孩子抱怨家里学习环境不好

 怎样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我看见书就想吐

 “厌学”情绪让我想退学

 孩子以前成绩好,这次却考砸了

 我为学习成绩感到苦恼

 我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我偏科偏得一塌糊涂

 孩子总是疲劳、精神不佳

 无论怎样花时间,成绩总上不去

 孩子考试失败后一蹶不振

 我一想到考试就紧张

 孩子怀疑自己的记忆力

 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学习

 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学好英语

 为文凭,我们疲于奔命

 孩子上课总走神

 考试时大脑“短路”

 如何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孩子光知道玩,真让人头疼

第四章 良好的习惯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积分制”教育法真的有效吗

 孩子总是管不住自己

 孩子在课堂上发出怪叫

 怎样改掉儿子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的坏习惯

 爹亲,娘亲,不如电视亲

 我爱听着音乐做作业

 怎样让孩子专心弹琴

 我总是改不了丢三落四的毛病

 孩子是个慢性子

第五章 青春期和性,其实一点也不神秘

 渴望理解却不被理解

 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

 我的胸部平平,真难为情

 “花样美男”期待阳刚起来

 性,能够无师自通吗

 早期性教育该怎样进行

 儿子在躲着看性知识手册

 女儿恋爱了,我们慌神了

 我爱上了活泼帅气的男生

 我对一个女孩子有很奇怪的感觉

 女儿爱上了物理老师

 “早恋”难道全是我们的错吗

 “小懒猪”在偷偷洗内裤……

 我有个难以启齿的问题……

 孩子开始偷偷摸摸地手淫了

 女孩子有性生活真的不好吗

 儿子竟在学校骚扰女同学

 我产生了可怕的幻想

 我想告他又怕父母难堪

 我们是同性恋吗

第六章 抵御外界诱惑,学会自我保护

 千万别让孩子做傻事

 我真怕孩子沾上毒品

 孩子上网成瘾,怎么办

 爸爸把网络看成洪水猛兽

 色情网站让人既害怕又想看

 孩子经常被别人欺负

 老师要看我们的信件

 假期要到了,我们真担心孩子的安全

 广告时刻在诱惑着孩子

 喜欢名牌到底好不好

第七章 磨炼情商,做善于与人交往的人

 我怎样才能跟同学们亲近

 我不喜欢同学给我起的绰号

 好朋友不再理睬我

 同学说我太高傲

 为了回家,我想自残

 一面自卑,另一面却很自负

 我该怎么拒绝喜欢我的男生

 我怎样才能当好“领导人”

第八章 美国孩子的成长秘诀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美国也有严格的考试吗

 美国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美国家长怎样教孩子理财

 美国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国家长怎样和孩子谈“性”

 “素质教育”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美国人怎样开展“素质教育”

试读章节

孩子问

我的家对我来说像一所监狱,而父亲则是我的克星。如果我考试考得不好,父母就一起叫喊:“你这个猪脑子,怎么这么笨!”有时爸爸揍我一顿,妈妈就在一旁哭。我根本无法与他们谈话,比如弹钢琴,我不喜欢,甚至恨钢琴,可他们既不征求我的意见,也不听我的解释。对于我的话,他们总认为是狡辩之辞、是借口,要是我再不快点闭嘴,说不定又会“招”来一场暴风骤雨。在家里爸爸妈妈只会说要把学习搞好。在学校和在家里能说的话一样,主题很单调——除了课本就是作业。自从上了高三以来,我就更懒得和他们说话了,每天晚上自习课后回到家,妈妈对我说话,我总是不理睬。难道是因为压力太大的原因吗?专家答

哦,事情有这么严重吗?我从你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你的烦恼。不过,我也知道不止你一个人有这样的烦恼。你谈到你是高三的学生,由于高考的原因,你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自不必说,如何对付学习压力我也专门谈过。我这里要给你谈的是和父母沟通的技巧。一般说来,与父母沟通存在着障碍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青春期反应。同学们进入青春期后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喜欢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进行交流,有了困难,宁愿求助朋友,也不愿意告诉父母。这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正常反应。

二、家庭环境中缺少共同关心的话题。父母与少男少女的关注点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双方很难找到谈话的切人点,也就是说没有共同语言,因此,在学校能说会道的孩子,回到家里就只能沉默了。

三、沉默是武器。有许多孩子说自己的父母管得太多,不放心自己和异性同学来往,怕结交上坏人。自己一看电视、一上网,父母就会过度“关心”。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沉默就成了反抗父母的武器。

四、厌恶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争吵会使他们产生恐惧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恐惧就变成了厌恶。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习惯和父母接近了,更别说谈心了。

五、需要一个“沉默”的时间和空间。青春期正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这段时间,他们变得比以前爱思考了,很多少男少女都呼吁“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这种沉默对他们来说,是调整身心的重要方式。

六、瞧不起父母。有些少男少女觉得自己的父母文化水平太低,思想跟不上时代潮流,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很好的社会关系,因此瞧不起自己的父母,不愿意和他们交流。

家庭的和睦安宁是我们学习成功的前提,良好的家庭环境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会给我们带来舒适的感觉。在高考的竞争中有一句至理名言——“习惯至上,方法制胜,赢在环境”,这就说明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不管你有什么原因,你都应该考虑改善和父母的关系,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我建议你这样去做,如果真的是学习累了,可以对父母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下”,等情绪舒缓下来再和父母聊天。

要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正确看待父母的干涉。很多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最大的希望,他们翻孩子的书包,偷看孩子的日记,虽然方法不当,却是出于一片爱心。而只有父母了解你的情况,了解你的想法,他们才会放心,才会更有针对性地关爱你、尊重你。你千万不要忽略父母的感情,随着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家长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回家后还要为你操心,这是很不容易的。任何事物都需要和谐相处,家庭生活也是如此。既然你觉得自己已经长大,那么,就做一个可以让父母信任和依赖的人吧,去主动想法化解家庭中的一些矛盾,做和谐美满家庭的“润滑剂”!家长问

孩子总是拿老师的话当“圣旨”来对付我们,一会儿说老师是这样说的,一会儿说老师是那样讲的。当我们对他的任性、不讲理进行批评时,任凭我们说破了嘴也无济于事。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我们该怎么办呢?专家答

通过我的调查,这也是许多家庭常出现的情况,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举动。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好的一面——你要庆幸自己的孩子遇上了一位好老师。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占有“权威”的地位。

老师在教育孩子时,目标是明确的,他们对孩子一视同仁,善于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处处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同时,老师很注意自己的修养,既有丰富的情感又有深刻的智慧,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情绪对待每一个孩子。所以,孩子会打心眼儿里喜爱上自己的老师。

二、糟糕的一面——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起威信。

家长的威信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孩子自觉接受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然而许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很好地树立起威信。这个问题并不是孩子或者他的老师带来的,恰恰相反,这说明家长还做得很不够。

我建议你们做好以下两点:

一、家长应建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在幼小的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其实并不难,孩子往往是绝对相信父母的,关键在于父母怎样在孩子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威信。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一天天长大,对是非好坏美丑逐渐有了初步的、正确的评判能力,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免有损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二、利用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及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心理特点,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将孩子在家里不听话的表现给老师反映,请老师帮助教育。

P32-35

序言

通过科学、精确的统计数据来发现中国孩子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们进步是中美合作教育(TSP)项目中国研究小组近十年来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我们的数据常常是这样获得的:以美国俄勒冈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泰普林教授为首的,包括俄勒冈大学心理测评教授苏席尔、四川省成都市心理卫生中心心理测评专家欧阳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人才学专家查有梁教授等在内的中美专家小组经过充分研讨,设计出适合中国家庭的教育调查模型,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项目组成员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城市与乡村,走访从大学研究所、中小学、幼儿园、sos儿童村直至乡村简易小学在内的众多单位,与研究者和教师们进行讨论,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对家长们进行培训,请他们针对家庭教育问题向我们提问,并填写我们分发给他们的统计表……

多年来,我们做了数百人次的家庭教育咨询,举办了近千场演讲,参会人员近十万。在每次演讲中,主讲人都会让听众把自己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传上讲台,然后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给予解答。无论是针对家长的报告会还是针对孩子的讲座,每一次,写着问题的纸条都像浪花般涌到主讲人手中。只可惜由于时间有限,每次能够得到解答的问题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有近万名听众的演讲中,能现场解答的问题更是凤毛麟角。虽然不能给予一一解答,但这些承载着家长和孩子们心声的纸条却被我们珍藏了起来,因为我们知道它们的重要性。它们不是“秘密”,却胜似“秘密”,它们像一把把打开心门的钥匙,就这么毫无保留地传递到我们手中,这是我们TSP研究小组的每位成员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每当我们将重重的统计表箱抬到书桌上,并虔诚地打开它时,泰普林都会兴奋地叫喊起来!是的,他已经71岁了,早已到了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摇椅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考虑如何在论文上组织华丽词藻的年龄。几年前他曾被“好奇”的医生们打开过胸膛(心脏搭桥手术——编者注),但即使如此他仍然不知倦意,或者可以说是“固执”地将这个项目坚持做了下来。这个白头发美国老头的倔强给我们所有参与此项目的中方人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近十年的合作中,我们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是他把我从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培养成了一位家庭教育专家。

这是中美合作教育(TSP)项目推出的家庭教育书系其中的一本。它不仅仅是中美专家们近十年来从事中国未成年人心理和家庭教育研究丰富经验的结晶,还特别凝聚着TSP项目首席专家泰普林教授对“梦中故乡”——中国的一片炽热情怀。

在书稿付印前,泰普林曾一再要求编辑将向他咨询过的所有家长、听过他演讲的所有孩子以及作为翻译参与了整个TSP项目的我本人列上作者的名单。他的诚恳和固执再一次打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张祥荣

2007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