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业化之初,各行各业大都从原厂委托制造(OEM)做起,几十年来成功创造了经济奇迹。
巨大机械自创“捷安特”(GIANT)品牌,经过多年努力,幸运成为全球自行车名牌,并建构完整的营销通路,受到社会肯定。这是一本完整呈现巨大成长历程的佳作,包括不同阶段的决策及其理念和环境,因时间久远或转往新的领域发展,原已遗忘或不为人知的诸多往事,又跃然纸上,令人记忆犹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骑上峰顶(捷安特与刘金标传奇)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魏锡铃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台湾工业化之初,各行各业大都从原厂委托制造(OEM)做起,几十年来成功创造了经济奇迹。 巨大机械自创“捷安特”(GIANT)品牌,经过多年努力,幸运成为全球自行车名牌,并建构完整的营销通路,受到社会肯定。这是一本完整呈现巨大成长历程的佳作,包括不同阶段的决策及其理念和环境,因时间久远或转往新的领域发展,原已遗忘或不为人知的诸多往事,又跃然纸上,令人记忆犹新。 内容推荐 《骑上峰顶》深得巨大创业后一步一脚印,由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自行车公司,从接单代工到自创品牌,再迈向以台湾为营运总部、跨国跨地区经营的精髓,加以文笔流畅,深入浅出,锡铃兄用心之深令人感佩;书中引用相关的成功案例亦颇为贴切,对从事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有参考启迪之效。 目录 第一章 不再驿动 出现人生与事业转折点 艰苦的创业历程 默默耕耘,等待峰回路转 第二章 创业维艰 自行车不继续踩,一停即倒 日商拒绝握手 通宵装箱,流汗五六年 第三章 台湾第一 30分钟的约会 中国台湾成为自行车王国 出口跃居台湾之冠 股票上市为重要里程碑 捷安特市占率持续提升 第四章 自创品牌 订单过度集中世稳公司 世稳公司突转往大陆投资 新品牌自行车乏人问津 捷安特造就巨大王国 GIANT品牌价值2.11亿美元 世稳公司两度申请破产 品牌要具有独特格调与价值 第五章 全球布局 实行全球运筹分工策略 赴荷设厂,抢攻欧洲商机 美国之路荆棘多又多 首度到东欧考察市场 投资收益有如金母鸡 赞助车队的营销策略 赞助德国T-Mobile车队 TCR碳纤维车是制胜武器 GIANT品牌与ODM并重 第六章 华东设厂 修筑国际竞争防波堤 评估决定落脚江苏昆山 内外销并重的经营策略 选派种子团队登陆打拼 捷安特品牌成为营销优势 泉新金属新兵入列 用伊的土,糊伊的壁 自行车业的未来在两岸 第七章 大陆商机 庞大新兴市场已形成 营销据点近个 以3个品牌区隔市场 再派刘涌昌去大陆打拼 举办两岸万人单车行 到成都、天津建立新基地 电动自行车商机可期 朝在上海挂牌努力 第八章 投资台湾 总部在大甲的跨国企业 两岸竞合,力求差异化 专注本业,分享市场大饼 巨瀚科技备受注目 世稳GT案,业界损失大 增值减量,顺利度小月 整合推展A-Team计划 导入丰田式生产管理 A-Team之道更加宽广 第九章 国际竞合 不能单看台湾厂的报表 取得日本穗高股权 曾与福特合制电动车 不选顶级对象合作 高盛证券曾为大股东 自行车成为台湾标志 美伊烽火中访东欧 林信义建议师法巨大 找对的人去做对的事 建构独特的“GIANT Way” 第十章 创新价值 舒适车设计突破传统 引导更多人骑乘自行车 一万美元的TCR纪念车 注重研发,不复制他人 连获国际或地区性产品形象等奖项 TCR碳纤维车设计受肯定 申设研发中心获准 巨大追求唯一,而非第一 “欢笑曲线”创造经营价值 第十一章 快意骑士 骑乘自行车,身心平衡 大力推展自行车运动 希望台湾成为自行车岛 让干部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业界巨人,谦谦君子 正派经营,股价稳健 曾说巨大股价委屈 获蒋震杰出企业领袖奖 第十二章 世代合作 在水都订创业飞跃计划 当年精简人员见真情 研读《杰克·韦尔奇领导词典》 英语成为公司语言 未来的动向受关注 世代交替的序曲 永续经营的核心价值 附录 巨大集团大事记 试读章节 1934年7月出生的刘金标,到1972年时,刚满38岁,正当接近不惑的青壮年纪。那年,对他的事业、后半生,乃至于台湾的自行车产业发展,都是关键的一年,因为全球最大自行车公司由此创立,且将台湾的品牌带向世界。 其实,刘金标从高工毕业,踏出校门的第一个20年,前后已做过几个工作、投资一些事业,但还没有交出真正的好成绩。 刘金标生于台中县沙鹿镇的商业世家,父亲与曾任台湾省议长及台中商业银行董事长的蔡鸿文,当过4届省议员、大裕产业公司董事长的洪挂等人时相往来,并投资大裕产业、泉泰食品等。 大裕由中部海线知名的洪氏家族创立,业务包括食品罐头、面粉等,在彰化、虎尾、新营及凤山等地设有工厂,长期经营稳健,曾风光多时;股票上市后,经营权移转,更名为顺大裕,纳入广三集团版图,但因“广三案”’下市。 进入社会后,刘金标先到父亲参与投资的大裕产业上班,在凤山、彰化厂服务,前后大约有7年的时间,当过厂长。 离开大裕,他投资螺丝钉、碳酸钙、电解马口铁、木箱事业,也卖过从日本进口的鱼精(鱼饲料)等产品,但成绩不尽理想。后来,在龙井海边全力投入养鳗事业,不想1969年的中秋节前后,艾尔西及芙劳西台风接连来袭,堤防冲毁、海水倒灌,他的养殖池连同鳗鱼大量流失,损失不赀。 台风夜,刘金标在狂风暴雨中开车逃离养殖池,回到沙鹿家中,全身几近瘫痪地呆坐在沙发上,几乎失去了知觉,心里直呐喊:“这次,被天公倒去了!”他说,那次实在赔得很惨,家当几乎都快赔光了。 刘金标之所以养鳗,主要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鳗鱼外销日本行情看好、获利可期,彰化鹿港籍、曾任台湾区鳗鱼输出公会理事长的蔡能,70年代即有“台湾养鳗大王”称号。当时彰化、云林、屏东、宜兰等地,有不少养鳗池。 本来,养鳗较适合在南部,尤其是屏东地区,天气较热,水温稍高,鳗鱼食欲较佳,容易长大,但刘金标考虑屏东太远,加上哥哥赞成,而选在龙井养殖。如果,当初他南下屏东养鳗,恐怕巨大机械公司的历史就要重写了。 龙井养鳗事业结束后,刘金标想养鳗赚的是“天公钱”,看天吃饭的风险很大,加上已没有多少资金,心灰意冷的他并不想再碰鳗鱼。有一天,朋友看他内行,力劝再养,终会有收成,并开出“你专心养殖,我来负责资金”的条件。 几经考虑,基于“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意念,刘金标为了争一口气而接受,转往清水(离海边远些)继续养鳗生涯。 刘金标回忆,自己年轻时有点天赋,很会找好的时机做生意,如卖鱼精、养鳗都是。或许是年少轻狂,“没定性”,喜欢玩新的,平均两、三年就换一个工作或事业。那段期间,实在谈不上什么成就,大抵是有赚有赔的情况。 出现人生与事业转折点 不过,投资、经营的几家事业,并没有任何一家是倒闭的,而且除了养鳗外,都是刘金标自己不想玩了才结束掉。但在养鳗岁月中,台风却差点将他击倒。 1972年,出现了转折点。 那年初秋,刘金标与几位朋友在台中聚餐时,彼此交换意见,讨论当下可从事的事业。有人提及美国正以有益健康等理由,大力推广民众骑乘自行车,市场需求强劲,自行车外销的情况很不错,建议在场的人不妨一试。 就这样,“咱来做铁马”,成为那次餐会的结论。 没多久,在好友卓文川的穿针引线下,很快找齐沙鹿与大甲地区对自行车有兴趣和高度期待的10个人,大伙儿充满信心,共同集资新台币400万元,成立“巨大机械工业公司”,由经营瓦斯生意的王邦科担任董事长,刘金标为总经理,叶博敦则担任厂长。 巨大机械的创始股东包括刘金标的姐姐杜刘月娇、外甥女杜绣珍,和卓文川、王深汉、何义明、黄俊雄,以及一位会计师,每人出资30万至50万元不等。 由于出资者都是门外汉,欠缺自行车产销相关经验,学机械的刘金标特别通过关系,前往日本“川村”会社观摩,学习生产自行车之道,并带回一些基本的概念。 创立之初,巨大工厂就设在大甲市区的文曲路巷子里,基地约5700平方米,由王深汉负责建厂。 第二年春天完工,雇用了三十几名员工,准备放手一搏。 公司为何取名为“巨大机械”呢? 原来,自1969年台中金龙少年棒球队在美国威廉波特拿到世界少棒赛冠军后,全岛一片棒球热,1971年台南巨人队再度抱回冠军杯。 巨大股东们交换意见后,想借用巨人队的佳绩和响亮名号,以“巨人工业”申办公司登记。但因有人已经捷足先登,考虑准备设厂大甲及吉利的笔画数,因而改为“巨大机械工业”,在1972年10月27日完成登记,这天也是巨大的厂庆。 当时,美国介入很深的越战,打得如火如荼,而中国台湾的工业基础初具,纺织品、鞋类等产品出口旺盛,刘金标等人一起创业,本来有赶搭外销列车的期待。 但是,这家小型自行车厂,后来历经了艰苦的成长过程。创业者和员工流下无数的汗水、泪水,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岁月,才逐步茁壮为台湾最大、全球第一的自行车公司,而自创的捷安特品牌也跃登世界名牌之列。 创业成功后,刘金标常有机会接受媒体访问或发表演讲,对于早年的经历,仍直言投入自行车业之前,做过的几个工作或事业都不太顺利,总以“积极、冲力足,但毅力不够”形容自己。“直到进入自行车业,我才开始变得有毅力”。至此,刘金标停止驿动的心。 序言 台湾工业化之初,各行各业大都从原厂委托制造(OEM)做起,几十年来成功创造了经济奇迹。而今时移势变,在全球化浪潮下,很多产业进入供过于求的微利时代,业界普遍体认到必须彻底转型、升级,朝创新产品、提高附加价值及全方位经营等努力,但面临的瓶颈与障碍正是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通路。巨大机械自创“捷安特”(GIANT)品牌,经过多年努力,幸运成为全球自行车名牌,并建构完整的营销通路,受到社会肯定。《经济日报》资深记者魏锡铃先生,长期采写公司及经营团队新闻,对我们跌跌撞撞的经历有深入了解,最近将巨大发展经验写成《骑上峰项》,与各界分享。 阅读《骑上峰顶》书稿,我发现确实是一本完整呈现巨大成长历程的佳作,包括不同阶段的决策及其理念和环境,因时间久远或转往新的领域发展,原已遗忘或不为人知的诸多往事,又跃然纸上,令人记忆犹新。 巨大草创时期资源短缺、经营困窘,创业团队却能怀抱远大理想,坚持信念;1986年毅然蹯上自创品牌(0BM)的不归路,艰辛备尝后终能获致成果。从各章节间回顾创业途程的苦与乐,真的是感触良多,数度湿了眼眶。 《骑上峰顶》深得巨大创业后一步一脚印,由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自行车公司,从接单代工到自创品牌,再迈向以台湾为营运总部、跨国跨地区经营的精髓,加以文笔流畅,深入浅出,锡铃兄用心之深令人感佩;书中引用相关的成功案例亦颇为贴切,对从事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有参考启迪之效。 企业经营必须不断创新挑战,追求卓越,而自创品牌之可贵在能自主经营,巨大在骑上峰顶(Racing to the Top)过程中,每当达成阶段性目标时,又会发现另一个机会与挑战,不断激发成长动力,这也是本书付梓的深层意义。我深信本书将能彰显企业与管理的价值,而乐于撰写序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