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志愿军战俘纪事(纪实文学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大鹰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朝鲜停战至今已30多年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志愿军战俘中许多英勇斗争的事迹没能很好宣扬;在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没能得到应得的荣誉和尊重;有些经过顽强斗争返回祖国的英勇战士,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个历史教训是沉痛的。

本书以丰富的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细腻的文学语言表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俘的命运遭遇和心灵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丰富的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细腻的文学语言表现了志愿军战俘的命运遭遇和心灵历程,展示了他们丰富复杂的心灵世界,塑造了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审美冲击力和震撼力。

目录

关于战俘

第一章 漆黑的白天和夜晚

第二章 人间与地狱的分界线

第三章 女俘

第四章 最初的沉默

第五章 败类们

第六章 较量

第七章 野蛮与文明

第八章 巨济岛上的“小延安”

第九章 李奇微的微笑

第十章 死亡阴影下的“甄别”

第十一章 战俘与看守

第十二章 红色战俘营

第十三章 血染的红旗

第十四章 另一类战俘

第十五章 败类的下场

第十六章 通往祖国的道路

第十七章 历史在诉说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漆黑的白天和夜晚

浓烈的硝烟遮天蔽日,笼罩在朝鲜半岛的上空。美丽的山河化成一片火海,城镇和乡村成为废墟,到处是被屠杀的和平居民,被强奸致死的姑娘陈尸荒野,染血的幼儿呼嚎在母亲的尸体旁……几百万各种肤色的军人: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这个狭长的半岛,彼此倾泻着钢铁和炸药

这就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在世界的东方爆发的朝鲜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按照苏、美两个阵营对立这样一个新的面貌展现了。日本投降的当天,1945年8月15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将由远东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发布的受降步骤的第一号命令转告给苏联和英国。在这个命令中第一次提出了美方关于确定以北纬38度线为苏、美两国军队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至此,准悠久的历史中保持单一民族的传统和文化的朝鲜半岛,被分割为二,成为与世界政治版图紧密相连的地区。

1950年6月25日,朝鲜国内战争爆发。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出兵朝鲜和台湾。

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6月30日,杜鲁门总统命令美国陆军参战。7月2日,美军在釜山登陆。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操纵下通过关于组织侵朝统一司令部的决议,美国驻远东部队总司令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当天,中共中央决定从中南军区将第××兵团调往鸭绿江边,改编为东北边防军,以保卫东北的安全。

朝鲜战争初期,李承晚军队节节败退,人民军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就解放了朝鲜90%以上地区和92%以上的人口。9月15日,美军在麦克阿瑟指挥下,在仁川港大规模登陆,朝鲜人民军大部被切断在朝鲜南部,损失严重,处在被南北夹击的境地。很快,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国空军不断侵袭我国领空,轰炸我边境城镇,屠杀我国人民。

10月8日,根据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朝鲜政府的要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出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命令,命令中宣布“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10月16日夜晚开始,上百万新中国的优秀儿女雄赳赳,气昂昂,跨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

1951年5月26日,朝鲜春川附近的一个山沟里,志愿军某师党委正在召开党委会,参加会议的同志,谁都没有想到,他们是最后一次参加这个师的党委会。

远处响着隆隆的炮声、坦克行进时的机械声和枪弹的呼啸声。在他们的四周,漫山遍野是浸在血泊中的尸体,持枪的战士正在向进攻的敌人发射着子弹,几匹战马在引颈长啸。山间的荒草和树木已经燃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煳的臭味。这一切在提醒到会的同志:他们被敌人重兵包围了。快作出决定吧!全师一万多官兵在眼巴巴地看着你们。

这是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真实的一幕。前四次战役,志愿军将美国和李承晚军队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三七线。志愿军的胜利震动了全球,新中国的声威大振。美国前总统胡佛发表了广播演说承认:“美国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击败了。世界上没有任何部队足以击退中国人。”美国人称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失败。”他们惊呼“似乎一夜工夫,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

5月16日黄昏,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九个军的兵力突破敌军防线,开始了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作战,经过5天激战,击溃李承晚军队第五师和第七师,歼敌1.7万余人。志愿军某师,在这次作战中担负穿插任务,他们只带7天的干粮和部分弹药,边冲边打,势如破竹,直驱敌后。但是,他们还不知道,战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我军的一次次胜利,我军和敌人装备上的悬殊的差距也日益显得突出。当时我空军和海军初创,无法与美军抗衡,美军完全控制了制空权和制海权。我志愿军一个军只有一百九十八门火炮,不及美军一个师(四百七十六门)的一半。我步兵仍然主要靠徒步,而美军拥有大量的汽车和坦克,机动性能远远超过我军。志愿军最薄弱的是后勤工作,仅有的八百辆汽车,已被美军飞机炸毁六百辆。随着战线的延长,运输落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次进攻主要是依靠部队随身携带的粮弹,因而只能持续一个星期左右。美军已经摸到了我军进攻的规律,称之为“礼拜进攻”。待我军进攻一个星期左右后,部队转移时,敌军就乘机大举反扑,名日“磁性战术”。5月20日,美军和李承晚军队凭借高度的机械化,很快堵塞了被我军打开的缺口。志愿军领导同志立即果断地决定停止追击。5月21日彭德怀电告毛泽东并指示各部队。但是,我军没有估计到敌军会很快向我反扑。这次战役结束时,美军乘我军出击过远,部队疲劳,粮弹将尽,敌军以坦克摩托化步兵,在空军掩护下,沿公路实施平行追击,空降兵在我军退路上降落,抢占桥梁、渡口、隘路和要点。志愿军某师就是被敌人用“磁性战术”隔绝在敌后的。由于电台被轰炸,他们与上级的通讯联络已中断三天。全师如何突出重围,责任全部落到了师党委成员的肩上。

师党委会的空气是相当沉闷的。每个人都在用心掂量将要说出口的每一个字,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万多官兵的生命。师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成德,在一旁慢慢地踱来踱去,一步、二步、三步,折回来,又是一、二、三,然后……香烟烧到了手指,他才猛然从沉思中惊醒。他刚刚35岁,但已经是参加革命14年,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我军的领导干部。他太熟悉和了解这支部队了,这个师曾在运城、临汾等战役中以善于攻坚而闻名全军;而后挺进西北,挥师四川,又以能征善战受人称道。现在,全师已经断粮三四天了,部队的弹药快打完了,而他们却要用血肉之躯去冲破敌人设下的钢与火的防线。

吴成德冷静地说:“大家看咋办?”

还是沉默。回答他的是更加猛烈的枪炮声。

过了一会儿,不知谁用小声提议:全师分散突围。这些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同志,多少次都是分散突围,依靠人民群众而化险为夷的呀。可是,这是在朝鲜战场,四周是荒山野岭,地形不熟,语言又不通,部队分散后,形不成坚强的突击力量,更难以突破敌人的防线。

但是,这个错误的意见却被通过了。指挥员们骑马返回自-己的团队。凄厉的军号响了。三五成群的战士向各个方向走去。枪声变得稀疏了。

在这之前,有人提议宰杀战马,给部队充饥。尽管许多战士已经断粮,但这个提议却被不容商议地否决了,他们说:“战马是我们的战友……”于是,那些已经饿得浑身无力的战士们,把大批战马放上了深山。

吴成德骑着马到各团检查突围情况,他路过一个山沟时,忽然听到沟下有人叫他。

“吴政委,我们挂彩了,走不动了。”

“你们是哪个团的?”听到回答后,吴成德立即叫通信员把这个团的团长叫来。当他安置好这批伤员,师部已经转移了。

天色渐暗,夜幕降临在朝鲜三八线以南的这个战场上。部队利用夜色开始突围了。敌人的探照灯在头顶上、公路上、山坡上扫来扫去,照明弹一颗又一颗地挂在空中,一阵猛似一阵的炮火把岩石烧得通红。

P5-9

序言

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歌(代序)

——读《志愿军战俘纪事》随感

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委员 李志民

最近,《昆仑》编辑部送来他们1987年第1期杂志。可能因为我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所以,对大鹰同志写的《志愿军战俘纪事》这篇报告文学特别感兴趣。作者以大部分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当年囚禁在异国土地上的志愿军战俘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动人事迹,表现了人民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非凡的气节和共产党人高贵的品质。事迹感人,催人泪下。以往许多作品都是从正面反映志愿军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这篇报告文学第一次描述了不幸被俘的志愿军官兵在身陷囹圄的惨境中坚持斗争的悲壮情景。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使人们从另一个侧面更加理解了当年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心灵深处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

是什么力量使志愿军战俘面对刽子手的屠刀毫无畏惧、奋力抗争?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看!在战俘营里,他们把劫后幸存的从祖国带去的一根线、一条布条、一双旧胶鞋或者拣到的一个“中华牌”香烟盒,都当作对祖国的象征,对着它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1952年10月1日,他们为了欢庆建国三周年,用自己的鲜血染制了十面五星红旗,傲然升起在战俘营的上空。当敌人出动坦克、飞机,使用轻重机枪、手榴弹、毒瓦斯和硫酸粉、火焰喷射器对他们进行疯狂屠杀时,他们用胸膛筑成铁墙,50多名勇士前仆后继地用热血和生命护卫着国旗,使庄严的国旗不受敌人的玷污,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烈士们的誓言铿锵有力:“以死报国,死而无怨!”赤胆忠心,永昭日月。

外国文学中虽也不乏描述战俘生活、特别是揭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日本法西斯集中营黑幕的作品,但不少是过分渲染血腥恐怖与人们的求生欲望和怯懦心理的一面。作者企求以此激发人们对法西斯暴行的痛恨,进而达到唤起人们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的目的,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类作品往往使人感到恐怖、压抑,产生畏惧战争的心理,难以鼓舞人们为捍卫真理,保卫和平而战斗的勇气。这篇作品也写到美帝国主义者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用各种惨无人道的手段从精神上肉体上折磨直至残杀手无寸铁的战俘的血腥罪行。但同时用了昂扬的笔调,更多地描写了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团结会”、“回国同志战斗总部”等战斗组织,带领广大被俘战友,为争取返回祖国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一个个惊心动魄、悲壮惨烈的斗争场面,一场场浩气凛然、慷慨激昂的就义情景,令人激动,令人振奋;他们非凡的革命气节和英勇机智的斗争无情地揭穿了当年美国侵略者“人道主义”的假面具,通过各国新闻记者作媒介,把美军残杀、扣押战俘的暴行彻底暴露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从而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和公正舆论的广泛支援,直至最后取得了遣返战俘斗争的胜利。

在战俘营血与火的考验中,既涌现出许多铁骨铮铮的英雄汉,也出现过一些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胆小鬼;还浮现出一小撮沉渣——丧尽天良、为虎作伥的叛徒、败类。作者在记述英雄们斗争事迹的同时,也描绘了一些胆小鬼窝窝囊囊地死去的可怜相;还用解剖刀似的铁笔透过那一小撮叛徒、败类的狰狞面目,剖析了他们卑污的灵魂。那些叛徒、败类有的已受到应得的惩罚,有的虽然至今仍苟延残喘,但无论他们逃到天涯海角,他们都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中华民族子孙万代所唾骂。

与当时标榜“现代文明国家”的美国侵略军相反,我们志愿军对待战俘始终坚持实行革命人道主义。我们对放下武器的战俘不杀不辱不搜腰包,还发给他们新的衣服、毯子、胶鞋和日用品,和我们的战士吃一样标准的伙食;在敌机狂轰滥炸造成补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宁肯自己挨冻受饿,也尽可能保证战俘的温饱。同时,在战俘营里开展了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与家庭亲友通信联系;圣诞节还按照他们的风俗习惯,安排圣诞宴会,举行宗教仪式,组织联欢晚会。对伤病战俘,我们都给予包扎、治疗;有的在战场上就无条件地先予遣返。1951年4月22日,美国飞机对着涂有“战俘营”鲜明标志的他们的被俘官兵疯狂投弹、扫射,炸死炸伤美军俘虏30多人。当敌机还在低空盘旋扫射时,我军管理战俘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奋勇抢救受伤的战俘,这种英勇崇高的行动使美俘深受感动。他们说:“中国人宽大,公正,爱好和平。”“这里是一个学校,简直不像战俘营。”许多战俘临遣返回国前,还同我军工作人员紧紧拥抱,再三道谢,发誓“永远不对中国作战。”

朝鲜停战至今已30多年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志愿军战俘中许多英勇斗争的事迹没能很好宣扬;在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没能得到应得的荣誉和尊重;有些经过顽强斗争返回祖国的英勇战士,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个历史教训是沉痛的。幸喜的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指引下,已经纠正和正在纠正历史的谬误。我们希望当年在战俘营中坚持斗争的同志,振作精神向前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我们相信各地组织、民政部门一定会继续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和有关政策,尽快落实好对归俘的政策,做好安置工作,帮助他们治愈身体上精神上的创伤,安度晚年,余热生辉。

后记

在紧张的采访和写作期间,我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叠稿纸,我还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

一个老干部对我说:“你不要美化他们,当俘虏已经够丢人现眼了……”

一个青年干部对我说:“你不要渲染他们受的苦难,否则有人就不敢当兵了……”

一个归俘对我说:“不要把我们写成英雄,只要承认我们爱国就行了……”

一个朋友对我说:“美国人至今还在寻找越南战争中美军官兵遗散的骨骸,而……”

一个编辑对我说:“你要写人道主义……”

我该怎么回答这种种建议:劝告呢?

我要说我从未想过要“美化”这些战俘,实在讲,我是在解剖他们,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手是颤抖的、软弱的……

至于这篇作品会不会吓得一些人不敢当兵,我不想预测。但是,造枪炮不是当摆设,军装不是晚礼服,这些大概每个成年人都懂得。如果真有人害怕,我想劝他趁早不要去穿军装。

我明知单向思维是一种落后的思维方式,但我却缺乏勇气去做横向比较,虽然我明知这样做会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

由于目前某些报告文学越写越虚,以至使人真假难辨,也由于这个体裁本身,我和编辑部的同志约定,这篇作品要努力把它写实,多叙述,少描写,尽可能采用简洁的句式,尽可能多地引述当事人的回忆和记录。我这样做了,当然还做得很不够,我热诚地欢迎读者的批评。

毫无疑问,我们应当表现和歌颂那些战场上的英雄们。但是,战争可以使一个军人成为英雄,也可能使他成为战俘。在战俘营这个考验军人灵魂的炼狱里,人民军队的本质、组成这支军队成员的本质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谴责战场上的投降行为,敬重那些“战斗到最后一人、一枪、一弹”的勇士们;同样我也敬重那些心向祖国、九死不悔的战俘们。生活从不欺骗任何人,历史从不偏袒任何人。“上甘岭”的英雄理应名垂千古,同样为祖国流血的“战俘”却不应遗臭万年。

我不敢奢望这篇作品能够改变当年的战俘们的处境和命运,如果它能够使人们对这些战俘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就足以使我感到宽慰了。

在收笔之际,我要向热情地为我提供帮助的过去的战俘们、朋友们和许多我在作品中或褒或贬的人们表示感谢。我将把他们铭记在心。我除了要对这篇作品进行修改、补充之外,已经着手准备写这部作品的续篇。我衷心希望与一切经历过或了解当年战俘营内外情况的人取得联系。我将继续努力向读者介绍这段历史,介绍这些人物几十年来的经历和命运。

今年是“国际和平年”。经历过战争的人更加珍惜和平。作为地球上的一个渺小的人,我真诚地祈望,终有一天人类不再有战争,从而也不再有战俘。

1986年10月15日

完稿于北京小西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7: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