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在面对人生挫折、情绪波动、心理伤害的时候,人们要学会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它,对待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中西方的经验也表明,一般的心理问題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
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本书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导致了心理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的发生。
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我们找心理医生看病还不能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能这样做,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三、正确认识虚荣心
荀子说过:“人生而有欲。”因为人是一种生命,生命自然有欲。有欲无欲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界。欲是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的本原。所以说,人的欲望是天生的。但凡是生命,都是一种群体。有群体便有差异与不同,便有攀比和嫉妒的欲,于是便产生虚荣心了。所以说,虚荣心总是与攀比、嫉妒、追求等相伴而生的。
但虚荣心是一种递增的发展事物,好像一只被吹起来的气球一样,总是希望越吹越大。生命的虚荣心特别是人的虚荣心可以说是无限的,俗话说作了皇帝还想成仙。满足了一个愿望,随之又产生了两三个愿望。满足了这个琐细的愿望,很快又新生了那些庞大的愿望。由此可见,虚荣心具有一种强烈的渴求的力量。求而得之,则满足快乐;求而不得,便苦恼愁闷,便寻求新的获得途径,自然要进入创新的境界。
再者,虚荣心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跟时尚有关。时尚推动虚荣心的旺盛和强大,旺盛的虚荣心反过来又推动时尚的繁荣和更大面积上的流行。比如大街小巷美女如云,便是女人的虚荣心造就的锦绣景观。女人比男人对青春的敏感度要强烈得多,所以追求年轻和漂亮便成为女人们互相攀比的虚荣心了。年龄不是随便能伸能缩的东西,所以年轻是肯定求之不得的。于是女人便把心思都集中在追求美丽上,大概是美丽了也就年轻了。于是扮靓便成了女人最直观的表现。女人们纷纷去美容厅去健身房去游泳池,为的都是关心自己、呵护自己和美丽自己。由于虚荣心使女人对自己的美丽更赋予细致和耐心,当然也无形中使城市的街道日益缤纷灿烂。你说这虚荣心有什么不好?她们不仅用自己的身体成为满街流动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还积极有效地推动了服装业化妆业美容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再比如家庭装潢的时尚化。也是虚荣心带来的结果。
18世纪的著名诗人威廉·科贝特在他的《乡间行》中,曾经挖苦地描述新一代资产阶级追求时髦的心态:“摆上几把招眼的坐椅和一个沙发,挂起六七幅镶有金框的版画,装满小说的旋转书柜……许许多多的酒瓶酒杯和‘一套正餐餐具’、‘一套早餐餐具’以及‘甜食刀具’……最糟的是客厅!还有地毯和拉铃!”这种消费攀比的热烈景像和氛围,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又没有杀人越货,带来恶劣效应。相反,却不仅美化了居室,还推动了装潢业家具业等行业的发展,何乐而不为?
所以说,虚荣心也没什么不好。它在生产和消费方面,全面支撑着人满足温饱之后的消费竞赛,并由此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曾经就有学者指出。在18世纪的英国,不但率先开始了人类历史划时代的工业革命,而且也持续地进行着一场同样意义深远的消费革命。因为日益流行的观念,会把人变成一种欲望无止境的消费动物。这种嫉妒攀比、追求奢华的虚荣和膨胀的野心会产生一种驱动力量,不断驱动经济。不断实现新的繁荣,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
生与欲密不可分。虚荣心的满足,究其实质应该是有利于生命,有利于生存,有利于进步。但是,对于虚荣心的满足,要适可而止,如果食而厌精,饱而不止,也会导致灾害。虚荣心不能无限制地求满足,因为人是在社会里生活的。自身之外还有大量的他人。为了社会的安定繁荣,甚至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幸福,你必须兼顾他人与社会,不然就成为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国”了。
“格列佛国”中的公民是一种叫耶胡的人形动物。他们都肮脏、自私、互为仇敌。为什么呢?因为每一只耶胡都有强烈的虚荣心,都想拥有大量贵重的东西,都认为钱总是越多越好。因为只要有了金钱或贵重的东西,就可以买到他所需要的一切,比如最漂亮的衣服,最华丽的房屋,大片的土地,最昂贵的酒类和肉食,还可以挑选最年轻最美丽的母耶胡。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格列佛国”的民众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仅仅为了拿到少许工资而不得不每天劳动,让少数人过阔绰的生活。仅仅为了一位有钱的母耶胡预备一顿早餐,那些贫穷的耶胡们至少要绕地球转三圈才能办到。为了满足公耶胡的奢侈无度和母耶胡的虚荣心,他们要把大部分的必需品运往外国,再从这些国家换回疾病、荒淫和罪恶的原料供大家享用。因此广大的耶胡们必然会无以为生,只好靠讨饭、抢劫、偷窃、欺骗、拉皮条、作伪证、谄谀、教唆、伪造、赌博、说谎、奉承、威吓、包办选举、滥写文章、星像占卜、下毒、卖淫、假充虔诚、诽谤以及种种类似的事情来糊口度日。这便是虚荣心祸国殃民的危害性。
看来,对虚荣心这种东西,要正确把握、合理引导和适当应用,千万不能任其发展,殃及他人,祸及社会。对于我们每一位公民来说,就是要使自己的虚荣心适可而止。做到顺着大路跑而决不乱来。
四、不要被虚荣奴役
我很喜欢英国哲学家培根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两句格言:“虚荣的人被智者所轻视,愚者所倾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虚荣心使人多嘴多舌;自尊心使人沉默。”
有心理学家下了不少工夫研究人类的虚荣心,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虚荣心是20世末过渡到下一个世纪间,最顽强也最类似艾滋病的痼疾。因为要迈向成功。必须远离虚荣;不想成功,就会爱慕虚荣;要事事踏实,便会远离虚荣;想获得不实在的荣誉,就会满足虚荣。唐代诗人柳宗元有诗云:“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便是最好的对比。
从近处看,虚荣仿佛是一种聪明;从长远看,虚荣实际是一种愚蠢。虚荣者常有小狡黠,却缺乏大智慧。虚荣的人不一定少机敏。却一定缺远见。虚荣的女人是金钱的俘虏,虚荣的男人是权力的俘虏。太强的虚荣心,使男人变得虚伪,使女人变得堕落。
古语云:“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虚荣,也是一种“窃”。虚荣者,容易轻浮;轻浮者,容易受骗;受骗者,容易受伤;受伤者,容易沉沦。许多沉沦,始于虚荣。虚荣,很像是一个绮丽的梦。当你在梦中的时候,仿佛拥有了许多。当梦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既然如此,与其去拥抱一个空空的梦,还不如去把握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日本人福富太郎在《智慧赚钱法》一书中提到获得财运的第四十八种方法“勿一味追求时尚”:
前人认为吸引女性的要素有下列五项,一、胆量,二、金钱,三、面貌,四、才干,五、幽默感,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却本末倒置,觉得能言善道、仪表堂堂最为重要,因此鼻子较塌的人便赶快去整形动手术,如此爱慕虚荣的人,怎么可能节俭致富呢?这类人在公司虽抱怨薪水太低太少,但却不知如何争取合理的薪水,瞻前顾后,亦没魄力脱离公司,独立经营事业,他们能否受到女性欢迎,也是颇令人怀疑的。
若除了外表,其他一无可取的人,大概也不会有财运了。
观察目前社会上。那些口口声声谈装扮、标榜个性风格的年轻人却多半也穿着路边摊上的衣服,每个人都像穿制服似的,并无什么特色可言,就好像打着宣传广告说:“我崇尚流行”,而实际上却没有自我一般,如此的流行,便意味着盲目,更是种浪费。
毫无疑问的,创造流行,使之蔚为风尚,可引入财源,但是追随流行者,花钱必形同流水,因流行如巨轮不断向前转,追随者必须不断跟进才行,我之所以推断追求流行者不能存钱,道理即在此。
披头士发型曾经风靡一时,我认为披头士可能是因没钱上理发厅而蓄长发,本意不在模仿,他们所企盼的是摇滚乐能成为旷世之音,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其披肩的长发竟也成为注目的焦点,甚至为英国赚进大量的外汇。他们这所以成为乐坛巨匠,是因为对音乐的狂热和不同流俗的胆量,他们的流行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不同于一味地模仿,故能致富。
虚荣心重的人,所欲求的东西,莫过于名不副实的荣誉,所畏惧的东西,莫过于突如其来的羞辱。
虚荣心最大的后遗症之一是促使一个人失去免于恐惧、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时地活在恐惧中,经常没有安全感,不满足;而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不如说是自以为出类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骗、诡诈的手段,使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问题是——虚荣心是一股强烈的欲望,欲望是不会满足的。
虚荣心所引起的后遗症,几乎都是围绕在其周遭的恶行及不当的手段,所以严格说来,每个人的虚荣心应该都是和他的愚蠢等高。
真正的成功,是不会因某些成就而沾沾自喜的;若为所成就的人和事物感到骄傲,也应该是心存感恩、健康的骄傲,而非不当得而得的“虚荣”!虚荣心一旦形成(成熟)后,它所结合的诸多不良的心态、习惯和行为,会让你只看得到眼前,离成功却愈来愈远。P14-17
不断进步、日趋复杂的社会为现代人带来了日益凸显的情绪危机,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精神孤独等方面的压力,使许多人背负了很多心理问题,遇到了很多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使人们心理失衡,甚至失去生活动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进行心理调适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
就人本身的生物属性而言,人整个身心在不停运转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而是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种周期性情绪起伏现象,在某些时候心理状态趋于异常。
为什么正常的人也会间歇性地发生心理异常现象呢?其“病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人本身固有的“情绪积累”(兴奋或压抑)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出现身心失衡,这时就需要通过某种适当的方式来发泄。
其二,工作和生活压力所迫,超过了身心所能承受的负荷,激起了情绪的“抗议”。
其三,天象的影响,如风雨雷电阴晴雨雪等,而比较明显的则是“月亮·潮汐”。一般而言,月亮的盈亏不仅会让海洋出现潮汐,也会使人的情绪之海出现起伏。
此外,特别的性格、特殊的环境以及突出的事件也会为心理异常——不健康的心理——埋下“伏笔”。所以,无须视不健康的心理为洪水猛兽,身为凡夫俗子,不健康心理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心理问题不会自己消失,它就像呼吸一样,如影随形。如果我们对它置之不理,问题就会像滚雪球般,愈滚愈大。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受到一定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尽管有时候我们觉察不到。说一个人发脾气、闹情绪,这就是一种心理活动;说一个人洋洋得意、意气风发,这就是一种心理状态;说一个人品行不好、思想消极,这其实就是在做心理学研究了。心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越是复杂的生活。越要懂得心理知识。懂得运用心理健康知识管理自己,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有意义,我们的学习、工作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和他人才会友好互助地相处。
据专家介绍,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败的机率较高,内心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显得更为重要。”
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我们找心理医生看病还不能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