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发微》是余嘉锡的在目录学领域的主要著作,为他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目录学的讲义。书中广泛利用中国历代学者在目录学方面的论著,对目录学的意义、功用和源流,对目录的体例和类例的沿革,都做了精辟论述,并发展了章学诚的观点,认为在目录体例中,篇目、小序、叙录、版本、序跋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录必须具备这些内容,才能发挥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
书中附有另一篇目录学专著《古书通例》,原名为《古籍校读法》,亦是目录学课程的讲义。介绍了古籍在著录、体例、编次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指出了研究阅读古籍的门径。但全书未完成,1985年重新出版时改名为《古书通例》,沿用至今。
余嘉锡(1884-1955),我国著名的目录学家、语言学家、史学家,他一生读书涉猎极广,自称“史、子两部,宋以前书未见者少;元明以后,亦颇涉猎”。他治学的主要方面就是继承乾嘉文献考据学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治学角度,重视掌握目录以求博通群书。
余嘉锡从16岁就开始目录学研究,17岁开始考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五十余年间辨订古籍近500种,撰写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24卷,被誉为“一部从微观角度研究我国古籍的巨著”。
《目录学发微》是余嘉锡在目录学领域的主要著作,为他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目录学课程的讲义。书中广泛利用中国历代学者在目录学方面的论著,对目录学的意义、功用和源流,对目录的体例和类例的沿革,都作了精辟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