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乱世枭雄蒋介石/陈廷一传记文学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廷一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蒋介石是一位枭雄。

面对军阀割据、混战不堪的旧中国,他力挽狂澜,南征东突,西结北伐,灭炯明,歼佩孚、击玉祥、震奉军、大战中原,远交近攻,三十六计,无所不用,变割据为一统,拥兵自重800万。

抗日期间,他在全民抗战的热潮中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没成想却在与毛泽东的人民军队交战中败走台湾。

悲者,蒋王朝!

哀者,蒋中正!

内容推荐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蒋介石是一位枭雄。

面对军阀割据、混战不堪的旧中国,他力挽狂澜,南征东突,西结北伐,灭炯明,歼佩孚、击玉祥、震奉军、大战中原,远交近攻,三十六计,无所不用,变割据为一统,拥兵自重800万。

抗日期间,他在全民抗战的热潮中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没成想却在与毛泽东的人民军队交战中败走台湾……

本书大胆尝试传记小说式乱世枭雄蒋介石的人物刻画,不溢美不弃恶,让人物跃然纸上。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子 魂断孤岛,魄牵故乡

第一章 身世秘笈

 钟灵毓秀的家乡山水传颂着蒋介石的童年故事,和他晚年对

 家乡的深情眷恋

 爱家乡和修家谱

 少年传奇

 初恋传奇

 父子情深

 邂逅陈其美,改变人生路

 暗杀高手

 陈其美中弹身亡,蒋介石舍命收尸

第二章 追随中山

 错位的职业军人

 证券交易初试身手

 永泰失败之役

 患难与共,忠心可鉴

 政治新星

 黄埔军校校长

 孙中山北平逝世

第三章 争权夺利

 一枪打“三鸟”

 挥师东征

 制造“中山舰”事件,问罪共产党

第四章 迁都之争

 迁都风波的由来

 出尔反尔,蓄势待发

 弹在膛中,骨子里反动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以退为进,首次下野

第五章 政治姻缘

 张静江为“蒋、宋联姻”搭桥

 奇异婚礼的前奏曲

 中国近代社会最隆重的婚礼

第六章 挑战军阀

 蒋介石复出内闻

 蒋介石前线督战,东北易帜,北伐结束

 蒋桂大战秘笈

 蒋冯大战始末

 最后的较量——中原大战

第七章 五次“剿共”

 蒋介石的大意和失误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蒋介石泥沟里翻了船

 亲自督师第四次“围剿”,蒋介石再吞苦果

第八章 民族之战

 心怀鬼胎,日本显露狰狞

 张学良代蒋受过

 日本亡我之心不死

 媚日求和的蒋介石骑虎难下

 将功补过,张学良倾心抗日

 兵谏华清池,惊骇全中国

 南京,一座瘫痪的城

 宋美龄西安“救夫”

第九章 抗日救国

 “七七事变”,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三个月灭亡中国”

 首府南京城的陷落

 中国远征军的作战内幕

 蒋介石篡夺抗战“果实”

 重庆谈判桌前,蒋介石与毛泽东的握手

第十章 兵败大陆

 后院起火

 长春失守,大江东去

 蒋氏“文胆”——陈布雷之死

 伯韬阵亡,淮海惨败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李宗仁逼宫,蒋介石下野

 王朝倾覆,痛失大陆

 坐镇西南,最后一搏

第十一章 孤岛残梦

 杜鲁门“弃蒋”内幕

 重登“大宝”的秘闻

 重用陈诚与吴国桢之谜

 蒋介石“传位于子”的既定方针

第十二章 改造政党

 “卧薪尝胆”,蒋介石改造国民党

 果断清障,“二陈”成了替罪羊

 严格整肃,从“娘家侄”头上动土

 排除异己,“孙立人案”始末

第十三章 固守台湾

 “朝鲜战争”救了蒋介石

 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真枪实弹”

 坚持一个中国,四次抵制美国分离台湾的图谋

 “八二三”金门炮战的始末

 台湾最为“黑暗”的日子

第十四章 传子部署

 敢于挑战“独裁”的人

 为子开道,逼陈下台

 教育经国,研究阳明

 子承父位,顺理成章

尾章 孤岛遗魂

 蒋介石病危和宋美龄自美返台

 天有不测风云,蒋介石遭遇车祸

 蒋介石“崩殂”89岁

 空前“国葬”

后记

试读章节

蒋母王采玉恨铁不成钢,恰在儿子学业有所抬头的时候,淘气的蒋介石发生了早恋。这时的蒋介石论年龄不过十三四岁,世界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朦胧中他爱上了自家的表妹毛阿春。此时的毛表妹打完新春15岁,豆蔻年华,白皙的皮肤,穿着一件带花格格的短衫,扎着两条长长的辫儿,一笑嘴边有两个深深的酒窝。

阿春住在岩头村,离溪口陆上30里,水路18里,是堂姑蒋赛凤的小女。每年堂姑来溪口走娘家,或在娘家小住的时候,总是要带上阿春。瑞元和阿春年龄相差无几,因此他们也常常在一起玩耍,两小无猜。溪口镇北头有一条溪流,每逢下雨,溪流陡然流急,从山上带下来不少鱼虾。每到这时,他常叫上阿春和伙伴们,到那里去捉鱼虾。每每都是满载而归。自己家吃不完,还要送邻居尝尝鲜。这种青梅竹马的生活,使瑞元偷偷地爱上了阿春。别看瑞元是匹不羁的野马,可在小阿春面前百依百顺。后来,瑞元到榆林村上学时,这里离阿春家较近,只有两里路,闲暇时他常到岩头村,名为探视堂姑,实为看望表妹阿春。天长日久,瑞元喜欢阿春,阿春喜欢瑞元,到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两人就暗暗定下了终身。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在他们十分要好的时候,一缕乌云遮挡了明丽的阳光。阿春的母亲蒋赛凤坚决不答应这门亲事。因为他知道瑞元调皮捣蛋的名声在外。于是她运用了家长的威严,把女儿阿春关在屋里,不让其与瑞元相见。

却说蒋母得知儿子与阿春要好的事,她不像堂妹蒋赛凤那样,而是一百个满意和称心。她成全儿子,决定找媒人到对方家提亲,把阿春娶过来,使这匹小野马,套上“笼头”,也就省心了。

媒人蒋阿叔终于在一个早晨叩响了蒋赛凤家的门。

“不要敲了,我不想见你!”蒋赛凤还没有起床。

“你把我当成谁了,这么大的气?”蒋阿叔反问。

“你不是瑞元还是哪个龟孙!”

“快开门吧,我不是瑞元。”

蒋赛凤这才开了门。令她吃惊的是娘家大哥来了,又是道歉,又是端茶倒水,问吃饭了没有?蒋阿叔说,我来这里一趟不容易,七老八十的不是小孩子了,我问你家阿春与瑞元的事,你生哪门子的气啊,这不是天上一双,地上一对吗?

“大哥,都是自家人,说起瑞元,人家不了解,我还不了解吗?他那个劣性,我纵是有十个姑娘嫁不出去,也不嫁他那号的人!”

“话可不能这样讲,男孩儿淘气不算毛病。要我看瑞元童心四溢,活泼聪明,说不定还是国家栋梁之才呢!你不同意我也不劝,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让你后悔一辈子。”果如蒋阿叔所料,后来瑞元当了高官、总统,蒋赛凤再也不到溪口走娘家。传说有一年,蒋介石下野,住在老家,坐轿在溪口周边转悠,碰到了蒋赛凤,羞得她无地自容。蒋总统略略大方,让她坐轿,送她一程。蒋赛凤面如桃花,连连摆手,声称不要相送。

蒋赛凤送走娘家哥后,不到半个月就将阿春择婿嫁给了西山的一户人家。临上轿前阿春哭得泪人一般。结婚不到半年,两人就分手了。此是后话不说。

再说蒋阿叔回到家中把蒋赛凤的话一摆,气得蒋母差点儿背过气去。她不同意不打紧,都是娘家人,不该恶话伤人。我不相信我儿子找不到好过阿春的姑娘,我发誓要在岩头村的毛姓人家娶一个比毛阿春更好的儿媳妇。

蒋阿叔说,此事不妥,因为瑞元心中只有阿春,事情未过,硬要拉郎配显然是不合适的,只能酿成悲剧。王采玉问他有什么好主意?蒋阿叔说,你不要太着急上火,等过了这段时间,双方都冷静下来。我会到岩头村姚宗元那里为瑞元寻亲。一来说姚是瑞元的尊师,二来说姚也喜欢瑞元,三来说姚在十里八乡也是个有头面的人物,家中的私塾收了不少村里村外的学生上学。姚给年轻人介绍对象不在话下,我想求他没有解不了的难题。

蒋阿叔的一席话说得蒋母尽是点头的份儿了。

果然在不长的时间,蒋阿叔的大驾光临,姚宗元一一点头答应。说毛姓人家中,要找出比毛阿春漂亮、贤惠的姑娘虽有难处,但我要尽心。在姚看来,能与毛阿春相比的姑娘大有人在,这就是岩头村的毛鼎和家。于是毛福梅的形象映在了姚老的脑海里,身体修长,那可是个大辫子姑娘,长得不比阿春差,也是姚老教过的学生。

岩头村位于天台山中,四面环山,村民们主要靠出卖山货度日。毛鼎和家世代经商,在村上开有一家祥丰米行和一家杂货店。毛家生意兴隆,收入不薄,在附近经常做一些修桥补路的善事,鹊声四乡。

毛鼎和生有二子二女,长子毛怡卿、次子毛懋卿,长女毛英梅、小女毛福梅。后者之所以叫福梅,是因为出生时算命先生称她是一颗“福星”,顺其取名为“福梅”。既有福相,又是小女,自然深得父母疼爱,视为掌上明珠。她出生在清光绪八年(1882年)农历十一月初九,现已经19岁,在当时还未婚嫁已属大龄。毛福梅没有嫁出去,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家。

令姚老先生担心的是福梅的年龄要比瑞元长五岁,有言道,女大三抱金砖。成不成先与毛鼎和放放风再说。一日,姚老先生找上毛鼎和,声言要为小女物色一位公子。毛鼎和与婆娘正在为小女没有婆家而发愁哩,一听是这事,马上眼睛瞪大了:“说说看,是哪户人家?”

姚老先生开口道,也是我的学生,我看中的学生,村里人都知道,三年前我已说过大话,此生聪明过人,前程不可估量。

“快说,叫什么名字?”毛鼎和也等不及了。

“蒋周泰。”

“是不是那个小名叫瑞元的孩子。”

“对对对。”姚老先生接着说。

“那可是个调皮出名的孩子。”

“不错,在我教的孩子中他是调皮第一,还应该再加上一句话,也是聪明第一。这才是两分法。我们不能一叶蔽目,不见太山啊!”姚老先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毛鼎和说得直点头。

姚老先生又乘势进攻道:“在溪口,,蒋家曾是大户人家,莫同一般,蒋斯千、蒋肇聪曾为当地名流,溪口首富。可谓门当户对。瑞元虽说调皮但绝顶聪明,已经上学多年,算命先生更是有言在先,日后谋个一官半职岂不易如反掌。你这个岳父大人再也不是草民一个了。”

且说溪口蒋家,本来毛鼎和就与其有生意来往,经姚这么一说,毛鼎和开始动心,为慎重起见,他还借生意上的事亲自赶到溪口进行一番暗查。暗查结果,果然如此,对蒋家和王采玉,邻居都说不错。惟一不足之处,只是对瑞元有些微词,认为瑞元调皮过度,但没有吃喝嫖赌这些方面的问题。

他同意了这门亲事。毛鼎和是有眼光的,因为他找了蒋介石作为自己的小婿,在对女婿的才华和运气上他的估计没有错,毛福梅以后也是妻以夫荣;问题是出在女婿没有看上他的女儿,所以夫妻不可能长久。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下,是常有的事。以后,毛鼎和没有沾到女婿的好处,在毛福梅被蒋介石休掉后,他再也没有见过蒋介石。蒋介石对岳父不满,但对毛家人还是另眼相待,毛福梅的不少亲戚投靠蒋介石后得道升官。

于是选定吉日良辰,在1901年的冬春之交,蒋介石与毛福梅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可是就在这时,新郎不见了。这下可急坏了蒋母,马上派人去找。从前院到后院,从镇西到镇东,哪儿也找不到新郎,急得蒋母直跳脚:“这个憨娃儿!”

无奈之中,蒋母只得派小女进了洞房,陪伴新娘说话儿。

日头落山了,夜幕笼罩着山镇。

蒋家洞房里的松油灯闪着昏黄的光。

新娘毛福梅坐在床边,心里有一团百思不解的谜:是不是新郎不满意这门亲事逃跑了呢,还是……尽管陪伴的小妹再三解释,毛福梅还是眼泪巴巴地流着。直到吃过晚饭的时候,才见一个顽皮的孩子,被婶婶大娘推进了洞房,而后门“砰”的一声被反锁上了。

这时,新娘才如梦初醒,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新郎!新娘害羞地扫了一眼新郎,立时像触电一般惊骇了:此人分明是个玩性正浓的孩子,他左手拿着一把木制手枪,右手拿着捡来的爆竹;上身穿着土布褂子,下身是裤子,裤带长了些,半截露在了外边;藕节般的两条小腿上沾满了星星点点的泥斑……新娘哪里知道,这新郎是被人从稻田地里捉鱼时拉回来的。

当婶子大娘们把他推人洞房,他扫了一眼新娘,吃惊的程度并不亚于新娘。新娘长得姿容秀丽,光彩照人。人贵有自知之明,他面对着菱花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儿,竟像是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孩子,不知是站着好还是坐着好,连手也不知往哪儿放了。待了片刻,他冲着新娘“嘻嘻”一笑,随后泥腿没洗,衣服没脱,便像单身时一样,直挺挺地钻进了被窝,很快响起了香甜的鼾声……

坐在床边的新娘,面对着这位陌生的新郎,不禁又惧怕起来,他和自己想像里的意中人是多么地迥然不同!要是早知这样,还不如一辈子不嫁人。她有些难过,又有些人生之谜不解:为什么要离开家?为什么要到这举目无亲的地方来?女人的命运啊,苦啊!她失声痛哭起来,泪水沾湿了胸前的梅花,沾湿了大半片衣襟。但泪水却冲刷不了她那满腹的愁思和忧伤。

窗外想听哨悄话的人都替新郎捏着一把汗。有的人担心地走掉了,但也有的“愣头青”偏不走,想要看出个究竟来……

1910年3月18日,毛氏为蒋介石生下一子,取名蒋经国。P14-19

序言

陈廷一先生的传记文集即将在东方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副牌)出版,作为老朋友,我首先表示祝贺。应当说这也是中国传记界的一大喜事、盛事。中国传记文学,经过三中全会后近三十年的发展、繁荣,很多作家的创作已经是硕果累累。陈廷一先生辛勤耕耘,更是著作等身。

陈廷一先生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完成了《许世友传奇》三部曲的创作,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作品研讨会,轰动当时文坛。与会著名作家刘白羽、魏巍、王愿坚均对此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预示传记文学的春天即将到来。陈廷一先生传记创作也从此扬帆起步,奋蹄疾飞。

陈廷一先生慧眼独具,选材新颖。倘若说他的《许世友传奇》是在“活人不能立传期”完成的,接下来他又在海峡两岸的“冰冻期”,适时拿出了一部记述风华绝代的宋美龄的传记,更引起了大陆同胞极大的阅读兴趣。此书像《许世友传奇》一样,先声夺人,一版再版,成为领衔中国传记文学的畅销书,并创造了中国书刊发行史上的奇迹。

《宋美龄传》写作的成功,给了陈廷一先生更多的自信。同时,作者的名字也吸引了出版界的眼球。20世纪90年代初,陈廷一先生作为传记文学的畅销书作家,被全国最大的城市出版社——青岛社看好并买断,签订了十年的写作合同。值得一提的是,陈先生是中国出版界开始市场化改革后,第一位被出版社买断的作家。应该说这十年开启了陈廷一先生传记文学创作的“黄金期”。军人出身的陈廷一先生非常珍惜这一机会,拿出了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牺牲十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节假日,几乎以每年一部新作的速度,先后推出了《宋庆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孙中山大传》、《蒋介石传》、《孔祥熙传》、《宋子文传》、《宋查理传》、《陈氏兄弟》(陈果夫、陈立夫传)、《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传),为青岛社带来了社会、经济双效益,成为该社的一块金字招牌。

倘若青岛社十年买断的是陈廷一先生的创作黄金期,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的八年,则是他创作的“钻石期”。陈先生的创作视野更为开阔。他在完成“民国四大家族”的四部书稿后,由先前民国人物的选材,转向红色文化题材人物的创作。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数人民社出版的《贺氏三姐妹》、《毛氏三兄弟》等,再开红色题材写作新风。陈先生的传记文学作品也从此更炉火纯青!陈先生再一次成为中国大陆拥有最多读者群的畅销书作家。陈廷一先生的《布衣总统——孙中山》(选自《孙中山大传》)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应该说这也是对他的传记文学作品的最权威肯定。

2005年,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联合《名人传记》,评比建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传记文学“十大家”,经过读者投票,专家评审,作为传记界“南叶北陈”的陈先生,以高票进入当代优秀传记文学“十大家”的行列。

陈廷一先生笔耕不辍。他的辛勤耕耘由其千万字作品问世可见一斑。陈先生文风动人,笔功扎实,行文自然流畅,毫不做作。我想他吸引世人注目、成为畅销书大家的奥秘大概就在于此。

以上仅是我对陈先生的印象,聊作他文集的序言。也是对他的祝贺。

二○○七年冬月

后记

面对着这些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三十年的漫长艰辛化成一丝快意掠过我的心田。这一丝快意中还带有几分成功的自信。

我与共和国同龄。我的创作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同步。

严格地说我是一位编书匠,而不是一位职业作家。写作只是我的最爱。因此,三十年的节假日不像别人都花在生活的乐趣中,而我只是穿梭于南北的采访、苦涩的读书和挑灯的写作。确实,我是从平凡中走来,平凡给我梦魇中的崇高;我从饥饿中走来,贫穷给我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我从军营中走来,军旅给我坚忍不拔、雷厉风行的作风。倘若说我今天“功成名就”的话,那么平凡中做人、饥饿的童年、单调的军旅生涯,当是成功“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也是我花甲之年对创作的思索和感悟。

应该说我的这十几部区别于他人的传记,多了些许生活琐碎,摒弃时代留给作者的“高、大、全”的精神桎梏,多了时代性和世间人情人性的描写,多了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描写,多了些故事的好看,多了些个性的刻画。比如说孙中山谈女人,语惊四座。应该说这是还原中山先生的真实。孙中山是人,其次才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作为男子汉,他有异性追求,同时也追求异性。再如宋氏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爱钱者人为财死,爱权者以身相许,爱国者国比天大。等等,这都是我采访、写作的价值观,抑或是我认为的铁的写作原则……

同时,面对着这么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我心底又涌出一股感恩的冲动。应当说这感恩中还带有几分细节的回忆。

感恩自己吗?不,感恩这个阳光的时代。三十年前,我刚从吉林大学毕业,血气方刚。改革开放的阳光政策给死寂的中国带来了一线生机,也给我的创作带来了青春雨露。春华秋实,我是幸运儿,我要感恩这个时代的阳光雨露。

说起这个时代,我还感恩这个时代中的一个平凡的人,他同这个时代一样伟大。他让我刻骨铭心。可以这样说,没有他,今天的故事都不会发生。那是一个落霞的傍晚,我结束采访赶在匆匆回家的路上,被一帮蒙面歹徒“施暴”了,我浑身上下被洗劫得精光,且被歹徒随手推进河中,多亏这位农民工兄弟的相救,使得我创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还应当说我是中国作家中换笔最早的作家。与其说是我换笔的话,不如说是我夫人的换笔。我早期的十多本传记,都是夫人坐在电脑前用王码五笔打出来的。她娴熟的指法,幽扬的键盘声,让你如痴神往。因此,望着这一个个中国方块字,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用生命拥抱创作,用创作燃烧生命,在今人,包括我的儿女们看来,已成为一个笑谈。然而我那懂事的儿女,为了我的创作,他们尽量地脚步轻而又轻。我的感恩当然也包括他们了。小事不小,让人铭心。

从冬天到春天,从百家到一家。这次我的书能汇册成集,让世人悦目,还应当感恩人民出版社的社长黄书元先生和副总编辑张小平先生。在浩瀚的书海里,能做出个例的选择,我不能不佩服他们的睿智目光;还有为我的传记文集专门作序的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于友先先生、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先生,这两位都是同行挚友,亦是我的最高长官,在百忙中,都承诺为我的文集作序,让我感动不已。他们的序自然也为我的文集添色增彩。

从冬天到春天,在我的传记文集即将付梓的时刻,我要感恩我的上帝读者,几十年成为我创作的动力源泉,没有他们的掌声和鲜花,我决不会走到今天,因为我本人也有脆弱。在我这套文集与世人见面之前,不少粉丝读者都是由衷地提了意见的,多数书目作者都做了认真修订。借此出版之际,向所有关心我的人,表示我个人诚挚的问候。倘若你们能从文集中读不出遗憾,或者还能读出像黑格尔说的“未来的真谛”,我也该封笔和聊以自慰了,再回到我原本的平凡。

陈廷一

2008年5月6日于北京北城自清斋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