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一甲子,是中国特有的计时单位。以此来看,封建时代超过一甲子的只有14个朝代,即周、西汉、东汉、东晋、北魏、唐、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明、清。本书向《剑桥中国史》这等巨著学习些微形式,从秦朝开始叙述我们的故事。本书不打算涉及这些朝代的全部历程,只是想讲讲西汉、东汉等那些超过一甲子岁月的13个中国封建朝代的小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上的60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冯敏飞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60年一甲子,是中国特有的计时单位。以此来看,封建时代超过一甲子的只有14个朝代,即周、西汉、东汉、东晋、北魏、唐、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明、清。本书向《剑桥中国史》这等巨著学习些微形式,从秦朝开始叙述我们的故事。本书不打算涉及这些朝代的全部历程,只是想讲讲西汉、东汉等那些超过一甲子岁月的13个中国封建朝代的小故事…… 内容推荐 60年一甲子,我们应有一个审视历史的独特视角。本书呈现了历史上13个朝代步入60年时鲜为人知的小细节,带你走进历史深处…… 目录 引言 纵观中国封建3000年 第一章 西汉:“无为”结出盛世果 一、匈奴降臣也封侯 二、周亚夫怒罢宫廷宴 三、蝗虫不可小视 第二章 东汉:内外展示儒家风范 一、刘炬东巡 二、北匈奴纷纷来降 三、鼓励生育 四、完善历法 第三章 东晋:乱世英雄的登场与谢幕 一、朱序身在曹营心在汉 二、谢安每临大事有静气 三、王彪之反对建皇宫 四、郗超被父亲骂“死太晚” 五、南方小国林邑入贡 第四章 北魏:个个比狐狸更狡诈 一、大兴土木建都城 二、大皇帝被小百姓骗 三、屠刀所向 四、第一次大禁佛教 第五章 唐:武则天闪亮登场 一、光顺门朝武后 二、与吐蕃兵戎相见 三、骆宾王狱中咏蝉 四、《秦王破阵乐》重见天日 五、《道德经》成为科举必读书 六、改元折腾 第六章 辽:再现“三国演义” 一、与北宋友好 二、救援将亡北汉国 三、新势力女真入侵 四、恢复贡试 第七章 北宋:忍辱负重为黎民 一、大力劝农 二、寇准罢相 三、“天书”的闹剧、喜剧与悲剧 四、吓死杨亿 第八章 西夏:是战是和难取舍 一、与宋继续拉锯战 二、向辽国求助 三、创建张掖大佛寺 第九章 金:“小尧舜”忙里不忙外 一、盘点土地和人口 二、册封圣地长白山 三、拒纳高丽叛臣 第十章 南宋:无臣又无君 一、赵构病薨与赵啻退位 二、辛弃疾的另一面 三、张道清辟九宫山道场 四、日本荣西禅师二度入宋 第十一章 元:仍在血雨腥风中 一、镇压云南上都派叛乱 二、镇压海南等地百姓起义 三、财政是个大问题 四、编成《皇朝经世大典》 第十二章 明:反贪反腐振朝纲 一、朱瞻基新政 二、交趾脱离中国 三、查处大贪官 四、朱瞻基亲巡北方边境 五、果断立太子 第十三章 清:改革而不开放 一、改革经济管理制度 二、关注民生 三、第二次禁教纠纷 四、《佩文韵府》与文字狱 五、文星相继陨落 结 语 后 记 试读章节 公元前146年,即汉景帝中元四年,在厚厚五大本的《中国历史大事编年》一书中也一跳而过。在更丰盈的《资治通鉴》中,才查到不痛不痒两笔,一是夏季发生蝗灾,二是十月发生日食,连灾情都没写。在后面一些年份,也常碰到这种窘境,好让我失望。 失望之际,我想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英语原文名为《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这位著名历史学家写道: 然而,这年朝廷有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略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起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大事的结症,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因果关系,成为历史的重点。 本书这些年份,何尝不是如此? 平淡无奇的公元前146年,很自然让我想到两个字:无为。 “无为”是道教的重要概念。道教以“道”为基本信仰,认为“道”是无为的。因此,无为便成为道教徒对自然界运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以及人安身立命的基本态度。《明道篇》诗:“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身心静定包天地,神气冲和会坎离。料想这些真妙诀,几人会得几人知。”《道德经》中有12处提到无为,第三章称:“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意思,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庄子》将“无为”推销到帝王圣人的治世方略当中,认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矣”,不过帝王应该“以无为为常”,而臣下则应“有为”,“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为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庄子是个非常清高的人,尽管生活穷困,也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让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大智大慧的庄子料想不到,他的“无为”之说会成为汉初政治的重要特征。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年轻时曾有“无赖”之称。然而,此人天生是一块干大事业的料。我们在中学课本里读过司马迁的《鸿门宴》,对以下一段一定难忘: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灞上。范增说项羽日:“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令人难忘的不是所谓天子气,而是刘邦的志气,从贪财好色到不贪财好色之变。此外,刘邦还有一系列变化。 经过秦代暴政的肆掠,又经过十来年内战的摧残,山河失色,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皇帝也凑不齐4匹毛色一样的马做车骑,宰相将军出门只能坐牛车。物价飞涨一两干倍,人吃人的现象随处可见。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刘邦即位之初还重武力轻诗书,以“居马上得天下”自矜。大臣陆贾及时建议吸取秦朝的教训,采用“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方略,以“无为而治”为国策。刘邦接受这建议,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休养生息”的政策,主要有:“兵士罢归家乡”“复故爵田宅”“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抑制商人”“减轻田租为十五税一”等。这一系列新政的实施,使得汉初迅速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并使农民得到一些土地和劳动时间,社会经济很快得以恢复,从而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成语“萧规曹随”,说的也是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只是角度不同,更为形象生动。很遗憾,刘邦不能万岁,62岁(其出生时间有争议,或53岁)就死,从称汉王那年算起,在位也只有12年。幸运的是,他儿子刘盈接班后也“无为”。 刘邦的宰相叫萧何,刘盈的宰相叫曹参。刘盈继位后,看到曹参一天到晚喝酒聊天,好像根本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便追问。曹参说:“请陛下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刘盈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那么,陛下看我跟萧何相国相比如何?”刘盈笑道:“好像你不如萧相国。”曹参说:“非常正确!既然您不如先帝,我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我们还能制定比他们更好的法令规章吗?现在陛下是守业,而不是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不必乱加改动。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刘盈听了,连忙赞赏。曹参任丞相3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改善。曹参死后,百姓们编一首歌谣称颂他:“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没想到刘盈21岁就夭折,更没想到他儿子刘恭还没来得及正式登基,就跟祖母吕雉发生冲突而被毒死,权力由吕雉控制,所幸的是她没怎么改变“无为”的国策。9年后,发生宫廷政变,由刘邦的儿子刘恒继位,即著名的汉文帝。 这时,幸运再次光临,不仅年仅23岁的刘恒为人诚恳谦逊,窦皇后也非常贤惠,他们都是《老子》《庄子》的崇拜者。刘恒废除割鼻断足酷刑,对80岁以上老人赏赐,并经常免除全国田赋。他自己生活节俭,甚至穿草鞋上殿。他本来想盖一个宫殿,预算要2000两黄金,立即说: “这是lO个中等人家的财产啊,不建了!”他的妻子们也不奢侈。慎夫人想穿街上流行的拖地裙,但一听需要多费布料,也就作罢。 刘恒及其夫人们生活简素了,天下百姓的生活普遍滋润。到刘启后期,尽管人口大量增加,各郡县的粮仓还是满满的,中央粮库则多得发霉。存钱也太多,以致串钱的绳子生虫。刘恒任职23年及其儿子景帝刘启任职17年共40年期间,史称“文景之治”。治是“治世”,即治平之世,也就是太平盛世。公元前146年,西汉建国60周年之时,这个太平盛世已经30多年了。 “文景之治”时期,不仅国内形势欣欣向荣,对外关系也呈和平之象。 匈奴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活在河套地带,游牧于大漠南北,即今内蒙古及其以北地带。不过,现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并不是匈奴人的后裔。匈奴人跟现在的匈牙利人倒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匈奴之名始于秦汉,此前称“狄”“戎”“胡人”等。 …… P20-22 后记 这本书的写作难度,超出我的预想。这跟写小说不一样,而我头脑里记的东西多半似是而非,写作时心里经常发虚,如履薄冰,随时开着百度不够,还得在大书桌上砌墙一样备着一大堆工具书。有时写一小段文字,却要查老半天的资料。夜以继日,妻子看不过意,劝道:“别写啦,别赚那个钱!”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如果靠稿费糊口,我早饿死了。坦白说,我也几曾想半途而废,但我经不住某种诱惑,还是咬紧牙关完成啦! 中国古代读书人最大的理想:要么当宰相,要么当史太公。我这辈子连小官都当不了,能当当史太公也不错。当然,也只能是小小史太公。这么一想,我竟然觉得有点神圣的样子,更得认真点。再说,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时空都非常有限,都不可能了解百年之后的生活,但能间接地体验此前千年的生活,那也够丰富,够幸福了!大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极人生之孤独。但我斗胆地想,后不见来者是真,前不见古人则未必。 我读历史书(当然不是指全部),就像聆听古人谈话,像刘邦、柳永、景翩翩,他们的音容笑貌我都能想象出来。这样读书,就不觉得人生孤独了。我一直忘不了俄国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介绍他在海边丛林独居的情形: 附近一个人也没有。不过只要一燃起灯火,坐在桌前信笔写来,孤独之感便立刻消失了。我不是一个人。我可以从这问湫隘小屋里和千万人,和全世界说话。我可以向他们倾述各色各样的故事,惹他们发笑,使他们悲哀,引起他们的沉思和愤怒,爱情和怜悯,可以拉着他们的手,像向导似的在生活之路上指引他们。 我日复一日地写,从少年写到中年,为伊消得人憔悴,何尝不是这样想?于是,我把我的网页和书房都命名为“湫隘小屋”。就是在我的湫隘小屋里,我跟大家讲述中国历史上一些朝代立朝60周之际发生的事,且努力把它讲得好读些,与大家一起品味百年千年前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起思考如何把我们自己明天的历史写得更好。因此,在脑力和体力都疲惫之余,我又觉得愉悦。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不少人士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女儿冯之凌利用暑假帮我收集了大量资料,杜香芹老师在史学专业方面进行了把关,定稿时好友萧春雷通读全稿并提了修改意见,在此一并鸣谢! 冯敏飞 于湫隘小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