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编著的《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修订版)》除了个别文字改动外,主要是增补了部分内容。之所以增补,是因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后,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决定。这两次全会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实际上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步骤。法治与善治不可分,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分。因此,增补的两个章节和两个访谈录,主题均是围绕三中全会与四中全会的关系而展开的。两个章节分别是“依法治国、公平正义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与善治”;两个访谈录分别是“依法治国:良法善治的本土智慧与中国道路”和“法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从实践上说,治理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与此相应,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势必要求在国家的行政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预算制度、监督制度等重要领域进行突破性的改革。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重大的理念创新,也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的民主治理进程。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也符合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
俞可平编著的《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修订版)》分别从治理和善治的理论基础、全球化与治理变迁、社会自治与治理秩序以及全球治理等角度,深刻阐释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之于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只有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反过来,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
第一章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第二章 依法治国、公平正义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三章 治理、善治和全球治理
第四章 善政与善治
第五章 善治与幸福
第六章 法治与善治
第七章 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年)
第八章 重构治理秩序
第九章 社会自治
第十章 和谐世界与全球治理
第十一章 全球治理及中国的全球战略
附录
【访谈录一】 “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管制”——专访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
【访谈录二】 俞可平:“城管式困境”与治理现代化
【访谈录三】 俞可平:收入分配太重要了
【访谈录四】 俞可平:政治的进步,是最深刻的社会进步
【访谈录五】 依法治国:良法善治的本土智慧与中国道路
【访谈录六】 法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中国国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