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文编写的《八棵老树》是一部讲述上山下乡知青的故事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睿智的主人公林亮、才阜志高的林父、勤劳贤惠的林母、义气意气并存的徐丙利、可爱得透明的彩彩等诸多人物。故事中有苦难的折磨,也有矛盾的冲撞;有爱情的绽放与摧折,也有理想的涌动与呐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八棵老树/万象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德文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德文编写的《八棵老树》是一部讲述上山下乡知青的故事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睿智的主人公林亮、才阜志高的林父、勤劳贤惠的林母、义气意气并存的徐丙利、可爱得透明的彩彩等诸多人物。故事中有苦难的折磨,也有矛盾的冲撞;有爱情的绽放与摧折,也有理想的涌动与呐喊…… 内容推荐 《八棵老树》是作者王德文历时六年多写就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背景,以林亮一家人随父到北方农村八棵树生活、生产为故事主线,以林亮、胡玲玲、徐丙利、林毓秀等知识青年为主要描写对象,生动展现了插队知青这一代人的理想与挣扎、爱情与奋斗。同时,小说通过对八棵树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矛盾和冲突的描写,真切表现了当时农民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目录 安放灵魂之所 正文 试读章节 那是个雪天,一个初吞的雪大。 陈旧而狭窄的街道两边,家家的屋檐上搭着厚厚的雪,像肥颤颤的嘴唇探出一块。暖春似乎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屋顶和地上的雪静静地化着。一排排瓦尖悬垂着串串锥状的冰溜子,顺着流线型的锥体滴下的水,把墙根打出一排波纹型的圆坑。有的冰溜子因负重而坠落,扎进薄薄的泥里,摇晃几下,斜倚在墙隅,如等待风干的牛角。 三辆马车停在两间瓦房的门前,几匹不甘寂寞的马,用蹄子把地上的泥水刨得乱溅。 林亮的父亲刚从监狱保外就医出来不久,就接到街道刘主任送来的军管会的通知,通知上指示,让林亮一家下放到一个指定的公社。上边又说,投亲靠友自己找地方也可以,但得到军管会说明理由,允许后,给你开手续自己去联系。林亮一家感到这已是大恩大德,总比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强。后来知道刘主任先动员几户闲散居民,他们没有政治问题,来个死活不动,无奈就拿林亮家开了刀。通知上讲得明白,一星期内一定搬走,不得有误,否则采取强硬措施。没办法,只能听天由命了。林亮的母亲想了想,还是投奔有亲戚的地方,好歹有个依靠,就打发林亮的四哥去八棵老树的表舅家的生产队联系一下。两天后,林亮的四哥回来了。还好,表舅那儿的生产队愿接收。原来那儿也有接收沈阳下放户的任务,收谁都是为了完成任务。 泥泞的土路上,来往的各种车辆溅起的泥浆,把三辆马车的轮胎和车篷涂得模模糊糊,连车上的箱箱柜柜和过日子的家什也溅得斑斑点点,本来装车时东西是乱放上去的,此刻更像一车乱柴草,支棱八翘的。 林亮把车上要出发时镇上搞宣传的人贴的“城里不留你们吃闲饭”“在阶级敌人的身上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标语撕下来,用劲团了团,扔到路边的沟里。 雪住了。过往的车辆把本来很糟的土路践踏得更加泥泞不堪,车轮碾得路上的雪水哗哗直响。刚出城时的路还很平坦,过了会儿就走上了东西交错望不到边的有四道深深辙沟的长路。三辆马车吃力地走着,辙沟里的泥浆要没到车轴,车过去后,挤压出的泥浆又哗哗地还原到辙沟里。 车上已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了。原来林亮父亲收藏的那些古玩字画和几千册书,早就让刘主任领来的造反派抄走了,剩下的一些也让林亮的母亲烧的烧砸的砸,扔到城外的大桥下。林亮的父亲回来后,拍着两条残腿,又哭又叫。 林亮的母亲忙捂上他的嘴,战战兢兢地:“你可让这个家消停消停吧,你要不看那么多的书,嘴爱说爱讲,能抓进去吗?!” 林亮的父亲浑身哆嗦着,气有些不够喘,林亮过来给他捶背。在要下乡的头一天晚上,林亮的母亲流着泪对林亮父亲说:“到了农村,你可要少说话多磕头,别再因为你把全家毁了。孩子们因你受到多大的牵累,你应该想想他们的前途啊,我们还能活几年呀!” 车左右颠摇着。林亮坐在第一辆马车上,怀里揣着刘主任交给他的军管会遣送手续和户口关系,准备到了所下放的公社,递到人保组。他神情有些恍惚,有些忧郁,似乎在想着什么。对面前的命运,他早就料到了,但没想到这样的快。人活着就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遭遇。此时的一切不都在一件件地验证着吗?他想到这里,心里升起一股达观的情绪。他手按着放在双腿上装有长笛的黑色皮革盒子。这是他在校文艺宣传队时吹奏的长笛,每当它一响起,心灵立刻笼罩一层诗意。这几年的时间就是这美妙悦情的音乐伴随他度过的。这音乐能抚去忧愁,抚去烦恼,帮他寻找到理想的芳草地。 ~ 运动一来,学校把他从文艺宣传队撵出来,长笛上交了,是徐丙利又到校领导那儿要了回来。不久校领导遭批斗,宣传队队长去长征,在森林里迷了路,让狼吃了,记载乐器的花名册自然也就没了。徐丙利说你自己留着吧,谁要想起的话,我来对付他们。 徐丙利是谁也惹不起的人物。在学校时,他不管说什么,没有人敢和他争辩,他父亲是县武装部部长,“三结合”又选上军方最高代表,县革委会副主任,校新领导班子和工宣队都对他怵几分。他和胡玲玲都插队去了,小聪明也当兵走了,现在是一个部队文工团的萨克斯手。此时你们在各自的生活位置上活得怎么样?开心不?此时是否能想到我?当初我和二姐加上你们仨,被校园称为“才郎俊女五剑客”,让全校的同学羡慕得不得了。林亮沉浸在回忆里。 “文革”运动刚来时,校方让林亮交代他父亲的反动言论,还开了一个所谓的争取反革命分子子女帮助会,有的同学早就拉开架势要宣泄他们过剩的精力,上台要对林亮和他的二姐大打出手,搞逼供信。是徐丙利领着小聪明和胡玲玲,还有和林亮要好的同学冲上台,把那几个疯狂的学生哄下台,喧宾夺主地把持住了会场,大喊:“要文斗,不要武斗!”会场哑然。 徐丙利举着《毛主席语录》大声说:“我们是林亮和林毓秀的同班同学,争取或帮助他们我们应首先来负责。他们的问题我们最清楚,问题要严重的话,就把他们送到上边处理。” P1-2 序言 安放灵魂之所 李旭 20世纪80年代,《蹉跎岁月》《年轮》《雪城》等一批知青小说在为作家赢得声名的同时,也将那个渐行渐远的时代深铭在几代人心中。尤其近年来,当人们流着泪,咀嚼着老三和静秋的故事时,爱情的纯美与感人里,一些冷硬的东西在淡化,柔化,进而退隐到岁月的烟霭中。在小说、影视作品里,在人们的意念中,苦痛后的冥思,淡忘时的反刍,受伤后的涅槃,让人们的感情由在旋涡中挣扎浮沉到从苦痛中提炼幸福,由踬踣中艰难爬起到蹒跚前行再到甩掉包袱轻装前进,从而实现了灵魂的净化和升华,灵魂的天穹变得高远澄碧。 就是这样。 就该这样。 王德文的《八棵老树》也是这样的一部小说。 也是知青,也是下乡;也有苦难的折磨,也有矛盾的冲撞;也有爱情的绽放与摧折,也有理想的涌动与呐喊……但读罢掩卷而思,觉得小说中除与其他同类小说有似曾相识的元素外,更有不安于现状的稚芽探出石缝,更有理性的光辉照亮灵台,更有深邃的哲义在贫瘠的土地上落落大方地招摇…… “夜静得如柔润的梦,而树叶的摩挲声、庄稼棵和庄稼棵向他们致意的影子,又像是梦中的呓语在悠悠飘移。夜的世界多美,她给人香馨的滋爽。他们走在村外悄静无人的大道上,这道多宽,在无限地延伸。林亮的心随着它走进他想象的苍茫和浩渺里。”主人公林亮完成对农活由陌生到熟悉、由排斥到接纳到喜爱的转变之后,在手上的老茧渐渐变硬、疼痛渐渐隐去之后,在从爱情夭折、工作成虚、前景迷茫的情感废墟上站起之后,风吹八棵老树时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便不再是揶揄,村庄上空匆匆飘过的云影也不再是想要弃他而去的无情之物,夜也不再是挤压人走向猥琐的罪魁,他的精神世界得以重建,心灵变得无限澄明,精神浴火重生,他可以将自己体味到的哲理用美的语言总结出来,可以声情并茂地将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背诵给彩彩,可以忘掉过去的烦恼,昂然站在一个新的理想高地之上。 因为心空是澄澈的,林亮便时刻有想吹长笛的冲动,有作曲、赋诗的灵性,有想跳想唱的激情,生活的贫困淡去了,爱情的伤结痂了,工作泡汤的尴尬逐云飘散了。眼前的物质世界便与他精神的世界合二为一。“他后悔没把长笛带来。周围的夜色多静,月光多皎洁,吹奏一曲定是透彻肺腑的抒情开怀。他就用心灵和想象吹奏起德彪西的《月光》。优美如歌的旋律在夜空弥散。甜柔的音色把从云缝中泻下的缕缕月光揉碎,涂上色彩撒向无垠的大地。这是纷纷扬扬情感的花瓣,与万类亲吻的物语。岑寂的生命在颤颤的震动中苏醒,闪着灵光的萤火虫在月色下欢舞。夜似乎在发出微笑,迎接黎明的到来,向世界道一声:‘爱你该多美!’” 不仅是林亮,林亮二姐林毓秀也有着干净而纯粹的灵魂。与小聪明陈代的爱情搁浅固然使她痛苦不堪,险遭冯书记蹂躏的经历令她屈辱难耐,生活的重负让她难以从容地呼吸,但她仍然想方设法在有限的时空里安放自己真水无香的灵魂—— 她用爸爸喝完的酱紫色的五加皮空酒瓶做插花,她折了几枝表舅家后园子的刺梅,嘴里哼着曲子插上一瓶,摆在她小屋桌子上。又折了几枝芍药插一瓶,放在林亮床前的窗台上。每个瓶子里都灌进清凉的水,两个屋子里都有了温馨芬芳之气。 空酒瓶做的花瓶虽不比青花瓷的花瓶来得高贵,刺梅与芍药固然比不上名贵的君子兰,但对于林毓秀及像林毓秀这样的人而言,其意义与价值丝毫不输于青花瓷与君子兰。当生活的缝隙里有了花香沁入,心里的阴霾便会被驱散。尤为可贵的是,心灵深处有永恒的花香氤氲,理想便会永恒茁壮。 以林亮为中心的人文环境里,才阜志高的林父、勤劳贤惠的林母、义气意气并存的徐丙利、可爱得透明的彩彩……他们的身上都凝聚着或芬芳怡人或耐人寻味的人生故事。 或许,这并非作家王德文的全部本意,但小说通过林亮等人的“开悟”,已为我们传达了这一点。 莫言有云:“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要学会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林亮在他的理想日渐茁壮的地方,也在告诉读者与莫言相似的思想;林亮的思想,自然是作家王德文的思想。 生活是王德文的文学创作之源。他下放农村十一年,心怀理想而埋头农事,幸与不幸都成人生的行囊与宝藏;回城之后,油库警卫、织厂供料员、粮库保管员,他一路干起,扎根基层,工作之余,始终与文学同行,六年笔耕,终有“八棵老树”的新枝勃发。 扎根于生活深处,与生活一同呼吸,与文学之梦一同成长,让自己的青春年华打上文学的烙印。初时无意,年久最真,最终得偿所愿。 正如王德文自己所言:“文学是折磨人的差事,又是鼓舞人的过程……我是爱它的,爱得至真至纯,爱得自始至终,爱得舍出一切,爱得坦然又什么也不顾,爱得乐天知命,爱得它给了我第二次丰满的生命。”这与莫言的“极致的喜欢,更像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的隔世重逢”的丰沛感情何其相似。文学与写作,无疑成了王德文们安放灵魂的绝佳之处;小说,从他们心底开出的花朵,又成为无数读者观照和安放自己灵魂的绝佳之处。 因为爱,所以爱,没有理由。 没有理由便是最好的理由。 正因如此,《八棵老树》中才随处可见细腻可感的景物,炊烟生动的颜色与形态,生活于贫困中的活跃可爱的孩子,调皮、片刻安静不下来的月光,连水桶汲水的声音也含情而富有乐感…… 且看: 已是中午,家家户户屋顶上的烟囱正冒出青色的炊烟。每家门前都有一个不规整的高粱和玉米茬子垛。一群穿着脏兮兮小棉袄的孩子在泥地上玩儿。有几个大一些的孩子背着粪箕子,袖着手直呆呆地望着搬家的马车。街中有个大井,一个正在打水的人,只顾往车这边看,不觉手一松,辘轳被水桶坠得哗啦啦空响,咚一声,桶扎进井底。 读罢《八棵老树》,脑海老是有几双眼睛飘来飘去:林亮充满睿智的眼睛、林毓秀澄澈可人的眼睛、彩彩一派天真的眼睛、胡玲玲半是海水半是火焰的眼睛、徐丙利真诚而略带狡黠的眼睛、林父盛满忧郁的眼睛、齐队长正直负责的眼睛……眼睛的背后是涌动的精神,精神的高处是曼妙的境界。书中的人物都并非十全十美,然而唯其如此,才更见真实;唯其如此,才更见写作的态度和功力。 《八棵老树》一稿中,王德文用了颇具魔幻色彩的写法,比如长征队的两名女队员——樊歌和吴娇被与她们同行的男队员强奸之后,都生下了恐怖的怪胎,以此表达对某些特定事物或行为的讽刺或不满,但后来这样的魔幻情节被删除了。这是值得肯定和击节的。毕竟,现实主义的手法更接近客观,更发人深思,也更需勇气和才力。对于感情而言,冷静,也更显其诚挚与价值。“不思量,自难忘”固然因感情之笃,然而,“为了忘却的纪念”则更需要高度。罗曼·罗兰说:“人生是艰苦的,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删改自己的作品j不仅意味着对作品的斗争,也意味着对自我和人生的胜利,从这一角度而言,无异于壮士断腕。 铁凝感慨:“文学,实在是一件很笨很笨的活儿。”她是否在告诉我们,笨,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聪明呢? (李旭,笔名泥马度,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