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热贴,新浪力推。草根视角的大宋盛世,喽啰眼里的水泊梁山,小人物照不进现实的梦想。本书语言风格颇具现代色彩,类似王朔小说,或者周星驰电影,读者尽可捧腹大笑;但这不妨碍本书思想的深刻,借古人事,说今时弊病。这是一部有深度的书!背景材料:时下读者对宋朝关注渐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水浒十一年(1112年-1122年) |
分类 | |
作者 | 老了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涯热贴,新浪力推。草根视角的大宋盛世,喽啰眼里的水泊梁山,小人物照不进现实的梦想。本书语言风格颇具现代色彩,类似王朔小说,或者周星驰电影,读者尽可捧腹大笑;但这不妨碍本书思想的深刻,借古人事,说今时弊病。这是一部有深度的书!背景材料:时下读者对宋朝关注渐热。 内容推荐 所谓历史,不过是循复;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 所谓历史,不过是循复;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 公元1666年,《水浒传》中的英雄大开杀戒,辽金战争屠戮不断,赵宋边境风雨飘摇。唯有那些关于茶的事情让我们回味无穷,那是风貌苦难的缝隙之中,仅存的一段清香柔软的时光。 我们只记得开枪是一名打虎的英雄,却忽略了他杀人时的凶残。武松就算有打死老虎的本事,也不具备打破世俗观念的勇气。他一生都没有爱情,还不如王矮虎,豁出去不要脸了,最终抱得美人归。正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本书是关于《水浒传》的青春版解读,以梁山喽啰的视角解读当时草莽英雄的轰轰烈烈;从草根的视角看盛世草民的人生悲剧。本书采用编年体的方式,分多个小主题,说当时人情世故,朝廷政事野史,乡野趣闻八卦。 本书特点:本书语言风格颇具现代色彩,类似王朔小说,或者周星驰电影,读者尽可捧腹大笑;但这不妨碍本书思想的深刻,借古人事,说今时弊病。这是一部有深度的书! 目录 第一章 1112年 (一)与水相关的一场瘟疫 (二)流氓会武术,皇帝挡不住 (三)摇滚青年史进的叛逆生活 第二章 1113年 (一)鲁提辖背后的沙尘暴 (二)九纹龙岳飞和五台山孤儿 (三)皇帝看见了空中楼阁 第三章 1114年 (一)在寒冷的冬天里 公元1114年的冬天冷得离奇,很多人热乎乎的心都冻成了冰凉的秤砣。 对宋徽宗赵佶来说,一个军官的叛逃并不会影响他赏雪的心情。林冲的事他大概知道一些,也没有心思去问,一个既不会踢球又不懂书法的军官,就算落草为寇,对朝廷也没有多大影响。可是,另一个叛逃的军官却让他大伤脑筋。 (二)白虎堂大案花了多少银子 (三)假如林冲没有娘子 第四章 1115年 (一)王伦之谜 两个王伦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比一个了不起。怎么到了《水浒传》里,王伦就成了那么心胸狭窄、无法容人的人呢? 因为,这个王伦是书生。 (二)五侯杨令公之命 (三)婚礼只能回味 第五章 1116年 (一)茶中泡乾坤 (二)潘金莲的尸布 (三)十一人的联欢 第六章 1117年 (一)鳌山的美丽和虚弱 (二)天灾人祸逃不过 (三)拼命三郎和狮子座的女人 第七章 1118年 (一)当联盟崩溃之后 (二)奇耻大辱扈三娘 (三)天下皆贼 第八章 1119年 (一)“黑客帝国”三部曲 (二)马命关天 (三)稍纵即逝的诗情画意 第九章 1120年 (一)装神弄鬼 (二)让我们去东京看菊花吧 (三)托儿 第十章 1121年 (一)李师师的裙子 (二)爱情如戏 (三)记一场相扑 第十一章 1122年 (一)山和人一样没有万岁 (二)投降的技巧 (三)片尾曲:改变1122 世界不断的改变——改变 我的心思却不愿离开从前 时间不停的走远——走远 我的记忆却停在 却停在那1122年 后记:公元2008年 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112年 公元1112年,即赵宋王朝的政和二年。《水浒传》中,这一年的年初,高俅走马上任,正月里,王进母子从东京出走,去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路过华阴县史家庄,教会史进十八般武艺。 (一)与水相关的一场瘟疫 公元1112年,离赵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一百五十二年,据靖康之耻还有十五年。这一年,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和母亲奔走在从东京逃亡的路上,正月的风很冷,王进牵缰绳的手冻得通红,年过六旬的母亲坐在马上面,回望此生再也回不去的家乡。那里的人们还沉浸在过春节的喜悦之中: 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如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踊路,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扌求)、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相笑(音牙)。至寒食冬至三日亦如此。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 《东京梦华录》卷第六 在那座城市里,最让这名深明大义的老人牵挂的,并不是长庆楼的百味羹和煎鱼饭,或酸枣门外岳庙的香火,也不是勾栏瓦肆里张金线的杂剧和封宜奴的小唱,而是老伴永远埋在东京的尸骨。 原本,她觉得,儿子王进能做到八十万禁军教头,九泉下的丈夫应该和她一样欣慰。在从东京逃亡的路上,她甚至还回忆起丈夫初来东京时的情景,丈夫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男人,沦落到在街头卖拳为生,经恶霸欺压,受无赖挑衅,硬是混出了人样,当了都军教头。谁又能猜到,当年被丈夫揍过的一个小混混,如今成了儿子的顶头上司。当年这个小混混找丈夫麻烦,被丈夫一棒戳倒,如今这个小混混找儿子麻烦,纵然儿子有比丈夫更大的能耐,也只好忍气吞声,一走了之。不知道九泉下的丈夫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早知如此,倒不如在街头卖拳痛快。 母子二人的目的地是延安。那时候的延安是军事要地,老种经略相公在那里镇守边疆。只要有一身好本领,便能安身立命。王进像八百多年后的那些爱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忧愤的热血,去同样的一个地方。不一样的只是:后来去延安的人多了一种更能让人热泪盈眶的理想。 这是《水浒传》开头最动人的一幕。李卓吾评点这一幕,说:情景如画。王进母子二人离开东京一个多月后,在华阴县史家庄,遇到了史进。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从史进开始,用金圣叹的话说,虽稗史,然已进于史也。 稗史也是史,《水浒传》既是一部小说,也能当作一部史书。经、史、子。集之中,“小说家”的著录属于史部。 作为小说,《水浒传》是名著;作为史书,虽说其事件多为虚构,地点常有疏忽,年代也并不准确,但内容也多有源头,和史料记载相映成趣。因此,金圣叹说《水浒传》胜似《史记》,并非没有道理。正史局限性大,多为主旋律,与真相存在偏差;稗史零散无序,同样难以考究;小说则可集其精华,反能从其中看出更多内容。 历史上是有王进这个人的,前两年河北出土的北宋文献中有一则记载:北宋的禁军将领王进在京城得罪了高官,逃到延安,在故人那里守边,领兵和西夏的小股部队打过仗,皆获胜。后来,王进又在种师道和种师中门下任先锋,这两个姓种的就是《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史料上,还有一个更可靠的说法:老种经略相公是种谔,小种经略相公是他的儿子种师道。但种谔在公元1082年就死了,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才出生,所以《水浒传》中的老种和小种应该指的是种师道和种师中。 史料记载,王进在太原战役中,随种师中力战而死,那是公元1126年,距小说中他和母亲离开东京已过十四个春秋。 小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进战死沙场的时候,他在史家庄收的徒弟史进也早就死于非命。 真正进入历史的,叫王进,没进历史的,叫史进。 史者是记载从政者的功名勋业、名言嘉行、治乱兴衰……皆大事也;而小说者,乃是相对其“大”而言,市井家庭、细事闲情、新闻异态……以至于个人性情、时代风尚……咸在其间,此二者相对而观之,则虽系一巨一细,却又一“死”一“活”——历史社会的一切情状,在“正史”中是来不及也不屑于写的。于是,“小说”承担了此一职责。周汝昌《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序 历史就是高清照片,说是真实的,可同样的画面,角度不同内容就有差别,镜头不同效果又不一样,加上一代又一代人的PS处理,芙蓉姐姐都能变成蒙娜丽莎;小说就是画,只要是流传下来的原作,即便是有残缺,也能看出大致风貌。比如给张择端发台八百万像素专业数码相机,断他也拍不出《清明上河图》来。 在《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楔子中,从“纷纷五代乱世间”一直到“嘉祐三年”,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几个王朝的变迁。紧接着写到嘉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058年,天下瘟疫盛行,朝廷派洪太尉去请天师祈禳人间,洪太尉在龙虎山伏魔殿放走了一百单八个镇锁着的妖魔,这些妖魔转世变成了梁山好汉。 也就是说,没有瘟疫,朝廷就不会派洪太尉出差,洪太尉不出差,就没机会到龙虎山观光,每个有历史名声的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都是有限制的,很多古建筑一般游客根本不让进,所以,要不是洪太尉的官大,他也进不去伏魔殿,更不可能放倒石碣、掘出石龟,掀开石板,妖魔自然放不出去,自然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梁山好汉。 诸宫看遍,行到右廊后一所去处……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且试看魔王一看。”便对真人说道:“你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禀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 ……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土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锤打开大锁。 《水浒传》锲子 浩浩荡荡的梁山好汉来自公元1058年的一场瘟疫。小说中就是这么写的。史料上的1058年,赵宋王朝同样面临着灾害的威胁,一场洪水几乎淹没了东京,这年年初,宋仁宗诏令征发官兵,抽调民夫,开凿永济河,让河水从开封府西边的葛家岗直抵开封城南的好草陂,再让水流向北注入惠民河,汇入鲁沟河。这项浩大的工程历时九个月才完成,从1058年的正月直到入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可想而知,这一年,多少粮食筑成了河堤,多少汗水疏通了水流。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朝廷动用的人力物力在当时已足够形成一场新的灾害,这种灾害张天师无法祈禳成功,亲手把妖魔放到人间的不是洪太尉,而是一个国家的元首。永济河的水也没能通过鲁沟河流进大海,而是流进了“妖魔”未来集会地,汇成八百里水泊。 历史应了《水浒传》中的碣文:遇洪而开。 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和两件事有关:一是自然灾害,旱涝或者瘟疫;二是抓壮丁去搞大的工程。 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存在时间最短的两个:一个张罗修长城;另一个操持挖运河。 长城和运河都留下了,始作俑者的名字也留下了,都叫暴君。 人干超负荷的体力活干绝望了,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要稳定,要和谐,农民工工资就不能拖欠。那时候又不发工资,硬生生把人赶到工地上,监工的人比“黑砖窑”都狠,每天都有大批累死的同伴,所以有人振臂一呼:反了吧!一个个还不抢着响应,振臂一呼的成功率自然高。 否在,都在家好好种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别说振臂一呼,你就是把胳膊调到振动上,把人都振没电,也没谁舍得豁出命去铤而走险。 元亡也和治水有关,修黄河河堤时,发现了一只眼的石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揭竿而起。 《水浒传》写于元末明初,天下是打着红巾军旗号当了皇帝的朱元璋的天下。 1112年的天下是宋徽宗赵佶的天下。赵佶这个名字用搜狗输入法里面的拼音一敲,出现第一个词条便是召妓,当然,这纯属巧合,如果他没有那些召妓的传闻,梁山好汉就无法通过李师师吹枕边风,通过招安转型。赵佶可以说是历史上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1112年,他正坐着李逵刘唐们成天挂在嘴边的“鸟位”,画着炉火纯青的花鸟。 宋徽宗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翠竹花雀图》、《柳鸦图》、《四禽图》等,每一幅都价值连城。他笔下的中国山水美不胜收,中国的山和水中,却已危机四伏。 这一年的松花江畔,一个叫女真的民族开始崛起,辽国天祚帝前来渔猎,有位不愿意为他跳舞助兴女真部落首领,险些成了刀下鬼。 天祚帝那天本来很高兴,吃了不少自己打来的新鲜野味,也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劲,召开了一次舞林大会,所有归属辽国托管的女真部落首领都要亲自出场,跳舞助兴。 偏偏有一个首领不跳。 按说在领导前跳个舞没什么大不了的,多少人想跳还没机会呢。 “不会跳舞没关系,你跟着音乐散步就行。”天祚帝开始表现得还像一个开明的领导。 “不会。”这个部落首领的态度很坚决。 “跟着音乐——蹦——总会吧?”天祚帝有些不耐烦了。 “不会。” “咋地了这是?”天祚帝不耐烦了:“咋地了这是?还敢给我瞪眼,只要我一瞪眼,你立刻就得在松花江消失知道不?” 这个部落首领两只铜铃般的眼睛直勾勾瞪着天祚帝。 事后,天祚帝越想越恼火,就对大臣萧奉先说:“那天的舞林大会上,那小子太猖狂,得让他灭亡。” 上班族都知道,就算是小事上得罪领导,领导也总会想办法给你穿小鞋。在那时候,一双小鞋就是一条命。 幸好,萧奉先帮这人说了好话,他对天祚帝说:“那小子是个大老粗,没什么文化,不懂礼节,您犯不着跟这种人计较。”言外之意那小子可能确实也不会跳舞,探戈伦巴啥的都不懂,蹦迪没灯光也不合适。 “那他瞪我知道不?”天祚帝说:“眼珠子挺吓人的,给我抠出来也成。” “这——”萧奉先说:“都构不成什么大过错,您要把他杀了,怕引起其他首领的不满。” 天祚帝这才取消了杀人的念头,把这口气生生咽了下去。 不过,天祚帝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打死也不跳舞的女真小子在不久的将来灭了辽国,还灭掉北宋,擒住了著名山水画家兼著名词人兼著名足球爱好者宋徽宗和他的儿子。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说说容易,李逵这个变态杀人狂做不到,刘唐这个混迹江湖的小混混也做不到,真正做到此事的,是完颜阿骨打的人。 历史的舞林大会上,完颜阿骨打跳了一段奇绝的舞,让伴舞的辽国跳到漠北,让领舞的赵宋跳到江南,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名在公元1112年拒绝为领导跳舞的非著名舞蹈演员。P1-9 后记 公元2008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五十九年。这一年,奥运会要在首都北京召开。“两会”将选出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神舟七号会如期发射到太空。全国人民喜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这一年,我三十岁。《水浒十一年》和你们见面。 三十年前,我出生于山东曹县。我爸妈没经我同意就把我生在了寒冷的冬天,让我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天寒,地冻。 还好,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我基本茁壮成长。听他们说,我五岁前能背一百多首唐诗和小半本《古文观止》,挺吓人的,还好,后来都忘了。 好像,是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我在作业本上写诗,有那么一组,都是以水浒人物的名字为题目写的,这事我有印象,就那么一小点,只记得有首《李逵》的后两句是:两把板斧在手中,江湖人称黑旋风。 有才。上辈子不是财主,就是裁缝。要不然,咋这么有才呢。 《水浒》这本书读得挺早的,好像,读这么早不好。都说,少不读《水浒》,我说,少不读《水浒》读什么?读《奥特曼》,那时候也没有,有《365夜》,我爸发了工资,领我去书店买回来,让我一天读一篇,可以读一年,我很快就读完了,我爸下月工资还没发呢。没办法,家里正好放着本《水浒》,只能凑合着用这个启蒙了。 小时候读《水浒》喜欢武松,能打。我爸买了连环画,我要《醉打蒋门神》和《血溅鸳鸯楼》这两本,中间那本《误入都监府》给表妹了。比着武松的一招一式练,觉得从此靠玉环步和鸳鸯脚就能天下无敌,横扫东关一完小,谁知道,没几天就被同桌的九阴白骨爪给破了,他从《射雕英雄传》里学的。不久,又赶上电影《少林寺》风靡,男同学们纷纷剃成秃头,改练少林棍了。 后来上中学,学习不好,越来越不好,就不学了。玩,瞎玩,疯玩,傻玩,变着法玩。交一群朋友,也叫兄弟,其中有个特铁的,和我一样迷《水浒》,他唯一一次离家出走是从家偷了五百块钱去了梁山,花十块钱照了张“梁山留念”回来。照片我收藏了一张,放影集里,看一次,笑一次,笑完了,有点难过。 那是我们不靠谱的青春留念。 公元1997年,香港回归,十六大召开,我上大学。在济南,泉城,当时趵突泉干了,黑虎泉干了,我和县城的兄弟们杯中酒干了,来到了干燥的济南。 大学毕业后,四处闯荡,干过形形色色的活:广告创意、企业策划、商店宣传、电视台编导、酒吧老板、自由撰稿人……一直到二十五岁,来到一家报社,做记者,转眼到现在。 五年,时光已经让我不再原形毕露,让我在忍耐中学会了一种姿势,叫做潜伏。 公元2007年,深秋,我开始写这本书。这一年夏天,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很多事,让我对生活和生命有了新的理解。我努力让自己不再愤怒,因为愤怒无效,生活和生命同样无效,我试图发出一些声音,发现自己的嗓子已经哑了,像别人一样。 公元1661年,腰斩《水浒》的金圣叹被处死前,留下了著名的遗言:“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吃,有金华火腿的滋味。”不知他九泉下可知,三百多年后的中国人吃的金华火腿,竟有好多被敌敌畏浸过。 写这本书的那些夜晚并不安静,不断有轰隆隆的卡车从窗外的二环东路驶过,超载着我们的生命和时间,装卸着我们的历史和命运。就在那些夜晚,在这座城市里,还有很多和我同时忙碌的人们,比如足疗馆的洗脚妹。她们按脚,能看出人的胃不好还是肾不好;我按键盘,想知道究竟是人的心不好,还是世界的肺不好。 我还不如她们,这个时代,脚比心更重要。没心没肺的人大多活得很快乐舒适,没脚的人寸步难行。 谢谢所有看到这本书的人,愿这些文字能从我的手指敲到你们的心上。 2008年1月 另:该书原定插图为明代陈洪绶的《水浒叶子》,成稿后,编辑老师认为插图风格与全文不符,需另找作者。 在他们一次次的洗脑后,我的脑子终于进水,动了自己画插图的邪念。先是画了几幅,忐忑着拿到出版社,他们基本表示满意,让我把整本书的插图画出来。 一时迷了心窍,涂鸦了这些图,我心里很惭愧,怕对不住你们的眼球,对不住他们的厚望。 再次感谢命运,让我阴差阳错地写书,而不是跑到公元1112到公元1122年的梁山上,做一名怕死的喽哕。 2008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