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凤凰琴(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醒龙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收录了两部作品,其中《凤凰琴》的中心事件是几位民办教师为了一个转正名额的明争暗斗。作品细腻真切地描写了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艰难处境,写出了师生们为此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同时也由衷赞扬了乡村教师在极其艰苦的生存条件下无比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另一部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与《凤凰琴》异曲同工。《凤凰琴》写的是乡村教师的遭遇,而前者聚焦的是乡村如何脱贫,以及脱贫过程中的难处和困境。有意味的是,它们的主体意象,一个是“凤凰琴”,一个是“冬茶”,可见刘醒龙体察事物之深之细。
作者简介
刘醒龙,湖北团风县人,1956年生于古城黄州。现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委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凤凰琴》、《秋风醉了》、《大树还小》、《挑担茶叶上北京》等。出版有《寂寞歌唱》、《痛失》、《圣天门口》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及散文集多部,中短篇小说集约二十种。曾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大奖、第一届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长篇小说大奖等。2011年,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目录
序:中国乡土的给予 李师东
凤凰琴
挑担茶叶上北京
跋:更好的小说 刘醒龙
序言
中国乡土的给予
中国当代文学一直在与
发展同行,与变化同步。历
经艰难困苦、觉醒超越,我
们不应忘记在社会发展的不
同阶段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文
学作品。它们为匆匆前行而
风生水起的时代,留下了深
刻厚重的文化印记。这些作
品正经受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呈现在被经典化的进程当
中。重读它们,可以真切地
了解我们的过往,同时坚定
我们走向未来的信心。这是
我们组织出版“文学新经典
丛书”的用意。
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
代文学不断实现题材的突破
和拓展、表达方式的实验与
创新。一时节,人才辈出,
效应轰动。进入90年代,在
经过文学的喧哗与骚动过后
,人们陡然收住了虚蹈的脚
步,回到了当下和眼前,开
始打量历经沧桑变化、而今
依然窘迫困惑的现实。这个
时候,出现了一位从大别山
深处走来的作家。他清清亮
亮、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们:
中国还有不少贫困地区,那
里的人民生活很艰难,他们
的人生很艰辛,他们同样满
怀生活愿景。他是刘醒龙。
30年后,在国家实现全面摆
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之时,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
节点上,我们回首文学往事
,不难发现,能够较早、较
集中、较典型地描写中国贫
困地区人民生存状态的作家
,还得首推刘醒龙。从当代
文学史的角度,我们甚至可
以说,刘醒龙在20世纪90
年代初的写作,拉开了全社
会正视贫困、摆脱贫困的文
学序幕。
这个时期,刘醒龙接连
发表了《威风凛凛》《村支
书》《分享艰难》等作品。
其中,中篇小说《凤凰琴》
最具代表性。《凤凰琴》写
到了中国贫困地区的人民生
活,写到了在贫困地区艰难
存在的乡村教育,尤其是写
到了为了转正而苦苦挣扎的
乡村民办教师。民办教师是
当时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从事教书育人的神
圣工作,但实际的社会待遇
就是村民。这样的民办教师
,在当时的中国有200万人
之巨。而恰恰是这些带有农
民身份的民办教师,在支撑
中国广大乡村的基础教育。
在《风凰琴》这部作品
里,有这样一幅让人过目难
忘的画面:清晨,山村小学
的校长领着十几位农家子弟
在升国旗。他们衣衫褴褛,
赤脚踩在初冬的霜地里,国
旗伴着太阳一同升起。《凤
凰琴》的中心事件是几位民
办教师为了一个转正名额的
明争暗斗。所谓“转正”,是
对民办教师转为国家公职教
师的说法。转了正,就意味
着可以离开乡村小学,获得
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最后几位教师把这一名额让
给了一位新来的年轻人。作
品细腻真切地描写了中国贫
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艰难处境
,写出了师生们为此而付出
的艰辛努力,同时也由衷赞
扬了乡村教师在极其艰苦的
生存条件下无比高尚的职业
道德和敬业精神。
《凤凰琴》发表后,产
生广泛共鸣,很快被改编成
同名电影、电视剧,全社会
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起民
办教师这一特殊社会群体。
《凤凰琴》的发表,对民办
教师的转正工作,起到了潜
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斗转星
移,现如今,“民办教师”的
说法早已成为了历史,《凤
凰琴》的小说篇名变成了地
名,湖北正式有了一个最基
层的社区组织——“凤凰琴
村”。
一部当代文学作品,能
够艺术地影响社会发展的某
个侧面、某个局部,随着时
间的推移,还能够物化为实
体性、生活化的社会存在,
这是文学的功绩,同时也无
疑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的
有力佐证。
收在本书中的另一部中
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
,与《凤凰琴》异曲同工。
《凤凰琴》写的是乡村教师
的遭遇,而前者聚焦的是乡
村如何脱贫,以及脱贫过程
中的难处和困境。有意味的
是,它们的主体意象,一个
是“凤凰琴”,一个是“冬茶”
,可见刘醒龙体察事物之深
之细。近30年后,再来读《
挑担茶叶上北京》,不能不
让人深感脱贫攻坚这一历史
壮举的艰辛和不易。
《凤凰琴》和《挑担茶
叶上北京》,都是刘醒龙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代表性
作品。所不同的是,《凤凰
琴》发表的时候还没有鲁迅
文学奖,而《挑担茶叶上北
京》正逢首届“鲁迅文学奖”
评选,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
说奖,当在情理之中。
2019年,央视的重头栏
目“故事里的中国”,要拍《
凤凰琴》的故事。在节目录
制现场,我见到了心仪已久
的凤凰琴。琴不大,长不到
两尺,宽也就手掌大小,琴
面上是三两排有弹簧支撑的
按键,可以平放在膝上或是
桌面进行弹奏。这是一位热
心的读者专程送给刘醒龙的
。而正是这样一件简朴无华
的乐器,给当年的乡村少年
们传来了乡村之外的文化气
息,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无
限憧憬。
如今要找到“凤凰琴”这
样一件过往的乐器,肯定不
很容易。但有《凤凰琴》的
小说在,还有一个以“凤凰
琴”命名的乡村在诞生,我
们可以在依稀可辨的历史情
形中感同身受,去体味人性
的幽微和生命的光亮,从而
获得应有的启示和领悟。
“这是一个秘密,是潜藏
在中国乡土百姓、这些我们
谓之‘衣食父母’的人们的生
活遭遇和人生努力中的真正
的生存秘密。这一秘密来源
于他
导语
这是一个秘密,是潜藏在中国乡土百姓、这些我们谓之‘衣食父母’的人们的生活遭遇和人生努力中的真正的生存秘密。这一秘密来源于他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最根本性的执着和热情。刘醒龙的作品正是由于艺术地揭示了这一厚重的生命主题,从而极大地感染了处境不一的其他人们。
一部当代文学作品,能够艺术地影响社会发展的某个侧面、某个局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能够物化为实体性、生活化的社会存在,这是文学的功绩,同时也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的有力佐证。
《凤凰琴》和《挑担茶叶上北京》,都是刘醒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代表性作品。
后记
更好的小说
人心里藏着的秘密,连
自己都发现不了。
等到这秘密实在不想继
续成为秘密,找机会泄露天
机,自暴行踪,经山历海的
心灵,早已沧桑得不再将任
何秘密当成秘密。
经过自我解密的回忆说
,一九九一年秋天颇为不凡
,这种以爱恨情仇等世俗面
貌出现的不凡,所包含的特
殊,多年以后才会以真面目
示人。一如过了三十年,其
间还跨越新旧两个世纪,回
过头来看《凤凰琴》,当年
那次心旷神怡的山居日子,
是一个人内心能量的爆发。
那座名叫大崎山的山,是这
种爆发力名副其实的支点。
人在生活中过得久了,
走得远了,见得多了,就会
滋润出超乎寻常的深情。深
情破土而出时,山挡不住,
水挡不住,人情练达,世故
老成亦无法拦阻,就算满腹
经纶何其锦绣,同样奈何不
了。一九九一年初秋在大崎
山小住,恰到好处地体现了
这种深情。在此之前,大崎
山从来没有陌生过,作为大
别山余脉,坐落在长江之滨
的大崎山,没有群山环绕,
独具孤峰品格。当年举家搬
迁,去到大别山腹地,自己
刚满周岁,还没来得及见识
大崎山独有的人文气象,但
在日后的家庭文化中,大崎
山从没有缺位。守着开门就
能见到的大别山主峰,说话
说事总在牵挂几百里之外的
大崎山,天长日久的积累,
让从没见过的大崎山变得更
加神奇。一九九一年初秋在
大崎山的那几天,举头相望
,俯首所见,舒展双臂与长
风霞彩相拥,家中长辈说了
二三十年的人与事,在崖岭
上,密林间,比比皆是。多
年以后,我才深信,曾经只
缘身在此山中的大别山,诗
心开化,文采飞扬,缘起于
大崎山中的那一段深情。
世间山水自然,只有两
种形态,一种是熟悉的陌生
,一种是陌生的熟悉。熟悉
的陌生使人倍感神秘,陌生
的熟悉使人生发情怀。作为
前者的大别山与作为后者的
大崎山,文学意义上的区别
,在一九九一年秋天已经发
生。一生当中,人到底错过
多少辉煌事务,这种虚无的
假设无法统计。人能记得和
体察的只有一步步走出来的
踏踏实实。没有大崎山上的
深情爆发,没有大崎山所形
成的力量支点,会不会有后
来的写作,这个问题不可能
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那
些没有发生的事情,可以成
为传说,却不可能成为文学

从大崎山上下来,一口
气写了与之前写的所有小说
大不一样的两部小说。
……
文学桂冠永远属于“人民
”。
“人民”桂冠文学好说不
好戴。
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纠
结,直到二○○九年前后才
得以化解。
这一年,在《凤凰琴》
的基础上续写的《天行者》
出版了。
历史可以打扮,现实可
以粉饰,命运一旦降临,每
一根毫毛就是金科玉律,每
一声咳嗽就是金口玉言,那
最时髦的元宇宙,最前沿的
量子物理,也不可以有所改
变。
作为中篇小说的《凤凰
琴》写了一段浓得化不开的
情怀。
作为长篇小说的《天行
者》,存续在字里行间的是
铜铸铁打的生命。
天下情怀各美其美,有
点隔膜才是正常的。世间生
命大致相同,什么是好小说
,什么是更好的小说?唯有
情怀才懂得情怀,只有生命
才能配享生命。也许只有好
小说才懂得什么是好小说,
这也是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
,与生俱来的最大秘密。能
解得这秘密的诀窍,仅仅写
作上的努力远远不够,必须
想办法将写出来的小说放到
时光的长河中,听听逐渐远
去的流年有没有声声不息地
回响,看看迎面而来的时代
有没有水乳交融的拥抱。
一部作品,用持续三十
年的变与不变,陪伴写作者
变或不变,其好与更好绝对
不是收获名声。与名声无关
的人性修行,人文品格,在
小说中,在日常里,才是真
正的好与真正的更好。所以
,还要有一种可能,更好的
小说,是对自己的感激。在
称得上更好的小说中,必然
用文学塑造了专供自己学习
的自己,这也是更好的小说
特有最大的秘密。
2022/3/13于斯泰苑
精彩页
阳历九月,太阳依然没有回忆起自己冬日的柔和美丽,从一出山起就露出一副让人急得浑身冒汗的红彤彤面孔,一直傲慢地悬在人的头顶上,终于等到它又落山了时,它仍要伸出半轮舌头将天边舔得一片猩红。这样,被烤蔫了的垸子才从迷糊中清醒过来,一只狗黑溜溜地从竹林里撵出一群鸡,一团团黄东西惊得满垸咯咯叫,暮归的老牛不满地哼了一声,各家各户的烟囱赶紧吐出一团黑烟。黑烟翻滚得很快,转眼就上了山腰,这时的烟囱才开始徐徐缓缓地飘洒出一带青云。
天黑下来时,张英才坐在垸边的大樟树下,看完手里拿着的那本小说上的最后一页。这本小说名叫《小城里的年轻人》,是县文化馆的一名干部写的,他很喜欢它。七月初高中毕业回家时,他把它从学校图书室里偷来了。那次偷书是较大的行动,共有六个人参加,都是些高考预选时筛下来的,别人尽挑家电修理、机械修理、养殖种植等方面的书,他只挑了这一本,然后就到外面去望风放哨。张英才不记得自己已看过几遍,听说舅舅要来,他就捧着这书天天到垸边去等。一边等,一边看,两三天就是一遍,越看越觉得死在城里也比活在农村好。近半个月,他至少两次看见一个很像舅舅的男人在远远地走着,每每到前面的岔路口便变了方向,走到邻垸去了。今天是第三次,太阳下山之前,他又见到那个像是舅舅的人在那岔路口上,和他的目光分手了。张英才闭上眼睛,往心里叹气。天一暗,野蚊子都出动起来,有几只很敏捷地扑到他的脸上,叮得他肉一跳,一巴掌扇去将自己打得生痛。他爬起来,拿上书往家里踱去。
进门时,母亲望着他说:“我正准备唤你挑水呢。”
张英才将书一撂说:“早上挑的,就用完了?”
母亲说:“还不是你讲究多,嫌塘里的水脏,不让去洗菜,要在家里用井水洗。”
张英才无话了,只好去挑水,挑了两担水缸才装一小半,他就歇着和母亲说话:“我看到舅舅到隔壁垸里去了。”
母亲一怔:“你莫瞎说。”
张英才说:“以前我没作声。我看见他三次了。”
母亲怔得更厉害了,说:“看见也当没看见,不要和别人说,也不要和你父说。”
张英才说:“妈你慌什么,舅舅思想这样好不会做坏事的。”
母亲苦笑一声:“可惜你舅妈太不贤德。不然,我早就上他家去了,免得让你天天在那里苦盼死等。”
张英才说:“她还不是仗着叔叔在外面当大官。”
母亲说:“也怪你舅舅不坚决,他若是娶了隔壁垸的蓝二婶,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在女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人还是不高攀别人为好。”
张英才很敏感:“你是叫我别走舅舅的后门?”
母亲忙说:“你这孩子怎么尽乱猜,猜到舅舅头上去了。”
张英才咬咬牙说:“我可不怕攀高站不稳。我把丑话说在先,你不让舅舅帮我找个工作,我连根草也不帮家里动一动。”说着他操起扁担,挑着水桶出门去,在门口,脚下一绊险些摔倒,他骂了一声:“狗日的!”
母亲生气了:“天上雷公,地下母舅,你敢骂谁?”张英才说:“谁我都敢骂,不信你等着听。”果然挑水回来时他又骂了一声。
母亲上来轻轻打了他一耳光,自己却先哭了起来,嘴里声称:“等你父回来了,让他收拾你。”
P11-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