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继《心灵处方》《女心理师》之后的又一部精彩之作。全书记录了一段奇异的旅行游记,毕淑敏用自己辛辛苦苦写作所得的稿费,花了近四十万人民币,与其获三种硕士学位的已经参加工作3年的优秀的儿子芦淼一同乘“和平号”从日本横滨出发,越过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加勒比海……历经114天的长途航海旅行,经过了数十个国家,并到了许多还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比如危地马拉等等,他们还在危地马拉的军用机场乘坐小得无法让人想象的小飞机……
书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异域风情和历史文化景观,如,“海盗们的藏宝洞”、“为祖国募捐”、“在地马拉军用机场”、“大洋运动会”等等,异彩纷呈,让人大开眼界,爱不释手。
这是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继《心灵处方》《女心理师》之后的又一部精彩之作。与前书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是毕淑敏用稿费买了两张船票与其子从日本横滨启航,乘“和平号”航海环球旅行114天的旅行记,亦可称之为“航海日记”。全书记录了他们航海环游数十个国家的所见所闻所悟,融旅游、文化、异域风情于一炉。书中讲述了许多有意思的小故事,还有上百幅精彩的照片,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爱不释手。
现在,让我们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与毕淑敏母子一同,从横滨港。启航,向西、向西,越过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加勒比海……去饱览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
环游世界是我从小的一个理想,那时候我以为这是一个妄想。因为我完全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环游世界,除了一本凡尔纳的“80天环游世界”给我指引,而这是一本著名的科幻小说。
我已经相当老了(这里用的是“相当”的原意,不是指经过笑星们的普及,那个比“非常”更严重的意思。),年过半百。我知道如果我再不马上着手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它就会离我越来越远,最后像一枚撇出的卵石,在岁月的潭水中打出一系列水花,然后还是沉没,了无痕迹。
几年前的一天,我突然在报纸的角落里,看到了一则消息。说是可以坐着游轮环游世界。那一瞬,我好像被一支饱蘸了中药的毒箭射中,魂不守合。原来,世界上真有这样一种方式,可以让一个普通人绕地球一周。我抓起电话,就给报上那个号码打电话,回答我的只是空旷的铃声。我不气馁,反复地拨,回答我的仍是一如既往的置之不理。我几乎觉得碰上了一个骗局,虽然我一时也想不清楚,如果对方是个骗子,发布这样的消息对他们有何好处?再有,如果实施骗术,那么他们应该紧紧地抱着电话,等着人们上钩,哪能这样不理不睬呢?万般无奈之后,我无意识地看了一下表,才发现已是半夜时分。我的习惯是在临入睡前浏览报纸,看到这一条消息的时候,已过了0点,当然无人接听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焦急地再打电话。还是没人理睬。这一次,我比较聪明了,知道人家还没有上班。
电话在九点过一分接通的,接电话的是一个非常沉稳的男声。他不厌其烦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让我对这个宏伟的出行计划,有了最基础的了解。
首先,这不是我们中国的游轮,我国现在还没有开发这样的旅游项目。因此,所有报名环球游的客人,要飞到日本的横滨,然后搭乘日本游轮“黄宝石号”,和外籍游客一道,绕行地球一周。
其次,这个航线每次都是不一样的,具体途经的国家和港口,也多有变化。因为大洋上风云变幻,所以每年能够出海航行的日期是受到严格限定的,大致上只能是5—8月,走北半球的航线。12月一3月,走南半球的航线。每次基本上需时3个半月,也就是100多天。
第三条,当然是最重要的一条了,就是费用问题。我说,要多少钱才能跑完这一趟呢?
他说,这很难说。
我很奇怪,这有什么难说的呢?一个人要去旅行,总要知道需备好多少盘缠吧?
对方说,因为不知道你要坐哪一种舱位啊。轮船和火车不一样,火车至多就是软卧和硬座的区别,但船上舱位不同,价钱会相差非常大的。
我马上说,最便宜的舱位多少钱呢?
对方说,最便宜的一张船票大约要10万元。
我自言自语,真够贵的了。
对方说,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价钱了。您可以到网上查一查,欧美也开有环球游的航线,价钱比这贵多了。
我快速地在心中算了算账。现在给文学刊物写稿子,人家给的最高稿费大约在每千字100元。也就是说,我要一笔一画苦心积虑地写下100万字,才能换到这张船票。真是昂贵啊!不过,照他这样说来,要是你想走这一趟,这还算是最便宜的方式呢。
咬了咬牙,我说,那我就坐最便宜的舱位了。
电话线那头的好嗓音先生说,很抱歉,您可能坐不成最便宜的舱位。
我大吃一惊,刚刚看到报上的消息,我就在第一时间抓紧联系,难道说有人捷足先登,把这种最低档次的舱位抢先定光了不成?不能Ⅱ巴?昨天晚上这电话没人应答,今天我又是起了个大早就眼巴巴地候着,可谓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别人没间隙下手啊?
我说,是不是有人走了后门,把便宜的舱位都抢完了?
男子说,不是。这种最便宜的舱位,是四人舱上下床……
还没等他说完,我就打断了他的话,说,你放心我不怕苦,四人间就四人间,我腿脚灵巧着呢,以前在西藏当过兵,没问题……
好嗓音的先生笑笑说,不是您有没有问题,是游轮安排有问题。按照规定,这种舱位只能卖给30周岁以下的人。我听您的声音,好像是已经超过这个界限了吧?
我气急败坏地说,我是超过了,还不是一星半点地超过,差不多快超过一倍了。可我觉得这和舱位没什么关系,我可以像老猫一样敏捷地爬上爬下。要是不卖给我这种舱位,你们是不是有点对老年人的歧视啊?
那男子苦笑着说,这也不是我们的规定,是日方船家定的。可能是好意吧,上了年纪的人,要是万一从上铺摔下来,就很危险。要知道,海上的风浪是很大的,颠簸……
话说到这儿份上,我只好暂且放下四人舱房,调转枪口问道,那么,我这种上了年纪的人,可以买的最便宜的船票是多少钱呢?
他回答,单是一张船票,大概是14万元左右。
听到对方一再说这只是船票的钱,我终于觉察到了可疑,似乎那里还有埋伏。我说,除了船票之外,还要再花什么钱?请通通告诉我。
这算问到了点子上。原来,船票之外,还有很多用钱的地方。比如,你出出进进几十个港口,要交港口费。你在船上吃喝拉撒睡,有人给你打扫卫生,帮你倒垃圾洗床单,你就要付小费。这小费不是你想付就付,不想付就不付,而是你必须要付,提前就给你算好账,你还没上船,还没有享受到服务,你就必须把全程的小费都付清了。还有落地的签证费,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大头的支出是到了岸上以后的活动路线。当然了,你要是哪儿都不去,一天到晚老呆在船上,那这笔钱即不用付了……不过,既然出了海,也要四处转转是不是?这笔钱逃不掉。除此以外,还有保险费、签证费、往返横滨的机票费和在日本的住宿费。
总之,电话线对面的先生,既负责又好脾气,业务也很精熟,用了将近半个小时时间,把我问到的和还没有问到的问题,都回答得头头是道。
我终于想不出还有什么问题要询问他了,心里却总好像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落没有填满。终于,我想起来了。我说,船上的房间是标准间吧?
那位先生说,我建议您乘坐标准间。长途旅行,如果是三个人甚至更多人一个房间,您会很辛苦的。
我小心翼翼地再次确认:那您说的十几万元一张船票,就是一个人的价钱吧?
是啊。他回答。估计心里在想,这老女人弱智,怎么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刚才的出发点。
我说,那就是说,我如果选了这样的舱房,就要和别人合住一间?
那位先生说,是啊。是这样的。
我说,可是,我和谁住在一起呢?
那位先生说,你找到伴儿最好。如果没有伴儿,那就不知道谁将和您一个房间了。也许是日本人呢。
P10-14
旅行,不仅仅指身体在地理空间的变换,更指心灵征程的跋涉。航海,就是在蔚蓝和天蓝之间移动,充满了挑战和未知。2008年5月13日至2008年9月4日,我和儿子芦森,乘坐日本“和平号”游轮,从日本横滨出发,去完成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整个旅程原计划103天。路途遥遥,风高浪急,最后返回到横滨港的日子,共计用了114天。我因送回“和平号”给汶川地震的捐款等原因,中途回国,而后又在欧洲追赶上这艘游轮继续旅行……总之,我的这个绕地之圆,画的不完整。好在这并不是要破什么纪录,只是完成了我心中梦寐以求的愿望,终结了心路的一段历程。芦森是完完整整地走完了这一环,共计28246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也就是52311公里。成为中国大陆首次航海环绕地球旅行的公民之一。
“和平号”的预定航线是从日本的横滨出发,然后从台湾海峡东侧航行,穿越南中国海,到达越南的岘港。从岘港继续向南,抵达花园之国新加坡。从新加坡开始向西,横跨了印度洋,经过阿拉伯海,到达阿曼的萨拉拉。从萨拉拉这向西北,抵达约旦的亚喀巴。在那里探访了死海和玫瑰色的佩特拉古城之后,继续北上,到达埃及。然后通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土耳其。从土耳其开始,探访了地中海沿岸国家: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到达法国后,开始北上,抵达荷兰,之后继续向北,直抵挪威。在大西洋水域航行,向西到达冰岛,然后启程,到达格陵兰岛。再从格陵兰掉头向南,插向美国。沿美国东海岸继续向南,经委内瑞拉,到达巴拿马。穿越巴拿马运河后,重新回到太平洋,向西北方向航行,经过危地马拉、墨西哥、加拿大,最后回到了美国属地阿拉斯加,然后,一口气九天航行,横渡太平洋,回到日本横滨……“和平号”不断向西向西,最后回到了出发点,完成绕地球一周的计划。因为船只设备机械的原因,“和平号”在美国的佛罗里达船坞检修,耗时九天,为了赶船期,没有去委内瑞拉,直接奔了巴拿马,之后是墨西哥。我们母子从墨西哥绕道去了一趟古巴。这样在途经国家的数量上,少了一个委内瑞拉,多了一个古巴。
这是一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的航行,它的艰难和危险,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如果我事先知道了需穿越的这一系列苦难,让我再次重新选择一去还是不去?在刚刚到家的一个月之内,我会非常坦率地向你说——“不去!”
好在我们终于平安回到了家。
回家之后一个月,如果你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改口说——“去!”
你可能要惊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答案只有一个,万里海疆,艰苦超乎想象。刚回来,惊魂未定,所以说“不去”。过了一段时间,苦难的创伤渐渐淡去,留下的是瑰丽无比的回忆,所以,就说“去”。
所有知晓我曾环球旅行的人,都有无数问题劈头盖脑砸来。从一张船票要多少钱,到需要办多少国家的签证?从船上如何洗衣服到语言不通怎么办?从会不会晕船到漫长的航海时间内你都干些什么?从你看没看见鲸鱼到是否遇过海盗?从饮食是否习惯到你给家人买了什么礼物……大大小小的问号,就像加勒比海的浪花,此起彼伏。
因了“去”还是“不去”的这份矛盾,为了一劳永逸地答复问题,我和芦淼决定一道把这次旅行最原始的感受写下来,和众多好奇的朋友们一道分享。
墨西哥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说过: “旅行的愿望,在人身上是与生俱来的。谁要是从未萌生过此念,那绝非人之常情。”
我们的血液都有流浪的因子,那是远古的基因蠢蠢欲动。
大海是人类的发祥地,我们均来自那最深邃的蓝色底层。
如果你对环球旅行有一份深厚兴趣,心底某个明亮的角落,也埋着一羽飞翔的翅膀,只待时机成熟,就冲天一啸,我想,请抽空看看我们的这本小书,也许会对你将来的远行,有一点小小的帮助。如果你满心像我刚刚从海外回到家乡时的那种想法,拒绝走这样一趟充满艰险的旅程,那我倒更要建议你翻翻这本小书了。因为你不会去,就请听听我们走过这一路的感受,带给你一份不一定精彩但却发自肺腑的第一手报告。
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儿子芦淼。没有他的帮助,一个半老妇人,是难以完成如此艰难的旅程。他帮我做翻译,发邮件,拎行李,处理意外变故……古有24孝,陪着父母走几万里路,是现代的第25孝了。
帕斯还曾说过:“每次旅行向我们展现的国度,对全体造访者来说,原本是同一个,可是在每一位旅行家的眼里,又是如此的不同。”
我和芦淼的记录,或许有很大的区别。本来我们是分别出书的,作家出版社的编辑们说既然你们是一起出海,就一起出一本书如何?这样你写的部分可能比较适合中老年人阅读,芦淼写的可能更加适合年轻人阅读,故生成了此书。我和芦淼参加的是同一趟旅行,我们的眼光聚焦之处却是各不相同。合成一本书后,细心的读者可能会从中看出,我们其实是很不一样的人。
在海上的日子,每天晚上,只要没有大的风浪,我都会在船的左前舷看海。为什么一定要选这个地方呢?你要记得我们的船是自东向西航行,落日就在船的正前方。当太阳最后熄灭了它的烁目光华之后,海平线上只有琥珀色的云线,是晚霞金色火焰的孑遗。这种时分,似黑非黑,忧郁万马奔腾般袭来,双目直视海洋,它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大智若愚。渐渐地,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但我确知,这苍凉中蕴涵着人类无以企及的活泼生机,在深深的海底动荡不已。喜欢在清晨看海,船在大洋中央,人和天的比例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比例,你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认识,都被动摇和颠覆。举目四望,你是如此的孤独,天空和水永远在目光的尽头缝缀在一起,包围着你,呈现出博大的哀伤。你知道自己是一定要灭亡的,而大海永远存在。
人常常是置于死地而后生。当我如此深刻地体验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和瞬忽即逝的宿命之后,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再不无谓地消耗一分钟,尽心尽意做自己喜欢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让沙芥般渺小的生命和一种广博的存续连接在一起,如同浪花在海洋中快乐嬉戏并生生不息。
这就是我绕地球一周之后给自己的礼物。
现在,请允许我把它送给你。
毕淑敏
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