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日写诗歌并峰的一种文体。而唐宋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中继先秦两汉之后的又一高峰。韩愈等编著的《唐朝唐宋八大家文选》集合唐宋八位大家之文章精粹,包括散文、书信,杂记、山水游记、赠序、书序、传记、祭文、寓言、诗歌等众多文体。品大家之精粹,赏千古之奇文,于文辞精美处拍案叫绝,于书山翰林中博古通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宋八大家文选(最新经典珍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唐)韩愈 |
出版社 | 三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日写诗歌并峰的一种文体。而唐宋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中继先秦两汉之后的又一高峰。韩愈等编著的《唐朝唐宋八大家文选》集合唐宋八位大家之文章精粹,包括散文、书信,杂记、山水游记、赠序、书序、传记、祭文、寓言、诗歌等众多文体。品大家之精粹,赏千古之奇文,于文辞精美处拍案叫绝,于书山翰林中博古通今。 内容推荐 唐宋八大家分为唐二家(韩、柳)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韩愈等编著的《唐朝唐宋八大家文选》主要选录的是唐宋八大家文中一些富有思想教育意义和艺术上具有借鉴性、启发性的作品,广大读者通过对相关文章的了解和学习。从中可以陶冶情操、揣摩文理,并充分领略古代散文的文章之美。 《唐朝唐宋八大家文选》是一本最新经典珍藏的唐宋八大家的文选。 目录 韩 愈 马说 师说 原道 原毁 讳辩 净臣论 论佛骨表 获麟解 进学解 答李翊书 蓝田县丞厅壁记 送孟东野序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柳子厚墓志铭 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封建论 段太尉逸事状 钴锶潭西小丘记 小石城山记 愚溪诗序 箕子碑 梓人传 童区寄传 种树郭橐驼传 欧阳修 与高司谏书 朋党论 纵囚论 《五代史宦者传》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送徐无党南归眨序 醉翁亭记 苏轼 范增论 贾谊论 晁错论 留侯论 刑赏忠厚之至论 日 喻 喜雨亭记 超然台记 记承天寺夜游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文与可画贫笃谷偃竹记 黠鼠赋 三槐堂铭 潮州韩文公庙碑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方山子传 苏洵 六国论 管仲论 辨奸论 心术 广士 木假山记 谏论 苏 辙 六国论 上枢密韩太尉书 黄州快哉亭记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答司马谏议书 伤仲永 祭欧阳文忠公文 曾 巩 墨池记 道山亭记 醒心亭记 越州赵公救灾记 赠黎、安二生序 《战国策》目录序 试读章节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被发现。可是千里马虽然世代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因此虽然有不少好马,却只能被马夫糟蹋,最后接连不断地死在马厩之中,而不能以千里马著名。 那些千里马,一顿往往要吃尽一石小米。可是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只是像对凡马一般饲养它。于是,那些好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可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们的骨力特长因此不能表现出来,这样,即使想与凡马一般也不可能,哪里还能叫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时不能顺其本性,喂养时又不能给料充足,使它充分发挥才能。马虽然哀鸣,人却一点不懂得它的意思,还拿着马鞭,煞有介事地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不能识得千里马啊! 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会解决不了。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随他,以他为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跟他学习。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老师也就在那里。唉!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被继承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了!古时候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够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不如圣人也够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自己呢,却不肯从师学习,这真糊涂了。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师学习,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巫医、乐师、各种工匠,不把相互学习当做难为情。读书做官的这类人,一听到有人以“老师”“学生”相称,就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就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称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称官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于拍马。”唉!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能恢复,从这里可以知道了。巫医、音乐师和工匠,是所谓上层人士看不起的,现在那些“上层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这些人,岂不是很奇怪的么!P3-7 序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的弟子)。明代初年《八先生文集》将以上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为一集刊行,之后《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位唐宋作家的散文作品。明代中期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唐宋八大家”倡导、实践、推动了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为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三苏等五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将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搅了个天翻地覆,使得散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古文运动大致可分成四个发展时期:唐代韩柳的第一波古文运动、宋代欧阳修的第二波古文运动、明代前后七子的第三波古文运动、清代桐城派的第四波古文运动。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唐宋两代的八大家。不过,四波古文运动的时间不是紧密连贯,因此古文在中国文学的地位也并不是从古文运动推行起就屹立不摇的。 古文运动为改革文学体裁的运动,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当时习于使用骈文写作的风气。发展至唐朝时期的骈文过度要求排偶用典以及相关格律,缺乏实用价值,于是唐初陈子昂开始提倡复古的言论,同时期的文人,如:李华、萧颖士等也开始排斥骈俪浮华的风气,这段时期可以称为古文运动的先驱时期。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韩愈、柳宗元掀起的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尽管韩愈、柳宗元提倡文以载道的思想确实使古文推行出现了一道曙光,但是唐末与五代时,绮靡的骈文风气又再度复苏。北宋初期盛行的西昆体又有使风气变本加厉的情况,这段期间古文几乎可说是销声匿迹的。 古文运动真正成功应该要追溯到北宋,欧阳修主张师经明道、力尊韩文的时期。欧阳修可称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而从此之后,古文地位大致底定,日后变革的重点则在于师法典范与主张的不同。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不但震撼了唐宋文坛,同时也是后世散文的楷模,炳彪于文学之林。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都铸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韩愈之构思精巧,气盛言宜;柳宗元之思理深邃,牢笼百态;欧阳修之唱叹多情,从容不迫;苏洵之纵横雄奇,尤长策论;曾巩之醇朴平实,深切往复;王安石之锋利劲峭,绝少枝叶;苏轼之行云流水,随物赋形;苏辙之委曲明畅,一波三折等。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代表着中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本书从八大家的作品中选编成集,并辅以注释和白话译文,帮助读者阅读理解,丰富读者的文史知识,提高读者的古文素养,学习前人的成功写作经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