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岛人笔记(散文卷文革世态篇)/赵丽宏文学作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丽宏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遗忘的碎屑

遗忘,难道是人的天性?

并不漫长的岁月,竟然变成了遥远的古代,变成了飘忽莫测的幻影。曾经给烈火烧毁过的废墟,因为重新建起了新的楼房,废墟便被人遗忘了;而烈火,更是远远地离开了记忆的库房,它们摇身变幻,化成了美丽的轻烟,柔曼多姿地飘舞在天空,变成了愉悦人的精灵……这不是童话,是事实。科学家说,世界上最精密的、容量最大的,是人类的头脑。这值得怀疑。

遗忘了什么?是一个荒诞的时代,是一组荒诞的故事,是一片失去理智的喧嚣。

是历史。历史怎么能够遗忘!当然,历史是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础,谁敢摧毁这基础?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都需要铭记不忘的。有些历史可以刻在石头上,让它们和岁月共存,和世界共存,和人类的骄傲和光荣共存,让后来者读着这些金光灿烂的文字,为自己的土地和祖先自豪。有些历史,则不必耿耿于怀了,因为……因为这是歧途,这些历史并不光荣,它们并不能抚慰或者鼓舞后来者,与其重温,不如忘却;与其回顾,不如前瞻;与其清醒地讲述当年的耻辱和辛酸,不如朦胧地唱几支歌词华丽含混的流行歌曲,既轻松,又优美。沉重灰暗的日子已经过去,我们不再需要沉重和灰暗了!

这就是为什么要遗忘的理由?遗忘果真是一帖良药,对那些疯狂过昏庸过迷信过的迷途者、对那些曾经被侮辱被扭曲被伤害的灵魂来说?

遗憾的是,遗忘恰恰只是一种妄想。历史,把它的脚印留在了广袤的大地上,不管这脚印是深还是浅,是直线还是曲线,谁也无法消灭或者改变它们的形状。岁月的风尘和霜雪可以将它们掩盖片刻,但它们依然以固有的形态存在着。历史就像是出窑的瓷器,它已经在烈火的煎熬中定型。你可以将它打碎,如果还原起来,它仍然是出炉时的形象。

历史已经过去,但它们正是酿造“现在”这杯美酒(或者苦酒)的原料。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当然也不会有未来。

掩耳盗铃者,自以为已将那灿烂的铃铛窃到手,殊不知,铃铛永不会沉默,就在他企图把那铃铛悄悄塞人口袋时,清脆的铃声早已随风响彻辽阔的世界……

我说的是30年前在中国发生的那场“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这几个字,对大多数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充满着辛酸内涵的词。老人的惊惶和苦痛,青年的激动和迷惘,孩子们的恐惧和困惑,都和这个词连在一起。尽管这个同几乎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已经被有些人“遗忘”(我在这里用引号,是因为我不相信他们会真正遗忘,如果你没有患健忘症或者痴呆症,那么,那个时代绝不会从你的脑海中隐退)。

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库藏中,很多恐怖可怕的镜头,都和那个时代有关。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那些镜头便会一一出现在我的眼前,时隔30年,它们依然清晰如昨,带着火的灼热和冰的阴冷……

镜头之一:上海街头,几个北京来的“红卫兵”围着一个60来岁的老人。他们用皮带抽打这个据说是“反革命”的老人,三四根带铜头的宽皮带,一下接一下打在老人的头上和脸上,老人血流满面,大声呼救。“红卫兵”们却越打越猛,直到把老人打倒在地……

镜头之二:呼啸的卡车上载着一车人,在一幢住宅楼前停下。戴着“造反队”臂章的人从车上跳下,一拥而人。门内有人喊:“你们干什么,我不认识你们呀!”冲进去的人回答:“什么认识不认识,你们这样的人,谁都可以来抄家!”接下来就是乒乒乓乓的打砸之声,书、衣服、被褥、箱子、瓷器、家具,从门窗里投出来,被装上了卡车……  镜头之三:夏日的夜晚,一盏白炽灯被拉到马路边,铜锣当当一敲,乘凉的人群蜂拥而至。从街边的楼房里被推出一个中年妇女,几个彪形大汉反剪她的双手,老鹰抓小鸡似的把她架到电灯底下。在一片“打倒”、“批臭”的声讨口号中,大汉们一会儿将她的头一揿到地,一会儿又揪住她的头发强迫她抬起头来示众。在灯光下,我看到一张苍白却凛然不屈的脸。大汉们喝令她“认罪”,她以沉默作答。她的沉默使大汉们觉得丢了面子,其中一人拿出一把剪刀,用熟练的手法,当众剪去了她的半边头发。黄色的灯光下,赫然出现一个黑白分明的“阴阳头”。人群中有人大喊:“剪得好!”……

P2-4

目录

第一辑 前记

 遗忘的碎屑

 归来兮,失落的头颅

 洪流中溅出的小水滴

 户口问题

第二辑 荒唐年代荒唐事

 削发

 火马

 童心

 断指

 封条

 惊变

 秘方

 盯梢

 友尊

 拖把

 花痴

 遗恐

 孝子

 听审

 金祸

 观音

 噩梦

 天外客

 收藏家

 轧闹猛

 索命豆

 死之余响

 诗魂

 看不见太阳的日出

 哦,李太白

 秋风

 峡谷

 路遇

 茶友

 太平湖记

 骚乱中的表情

第三辑 难忘岁月难忘情

 旷野的微光

 她在人间

 炭火,燃烧在雪地里

 钟

 蟋蟀

 写字

 火光

 队长

 鬼声

 义鸥

 袁大头

 自清好公

 人骨

 元狗

 鹃鹃

 永远的守灯人

 我的先生

 野琴

 纺织娘

 月光曲

 青鸟

 合欢树

 猎鸟

 偶像的崩溃

 遇“鬼”记

 自新大陆

 沈畔

 苦茶

 敲开“岛门”

 太阳鱼

第四辑 插队杂记

 戴草帽的诗

 我和水稻

 我和棉花

 劳其筋骨

 天籁和回声

 羊

 荒滩上的诗意

序言

自序 我愿意做一块礁石

读书和写作陪伴了我大半辈子。写作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追求时髦、与时俱进的事业,而我却始终认为,这应该是一件以不变应万变的事。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是我的人生。万变的是世事,是永远花样出新的时尚,不变的应该是一个写作者的心境,是他对人生的态度,即所谓在喧嚣中寻宁静,在烦扰中求纯真。这几十年,我努力让自己保持这样的心境。

岁月和命运如曲折湍急的流水,蜿蜒于原野山林,喧哗,奔流,定无轨迹。在水中,你可以是浮萍游鱼,随波逐流,可以漂得很远,却不知所终;你也可以是一块礁石,任激流冲击,浪花飞溅,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安静和沉着。我愿意做一块礁石。

我最初的写作,其实是在乡村“插队落户”时的日记。在一问狭窄的茅屋中,在一盏飘忽幽暗的油灯下,一颗年轻的心抒写着对自然的迷恋,对人生的憧憬。那时的写作,不为发表,没有想过要把自己写成一个作家,只是感觉文字和我有缘,写作驱赶了我的孤独,使我的精神世界变得充实,使我在困苦的环境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四十多年来,我的人生曲折起伏,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时代和环境,然而文学一直是我亲密友善的旅伴,写作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文学之于我,恰如那盏在黑暗中燃烧的油灯,尽管人世间风向来去不定,时起时伏,只要心里还存着爱,存着对未来的希冀,这灯就不会熄灭。我的文字,便是这灯光在我心里的辐射。这辐射衍化成文字,记下了我所感受到的时代、人性和自然。和文学结缘,是我此生的欣慰。

巴金先生曾在他赠我的书中为我题写过这样两句话:“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这是他对自己一生写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后辈的一种鞭策,我一直铭记在心。说真话,抒真情,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遵循的原则。离开了真,便无以为美,也无以为善。

编这套文集,源自出版界朋友的一片真挚的热心。将我四十多年写作的文字汇编成十八卷文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没有勇气和精力做这件事。这套文集的策划编纂者呼延华先生和他的编辑团队不辞辛劳,从选文、编目到编辑出版,历时两年半,为之呕心沥血,辛苦了无数个日夜,将我的各类作品作了精心细致的搜集和梳理。很多连我自己都不记得的文字,也被他们从那些无人注意的角落里找到,收进了文集。读者即将看到的这十八卷文集,汇集了我的大部分作品,是我大半世人生的缩影,也是我跋涉的屐痕、情感的留影,是我的生命以文字形式长出的枝叶,开出的花朵。它们并非天香国色,只是文学大花园中的一个小角落。出版如此规模的一套文集,也许无利可图,我从一开始就有些怀疑,这样的计划,能否付诸实施。如今,面对着堆成小山一般的书稿清样,感慨万千。一个写作者,能遇到这样真诚执着而有气度的出版家,是我的幸运。我深怀感激。

二○一四年夏日

于四步斋

内容推荐

《岛人笔记(散文卷文革世态篇)》脱胎于赵丽宏的“文革日记”,是反映作家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时知青岁月的散文随笔集,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生活,既展现了政治运动给人带来的严重摧残,又描绘出一幅农村生活朴实而优美的图卷,真实而细腻地反映了作家早期的心路历程。在泥泞中书写情怀,在孤独中书写希望,在黑暗中书写光明,在沉沦中书写人性的灿烂……那些来自荒唐时代的痛彻回忆,在作家心中,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他用追求和希望编织出一条抒怀之途,字里行间真情流露,祈望黎明溢于言表。

编辑推荐

《岛人笔记(散文卷文革世态篇)》通过作者赵丽宏插队生活的亲身经历,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同时也以一个知识青年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政治动乱年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和下乡劳动的艰辛生活。作者心思缜密,文笔细腻,以一个个小人物、小事件折射出大历史、大生活,既有悲剧,也有闲情,其中甘苦,值得已远离那个特殊年代的我们细细品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