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文学理论形态类型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当在形态”的建构的分析,也是很有特点的。
本书明显带有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研究”的性质,它借鉴和沿用了较多前人和他者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史研究的见解和观点,某些层面的论述含有“文学理论学”的色彩。
序
绪论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研究及其问题
一、“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释义
二、“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框架的意义与欠缺
三、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史的研究对象及其构成
四、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史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中国文学理论的“近代性历史叙事框架”与“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性特质问题的论争
二、近代、近代性概念的辩证与“近代性历史叙事框架”
三、“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的欠缺与确立“近代性历史叙事框架”的意义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历史图景与视界的基本问题
一、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历史图景与视界的基本问题
二、“五维度总体性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史研究
三、近代时期(1898年~20世纪80年代初期)
四、现代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0年)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性转换及其新传统
一、20世纪中国文学与理论批评研究的基本概况
二、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历史性转换的基本机制及其特质
三、20世纪中国的文学理论传统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类型与政治性文论的流变
一、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类型
二、20世纪中国政治性文论的特质、构成、地位及其意向
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政治性文论特质及其影响
第五章 20世纪中国教科书文论的特质与发展
一、20世纪中国教科书文论的视界及其特质
二、传统视界中教科书文论的基本构成及其教学的现实操作
三、20世纪中国教科书文论的发展
四、体悟性文论与教科书文论的整合:老舍《文学概论讲义》解析
第六章 20世纪中国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的流变及其特质
一、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二、20世纪中国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的特质及其流变
三、20世纪中国的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与文学现代性
第七章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历史流变及其重建
一、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及其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态类型、特质及其当下命运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当在形态的建构
第八章 政治文化视界中转型时期中国文学理论思潮及其转向
一、政治文化的流变与重建:转型时期文学理论思潮的演化及其转向
二、“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异质性“政治导向”与理论思潮转向的基本规定性
三、思潮的“转向”及其超越:转型时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整合与重建
第九章 “反本质主义”思潮与文学理论视界的当下重建
一、理论视界的解析
二、转型时期中国文学理论视界重建的向度及其问题
三、“反本质主义”思潮对转型时期中国文学理论重建的影响
四、视界重建的意向:文学理论的人文性、批判性、
多元性与现代性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