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演义(上下彩绘版)/中国古典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罗贯中
出版社 连环画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源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民间传说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

内容推荐

《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述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人物,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三国演义》揭示了当时动乱不安的局面,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渴求和平统一的愿望。作者对分裂割据的军阀进行了无情地鞭挞和嘲讽,希望明君贤相开创一番功业,统一中国,使百姓安居乐业。小说也因此继承了史家中“拥刘反曹”一派的传统。基于这种认识,作者在人物塑造、故事演述和材料取舍方面就自有一套体例。如对于曹操,要突出他的奸诈虚伪和用心险恶,同时又不抹杀他的机智和军事才能;对于刘备,便处处强调他是汉室宗亲,继承汉室有合法地位,强调他的忠厚爱民、待人厚道等。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的情节。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曹操、诸葛亮、关羽被公认为是众多人物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同时,小说也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在此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谱写了“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单骑救幼主”、“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此外,小说的结构既宏伟壮阔,又严密精巧,其精练畅达、通俗易懂的语言,也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些都为后世历史、战争文学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目录

出场人物

第一回 祸起宫廷

第二回 董卓乱京

第三回 孟德献刀

第四回 温酒斩华雄

第五回 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连环计

第七回 凤仪亭

第八回 长安之乱

第九回 夜袭徐州

第十回 辕门射戟

第十一回 白门楼

第十二回 衣带诏

第十六回 白马坡

第十七回 千里走单骑

第十八回 官渡交锋

第十九回 智劫乌巢

第二十回 仓亭之战

第二十一回 并四州

第二十二回 马跃檀溪

第二十三回 走马荐诸葛

第二十四回 三顾茅庐

第二十五回 三分天下

第二十六回 火烧博望坡

第二十七回 火烧新野

第二十八回 长坂坡(上)

第二十九回 长坂坡(下)

第三十回 舌战群儒

第三十一回 孙刘联盟

第三十二回 蒋干盗书

第三十三回 草船借箭

第三十四回 苦肉计

第三十五回 借东风

第三十六回 赤壁大战

第三十七回 华容道

第三十八回 关羽拒婚

第三十九回 水淹七军

第四十回 刮骨疗毒

第四十一回 走麦城

第四十二回 魏蜀建国

第四十三回 桃园梦断

第四十四回 陆逊挂帅

第四十五回 火烧连营(上)

第四十六回 火烧连营(下)

第四十七回 白帝城托孤

第四十八回 出师表

第四十九回 痛失街亭

第五十回 空城计

第五十一回 姜维献书

第五十二回 诸葛妆神

第五十三回 兵困上方谷

第五十四回 秋风五丈原

第五十五回 政归司马氏

第五十六回 铁笼山

第五十七回 姜邓斗智

第五十八回 姜维避祸

第五十九回 二士争功

第六十回 三国归晋

试读章节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宦官、外戚专权,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汉灵帝时,朝内有张让、蹇硕、段珪、赵忠等号称“十常侍”的宦官集团,还有何皇后的哥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这两大势力,一方面相互勾心斗角,另一方面又都想尽办法压榨百姓。

终于官逼民反,爆发了由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领导的黄巾军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声势浩大,严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一些地方军阀、贵族后裔乃至草莽英雄们,纷纷趁势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壮大自己的实力,一时间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还有权贵后裔曹操、地方军阀孙坚等。

在各方势力的镇压下,黄巾军农民起义失败了。很多在讨伐过程中立下功劳的人,却因不肯向十常侍行贿,不但没能得到重用,反而还被罢了官,那些根本就毫无功劳的宦官却纷纷加官晋爵。于是朝政越发败坏,朝廷中的明争暗斗也逐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公元190年夏,汉灵帝病危,召来了宦官蹇硕。原来,灵帝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辩是何皇后所生,小儿子刘协是妃子王美人所生。灵帝更宠爱小儿子,在王美人被妒忌的何皇后毒死后,他就将刘协托付给自己的母亲董太后抚养。现在眼看自己快不行了,灵帝就想立刘协为太子,可又顾忌掌握兵权的何进,怕他因此造反,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先找来蹇硕商议。

蹇硕对灵帝说,要是想立刘协为太子,就一定要想办法先除掉何进,灵帝也觉得只能这样。不料,二人的密谋却被大臣潘隐知道了。

何进听说灵帝病危,忙进宫探望,不想刚到宫门,潘隐就偷偷告诉他:蹇硕向灵帝献计,要杀了他并立刘协为太子。

何进心中本来还在盘算灵帝死后,外甥当了皇帝自己会有多么的风光,听了这话大吃一惊,忙赶回家召集手下商量对策。正在这时,潘隐又来了,说灵帝已经驾崩,蹇硕等十常侍秘不发丧,正准备假传圣旨,召何进入宫加害于他。

何进决定先下手为强,便与司隶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一起,率领五千御林军冲进皇宫,在灵帝的灵柩前,立自己的外甥刘辩为皇帝,同时在御花园里杀死了蹇硕,还准备杀死十常侍的其他人。

张让等人听说后,慌忙跑到后宫哀求何太后,说想谋害大将军的只有蹇硕一个人,与他们无关,请她出面向何进求情。何太后想到何家当初出身寒微,要不是张让这些宦官,她和何进也不会有今日的荣华富贵,于是就叫来何进替张让等人求情。何进心一软,便打消了除尽十常侍的念头。

董太后见何家专权,心中有气。张让趁机给她出主意,让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亲自临朝,垂帘听政,封刘协为陈留王,封她的哥哥董重为骠骑将军以掌握兵权,并让张让等宦官共同干预朝政。董太后一一照办了。

何进见这情形,便指使大臣上书说董太后原本只是藩王的妃子,现在灵帝既然已经驾崩,就不该再留在宫中。何进趁机将董太后逐出京城,随后一面逼死董重,一面暗中派人将董太后在半路上毒死。

在董太后的葬礼上,何进因为心虚,托病不去。张让等人便到处说是何进毒死了董太后,还想阴谋篡权。袁绍听到了这些话,便劝何进除掉这些宦官。

何进入宫和何太后商议,宠信宦官的何太后却斥责他说:“你辅佐新君,理应施行仁政,怎么能轻易杀这些老臣呢?”何进受了训斥,唯唯诺诺地退了出来。

袁绍见状,又提议不如向各地军阀发兵来京,诛杀宦官,到时不怕何太后不答应。

何进听了,立刻让主簿陈琳写讨伐宦官的檄文,陈琳认为这样不但不能平息宦官的祸乱,反而还会引狼入室,于是极力阻止。一旁的曹操也说,只要派一个狱官,抓起那些为首的宦官治罪就行了,不必非要冒险惹来外患。

可这些话何进都听不进去,坚持要发檄文。曹操退出来叹息说:“何进这下要弄得天下大乱了!”

西凉刺史董卓收到檄文后心中大喜,他本来就野心勃勃,妄图一统天下,这下终于有了机会,于是立刻让谋臣李儒代他上了一道“剿贼奏章”,带着心腹大将李催、郭汜、张济、樊稠,以及二十万大军向洛阳进发。

何进收到董卓的奏章,得意地向众臣展示,很多人劝他不要引董卓进京,何进反而认为他们这是胆小怕事。

张让等人听说此事,知道事情不妙,便在长乐宫内悄悄埋伏了五十名刀斧手,然后骗何太后宣何进入宫。何太后不知是计,便传何进入宫。

何进便要入宫,袁绍、曹操都劝他说:“现在诛杀宦官的事恐怕已经泄露,这时太后宣召,很可能是张让等人的阴谋,大将军还是不要去了。”何进觉得自己妹妹不会害自己,坚持要去。袁绍、曹操只得各带五百名精兵,护送何进进宫。

可走到长乐宫门前,黄门官传旨说:“太后只召见大将军一人,其他人不得入内。”袁绍和曹操只好留在宫门外等候。

何进毫不起疑,大摇大摆地走进宫门,马上就被埋伏的刀斧手团团围住,被乱刀砍死。

袁绍等人在宫外等了很久也不见何进出来,便对着宫内大喊:“请大将军上车!”正在这时,忽然从宫墙里抛出一颗人头来,众人上前一看,竟然是何进的人头。又听有人在宫内大喊:“何进谋反,已经被杀了,其余从犯,快快退下!就都可以赦免!”

袁绍勃然大怒,和曹操带领部属冲进宫来,只要见到宦官,不论大小全都杀死,段珪、赵忠等大宦官都在乱军中被剁为肉泥,很多没胡须的人也被误杀了。张让劫持着少帝和陈留王连夜逃命,逃到北邙山下时,自知终究难逃一死,便投河自尽了。

少帝和陈留王二兄弟吓得躲在河边的乱草之中,不敢出声。天亮后,两人遇到了前来寻找的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和袁绍等人,君臣见面,抱头痛哭,这才一起起驾回京。

刚走到半路,突然一大队人马气势汹汹地逼了上来,惊魂未定的众人都吓得手足无措。袁绍纵马上前,大声问:“来者何人?”

那队人马为首的人也不理袁绍,却厉声喝问:“天子在哪里?”

少帝吓得瑟瑟发抖,不敢答话。陈留王勇敢地挺身上前,用马鞭指着那人大声说:“来的是什么人?”

那人说:“我乃西凉刺史董卓。”原来这正是董卓的人马。

陈留王又问:“你是来保驾还是来劫驾的?”

董卓见这少年如此镇定,反倒不敢再嚣张,低声答道:“臣特来保驾。”

陈留王说:“既然是来保驾的,天子就在这里,还不快快下马拜见!”

董卓慌忙下马,拜见少帝。陈留王又出言安抚,自始至终,大方得体,没有一句口误。董卓暗暗称奇,又见少帝懦弱,便已萌生了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的心思。

众人回到宫中,查点一番,不见了传国玉玺。

董卓收编了何进的部队,每天带着铁甲军在城中横冲直撞,自己更是带着宝剑出入宫廷,毫无忌惮。

P4-9

序言

年少时曾一度十分渴望生活在乱世,究其原因,大概都是因为这部《三国演义》。那时只觉得,英雄能够纵横天下,气吞山河,率领干军万马以酬平生之志;猛将能够单枪匹马,万夫莫当,谈笑间取上将之头;智者能够轻摇羽扇,论尽世事,运筹帷幄之中而决策于千里之外。乱世的动荡逼迫着人们不得不每时每刻都努力做到最好,否则等待他们的很可能便是败亡。尽管如此,它却为英雄、猛士、智者们提供了一个舞台,人的才能与魅力都在这舞台上挥洒到了一种极致。长大后懂得了和平的来之不易,却仍对书中的世界情有独钟。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做英雄或做智者,都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能使看不懂正史的无知小子看懂历史,还心向往之,这是《三国演义》莫大的功绩。这部《三国演义》,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所引用的大量野史别传,巧妙地融合于其中,在民间流传的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后来清代毛宗岗的评本也对其有所影响。

这部小说不仅为后世历史小说的文学创作树立了绝对的典范,更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影响过历史进程,据说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就是把它当成军事教科书,才得以战胜大明。取得天下的。而时至今日,我们在书中,除了可以看到为人处世、用兵作战、政治外交方面拘哲理,更发掘出了管理用人方面的智慧,真是一部永远读不尽的好书。

也许这便是文学和历史的不同。一位西方哲人说,历史追求的是必然发生的事实,文学追求的却是可能会发生的人事。所以,重要的其实并非乱世中的英雄智者实际上做了什么,而是他们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和自己的价值,可能和如何去做事情。毕竟,时代会变,追求梦想、实现价值的愿望却总是差不多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6: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