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
本书为《家藏四库》丛书之一。书中配有二百余幅珍贵古代版画,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题解、注释、译文、集解、插图、图说,全方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音字标示注音,方便读者诵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苏集(插图本)/四库家藏 |
分类 | |
作者 | (宋)苏洵//苏轼//苏辙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 本书为《家藏四库》丛书之一。书中配有二百余幅珍贵古代版画,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题解、注释、译文、集解、插图、图说,全方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音字标示注音,方便读者诵读。 内容推荐 《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书分类的含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使用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苏洵 诗稿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襄阳怀古 九日和韩公 文稿 苏氏族谱亭记 六国 心术 管仲论 名二子说 木假山记 辨奸论 易论 礼论 乐论 谏论上 谏论下 明论 审势 审敌 御将 任相 养才 送石昌言北使引 议修礼书状 仲兄字文甫说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 上韩枢密书 苏轼 诗稿 夜泊牛口 和子由渑池怀旧 骊山三绝句 秀州僧本莹静照堂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於潜女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大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闻雷声也 小儿 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 东坡 海棠 别黄州 庐山二胜 书林逋诗后 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虢国夫人夜游图 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 为洪雅主簿,雅州户掾。遇吏民如家人,人安乐之。既谢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桥,放怀自得。 有书来求红带,既以遗之,且作诗为戏,请黄鲁直、秦少游各为赋一首,为老人光华 送子由使契丹 赠刘景文 泛颍 淮上早发 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 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 送黄师是赴两浙宪 东府雨中别子由 鹤叹 临城道中作 南康望湖亭 荔枝叹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 词稿 南乡子·和杨元素 醉落魄·席上呈杨元素 浣溪沙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 一丛花·初春病起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 满江红 水调歌头 江城子 洞仙歌·咏柳 阳关曲·中秋作 水调歌头 定风波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城子 南歌子 哨遍·春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浣溪沙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减字木兰花·春月 减字木兰花 满江红·怀子由作 行香子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西江月·梅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定风波·咏红梅 行香子·秋兴 贺新郎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 文稿 喜雨亭记 凌虚台记 李君山房记 超然台记 放鹤亭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三槐堂铭 前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记游定惠院 石钟山记 书吴道子画后 潮州韩文公庙碑 黠鼠赋 刑赏忠厚之至论 留侯论 范增论 贾谊论 晁错论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上梅直讲书 答黄鲁直书 又答王庠书 苏辙 文稿 六国论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为兄轼下狱上书 东轩记 武昌九曲亭记 黄州快哉亭记 孟德传 墨竹赋 上刘长安书 上昭文富丞相书 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商论 三国论 隋论 唐论 管仲 唐太宗 齐州闵子祠堂记 遗老斋记 《古今家诫》叙 《元祜会计录》叙 待月轩记 南康直节堂记 巢谷传 王氏清虚堂记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答黄庭坚书 试读章节 苏氏族谱亭记 原文 匹夫而化乡人者,吾闻其语矣。国有君,邑有大夫,而争讼者诉于其门;乡有庠,里有学,而学道者赴于其家。乡人有为不善于室者,父兄辄相与恐日:“吾夫子无乃闻之!”呜呼!彼独何修而得此哉?意者其积之有本末,而施之有次第邪。 译文 那些没有官职而德行威望能够教化乡人的人,我听说过他们的言谈:一个国家会有自己的国君,一个郡邑也会有自己的大夫,而那些争执和诉讼的人却全都到他(即没有官职而德行威望却能够教化乡人的人)的家门去倾诉;乡间会有维持教化的庠,里中也会有教育学子的书塾,而那些学道的人却全都到他的家中去求教。乡里人有不善于治理家庭的人,父兄就会相互说道:“我们的夫子不知道这些吗?”呀,他们如何独独修得这样的境界呢?猜想一下,他们所积累的也应当是有本有末,而施行起来应当是分次第而来的吧。 原文 今吾族人犹有服者不过百人,而岁时蜡社,不能相与尽其欢欣爱洽,稍远者至不相往来,是无以示吾乡党邻里也。乃作《苏氏族谱》立亭于高祖墓莹之西南而刻石焉。既而告之日:“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妻必告,少而孤则老者字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诮让也。” 译文 如今我们家族中还在五服之内的人没有超过一百人,而一年一岁的蜡祭和社祭,族人之间却不能相互和睦相处,融洽欢乐,关系稍稍疏远的族人甚至彼此没有来往,这样是无法表现出我们都是乡族邻里这种关系的呀,于是就作了《苏氏族谱》,在高祖墓地的西南方向建起一所亭子,在亭中立一石碑,将《苏氏族谱》刻在石碑上。刻完了以后告诉族人们:“凡是名字在族谱上的,死了以后必定要相互报丧,举行冠礼以及娶妻的时候必定要相互告知,那些幼年丧父的孤儿要由族中的老者来抚养,那些贫穷没有归依的人则由富有的人收留。如果谁做不到这样的话,族中的人就一同谴责他。” 原文 岁正月,相与拜奠于墓下,既奠,列坐于亭。其老者顾少者而叹曰:“是不及见吾乡邻风俗之美矣。自吾少时,见有为不义者,则众相与疾之,如见怪物焉,傈然而不宁。其后少衰也,犹相与笑之。今也,则相与安之耳。是起于某人也。夫某人者,是乡之望人也,而大乱吾俗焉。是故其诱人也速,其为害也深。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遗孤子而不恤也,而骨肉之恩薄;自斯人之多取其先人之赀田而欺其诸孤子也,而孝悌之行缺;自斯人之为其诸孤子之所讼也,而礼义之节废;自斯人之以妾加其妻也,而嫡庶之别混;自斯人之笃于声色,而父子杂处,欢哗不严也,而闺门之政乱;自斯人之渎财无厌,惟富者之为贤也,而廉耻之路塞。此六行者,吾往时所谓大惭而不容者也。今无知之人皆曰:“某人何人也,犹且为之。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其官爵货力,足以摇动府县;其矫诈修饰言语,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吾不敢以告乡人,而私以戒族人焉:仿佛于斯人之一节者,愿无过吾门也。” 译文 每年的正月,族人一同在先祖的墓下拜祭。拜祭结束以后,就按照辈分排列,坐在墓前所建的亭中。那些年长的老者就对年少的人叹息说道:“你们是没有见到过以前我们乡邻间的美好的风俗啊。在我年少的时候,看到有不义之行的人,众人就一同厌恶愤恨他,看到他们就如同见到了怪物一样,战栗着不能安宁。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对不义之人的愤恨厌恶之情稍稍得到减弱,但是依然嘲笑那些人。如今却和那些人和平相处,相安无事,这种情况是从某人开始的。这个某人,原本是乡间的有声望的人,却让我们乡间的风俗大乱。他很快诱使别的乡人也跟着败俗,他的危害是十分深的。自从这个人将自己兄弟的遗孤逐走抛弃而不予以抚养以后,骨肉之间的亲情开始淡薄起来。自从这个人将先人遗留下来的田地物资多多索取并欺负其他失去父亲的孤儿以后,孝悌之义就开始缺失,自从这个人被诸多失去父亲的孤儿诉讼告发以后,礼义之节就开始被废除,自从这个人让自己的小妾去欺凌妻子以后,嫡庶之间的区别就开始混淆,自从这个人沉醉于声色,父子杂处一处,相互喧哗欢闹,不谨慎守身以后,闺门之政就开始混乱了,自从这个人贪婪于钱财,并且贪得无厌,一切都以富有的人为好以后,廉耻之路就开始被堵塞了。这六种恶行,在以前可是我们所说的令人大惭并且不为人所容的呀,如今那些无知的人却都说:“某人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呀,他尚且还这么做呢。”他的车马都非常显赫华丽,奴婢侍妾都十分艳丽,足以让里巷间的普通百姓为之迷惑,他的官爵和财力物资,足以让官府的人为之动摇,他的狡诈矫作的言谈伪饰,足以欺骗得住君子。这个人可是乡间的大盗呀,我不敢将他告知于乡间众人,而是私下里用来告诫我们的族人。那些和这个人的其中一项恶行类似的人,我希望他不要经过我的房门。 P8-11 序言 国学与我们同在 毛佩珂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少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它们当然也是国学的一部分。因此,国学又是开放的、随时代而进步的。那么,当今我们研究、振兴国学,不允许也不应该倒退,不允许也不应该僵化。 然而,国学又是与西学明显区分的。国学是西学的对应物,是与西学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在近代,西学挟船坚炮利强势进入中国之后,中国人还视自我,对于中国固有之学问出现了中学、国故学、国粹、国学这样的名称。面对帝国主义的强大,中国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学习引进西学,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贬低、抛弃国学。虽然也有一些人,如张之洞为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胡适,提出“整理国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声音终被时代所淹没。国学一再被严重曲解和轻视,以致造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断裂。也许,这一历史过程是必然的。但回顾过去,中国在走向独立富强的过程中,国学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惨重了。 新中国成立,饱受屈辱的中国人从此站立了起来,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强,但没有能够及时认识到国学在新时代的重要性,甚至仅存的一点点国学遗产也进一步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在全面批判全盘西化的同时,却走向全面西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强的国人终于猛醒,保护和振兴国学逐渐成为全民的共识。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中国人,从学术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发现国学的现代价值。同时,在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东西方各国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学问,中国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评价。中国不仅为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国也面临着以优秀的中华文化向全人类贡献智慧的责任和机会。 那么,这套国学丛书编纂就是可喜的,编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敬的。希望这套丛书能发挥点滴作用,如同涓涓细流与千百万有志者的努力一道汇成大潮,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为序。 2007年11月22日于北七家村 书评(媒体评论) 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其所撰众《权书》、《衡论》、《机策》二十篇,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 ——欧阳修《荐布衣苏洵状》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王国维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林语堂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朱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