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鼎新校本课程丛书”共三册——《国学智慧100分》《感恩励志100分》《心智成长100分》,为面向初中和高一学生的课外人文读本。本丛书着眼于国学素养、感恩教育和心智成长,旨在培养学生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感恩情怀,达观开朗、积极阳光的心理素质。
本册为《感恩励志100分》,王居春、黄锡山主编,精选关于人类美好情感——感恩的大量美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感恩励志100分/鼎新校本课程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王居春//黄锡山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套“鼎新校本课程丛书”共三册——《国学智慧100分》《感恩励志100分》《心智成长100分》,为面向初中和高一学生的课外人文读本。本丛书着眼于国学素养、感恩教育和心智成长,旨在培养学生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感恩情怀,达观开朗、积极阳光的心理素质。 本册为《感恩励志100分》,王居春、黄锡山主编,精选关于人类美好情感——感恩的大量美文。 内容推荐 《鼎新校本课程丛书:感恩励志100分》精选关于人类美好情感——感恩的大量美文,并以导读分析和感悟思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学会感恩,懂得感恩。《鼎新校本课程丛书:感恩励志100分》由王居春、黄锡山主编。 目录 第一章 学会感恩 导语 美文悦读 学会感恩/肖复兴 安东尼·罗宾的故事/职勇 感恩是一件幸福的事/雪小禅 宝贝对不起,佚名 延伸阅读 荒漠里的泪滴,江南雨 天使穿了我的衣裳,朱成玉 知识链接 安东尼·罗宾 感恩节的由来 关于感恩的名言 《感恩的心》 感悟思考 第二章 感恩自然 导语 美文悦读 神奇的丝瓜,季羡林 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班公湖边的鹰/王族 最后一只旅鸽,申赋渔 延伸阅读 逃跑的火焰/周涛 一窠八哥的谜/牛汉 雨丝如期而至,卢惠龙 知识链接 季羡林简介 已灭绝的动物名单 世界环境日 感悟思考 参考答案 第三章 感恩祖国 导语 美文悦读 草堂·诗魂,高放 钱伟长轶事:一生都为了国家,佚名 我只是做了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事,陈岩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白岩松 延伸阅读 一条小渠,舒乙 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梁衡 知识链接 陆游爱国诗词名句 《国家》 中国“三钱” 耶鲁大学 全国防灾减灾日 感悟思考 参考答案 第四章 感恩社会 导语 美文悦读 爱,从来不卑微/杨进 拖着破吉他的男孩/彭杰 张仁杰:感动中国的七年和一生/张妍娟 我来过,我很乖,羽毛 延伸阅读 北京时间不到点,易名 盲道上的爱,张丽钧 拔下钥匙,纳兰泽芸 知识链接 张仁杰简介 感悟思考 参考答案 第五章 感恩家乡 导语 美文悦读 我的家在哪里/冰心 家/周国平 老屋/周克武 寂静除夕夜/梅朝霞 延伸阅读 乡情/陈德才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钢构的故乡/刘醒龙 知识链接 关于故乡的古诗词 “冰心体”及中剪子巷 何谓小年 感悟思考 参考答案 第六章 感恩生活 导语 美文悦读 我真是幸福得不像话/尼克·胡哲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毕淑敏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杨澜 重用自己/马行提 延伸阅读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朱国勇 你为什么拿这一个/张晓风 请你记得歌唱/羽毛 知识链接 关于海豹肢症 杨澜简介 感悟思考 参考答案 第七章 感恩亲人 导语 美文悦读 没有书号的图书/王不在 两碗牛肉面/肖钧奕 老海棠树/史铁生 哥哥的糖葫芦/青梅 延伸阅读 地震中的母子/凤凰 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卫宣利 感悟父亲/郭璐 知识链接 清明节的由来 母亲节的由来 父亲节的由来 名人谈亲情 《听妈妈的话》 推荐电影 感悟思考 第八章 感恩老师 导语 美文悦读 老师窗内的灯光/韩少华 最忆是恩师/邵颖华 一位差生的老师/一路开花 一个鸡蛋的温暖/雪小禅 延伸阅读 要感谢就感谢老师/邓笛 我的老师,童薏霖斯国东 知识链接 世界各地教师节 关于教师的名言 赞美教师的歌曲 推荐电影 感悟思考 第九章 感恩朋友 导语 美文悦读 尘封的友谊/谢云鹏 室友赔饭/巴山 一辈子的承诺/吕麦 十年对手成知己/叶萱 延伸阅读 只想陪你坐一坐/何伟娇 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佚名 知识链接 建立友谊就像种树,因为友谊就是一棵“树”——TREE 关于友情的名言 推荐电影 感悟思考 第十章 感恩陌生人 导语 美文悦读 七年后的报恩/容容 幸福已经满满的/郭葭 生命是一种缘/张子选 钢琴上的黑白左右手/蒋光宇 延伸阅读 感激陌生人/宋怡 谢谢你借给我一冬的温暖/叶十朋 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祝洪林 知识链接 麦当劳的温柔、友爱、细致(TLC)服务理念 《天亮了》 推荐电影 感悟思考 试读章节 学会感恩/肖复兴 导读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否用心记住了这些,并因此多了一分感恩之情呢?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面对生活的话,即使处在最困厄的环境里,我们也能看到沙漠中的绿洲,从而怀着更美好的希望去面对未来。感恩之心也是一粒美好的种子,假如我们不仅懂得收藏,还懂得适时播种,那么就能给他人带来爱和希望。学会感恩,不仅仅意味着要拥有一种宽广的胸襟和高贵的德行,实际上,它更应是一种深刻的能愉悦自我的智慧。 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总有一种遗憾,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唯独缺少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也可以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团聚的热闹总是多于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但是,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有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忘记了需要感恩。 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竞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是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恨多于爱的人,一般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心里被怨愁怨恨涨满的人,便容易像被雨水淹没的田园,很难再吸引进新的水分,便很难再长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 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唯我独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呜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财富过大并钻进钱眼里出不来,和权利过重并沉溺权利欲出不来的人,一般更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他们是施恩于别人的主儿,别人怎么会对他们有恩且需要回报呢?这样的人,大腹便便,习惯于昂着头走路,已经很难再弯下腰、蹲下身来,更难于鞠躬或磕头感恩于人了。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美国曾经有这样一则传说,一个村子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称赞一下饭菜好吃,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哪怕一点感谢的回声,那么我们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恩情,就更需要把感恩的话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湖南两姊妹在小时候一次落水,被一个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两姊妹和他们的父母觉得,生命是人家救的,却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人家说,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他们整整找了20年,两姊妹的父亲去世了,她们和母亲接着千方百计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恩人,为的就是感恩。两姊妹跪拜在地上向恩人感恩的时候,她们两人和那位恩人以及过路的人们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这事让我很难忘怀,两姊妹漫长20年的行动告诉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有恩于你的人表示感恩。而感恩的那一瞬间,世界变得是那么的温馨美好。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在崇文门地铁站等候地铁,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站台的另一边跑过来。因为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他问我到雍和宫坐地铁哪边近,我告诉他就在他的那边。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看见那边他的妈妈在等着他。等了半天,地铁也没有来,我走了,准备上去打个“的”。我已经快走到楼梯最上面的出口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叔叔。叔叔”地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他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您说声‘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让我追你。”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孩子和那位母亲,他们让我永远不要忘记学会感恩,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 (选自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2005年10月22日) P4-6 序言 校本课程:让教育更加多姿多彩 一所普通中学要办成区域名校,除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之外,关键在于走差异化的特色发展之路。特色发展的路径有很多,而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合学生特点并可被广泛使用的校本课程,无疑是较近的一条。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符合国家教育规划的宏观走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部分第八条指出:“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高中教育”部分第十二条指出:“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第二,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所谓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也就是学校在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个性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在对本校学生发展需要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自主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课程。这对增强学校课程体系的自主性、均衡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学校办学特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第三,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符合我省规划纲要的政策指向。《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切实把德育融入各级各类教育,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道德教育,强化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文明礼貌、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美育,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在二十六条“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课程体系”中指出:中小学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前瞻性策略 第一,从现阶段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来看:我们的学校整体而言,都在用主要的精力抓教学质量和考试成绩,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看到,仅有考试成绩,教育是走不远的,学校是走不远的,学生也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在抓考试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应当让教育回归到人的本身。 第二,从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看: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合学生使用的校本课程,展现学校特色、优化教育内涵、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前瞻性策略,是学校特色化发展、内涵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由专业机构策划并引领,开展跨区域、跨机制的校际合作,可以较快地产生开发成果、较快地投入使用,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再加以修改完善。基于上述认识,南京鼎新教育与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丰县华山中学(江苏省三星级高中)、扬州市高邮赞化学校、连云港市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等一批富有独特教育理念和教育追求的学校开展合作,共同策划、编写了这套“鼎新校本课程丛书”,即《心智成长100分》、《国学智慧100分》、《感恩励志100分》,并由中国发展出版社正式出版,目的就在于以此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教材,真正为莘莘学子提供一份精神成长的“心灵鸡汤”。这是我们多所教育机构合力对基础教育倾注人文关怀、着力打造中学生心灵成长读本的有益探索。 这套“鼎新校本课程丛书”的策划出版是一个复杂艰辛而又很愉快的历程。我和策划团队从2011年4月产生动议,经过策划、选择与培训开发班子、编写、反复修订,而今顺利付梓。其中的成就和满足难以言喻,也因为这套校本课程体现了我们对目前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认真反思,以及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实在行动。 作为这套校本课程丛书的策划牵头人,我要在此表达真诚的谢意:感谢合作学校江苏省射阳二中董事长王伟东先生、校长印众庆先生,江苏省丰县华山中学校长王居春先生,赣榆华杰双语学校校长柏萍女士、高邮赞化学校校长张育芳先生、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校长吕书华女士等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感谢丛书编委会的同志们,在这套课程的设计、策划、文稿统筹与修改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感谢中国发展出版社编辑为这套丛书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我们希望并期待合作学校做好这套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利用和再开发,做到有课程目标,有课时安排,有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真正从这套课程的学习中获益。 是为序。 马行提 2011年12月28日 于南京玄武湖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