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丛书通过权威通俗的文字描述以及生动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为中国工运事业英勇奋斗的不朽业绩和伟大精神。他们是中国工运历史上永远的丰碑,激励我们一代一代坚定理想和信念,牢记历史使命,弘扬光荣传统,继往开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运事业而努力奋斗。
卢权、禤倩红所著的《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苏兆征》生动再现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重彩描述了书写这一画卷的工运领袖苏兆征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兆征/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卢权//禤倩红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丛书通过权威通俗的文字描述以及生动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为中国工运事业英勇奋斗的不朽业绩和伟大精神。他们是中国工运历史上永远的丰碑,激励我们一代一代坚定理想和信念,牢记历史使命,弘扬光荣传统,继往开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运事业而努力奋斗。 卢权、禤倩红所著的《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苏兆征》生动再现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重彩描述了书写这一画卷的工运领袖苏兆征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内容推荐 苏兆征(1885-1929),广东珠海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他一生从事工人运动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苏兆征》生动再现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重彩描述了书写这一画卷的工运领袖苏兆征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透过书中血与火的历史,使我们感受到工人运动先驱为理想、为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苏兆征》由卢权、禤倩红所著。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 时势与家境 爱国思想的熏陶 第二章 惊涛骇浪 悲惨的海员生涯 辛亥革命活动分子 改造家乡 初经风暴 第三章 第一怒涛 组织香港海员罢工 罢工总办事处总务部主任 指挥若定 香港当局低头屈服 参加第一次全国“劳大” 第四章 新的征程 重整旗鼓 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第二次全国“劳大” 第五章 反帝洪流 发动省港大罢工 罢工委员会委员长 运筹帷幄 以心交心 坚持罢工斗争到底 第六章 工运领袖 领导省港工会统一运动 全国工人运动的领袖 关注国内外工人运动进行 第七章 武汉风云 北上工作 劳工部长 连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 迎战逆流 第八章 出生入死 八七会议前后 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 上海的战斗 第九章 苏联岁月 红色记忆:党的六大 积极从事国际职工运动 第十章 战斗不息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苏兆征工运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少年时代 时势与家境 在中国南方珠江口伶仃洋上,屹立着一个形势雄伟、位置冲要的海岛,这就是珠海市的淇澳岛。它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人物苏兆征的家乡。 淇澳岛南距澳门不到二十里,东南距香港也不过数十里;东面与内伶仃岛遥遥相望,好似守卫着祖国南大门的两名卫士,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淇澳岛由东澳、金星、夹洲、枕箱、树仔洲、鱼仔头和奇独澳等大小不一的多个岛屿组成;后来由于水土冲刷、淤塞以及海洋地壳变迁等原因,至清道光年间,除了夹洲、东澳等几个小岛外,其余各岛已逐渐连成了一体。淇澳岛周围滩涂淤积,泥质肥沃,面积不断扩大,可以开发或已开发成一片片良田。淇澳岛附近海面则是珠江口著名的浅海渔场,盛产鱼、虾、蚝、蟹等咸淡水鱼鲜。总之,淇澳岛不但地势险要,军事战略地位重要,而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盛产具有特色的各种农副产品,是发展农、林、渔等业的好地方。 岛上东南方有一个村子,叫做淇澳村。岛上绝大部分居民都聚居在这里。村子分为东溪、中行、淇西三个坊。1885年11月11日(光绪十一年十月初五日),苏兆征出生在淇澳村东溪坊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淇澳村属广东省香山县管辖,现在则属广东省珠海市淇澳管理区。 苏兆征出生时,中国正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清王朝残酷的封建统治之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苏兆征的家乡香山县,靠近香港、澳门,是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最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深受其害。“洋货”充斥市场,使香山一带原来较为发达的手工业受到沉重打击;而香山一带出产的各种农副产品和原料,又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掠夺而去。据当地县志记载: 在大量输入洋货吞噬市场的同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还从香山掠夺原料和农副产品,如蚕桑、塘鱼、蚝油等,都不断被掠夺走。 清朝政府在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失败后,为了支付一笔笔巨大的战争赔款,便把赔款的负担完全转嫁到人民身上。清政府向人民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对人民敲骨吸髓。封建官僚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压榨剥削也与日俱增。香山县广大农民同样无可避免地深受其害。当地县志记载:除了沉重的田赋外,香山县的官绅勾结,捐费增加数倍,收支冒滥,倾轧时闻,百弊丛生。地主豪绅遂用所谓沙骨、捕费、鸭埠以及沙捐津贴、溢款、溢平、借船费等名目,大肆搜刮,这些与日俱增的苛捐杂税,地主不仅全部转嫁给贫苦农民负担,而且还从中分润中饱。 淇澳岛虽然自然条件优越,是一个鱼米之乡,但是大部分居民,同样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压迫得透不过气来。全村1000余户居民被置于少数地主豪绅如苏雨田、王凤和、唐三才、姚文伍和钟振山等人统治之下。他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肆无忌惮地压榨全村贫苦群众。有不少农民、渔民破产,在家乡无以为生,只好离乡背井,跑到香港、澳门乃至南洋各地寻求生计。还有一些人到外国轮船上做工,从事海员职业。 苏兆征的父亲名阿赋,字厚荣,是一个为人善良、刻苦勤劳、老实忠厚的贫苦农民。家中除了一间房屋外,别无其他产业。他早年曾经当过本村地主的雇工,后来租佃了苏雨田的几亩薄田瘦地耕种。这些田地产量不高,租金却十分昂贵,每年还要给苏雨田送鸡、鸭等物品。因此苏厚荣每年收获的大部分收成,都被迫送进了苏雨田家中。沉重的田租,再加上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使苏厚荣难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无法摆脱贫困的境况。 苏兆征的母亲叫钟偶。她勤劳俭朴,性情善良,疼爱孩子,日间除了辛勤操持家务、抚养孩子外,还要腾出时间做副业。村里盖房子时,多用蚝壳烧成的灰做建筑材料。村中一些地主商人经营了一些灰窑,以低价收购蚝壳做原料,烧出的蚝壳灰则以高价出售谋利。钟偶也经常到海边挖蚝壳卖给灰窑。困难的家境,过分繁重的劳动,加上生育儿女过多,在她未到老年时就早已衰弱多病。但她仍然不肯休息,与丈夫苦撑着一家人的生活。 苏厚荣和钟偶先后共生下七个孩子,三男四女。苏兆征在七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大姐阿媛,三弟兆邦,四弟兆光,五妹阿兰,六妹阿琼,七妹阿世。兆征的乳名叫做阿吉。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的用意是祈望孩子出生,会给家中带来吉利;也祈望孩子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但兆征出世后,家中的经济境遇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善,相反因为人口增加,经济负担又加重了。 兆征从小就过着食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他的少年儿童时代没穿过一双新鞋子,也没穿过一套为他缝制的新衣裳;冬天寒冷时,依然光着脚板,穿着一补再补的单衣。母亲到田间劳动时,把兆征背在背上干活;干得累时,便将他放在田头,让他自己在地上爬滚。如天气不好,下雨时分,母亲便把兆征留在家里,叮嘱仅比他年长二三岁的大女儿阿媛来照顾。 待兆征长到六七岁时,下面的弟弟妹妹又相继出生了。那时,兆征已稍微懂事了,非但不用母亲照顾自己,相反开始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 P1-3 后记 1919年“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同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挂牌办公。从那时起,中国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历经艰难与风雨,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征程。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工运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工运领袖、工运活动家。他们为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缅怀先入,传承光荣,中国工人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丛书。本丛书通过权威通俗的文字描述以及生动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为中国工运事业英勇奋斗的不朽业绩和伟大精神。他们是中国工运历史上永远的丰碑,激励我们一代一代坚定理想和信念,牢记历史使命,弘扬光荣传统,继往开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运事业而努力奋斗。 本丛书的出版得到了王永玺、谢春涛、唐玉良等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王永玺同志审读了全部书稿,在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并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湖北省总工会、福建省总工会、上海陈云纪念馆、武汉二七纪念馆、福州市林祥谦烈士陵园管理所、安庆陈独秀纪念馆、武汉市江夏区总工会、武汉市江夏区党史办、武汉市江夏区民政局等单位给予的帮助与支持。 由于本丛书从策划到成书的时限紧迫,因此在文稿内容、图片组织上难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欢迎各界读者进行批评指正,并希望能够在修订再版时加以完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