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信贷配给基本含义与各种类型划分,确定所研究对象。其次,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信贷配给产生机制及其特征,并对信贷配给的外生模型和内生机制进行比较分析。重点研究消除或减轻信贷配给的方法。并结合我国经济与金融改革现状,和最近研究论文与实证成果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前言
Preface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概述
1.3 研究的基本对象:信贷配给定义与分类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2 信贷配给产生机制:外生与内生分析
2.1 非均衡信贷配给形成机制及其表现形式
2.2 基于信贷违约风险的内生信贷配给
2.3 本章小结
3 非对称信息下的均衡信贷配给生成机制
3.1 非对称信息
3.2 基于非对称信息的均衡信贷配给理论
3.3 昂贵成本监督的信贷配给模型
3.4 基于交易成本的信贷配给:破产清算费用与合约的执行
3.5 基于认知差异的信贷配给
3.6 本章小结
4 信贷配给的宏观影响、微观效应与实证检验
4.1 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4.2 数量配给与贷款规模效应
4.3 农村信贷特征:缺乏担保与合同执行机构的契约
4.4 信贷配给的实证与测度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聚类方法的借款者风险类型识别
5.1 基于K均值聚类方法:不同风险类型的借款者归类
5.2 基于神经网络企业风险类型分类方法
5.3 基于两阶段动态模糊分类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契约设计的信贷配给治理方法
6.1 担保作为筛选机制
6.2 担保与配给:在垄断和竞争信贷市场里分离均衡
6.3 贷款规模的分类效应与贷款者稽核选择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双重信贷配给的治理方法
7.1 面临高违约风险与高交易成本的中小企业融资
7.2 借款者合作联盟与联盟最优规模确定的分析
7.3 关系型融资与银行制度改革
7.4 政府的合理干预——对政府信贷的思考
7.5 信贷市场与借款者努力
7.6 发展贸易融资——以浙江省为例
7.7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