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电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件、重大决策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轨迹中探索我国电视的发展规律。
本书所论述的对象是社会主义体制下中国电视业发展的内容,因此,要总结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电视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电视产生、发展与运营的基本规律,并对中国电视的实践进行反思和展望。本书的文风应尽可能活泼、轻松,宜采用以点带面,以论带史。本书不宜采用常规的线性写史的方式,而是抓取问题,诉诸于理性逻辑,但因问题的设定带有全局性,论述的发展有史实性,因而,点中有面,论中有史。努力解求新问题和提出新见解。
第一篇 艰苦创业(1958—1966年)
第一章 历史背景及重大决策/3
第一节 历史背景/3
第二节 重大决策/6
第二章 中国电视事业的产生/11
第一节 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及中国办电视的设想/11
第二节 北京电视台的成立/16
第三节 早期成立的地方电视台/18
第四节 早期的电视人/23
第五节 中国早期电视的特点/29
第三章 早期电视的节目构成与基本形态/33
第一节 新闻宣传节目/33
第二节 知识教育节目/41
第三节 文化娱乐节目/46
第四章 早期电视的技术与管理/55
第一节 早期电视的技术设备与基础设施/55
第二节 早期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58
第三节 早期电视的管理与组织结构/66
第二篇 曲折发展(1966—1976年)
第一章 历史背景及重大决策/73
第一节 历史背景/73
第二节 重大决策/75
第二章 “文革”时期的电视/78
第一节 “文革”中的电视台/78
第二节 电视宣传“文革”中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86
第三节 “文革”对电视的影响/97
第三章 技术的发展和全国电视网的建立/116
第一节 彩色电视的研制和节目制播系统的改革/116
第二节 节目传输的发展与全国电视网的建立/121
第三篇 成长壮大(1976—1991年)
第一章 历史背景及重大决策/127
第一节 历史背景/127
第二节 重大决策/132
第二章 过渡时期的中国电视/138
第一节 新闻事业在徘徊中前进/138
第二节 电视事业的恢复发展/140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电视/154
第一节 电影和电视的合与分/155
第二节 中国电视走自己的路/162
第四章 转型期的中国电视(上)/189
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全面改革/189
第二节 电视节目增强政治透明度/204
第三节 经济节目成长壮大/209
第四节 电视纪录片日益繁荣/211
第五节 电视教育节目走进人们的生活/215
第六节 电视传播体育活动快速发展/223
第五章 转型期的中国电视(下)/231
第一节 百姓的文化大餐:春节晚会/231
第二节 电视剧走向成熟/235
第三节 电视节目中服务意识日益增强/238
第四节 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247
第五节 城市电视台的崛起/255
第六章 电视事业发展的推动器/260
第一节 对电视有了理性化的认识/260
第二节 观众反馈受到重视/267
第三节 广告成为重要支柱/270
第四节 电视队伍的思想和业务建设/275
第五节 电视技术和传输覆盖网的完善/282
第六节 电视管理体制改革探索/287
第四篇 飞速发展(1992—2000年)
第一章 历史背景及重大决策/299
第一节 历史背景/299
第二节 重大决策/301
第二章 调整节目结构,开办专业频道提高电视宣传的整体水平/311
第一节 新闻类节目——突破性变化/311
第二节 电视新闻评论一扬起自己的旗帜/327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的风格趋向多样化/332
第四节 经济报道的生活化和理性化/339
第五节 社教节目的专题化、多样化、对象化/348
第六节 体育节目成为收视热点/353
第七节 谈话节目方兴未艾/360
第八节 丰富多彩的电视文艺及娱乐节目/368
第九节 走向成熟的中国电视剧/379
第十节 走向世界的电视对外宣传/385
第三章 电视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392
第一节 有线电视——区域化网络形成/393
第二节 卫星电视——空间网络建立/397
第三节 网络电视——拓展新的生存空间/404
第四章 电视观念走向成熟/414
第一节 五种新观念的演进/414
第二节 节目、栏目、频道、品牌/425
第三节 制作人—制片人—策划人/436
第四节 制播合一和制播分离/442
附 录
附录一 香港、澳门、台湾的电视事业/453
第一节 香港的电视事业和电视新闻/453
第二节 澳门的电视事业和电视新闻/462
第三节 台湾的电视事业和电视新闻/466
附录二 中国电视大事记(1958—2000年)/477
后记/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