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智慧者的语言(表现主义)/艺苑下午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刘玥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玥编著的《智慧者的语言:表现主义》将以通俗、轻松的语句和大量的艺术图片,带领大家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艺术大师们的轶闻趣事,去探究曾经辉煌而又让人费解的表现主义。通过这本书,读者能更好的了解它,理解它,欣赏它,喜欢它。

内容推荐

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婆娑的树影和帷幔,浸润过芬芳的薰衣草花香,投洒在身上、衣裙和点点斑驳的角落,品着淡淡幽香的下午茶,翻阅起沁着淡淡幽香的书简,开始那迷人的艺苑之旅吧……

《艺苑下午茶丛书》全力打造权威的艺术赏析名篇,截止目前共推出西方绘画赏析类25种,本书《智慧者的语言:表现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介绍了:触及心灵的表现主义绘画,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戏剧,表现主义电影,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建筑等内容。

《智慧者的语言:表现主义》由刘玥编著。

目录

智慧者的语言

一、触及心灵的表现主义绘画

二、表现主义文学

三、表现主义戏剧

四、表现主义电影

五、表现主义音乐

六、表现主义建筑

表现主义编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凡·高这位怪才一生坎坷且十分悲惨。他活着的时候名若鸿毛,1500多幅作品只售出过一幅。只是到了20世纪初他的声誉才逐渐大了起来,至今仍持久不衰。凡·高出生在荷兰农村一个贫穷的牧师家庭,在那里他度过了他的童年。18岁时做过画店职员。23岁时当了一名传教士,在比利时的一个矿区工作,由于他对人类怀着真挚的同情心。所以把自己仅有的一些衣物和食品都施舍给贫苦的人们,并热心地帮助弱者。他曾在一次事故中舍身救助了很多矿工,他们都对凡·高存有感激之情。直到2 6岁凡·高才真正认识到绘画是他应该矢志从事的事业。在海牙他得到荷兰著名画家毛威的指导。学习素描和色彩的方法。1880—1885年凡·高在荷兰、比利时过着流浪的生活,由于贫穷使他难以购买绘画材料。他曾用褐色、黑色的油彩表现农民生活。这期间,他画了许多反映工人、农民生活的作品。如《吃土豆的人》《纺织工人》等。这个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在创作中专心于情节的表达。富有现实主义的特征。

1866年凡·高来到巴黎。受到过毕沙罗等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在色彩方面得到启发,从而一改以往低沉的色调为明亮的调子。用粗硬的线条和明艳的色彩表达他的全部思考,在他的这类作品中凡·高以强烈刺激的视觉和感情色彩,以急速蜿蜒扭动的粗大笔触,构成画面紧张的运动感。他极力冲破印象主义用光和色来表现瞬间印象的限制,追求个人的独立精神和主观情感的表现。他的作品中的心理内容多为再现描绘的内容,油画颜料本身的质感很强。特别强调在绘画中表现人的感受与精神。他对色彩和线条有着内在的感悟。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达主观情绪的载体和象征,伴随着自然而流畅的笔触。他用色彩来揭示人的精神。来表现人的生命。他的这种艺术风格。对表现主义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主义画家同样主张作品应抛开事物的表面特征,描写而应是画家的一种人格写照。我们从一系列凡·高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似乎是在一种难以控制的激情下作画,他的激情常常和灼热难耐的阳光照耀下的灿烂景色纠缠在一起,就像人们所说的他是一位“扑向太阳的画家”。在《黄麦子》《画家的居室》《阿拉斯之桥》《收获》《梨花》《星月夜》等作品中,呈现着金黄色的主调。

正如他的绘画所表现的那样,他是一位易于激动的人。由于长期贫困生活的折磨,精神的压抑,情感的屡遭失败和长期在艺术上的忘我钻研,使他天生脆弱而又容易兴奋的神经在受到外在的刺激时,不能驾驭自己,最终发展成严重的精神病,而此时正是他艺术创作上的黄金时期。

精神病的发作常常使画家的创作受到极大的影响,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只持续了十来年的时间,而病痛的折磨又耗去了他很多宝贵的光阴。在1888年的12月23日,他险些用剃刀杀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伙伴高更。由于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震惊,在悔悟之余他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他同高更的友谊也从此结束。凡高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凡·高的精神病常常周期性的发作。但是在发作的间隙里他仍然继续画画,作画已成了他精神上的唯一寄托。在这段时间里他忘我的工作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如《桃花盛开》《阿尔女郎》《邮工罗伦》和《白蔷薇》等。

凡·高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的弟弟提奥很是担心,于是委托了一位美术界的好友加歇医生来看护他的哥哥凡·高。但凡·高的古怪性格让人难以忍受最后医生不辞而别。1890年5月21日凡高认为自己的身体有了某些好转,便到奥维尔开始了一如既往的兴奋的工作。但是时间不久他便预感到又一次剧烈发作的痛苦即将来临,终于不堪忍受,于是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6个月后他忠实善良的弟弟提奥也追随他的哥哥去世了,现在两人的坟墓并列在奥维尔的麦田里。四周种满了象征着凡高理想的向日葵。凡高以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及悲惨的人生经历深深影响了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发展。20世纪的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大都把凡高作为他们的精神领袖。

P20-23

序言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恬淡地泡一杯浓茶,慵懒地靠在休闲椅上,翻开一本具有清新艺术气息的书籍,细细地品味其中的滋味,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有人说,艺术如同生活一样,是一本打开的书,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读法,自然也就有一百种感受。正如品茶要品出滋味一样,读书也要读出品味。品味艺术,感悟人生,总不免有所感触,或长叹,或欣然,感触愈多,收获愈多。

从一部书籍,可品味人生,无论这世间事物如何变化,只有艺术,才是最有品赏价值的,而品赏出来的艺术真谛,更是永恒的,它教导人们用艺术的眼光去探究世界;用艺术的眼光去品味人生。

在书里,我们以一个个艺术流派和活生生的艺术家们的艺术追求及逸闻趣事,尽可能全面地呈现给广大的读者,通过阅读品味那多姿多彩的真谛。相信在这些熟悉或不熟悉的画家和流派中,读者自会有自己的一番仁智见解。因为我们相信,从书本中可以读出思想,从叙述中则可以品出文化。

全书力求从文化艺术普及的角度入手,使人们在不经意间浏览了从爱琴海的古希腊到亚得里亚海的意大利;从阿尔卑斯山麓的德国、奥地利,到具有浓烈狂放和浪漫气息的西班牙和法兰西;从恬静理智的英格兰到宽广豪放的俄罗斯……

通过这一系列的艺术之旅,使我们感受到:艺术来自艺术家的灵魂,它并不羞于面对富于挑战的文化,也不试图去匹配社会的标准。艺术是艺术家们要传递的思想,尽管有时在外人看来并不是完美的。

艺术家是生命杰作的创造者,他们用毕生的精力甚至生命来书写人类文明的华彩乐章。他们为人类生命世界带来了光明和欢乐、梦想与希望,为我们的精神创造出了广阔的自由生存空间。

当下,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人们迫切需要心灵得到某种补给,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艺苑下午茶丛书”具有令人难以忘却的浓郁茶香的味道,使得我们在匆忙、烦琐和躁动的生活间隙中,得以品味艺术的美妙和真谛,从而近距离地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无穷魅力。

邓国源

后记

至此我们了解到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而来。是对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现实的悖逆。它和德国历史上的民族传统有内在的联系,它承继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扭曲和变化的美。在绘画形式上是对西方艺术传统和同时代的绘画不断的怀疑和有意地摆脱、割舍中产生的。它是总体结构与绘画自律的全面性回归。它是具象与抽象的交流,表现主义反对客观地再现现实和自然。追求自我和心灵的主观表现,反对机械文明,向往原始性。以最简单化、变形和强烈的色彩、线条和泼辣奔放笔触表达作者的感受、幻觉和激情,画面使人感到刺激和不安。在表现主义作品中是找不到严谨、深入、细腻、柔和、恬静的作风的。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都市文明不满。对机械文明压制人性和个性反感。对工人阶级表示同情,对保守的传统艺术表示反抗。要求艺术革新。他们从原始的农业社会、东方文明寻求精神安慰,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吸收营养。

德国表现主义的形成,既有其自身文化传统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历史条件的机遇。它和法国的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以反学院主义为它的出发点。在法国印象主义的启发下,德国表现主义秉承了本国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某些因素,开始用一种自由的笔法来强调精神的力量。从而显露出表现主义的面貌。表现主义艺术家认为事物的表象并不代表真实,人物的外在行为也无济于展示他的内在灵魂。表现主义理论家埃德施米(Edschmid)声称真实应该被我们创造出来,因为只有我们的灵魂中存在着纯洁无瑕的世界图画。表现主义画家、戏剧家坷坷希卡(Kokoschka)也说:“要反对一切法则……只有我们的心灵才是世界真实的反映。”可见。他们对“真实”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理解,他们认为真实是事物表象背后的内在的本质,是人的心灵对外在事物的创造。

德国表现主义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不是一种可以直接参照和搬用的形式,但它具有深刻地表现精神的气质。正如“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展览目录前沿上所说的,这些画家们很少把形式和风格作为自我目的来对待,他们倒是更关心感情和情绪,甚至对形而上学的、伦理的、宗教的、社会的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看法和观点也感兴趣。对他们来说,艺术和生活从认识上是一致的。因此表现主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精神与观念上。表现派美术家们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主张不要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喜欢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其中有些人在社会的不平等和人类的灾难面前有一种强烈的改变现实的紧迫感,用画笔刻画社会生活的黑暗面,描绘弱小的、在生命线上挣扎的人;而也有人故意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在艺术中寻求宁静和仁慈。不少表现主义艺术家在激烈和残酷的社会对抗前,表现出悲观和动摇,在作品中流露出悲惨和伤感的情调。以上有关表现主义的概括也许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解读他们的作品。他为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表现主义经历了产生、全盛和衰退时期。它突破了传统,发展成为一场广泛的运动,甚至成为一种生活观。那种要无情揭露世上所有事物的本质,正是表现主义的意义所在。但也因此使表现主义本身始终存在隐患,以致过早地终结。”

说到此处。相信你对表现主义艺术已经有了了解。事实上,对于我们而言几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褒贬,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今天我们更多的是将表现主义艺术看作一种艺术风格和一段特殊历史,更多是考虑如何运用它来表现我们的艺术创作、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