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活中的修行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政治明星的顿悟,世家公子的修为,为浮燥社会下的焦虑人生寻找出路

,教你静心养性,笑对生活中的八面来风。

本书是台湾最受欢迎的弘扬佛学广播节目“觉醒的心”的精彩文集。它用浅白通俗的语言讲述复杂深奥的佛学知识,强调“如何运用佛法在生活中”。其引用事例,列举方法,简洁实用。

内容推荐

人生时时在悟道,生活处处有修行。参悟博大精深的佛学并非学佛之人的专利,普通大众皆可通过修行获得心灵上的宁静,成为生活中的大师,活出一个不受框框约束的真实自我。

本书是陈履安先生多年参悟佛学,并将佛法精义融入日常生活的心灵感悟。陈先生虽非佛门中人,却深怀一颗慈悲济世之心,他将复杂深奥的佛学知识以浅白通俗的语言讲述出来,同时列举大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烦恼和问题,用佛学知识进行化解,教我们修身养性,笑对生活中的八面来风“利、衰、苦、乐、称、讥、毁、誉”,而心如如不动却了了分明。

全书介绍的修行方法简单易行,如在生活中勤加练习,定能从烦恼、执著和自我中走出来。真正做到身心平衡,内外和谐,过快乐健康的生活。

目录

第一章 如何成为生活中的大师

 感恩与忏悔

 追溯童年记忆,向父母说声谢谢/4

 感谢曾经使你受伤的人/7

 尝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才算完整/9

 饮水思源,感谢点灯人/11

 以身作则教导孩子/14

 选一天,从早晨起床开始体会感恩/17

 跨越代沟,缩短人与人的距离/21

 卸下伪装学习忏悔/23

 拜《梁皇宝忏》功德殊胜非凡/27

 当面的忏悔,更深刻有意义/29

 时时刻刻安住在正念中/31

 参礼义廉耻,开发慈悲心与关怀心/34

 勇于布施,关怀众生

 学习三轮体空,无所住而行布施/37

 不需要的书籍杂物,捐出去义卖/39

 从家中开始,清理柜子抽屉/41

 布施关怀,乐于赞叹众生/42

 打破框框见真我

 打破睡眠时间的框框/45

 每日吃三餐的迷思/46

 穿着自信上街/48

 品德修养比成绩重要/50

 别拿婚姻当赌注/52

 简化生活,学习不依赖/53

 培养独立能力,凡事不求人/55

 珍惜缘份,升起感恩的心/57

 拔除烦恼的秧苗

 贪、嗔、痴、慢、疑、我执,是烦恼的根本/60

 财色欲望如刀锋上的蜂蜜/62

 生老病死苦,轮回不息/64

 自欺欺人,借酒浇愁愁更愁/66

 面临烦恼痛苦的几个基本态度/68

 对治愤怒的方法:数十下和因果观/70

 用智慧,将愤怒转化为慈悲心与行动助力/72

 超越各种情绪的绝佳良方:坐禅/74

 通过观想,把情绪变成强大的中性能量/76

 把头目脑髓,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众生/78

 用角色转换法,开发菩提心/81

 倾听的艺术

 认真倾听,不需要点头与出声/84

 先学习自我检讨,才能找到良师/86

 两种不正确的听话态度/89

 好听众是最受欢迎的人/92

 从“在听”,进步到“知道自己在听”/94

 从培养兴趣中,学习平衡身心/96

 兴趣嗜好目的,在于开发真心/98

 山川大地,皆是吾师/101

 做个快乐的诵经人

 读经的基本态度和方法/104

 持咒不能执著计数和文字的解释/107

 嗡啊畔三种音声,可以开发人体气脉/109

 阿弥陀佛是无上大咒语/112

 坦然自在地念佛/114

第二章 工作休闲禅

 十分钟禅睡

 不要把静坐当成目标管理,给自己压力/120

 短暂禅睡,可补足夜晚睡眠/122

 开发梦的潜能/124

 拿自己身心做实验/127

 静坐的方法

 禅坐要修柔软心/130

 不执著妄念幻觉,就不会走火入魔/134

 心不动念,培养止观功夫/137

 一日禅

 培养专注力,活在当下/141

 保持身体平衡的走路方法/147

 在家中练习慢走。有益健康/149

 骑车开车,保持敏锐的觉性/151

 用耐心与诚恳,处理工作中的大小事件/153

 下班后到入睡前的功课/155

 采取右侧卧睡姿,有助于作好梦/157

 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159

 清醒状态中的静坐,是大充电、大修行/160

 自我检查压力的方法/163

 舍弃旧习,征服自我/165

第三章 改变生命,拥抱人生

 由《了凡四训》谈改变命运之道

 命由我作,福自心中求/169

 逃过杀劫的小和尚/170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172

 无私无我的生活目标/173

 同体大悲——角色转换法/174

 认清出家的真谛/175

 出家是一大事业/178

 短期禅睡治失眠/179

 从移民问题看关怀心

 群众喜欢刺激、负面性的口号标语/182

 爱得不够深刻/184

 凝聚心力,把根留在这里/185

 学习做一个心安的人/187

试读章节

感恩与忏悔

在这个乱世浮生中,人跟人之间的关系,从以前的彼此尊重、知耻、知惭、知愧等美德懿行,慢慢转变成一种只求自我发挥,不顾别人的感觉,巧取豪夺、自我吹嘘、极度自我膨胀的恶性风气。

我们要学习开发“觉醒的心”,这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通过各种方法,包括学习“给予”、学习“招待”、“布施”,帮助大家从内心逐渐升起关怀心,把自我慢慢放下来;起心动念时,尽量做到不为己私。在这门功课里,我个人受益匪浅、特别感触颇深的两种方法,一个是感恩,另一个是忏悔。

以往在我没有学佛之前,总把感恩、忏悔当成一种道德观念;后来才知道,它其实也是修行的方法。我想请读者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生世世里,我们遇到许多的善心人,也受到很多他人的照顾,事过境迁,这些事情往往都被我们轻易遗忘了;别人施予我们的恩惠和帮助,似乎比不上伤痛的记忆更能持久,反而是哪些人曾经伤害过你、欺负过你,这些记忆却刻骨铭心、长久无法释怀。我觉得感恩,是帮助你清净自己的一门极佳功课,所以建议读者,不妨试着在夜阑人静的时候,让思绪沉淀下来,好好的来练习感恩这门功课。

追溯童年记忆,向父母说声谢谢

要怎么做呢?你可以沿着记忆的河流回到童年,当你开始有记忆,把你从小所接触到的人,包括兄弟姊妹、邻居、朋友、师长、同学们,努力回想起他们曾经如何帮助你、呵护你……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当然最容易的就是从感谢父母开始。一提到这里,我会马上想起,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的嘴被打伤了,肿得很大,伤口发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天天陪着我,从早到晚不时用手摸着我的额头,安慰我、在病中温柔地讲故事给我听。由于我的嘴破皮,吃咸的东西会痛,所以她特地煮了一碗甜稀饭给我吃。像这种细微的小事情,当你回忆的时候,它都会慢慢的浮现出来,你要打从心底深刻的感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也知道,父母之恩山高水长,它是谢不完的,但是当你把往事抽丝剥茧理出头绪的时候,这份感恩的心却是绵绵不断的。我们就以这份感怀之心回馈给父母,真诚的说一声谢谢!发出一种感激之情。

所谓感恩,就是把从小到大照顾过你的人,一个一个请出来,在脑海中想一下、谢谢他们。童年时期的老师,最令我们难忘,他(她)们在许多生活小事上、无数节课堂上照顾和指导过我们,让我们终生受惠无穷,甚至有些老师,我现在还依稀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有一位家庭教师,他的可爱处就是从来没有大声讲过一句话,永远是那么温熙和蔼,无论我们功课做得好不好,他始终以一贯的柔和态度对待我们,动作永远那般斯文、不缓不急。在我的心目中,像这位曾经帮我们补习过的老师,我始终记得他,虽然他所教授给我的学问内容已淡忘模糊了,但是他留下来的印象,却永铭心坎,这种影响是一生一世,所以我感谢他。

学校里有许多同学,各位也可以想一想,哪些同学真的帮助过你,在你需要时伸出友谊的手。在小学的时候,课堂上坐在一起的同学,对方的模样可能都不记得了,但是你至少还记得一两件事,譬如某天忘了带铅笔,某人把铅笔借你使用;中午一起吃便当的时候,他的便当中菜肴很丰富,结果他慷慨大方地分给你一点……这些都是细微却印象鲜活的小事,你或许不记得对方的名字,也想不起他的外貌,不过这些童年细节却像脚印般深埋在你的心田,那么应该谢他一下。

当我们起心动念,这个意念便具有足够的能量,然而一般人不知道怎么在生活中来运用它,一旦你知道以后,就不会胡思乱想,因为你会告诉自己,那些乱糟糟的思绪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尤其不要动妄念去伤害别人。相对的,感恩的功课你要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去做,从父母、亲人、老师、同学、你的上司同事们着手,例如曾经有多少人照顾过你、帮助过你,你要逐一地去回想、深刻地追忆,即使今天做不完,明天再继续做,养成习惯天天做;当你做久了,很多感觉都会自动浮现出来。

当你时常心怀感恩的念头时,对于发生在周遭的许多事情,将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例如遇见某个素昧平生的人,对你讲了一番话,事后你会感受到:今天有个人来看我,这个人的言行举止,让我又学到了一些新东西,非常感谢他!其实,我想这个功课也帮助我们恢复本来具有的一些良知。你想,社会上对于尊师重道这项传统美德已逐渐淡忘,很多父母都不懂得带领孩子做这门功课。要怎样教导孩子尊师重道呢?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去身体力行。

各位现在听到我讲这番话,发现原来以前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其实就是我现在应该学习效法的,你立刻可以现学现做,这岂不是也给别人一个机会来感谢你吗?因为以前父母对你的关怀,和曾经帮助过你的老师、同学们,或许你已淡忘对方的名字和长相了,但是当时他们并没有要求回馈,而现在你也不过就是用感恩的心来表达感谢罢了!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不吝啬的付出,让别人得到欢喜、快乐呢?

感恩这门功课,当你认真仔细去做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帮助你清净自己,把以前许许多多本来具备的本能、善良的本性慢慢地恢复,在生活中,你将会更愿意体谅关怀别人。这个功课很容易做,大家不妨每天都花一点小时间,认真的想一想、回忆一下,有哪些人实在应该好好去感谢他。

感谢曾经使你受伤的人

我刚才讲的感恩方法,完全从正面角度切入,现在,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虽然也是正面、积极的态度,不过一般人可能会觉得不习惯,不过没关系,逐渐你会明白,它有助于开发自我内心,这是我个人的亲身体会。

方法如下:除了曾经帮助过你、施恩予你的人之外,你也要回想一下,从小到大,有哪些令你厌恶排斥的人?老实说,这种不受欢迎的人好像还蛮多的,年纪愈大冤家愈多,愈来愈觉得世上数来数去没几个可爱的人。还有些人被自己的偏执蒙蔽,总喜欢躲到心灵的阴暗角落,把别人都当成敌人、入侵者,只有自己才是对的,用仇视、敌对的眼光打量别人。这些人,当他受到一种非意志所能控制的外界影响时,就自动退缩回自我的狭小世界里,变得格外自我保护。以上对于他人的种种敌视态度,我们不妨也来调整一下。

首先,把这些原本你不喜欢的人,一个一个从记忆中揪出来,甚至有某些亲近的朋友,无意中做了一些让你不愉快的事情,你也把他们请出来之后,从心中谢谢对方。好比有些令人讨厌的家伙,在学校的时候经常欺负你,比蛮力打不过他、比口才也讲不过他,让你无可奈何,每回看到他都令人受不了;像这种人,偏偏会讨好老师、在公司又会对上司拍马屁,明知道对方作假搞怪,上司却瞧不出来。你在一旁真是憋得一肚子气,不但一肚子气,而且对方也察觉出你的不屑反应,伺机专程找你麻烦。对于这种人,到底该拿他怎么办呢?我想好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类似困扰,有点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味道,甚至家庭里面都存在这些问题。有些人生了好几个孩子,但是每个孩子的个性完全不一样,有的非常温驯孝顺,有的十分叛逆冲动,无论如何开导都听不进去。

我们静下心来,把这些让你感觉像冤家、死对头,厌恶甚至仇视的人,一位一位地请出来,仔细思索:为什么这些人让你觉得如此讨厌、如此懊恼、心烦意乱?心平气和思索之后,你也应该谢他一下。为何要感谢他呢?有些人实在是可恶之极,我还要谢谢他,莫非脑袋秀斗(台语:一时犯傻)?以社会的价值观而言,大概没有人会做这种傻事。各位要明白,我说的感谢并非肯定对方的错误行为,而是以不带任何价值判断色彩,打从内心真诚的谢谢他,因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对方也扮演了一个类似老师的角色,让你能够很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无法想象的事情、世界上的形形色色、复杂人性等等,对方通过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方式,让你体会到各种酸甜苦辣的情绪,愤怒怨恨、挫败忧伤、人性黑暗面……换个角度来看,这岂非也在帮助你成长,提早适应人生未来的各种苦难?

P3-8

序言

十五年前我担任公职时,每周日晚上主持一小时的广播节目“觉醒的心”,把我学习佛法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修行方法,和大家分享,并且回答听众们的问题。本书是其中部分文字稿。今日再版,但愿能够对读者在生活上有小小的帮助。

上个世纪,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及数十次战争,人们似乎没有获得教训,处处仍然充满仇恨、愤怒、自私和贪婪。希望在这个世纪,人们能开始觉醒,转而向自己内心找答案,使自己活得健康、快乐。

我们已进入网络讯息时代,世界变化愈来愈快,人们感到生活压力愈来愈大,很多人生活在恐惧忧郁中,感觉迷失在无意义的生活之中,生活无趣又绝望。有时一些人会问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活?怎么样才能活得更有意义?该怎么办?”

我要告诉大家,请不要再误以为佛教是宗教,佛法中有针对每个人的需要的具体实践方法和答案。

佛法是一门深奥的认知科学。佛法不仅有明确的理论、具体实践方法,并极为实用,是一门目前西方科学家正开始积极研究的学问,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自己身心之间的关系,是一门达到一切和谐的学问。

我们对生命要有渴望,当我们想要走出一条新路的时候,就是一种动力,让自己心胸开放,敢看自己的问题,寻找方法,对症下药,给自己机会。

这本书里面讲的方法,非常简单,但是很实用,当你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你的心就会平静清晰,对日常生活中吹来的八风:利、衰、苦、乐、称、讥、毁、誉,比较能自己作得了主,看着事件发生心如如不动却了了分明。譬如听到批评或赞叹你的声音,不会马上就愤怒或起欢喜心。心在你已经具备了更进一步学习的条件,你至少开始想去进一步学习,更想了解内心世界,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当你开始看内心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内心世界非常丰富,能给你生活带来一些改变,它会让你身心健康快乐。

当自我认识,妄念止息,达到自我和时间都不存在的境界,那么真的爱和美就出现了,本具的智慧自然开显,这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是人的本能。

修行有三个重点,要认清目标,要学习方法,要能在生活中应用。

过去二十多年来,西方学校著名的学府,都开始研究佛法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大脑科学、量子物理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等,并且非常重视大修行人实际的经验和成就,邀请他们参与实验。这个认同及学习之门已经打开了,不过现在对我们一般人,还是不得其门而入,不知道该走哪个门,又怕走错了门,可能会有麻烦。所以这本小册子的内容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功课,以及做了一段时间功课之后,会发生什么状况、会有什么感觉。这样,至少当你想问问题的时候,会知道该怎么问,也会知道怎么去找老师,找到有正念的老师。当我们自己的心比较安定的时候,会有比较清楚的判断力。修行千万不要忙修瞎练,老师确实很重要,其中有几个要点,希望各位注意,这些要点,可能刚学的朋友们目前还认识不深,但是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会成为你自己的经验:

第一,你会发现,如果你每天想怎么样有益别人,你的痛苦会减少,会越来越快乐。这是我们时常看到的一些话,像是怎么去做一个社会人,做一个有公益心的人,做一个有关怀心的人。你会体会到这些跟自己的健康快乐是有关联的。

第二,你会发现,烦恼是修行的工具。当你学习到了用烦恼修行的方法,你不会再害怕烦恼。每次烦恼来的时候,都是开发自己本来就有的智慧的机会。

第三,你会发现,追求成功,会让你不快乐。如果你每天做一些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你会越来越快乐。

第四,你会发现,佛法好像跟佛教这个宗教有关联,但是学佛和修行的理论、方法、应用等等,却和宗教信仰无关。很可惜佛法被归类到宗教,或许五十年之内,我现在谈的这个问题会被厘清。佛陀教的方法,和信仰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去练习,不论宗教信仰,都能得到好处。

第五,你会发现,这一生,只不过是自己生命的一个阶段而已。今生中,不论生活、事业、家庭顺不顺利,你显然是有一个任务要完成,就是要有成就,要明白生命,要活得快乐。

西方人已经开始在研究佛法,而且在实践佛法。这是我们东方人传统上就有的基本知识,却因为被归类成宗教,被人误解、排斥,使人失去学习的机会。

书中提出的方法都易懂易行,例如在生活中练习,时时觉察,认识真相,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烦恼、执著和自我中走出来,真正做到身心平衡,内外和谐,过快乐健康的生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