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子龙文集(乔厂长上任记)
分类
作者 蒋子龙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蒋子龙,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主席团委员及第五、六、七届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蒋子龙文集(乔厂长上任记)》主要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

内容推荐

《蒋子龙文集(乔厂长上任记)》是《蒋子龙文集》中的短篇小说卷。《蒋子龙文集(乔厂长上任记)》主要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创作的变化。其中既包括了《乔厂长上任记》《拜年》《一个厂长秘书的日记》,也有《大周天》《净火》等一组反映现实生活的微型小说。

目录

前言

机电局长的一天

乔厂长上任记

“维持会长”

血往心里流

解脱

基础

今年第七号台风

人事厂长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

父子之争

狼酒

十字路口

三十年后……

一个女工程师的自述

一件离婚案

种瓜得瓜

拜年

找“帽子”

招风耳,招风耳!

宝塔底下的人

今天是星期二

修脚女

第一次遛马路

“钳工”断指

警察的幽默

逝去的岁月

“文革”马路见闻(外二题)

看护

天津风

两幅照片的说明

龟拳

望乡台上

“行车功大师”

徐娘

大提琴

大周天

大先生

酒仙

净火

分分钟

更年

苦夏

阴阳交接

树精

水中的黄昏

早晨

后记

试读章节

机电局长的一天

这是一场和平年代的战争,

是一场新的长征。

——摘自一位机电局长的手记

人一生当中会有多少个关键的一天?一个单位一天当中又会碰到多少桩关键的事情?

今天,机电局接到国家计委的通知,要派负责生产的干部到北京参加计划会议。生产处长王凯准备出发。可是,对今年的生产怎么样估计?明年做什么打算?飞、跑、走、蹭四种计划,他带哪一类计划进京?

今天,气象台预报夜晚有场暴雨,而机电局必须在山洪到来之前交付矿山四千台二百五十毫米潜孔钻机。这个铁任务落在矿山机械厂。如果这场雨引起大水,铁任务十有八九要吹灯,怎么向国家汇报?在完成国家计划上,机电局年年都是满五分,这次怎么能交一张二分的卷子?

今天,又是机电局每月例行一次的生产调度会。全局三百多个企业,成千上万的喜讯,成千上万的产品,成千上万的困难,成千上万的矛盾,一大摊子事情都要在调度会上解决、调整。这会儿,参加调度会的重点企业负责人快到齐了,可还没有主持人!

这一切问题,只要有一个人在,就好办了,大主意由他拿,调度会由他主持。谁?机电局局长——霍大道。可他前天在起重机厂劳动,心绞痛复发,住进医院了。党委书记云涛刚调来不久,对生产情况还没吃透。王凯没了主心骨,急得他从楼下蹿到楼上,从楼上又颠到楼下,到处找副局长徐进亭。徐进亭是分工专抓生产的,虽说这一阵在矿机厂蹲点,但今天这样的日子,王凯也只好找他了。

王凯跑到大门口,见一辆苹果绿色的北京牌小轿车正从车库里开出来。他以为这是要送自己进京的,就烦躁地一挥手:“今天走不成啦!”

年轻的女司机小万从车里探出头:“不是送你进京,是送徐副局长去住医院。”

“嗯!”王凯心里一躁,“又怎么了?”  “还不是血压!他的血压说高就高。”小万人称“二局长”,对机电局几个领导干部的脾气秉性摸得可透了。

“他住院可真会选当口!”王凯心里说,甩手要上楼。

小万着急地说:“中央召集的会不去还行!”

“调度会还没有主持哪!”

看见生产处长急成这样,小万难受得不行,心里叨咕:霍局长呀霍局长,你要有个好身体多好啊!

“‘二局长’,老霍在吗?”身后一个粗哑的大嗓门喊小万。王凯听出是矿山机械厂党委副书记于德禄,便又转回了身。于德禄长着一副粗墩墩的身架。他看到生产处长,蹿上一步,把一份电报摔给王凯。

这是矿山打来催要钻机的。王凯看完,若有所悟:“是不是这封电报把徐副局长逼到医院去啦?”

“眼看要坐蜡,他扒拉扒拉屁股躲进医院图清静!”于德禄愤愤地说,“这回我不当替罪羊了,要跟霍局长彻底揭揭矛盾。”

“云涛同志强迫老霍住医院了。”

于德禄大眼珠子一瞪,冲着要开车的小万喊:“把我捎到医院!”王凯一把拉住了他:“老霍的脾气你不知道!云涛同志说过,文件、资料、图纸一概不许往医院送。就这样,昨天晚上我去看他,不知他从哪里搞到的纸和笔,正趴在桌上写什么东西哩。——咱们先开调度会吧,你有困难我发动别的厂帮你。”说着,拉于德禄上楼,又转身叮嘱小万:“到了医院,如果去看霍局长,嘴上可派个站岗的。”小万点点头,把徐副局长一向最喜欢坐的小轿车,开到他家门口。徐副局长已经站在门口等候了,他左手提一个绿色塑料袋,里面放着牙具、毛巾、肥皂之类的东西,右手拎一个大网兜,兜里装的全是药瓶子、花盒子,还有一个大搪瓷盆,盆里的东西最惹眼,满满一盆油炸“老虎豆”。

小万接过网兜,顺口问:“您还爱吃老虎豆?”

徐副局长回答说:“你看这是‘老虎豆’吗?是‘四一六’——抗癌药。”小万吓了一跳:“啊!您得了癌症?”

徐副局长笑了,拉拉她的小辫子:“傻姑娘,得上癌症再吃这个就晚了。我这是为了预防,找中心医院的李大夫专门配制的。”

“您活得可真在意呀!”小万使劲咬住舌头,才没有甩出这句带棱子的话。

徐副局长又高又胖,五十多岁的人了,大脸盘子红润润的,闪着亮光,一点褶儿也没有。别看这么个威武大汉,倒有一副阿弥陀佛的善性子,是个平时该急不急,遇怒不怒,高兴时还喜欢和下级开个玩笑的老干部。P1-3

序言

这是短篇小说誊。从这一卷中可以看出我创作的变化过程:底座大,沉重、牢固,越往上越细,中间有一组轻松的微型小说,再往上就出现了塔的葫芦状顶尖。

底部的小说主要是生活、是思想,其次才是文学技巧。

前半部短篇小说里的真诚和责任已不再让人感到沉重,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智慧和意蕴,短篇小说的数量明显地减少了。没有前面的“重”,就没有后面的“灵”。

《乔厂长上任记》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第二年的《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再次获奖,到一九八三年评选前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时,《拜年》又被评为第一名。使我不得不暂时离开了工业生活,意识到再按老路走下去势必要重复自己,这才逼迫自己有了以后的变化。

又经过几年,写出了《大周天》、《净火》那一组小说。

有了后来的变化,并不等于我想否定自己前面的创作。恰恰相反,我非常尊重自己前期的创作态度和成果。

这一卷的第一篇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写的小说。当时是怎样反映现实的,看看这篇作品才知道什么叫“时代的印迹”,才知道生活已进步了多少。

后记

此生让我付出心血和精力最多的,就是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文学家族”。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机会,能将这个“家族”召集起来,编成队列。

——这就是整理《蒋子龙文集》。

整理文集确实像召开家族大会。将我亲手创作的各色人物,聚集到一起,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他们的风貌、灵魂、故事(即便是散文随笔中也有人物、事件和思想)……一下子勾起我许多回忆,感慨万端。

有的令我欣慰,有的曾给我惹过大麻烦。如今竞都让我感到了一种“亲情”,不仅不后悔,甚至庆幸当初创造了他们。

将他们收拾停当,排出先后次序,送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大广场”上,像所有等待检阅的人一样,有兴奋,有期待,还有紧张。

首先将检阅我这个“家族方阵”的是责任编辑包兰英,然后是出版社的老总。他们是我写作上的贵人。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则是我的文学福地。

“文革”结束后,我头一次住在出版社的招待所里改稿子,就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在文学讲习所读书时,导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秦兆阳先生,他看了我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后,给我写过一封长信,那是我收藏中的珍品。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蛇神》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上发表;我下功夫最大也是自己最看重的长篇小说《农民帝国》,也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写了大半生,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集,我视为是一种“终身成就奖”。

由衷地感谢包兰英先生的举荐,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厚意。

蒋子龙

2012年12月31日于天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