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净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孟阳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孟阳编写的《清净》是一本关注读者心理的禅修书。清净是指人心境洁净,不受外扰。佛教则赋予清净更深一层的含义,即远离恶行的过失,远离烦恼的污染就是清净。本书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下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轻松提升心灵修养、缓解生存压力,远离烦恼和恶行,获得内心的清净。本书内容全面,把当下关于禅修的热点话题全部囊括其中,不仅适用性强,而且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内容推荐

在当今社会,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问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

《清净》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在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修清净心。只有内心清净,才不至被各种境遇所牵引,才能远离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清净》由孟阳编写。

目录

第一章 爱心为本,慈悲为怀

 寄悲悯心于物

 心存善念

 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二章 宽心承载万物

 宽容是一种气度

 心宽,舞台更宽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多个角度看问题

第三章 平常之中悟真谛

 持久人生常怀平常心

 知足常乐,宠辱不惊

 平常心观无常事

 受戒容易,守戒难

第四章 回归质朴生活

 拂去心灵的尘埃

 找寻心灵的归宿

 简单世界在本真

 永葆一颗初心

第五章 超脱万物任自然

 淡泊宁静,方可致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第六章 缘生缘灭,去留无意

 云水随缘

 命里无时莫强求

 佛度有缘人

第七章 舍与得的艺术

 有轻重便有取舍

 欲得之,必先舍之

第八章 放下,刹那花开

 学会放下,懂得从容

 放下需要智慧

 放下执著

第九章 惜缘就是惜福

 活在当下

 珍惜眼前人和事

 真爱超越生死

第十章 圆融处世,通达无碍

 条条大路通罗马

 圆融也要有原则

 所有陷阱都是路径

 生活本身即是变通

第十一章 心中有佛,即为净土

 一炷清香不如一瓣心香

 乱花入眼,淡定则无物

 静坐思禅,自见本性清净

第十二章 心中有天籁,但奏无弦琴

 自在自适不求人

 繁花落尽见真淳

 万法本闲人自闹

第十三章 风物长宜放样量

 偷得浮生半日闲

 放慢脚步,享受幸福

 心态不老,人生不老

第十四章 生活中有佛法

 清风拂面好为人

 空喊不如行动

 难得糊涂

第十五章 职场也是道场

 信念是事业的精神支柱

 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敬重你的每一份工作

试读章节

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一种坦荡,一种豁达。荷兰的斯宾诺沙说过: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宽容一如阳光,亲切、明亮。

舍待宽容,得到大气

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看得远,不为眼前利益所蒙蔽,当然容易有成就;心量狭隘自私的人,处处与人计较,琐碎小事就能扰乱他的心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相对减少了。

做人应该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一个真正的忍者,对待恶骂、打击、毁谤都要有承担、忍耐的力量”。人间最大的力量不是枪炮、子弹,不是拳头、武力,人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要做到“遭恶骂时默而不报,遇打击时心能平静,受嫉恨时以慈对待,有毁谤时感念其德”。

能容天下者,方能为天下人所容。据此看来,你若要彩虹,你就得宽容雨点,若是在雨点滴到身上的那一刻便勃然大怒,又怎么能在彩虹出现的刹那拥有一种怡然自得的心情来观赏那美丽的风景呢?

森林中有一条河流,河水湍急,不停地打着漩涡,奔向远方。河上有一座独木桥,窄得每次只能容一人通过。

某日,东山上的羊想到西山上去采草莓,而西山的羊想到东山上去采橡果,结果两只羊同时上了桥,到了桥中心,彼此碰到了,谁也走不过去。

东山的羊见僵持的时间已很长了,而西山的羊照样没有退让的意思,便冷冷地说道:“喂,你长眼了没有,没见我要去西山吗?”

“我看是你自己没长眼吧,要不,怎么会挡我的道?”西山的羊反唇相讥。

于是,两只互不相让的羊开始了一场决斗。

“咔。”这是两只羊的犄角相碰撞的声音。

“扑通。”这是两只羊失足,同时落入河水中的声音。

森林里安静下来,两只羊跌入河心以后淹死了,尸体很快就被河水冲走了。

故事中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有一只羊后退到桥头,等另一只过后再上桥,两只羊便都会平安无事。可悲的是,山羊们都固执地认为“狭路相逢勇者胜”,不肯宽容和忍让,最终都葬身河底。

“宽以待人”既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能够化解人和人之间的许多矛盾,增强人和人之间的友好情感。同时,一个人如果能够养成“宽以待人”的优良品德,就一定可以在同他人的相处中,严格要求自己,宽恕地善待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化悲愤为春风

生活中,一个爱情的悲剧需要我们的原谅和包容。毕竟,诅咒、仇恨只会让人永陷痛苦的深渊中。

法国大文豪雨果17岁那年,与门当户对、年轻貌关的阿黛·富谢订婚,20岁两人结婚。阿黛是个画家,为雨果生了3男2女。这本应是个幸福的家庭,可是婚后的第10年,阿黛突然另结新欢,追随一位作家而去。这使雨果十分痛苦又备受打击。次年,他结识了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两人坠入爱河,这才使他那颗伤痛的心得到抚慰。

然而,阿黛离开雨果后,生活并不幸福,经济一度很拮据,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有一次,无奈之下她精心制作了一只镶有雨果、拉马丁、小仲马和乔治·桑4位作家姓名的木盒,到街头出售,可是因为要价太高,很多天无人问津。一天,雨果从那儿经过看见了,就托人过去悄悄地买下来。今天,这只木盒仍陈列在巴黎雨果故居展览馆里。

爱是无私的,经过了一段忧伤的岁月之后,雨果将怨恨化作了一种内心的安宁,这种安宁也就变成了一种高层次的美。

送人一轮明月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里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突然开悟。他欣喜地走回住处,却看到自己的茅屋正遭小偷“洗劫”,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观望,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

小偷看到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了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我又别无他物,你就穿着这件衣服走吧!”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一时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极深的禅定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面对盗贼,禅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告官,而是以宽容的心胸原谅了他,禅师的宽容和原谅也终于换得了小偷的醒悟。

禅师送了小偷一轮明月,这轮明月照进了小偷黑暗的心房。

有人开玩笑地说:“以德报德是正常现象,以怨报怨是平常现象,以怨报德是反常现象,以德报怨是超常现象。”以怨报怨,最终得到的是怨气的平方;以德报怨,除非真的到达一定境界,否则只会让你心中不知不觉存积更多的怨。

释迦牟尼佛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是的,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世间的仇恨,所以冤冤相报何时了?只有宽容才能成为慰藉心灵的良药。现代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也不主张对人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恨对方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剥他的皮、吃他的肉,而其结果则只能是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卡耐基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壮身体的钙质。

以德报怨

世间什么力量最大?忍辱的力量最大。拳头刀枪,使人畏惧,但不能服人,唯有忍辱才能感化强者。诸葛亮七擒孟获,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此皆忍辱所化也。

佛陀说:“若不能忍受侮辱、恶骂、毁谤、讥评,如饮甘露者,不能名为有力大人。”

在人际交往中,竞争不能阻止竞争,仇恨不能平息仇恨,以怨报怨只能使事情进一步激化,导致更大的仇怨。反之,忍之、耐之,以不争息争,以德报怨,使人不能与之争,使人无法与之恨,就能很好地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进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人生究竟应该以德报怨、以怨报怨,还是以直报怨呢?在佛的观念看来,应该以德报怨。

唐代娄师德表现出的涵养便是“以德报怨”的典型。

娄师德的弟弟要出任官员,临行前来向哥哥问询为人处世之道。娄师德问他:“如果有人骂你,并且往你的脸上吐口水,你打算怎么对他呢?”

他的弟弟大概以为自己的修为很好,非常自信地说:“无论他怎么骂我,我都不还口。他吐口水我也不骂他,我把口水抹掉就是了。”

娄师德一听,觉得弟弟的涵养还没有那么高,于是告诉他:“别人往你的脸上吐口水就是对你有怨恨,他是借口水来泄愤。如果你把口水给抹掉了,那么他泄愤的目的就没有达到,你不但不能抹去,还应该把你的另外半边脸伸过去。”

这正像基督教教义奉行的“以德报怨”:你对我坏,我还是对你好,你打了我的左脸,我就把右脸也凑过去,直到最终感化你。

P18-22

序言

内心清净是幸福的源泉

所有人自从出生,便踏上了忙碌无尽的世俗生涯,从我们懂得烦恼开始,从我们明白忧愁那时,生活一下子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期盼。而实际上,蒙尘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外界还是它原来的样子。我们的心灵需要一次重新的成长,那颗渐渐丢失的赤子心才是我们长大以后应该回归找寻的。

佛法无边,然而它总是在给黑暗崎岖道路上的人们指出一条通往清净之地的道路,它总是倾心地向我们道出恢复自我赤诚之心的无上法门。

佛法并不遥远,也没有那么缥缈,它最讲究的其实就是我们最缺乏又最急需的人生要义——清净修心。生在繁杂的社会事务中,我们仍旧要追求一片湛蓝的清净海,在那里我们可以得到在平时生活烦务中得不到的宁静心性和心灵感受的升华。佛法的要义和精髓都是从生活的点滴中得到启发,所有佛家精义都是智慧者以不凡慧眼和智心总结出来的。只有获得清净内心的人,才可攀登无尽安宁的心灵巅峰,在那里体会物质所无法带来的精神愉悦与祥和。

清净的修为在于懂得“心净则国土净”的道理,慧能曾对众人一番解惑:并非幡动,而是心动。所有不善的结果,都赖于我们过去自己一步一步的行为,所有令人悔恨的结果都是我们自己亲手酿成的,所有不智的选择也都是我们自己亲自做出的。所以,治愈现在的情形还得从自我内心开始。

学习佛法,从佛法中获得心灵的安宁需要有一点六根清净的慧根。六根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把这些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做一番有原则的持守和清净的告诫,这就是清净的开始。

世间烦我心者唯有一个“欲”字,我们总是带着各种各样的欲望上路,永远都觉得缺乏,如果不能够把这种无止尽的欲念打压下去,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清净心的。然而不得不说我们又不能没有一点欲望,佛法要求我们对生活的欲望降到一个比较低的程度,保持一个相对自由的世界,对于无关生活本质的东西能少则少。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悄然地享受自己自在自得的小快乐,多多享受那些免费的阳光、氧气和家人的爱。这样的追求和自我满足感才能带来真真正正的幸福和清净心灵。

降低我们无谓的欲念需要有放下的勇气和恒心。放下的前提在于自己可以看破,先要看破,然后自然就轻松放下了。放下的是从心而生的欲念,得到的将是由心而来的清净蓝海。佛也说:“人生就是这样的,它没有真正的苦乐和成败,唯一不同的是你的心,欲望就是你的心,当你的欲望没有了,心态也就清净平稳了,生活本身其实没有发生改变,只是你的心了悟了,于是,极乐也跟着来了。”

本书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下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轻松提升心灵修养、缓解生存压力,远离烦恼和恶行,获得内心的清净,收获幸福的人生。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于海英、张保文、齐艳杰、张艳芬、赵广娜、王艳明、梁素娟、曹博、王杰、王鹏、何瑞欣、周珊、慈艳丽、李文静、刘健、程仕才、李彦岐、李静、宋洁心、黄亚男、李猛、黄克琼、魏清素、李良婷、武敬敏、黄梦溪、张晓静、李娜、李佳、李倩、杨英、徐娜、赵一、王艳、聂小晴、蔡亚兰、淡佳庆、黄薇、黄晓林、李伟军、齐红霞、李惠、欧俊、姜波、史慧莉、闫晗、焦亮、秦凤超、常娟、闫瑞娟、曹徐学、廖春红、杨云鹏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