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乃迪//王天红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王乃迪、王天红编著。

袁隆平,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内容推荐

《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王乃迪、王天红编著。

《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故事》介绍了袁隆平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目录

初识人生

书中自有千钟粟

走进神圣的殿堂

突发奇想

“鹤立鸡群”的启示

寻找希望

祸从天降

转忧为喜的1970年

同行是朋友

天高任鸟飞

一山放过一山拦

杂交水稻之父

新星在大洋彼岸闪光

割断白云稻正青

大器未成

再开快点

不负众望

不满足《金色的奉献》

又讲新课

试读章节

初识人生

人生好比一条漂泊的孤舟,万一错过了港口它就会沉没。

人,来到这个世界里,最先投入母亲的怀抱,接着便是大约16年的依赖生活期。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这样一个理论。每个青少年思维发展都要经过四个时期:感知运动时期、 。动脑筋”准备时期,具体运算时期、命题运算时期。同所有的青少年一样,1930年9月7日出生的袁隆平,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度过了知冷知热、饿了找奶吃的感知运动时期。2岁到7岁。认识了家里的人,学会了唱儿歌、背古诗,偎依在母亲身边,问这问那,天为什么是蓝的,鱼为什么会游泳,树叶能不能吃,开始动脑筋,想问题。

到了上学的年龄,天地格外广阔,跟随父母先后到南京、汉口、湖南、重庆等地居住和就学。这是学龄儿童从家庭教育转到小学教育的时期。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次重大的转折。每到一地。都感到新鲜,学校、老师、同学都变了样,但很快就适应了。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天天早晨离开家,背着书包和小朋友欢欢乐乐地上学校,规规矩矩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国文、讲算术。课间休息,你追我撵玩一会儿,然后又到自己的座位继续听讲。铃响了,放学了,排着队、唱着歌走回家中。这时的袁隆平个子不高,总坐在前几排,上学来,下学走,和别的学生一样,是个有礼貌、守纪律、爱读书的学生。唯一特殊的,也是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语言。

袁隆平祖居江西省德安县,父亲袁雪安在国民党南京政府经济部任事务科官员,后又溯江而上到重庆市就职。所以。袁隆平经常更换学校。有机会听到各地语言。每到一个地方,进一所学校,他讲的不是当地话,但又要听懂教师用当地话讲的课,还要听明白小朋友说的土语方言。这方面他有独特的能力:既能听得懂,又能说得出。身为教师的母亲华靖,十分欣喜地发现他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发现他贪玩、爱游泳,常常约几个小同学下池塘。

一天。母亲把他叫到近前,问他的学业,他迟迟不拿出考试的成绩单。母亲明白了,凡是成绩优良,不用问,主动让家长看。母亲微笑地望着他,目光中充满期待,慈祥地对他说:

“你的语言学得很快,说得很好,应当受到夸奖。但是,国文、算术也相当重要,应当学好。”

袁隆平静静地听着母亲的话,没有言语。

“我教你的那首诗还记得吗?”

“记得: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母亲赞许地点点头。

“水流过去就回不来了,小学也就这么几年,时光如水,千万不能错过呀!”

“知道了。”

从此,他读书很有长进,不仅语言能力增强。国文、算术也非常认真。就是说,在8—12岁具体运算时期,他的思维能力不在同龄人之下,语言能力超过同龄人。

光阻如白驹之过隙,年华似逝水之东流。15岁的袁隆平怀着对少年时期的感叹,初中毕业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成为一种美好的梦想。16岁,升入高中。这个年龄,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上断乳”的青年期。说明人长大了,对父亲的依赖减少,开始思索社会和人生,个人的思想和生活同时都发生重大变化,有点“第二次诞生”的感觉。

走进高中课堂之后,袁隆平心中萌生许多过去从未涉及的想法。自己所在的学校叫博学中学,首先就要博学,博览全书,增长学问。认真读书,坚持游泳,练出好体格、好性格,人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干什么呢?当官、当兵、做买卖、开火车、教书?他拿不准主意,反正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师不是说过么。时势造英雄!

机会来了。1947年夏天,湖北省举办全省游泳比赛,5月份武汉市区选拔运动员。博学中学也在全校选拔参赛选手。一向喜欢游泳运动的袁隆平喜出望外,几个与他要好的同学鼓励他:

“袁隆平,你也去试试。”

“对!机不可失。”

在操场上,找到体育老师,大家七嘴八舌争着报名。体育老师不熟悉袁隆平。见他个子不高,身体瘦弱,梳着小分头,一脸孩子气,关切地问:

“你多大年纪?”

“17岁。”

“我们一般大”,几个同学随声附和。

“不像。”体育老师怀疑地摇摇头。见到这种情景,袁隆平急了。忙补充:

“老师,别看我个子不高,游泳可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让我参加吧。我想做的事,一定能做好。”

晚上回家,他把这件事讲给母亲。母亲十分果断:

“去,这种机会太少了。”

最后,学校还是没有同意。怎么办?他和几个同学想出一条妙计,搭乘被推荐选手的自行车,不动声色地走进赛场。

比赛之前,他心里有些紧张。尽管游泳技术熟练,像这种全市性大型正规比赛,还是第一次参加,而且又瞒着体育老师自告奋勇来的。不过,他有把握取胜,从记事时候起,他就喜欢玩水。愿意和江河打交道,坐船、划船、抓鱼、游泳,同学们都称道他的水性。

比赛开始了。裁判员发令之后,各个选手都像离弦的箭,一朵朵浪花留在后面,十几米过去了,他冲到前面。观众齐声为他加油、喝彩,互相询问:游在前头的是谁?岸上的一切。对于他无影响,他只顾拼足力气,一招一式地向前游去。他以顽强的毅力,娴熟的动作,第一个到达终点。出乎体育老师意料,这个貌不惊人的小伙子,分别获得武汉市和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式游泳比赛第一名。当同学、老师、校长向他祝贺时,他反倒失去申请参赛的勇气,低着头,不好意思地喃喃自语:我说过,我想做的事。一定能做好!

从这件事,他悟出一个道理:机会会随时出现,要紧的是能够抓住机会。  比赛回来,母亲特别高兴,不仅弄了好吃的犒劳他,还和他谈了许多让他终生忘不了的心里话。母亲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春天,一年只有一次,没有春种,就没有秋收。人,应当珍惜春天。就连小草也不放过这个机会,到了秋天,无论多么弱小,也要结个籽,报答春天,表示没有虚度光阴。”

“是这样。”袁隆平理解母亲的心意。“望子成龙”是每位母亲的最真诚的愿望,也是最高尚的美德,但成什么样的“龙”呢?

袁隆平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P11-16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