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追寻大直沽”征文中收到的这些文章来研究大直沽、特别是研究天津的历史,那是远远不够的。从“寻根”的角度,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从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我们都应当加大对天津历史研究的力度。今天,我们把“追寻大直沽”征文中已经发表的文章集纳成《追寻大直沽(纪念天津建卫600年)》,供有志于研究天津历史者参考。本书由郭长久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追寻大直沽(纪念天津建卫600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郭长久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仅凭“追寻大直沽”征文中收到的这些文章来研究大直沽、特别是研究天津的历史,那是远远不够的。从“寻根”的角度,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从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我们都应当加大对天津历史研究的力度。今天,我们把“追寻大直沽”征文中已经发表的文章集纳成《追寻大直沽(纪念天津建卫600年)》,供有志于研究天津历史者参考。本书由郭长久主编。 内容推荐 仅凭“追寻大直沽”征文中收到的这些文章来研究大直沽、特别是研究天津的历史,那是远远不够的。从“寻根”的角度,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从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我们都应当加大对天津历史研究的力度。今天,我们把“追寻大直沽”征文中已经发表的文章集纳成《追寻大直沽(纪念天津建卫600年)》,供有志于研究天津历史者参考。 读罢这些文章,《追寻大直沽(纪念天津建卫600年)》了解的那部分,也远远没有在广大群众中传播开来。比如,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与天津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李大钊、张太雷在天津的活动,中国现代工业和军事教育始于天津,等等等等,都可以说是天津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本书由郭长久主编。 目录 追寻故里(代序) 遗址的价值 大直沽寻踪 天津城市最早的聚落 地质历史上的大直沽 大直沽的历史远非始于元代 关于大直沽早期历史的传说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 值得祭奠的元代海运漕民 漕运与大直沽 大直沽运来了第一块明代城砖 海河,哺育大直沽的母亲河 大直沽的衢巷 柳墅行宫觅踪 大直沽的庚子劫难 大直沽与俄比租界浅议 大直沽早期辉煌的历史流变 天津第一庙 大直沽天妃灵慈宫琐忆 河东周公祠 三官庙碑与大直沽口 杨雨初氏功德碑略读记 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严复在大直沽 李鸿章与天津机械局 黎元洪与北洋水师学堂 张伯苓在北洋水师学堂 大直沽的“大学堂” 李大钊张太雷来过大直沽 风情浓郁第一沽 大直沽·天后宫·天津民俗 大直沽旧居及其雕塑艺术 大直沽书杰李学曾 大直沽的书法家 京剧在大直沽 直沽义侠白宝森 说说历史上大直沽的洒 南洋喜饮直沽酒 大直沽的酿酒业 刘香久与大直沽的酒 天津名酒与大直沽 水灵灵的大直沽 大直沽的冬菜 大直沽的德士古 大直沽与天津近代印刷 大直沽纵览 花木锦簇大直沽 今昔沧桑大直沽 再创辉煌 试读章节 凡生命都有一种内在的、深切的情感,那便是对根的感激。根是生命的由来与源头。它曾经给生命以无尽的恩惠。可是当生命成长和发达起来之后,这根往往隐而不见。于是,就有了深挚的寻根之情。 草木之根埋在地下,人之根在遥远的故乡,那么一个城市的根呢! 高楼像森林般矗立,汽车像甲虫一般来回奔窜,霓虹灯像彩色的闪电一刻不停地闪烁着。在这之中,如果你忽然想问一问这城市的由来,想寻问这一切由何而起,是不是忽然跌入一片茫然?这就像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忽然对镜子一看自己一一完全陌生了。心里冒出了一个奇怪又巨大的问题:我是谁? 于是,所有现代文明的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根。但有的已经湮没,无迹可寻;有的遗迹模糊,莫衷一是。只有少数的幸运的城市可以找到自己生命最初的存在。城市的根,也就是城市的出生地。 城市的出生地,不同于大文明的发生地。后者只需要一点痕迹就能成立,前者则必须是一个聚落。城市从最原始、最简单的人文聚落开始,一点点发展和扩展开来。就像胎儿那样,不断成长,不断发育,最终成为一个肌体健壮的人。但是,无论是城市的出生地还是大文明的发生地,它最后的存在都只是一片遗址。表面上看去,什么也没有了,他无异於一块普普通通的土地。但是,如果你从厉史学家与人文学家的角度看,一定可以从它的地貌、气候条件、地缘态势与历史背景上,找到它的独特性,它无可代替的重要性,它黄金般的位置,还有它天经地义就能生长出一个城市的必然。 比如,天津的源头一一大直沽遗址。 今天看来,它不过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处在闹市中心,貌似寻常。但如果把它放在八百年_前,或者更早,这里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棵参天的城市大树的根苗,就绿盈盈地从这里破土而生。如果把它换一个地方,天津一定是另一个样子。或者不一定是天津。 你说这块土地有多大价值? 考古家陈雍在发掘大直沽天妃宫遗址时,他向我非常形象地表述了遗址中的历史那种奇妙的形态。他说,遗址在地下,就像一本大书。这本大书也是一页页的。每一页就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堆积层。最上面的一层时代最近;愈在下面时代愈远。如果挖到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泥土时,前边也就没有历史了。从大直沽遗址的发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明、元三个时代依次叠压的文化堆积层。甚至可以找到一些零落的更早(宋代)的文化痕迹。从发掘出的元明清三代的建筑构件,各类生活用品,包括陶瓷碎片、灯、钱币、象棋、鸟虫具等,再加上作为民间信仰中心天妃宫的房基遗址,可以推断最迟到元代,大直沽的生活聚落已经形成,而且具有相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考古发掘不同于文献记载。它是具体的实据。所以,考古发掘可以修正文献,更可以证实文献记载。天津历来有金代的直沽寨,元代因海漕而兴起的海津镇的记载。民间还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1998年对大直沽的考古发掘的重大意义,是使历史文献记载以及民间传说,都成为牢靠的信史。并使天津人终于找到了自己城市那个来之久远的深情的根。 生命中有一种感受尤为重要,那就是对时间的感受。跨度久远的时间就是一种历史感。人在感受到自己的童年时,便感到一种生命的长度与深度。这时,时间还会化为一种辽阔的空间,把一切生命的经历都包含在其中。人的个体生命如此,城市生命更是如此。所以,人类总是在寻找自己生命源头——那个最先头的和最遥远的一点,并加意珍惜和保护这个生命的“伟大的开始”。它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珍视——不只看中生命的现在,还珍爱生命的全部。这也正是现代人和现代文明的表现。 1999年,天津市政府出资将正在开发的大直沽天妃宫遗址购买下来,保护起来。此举在国内影响极大。它显示了天津作为一座现代都市深远的眼光与文明的高度。 后世津人,将永远能触摸自己城市的最初的生命摇篮了。 历史愈悠久的城市的人们愈富有。P3-5 序言 数典念祖,是国人所最不齿的。各省、各地、各个民族,乃至各个大的家族,对自己的历史无不格外重视。天津市的古文化街有一个牌楼,题写的就是“故里寻踪”。就连移居海外几代之后的许多华人,还不远万里回到祖国来寻根呢! 数年前,我第一次到合肥,发现安徽人的口音和天津人极为相似。问及此事,安徽新闻界的同行说:“天津人的根在安徽,是由北上戍边的淮军繁衍起来的。”我听了觉得汗颜,其原因在于自己对天津的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尽管感到不舒服,也难以作答。 回来以后,我翻阅了手中仅有的资料,了解到天津的大片陆地是由河流沉积和退海形成的。因为成陆时间较晚,天津的古文化积淀难以和内地许多地区相比,历史的记载也不详尽。1404年燕王朱棣登基后在天津设卫,算是最权威的一笔了。尽管“卫”在当时只是一个军事单位,但后人以此作为天津形成的标志,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由此可见,淮军驻守繁衍天津人之说难以成立。可是,在此之前天津的经济、文化、人口等发展状况如何呢?我们似乎还没有找出有根有据、为大家所公认的说法。也就是说,我们天津人对自己的“根”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 或是出于这样的背景,或是由于“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的传说已经成为不少天津人心中的定论,《今晚报·副刊》辟出“追寻大直沽”专栏以后,引来了上至民俗专家、历史工作者,下至平民百姓的热切关注,就连专门从事经营的东达房地产公司,也看到这一活动的深远意义,积极支持并参与这项活动。大家从各自所了解的层面,对大直沽的历史进行探讨。读罢这些文章,不能不让人怦然心动:作为天津发祥地之一的大直沽,我们对它了解得实在太少了;即使了解的那部分,也远远没有在广大群众中传播开来。比如,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与天津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李大钊、张太雷在天津的活动,中国现代工业和军事教育始于天津,等等等等,都可以说是天津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 仅凭“追寻大直沽”征文中收到的这些文章来研究大直沽、特别是研究天津的历史,那是远远不够的。从“寻根”的角度,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从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我们都应当加大对天津历史研究的力度。今天,我们把“追寻大直沽”征文中已经发表的文章集纳成册,供有志于研究天津历史者参考,也算是我们对此尽了绵薄之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