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实为呈黄褐色的“花梨”或“花榈”。明、清时期考究的木器家具都选“黄花梨”制造,其纹理或隐或现,色泽不静不喧,被视作上乘佳品,备受明清匠人宠爱。张世科编著的《雾中黄花梨》对黄花梨的产地、性能以及黄花梨家具的收藏进行了详细阐释,对收藏爱好者来说是一本具有参考价值的普及读物。
前言 黄花梨及其家具的历史担当/1
第一篇 黄花梨的己知与未解/9
一、黄花梨的名称溯源/9
二、黄花梨的分类及特征/12
三、黄花梨的药性及“鬼脸”/22
四、黄花梨优劣的划分不应以产地为标准/26
第二篇 云遮雾绕的海南黄花梨/29
一、“海黄”及其地理分布/29
二、“海黄”为何有“油格”“糠格”之分/32
三、改革开放使“海黄”走向了神坛/34
四、明贵“黄”及清贵“黑”的历史分析/44
第三篇 似是而非的越南黄花梨/57
一、“越黄”的名称亟待规范/57
二、“越黄”的产地不仅仅是越南/59
三、浅谈“越黄”与“海黄”的区别/60
四、故宫里有大量“越黄”家具存在是完全可能的/66
第四篇 亦庄亦谐的黄花梨家具/70
一、明式黄花梨家具的艺术特征/70
二、明式黄花梨家具产生的时代背景/75
三、明清家具断代有章可循/80
四、明清家具的断代应防止走极端/112
第五篇 步步惊心的古家具收藏/118
一、古家具造假大起底/118
二、并非万能的“包浆断代”/125
三、明清家具收藏的历史与现状/126
四、明清家具收藏确有捷径可言/141
后记/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