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潘光旦(群言典藏)(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吕文浩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潘光旦(1899—1967),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194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届中央委员。

《潘光旦(群言典藏)(精)》对从多个角度潘先生的一生进行了叙述。本书作者吕文浩为社会学博士,研究潘光旦多年,愿与读者一起分享这位学人的精神追求与名彩人生。

内容推荐

潘光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与翻译家,其治学范围广阔,中西贯通,文理融会,不少著述已成为我国现代学术的经典。他还是中国民主同盟与云南民主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费孝通教授谈到潘光旦时说:“潘先生这一代人不为名,不为利,觉得一心为社会做事情才对得住自己。《潘光旦(群言典藏)(精)》对从多个角度潘先生的一生进行了叙述。本书作者吕文浩为社会学博士,研究潘光旦多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士绅之家

 一 家世渊源

 二 “慈父严母”

 三 过渡时代的士绅阶层

第二章 水木清华

 一 “入骨三分,渗透腠理”的留学预备

 二 自修传统文史典籍

第三章 为什么选择了优生学

 一 19世纪中期以来的西方优生运动

 二 选择优生学作为专业

第四章 负笈美国

 一 师从达文波特学习优生学

 二 兼顾社会思想

 三 从优生学扩展到社会学的逻辑环节

第五章 在社会学界的优生学家

 一 在社会学界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 “文化与优生学”的论争

 三 潘光旦与其他几个社会学家

 四 余言

第六章 “全心全意的、有选择性的采择西洋文化”

 一 种族竞存标准下的中国文化

 二 与胡适在文化观上的两次讨论

 三 “中国本位”的内涵

 四 “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五 以“三才通论”分析中西文化的利弊

第七章 关于妇女解放的另类观点

 一 质疑妇女运动

 二 批评之声渐起

 三 收敛锋芒并走向全面论述

第八章 探索中华民族的优生强种之道

 一 思想渊源

 二 对中国民族性的认识

 三 潘光旦与吴景超关于“民族自信力”先天根据的论争

 四 潘光旦与张君俊关于提高民族素质途径的论争

 五 中华民族品质的改进如何可能

 六 余论

第九章 潘光旦、霭理士与中西性文化的融会

 一 私淑之情

 二 霭理士在思想倾向上对潘光旦的影响

 三 潘光旦与霭理士的思想差异

 四 潘光旦的“贞节”新解与五四后性道德的探讨趋势

 五 潘光旦对中国性文化史的选择性阐释

 六 潘光旦对当时涉性事件、言论的评论

 七 余言

第十章 参与民主运动

 一 简要历史回顾

 二 观点之一:“宣传不是教育”

 三 观点之二:“学生不宜加入政党”

 四 观点之三:“学人论政”

 五 理想而无力的自由主义者

第十一章 人文思想视野下的社会学

 一 开辟新人文思想的端倪

 二 独特的社会学观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妇女问题论争

 一 抗战时期围绕《妇女与儿童》的论争

 二 1948年两篇引起争议的文章的出台

 三 引起妇运界的反击

 四 结语

第十三章 新中国成立前后

 一 期待与观望

 二 不习惯与困惑

 三 三反运动中的“铁心皮球”

第十四章 在不断的政治运动中仍坚持研究工作

 一 从建国初到反右之前

 二 未能躲过反右一劫

 三 一边改造思想,一边潜心学术

尾声 学者之死

试读章节

今天“优生学”在西方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甚至已经被科学共同体的成员规定为不允许在正式的科学文献中出现。1996年,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明确要求不用eugenics一词来翻译和介绍中国当代的优生学工作。1998年,在中国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也通过不再在科学文献中使用eugenics一词的声明。优生学之所以遭受到如此严峻的批判,一方面是与西方种族主义造成的惨痛记忆有关,另一方面与其精英主义立场导致的对人权的侵犯有关(最典型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在德国和美国盛行一时的强制绝育律)。但是,当我们把眼光拉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那时的优生学却是一门受人尊崇的科学(尽管也有批评的声音);从改善人口品质人手来改革社会,不仅见于优生学家的主张,也寄托了西方许多有影响的知识分子的理想。

通过滋优汰劣的办法来改善人口品质,进而促成合乎理想的美好社会,这种优生学的观念源远流长。在古希腊、中国、印度的文献里都不乏记载。近代科学意义上的优生学的发轫与19世纪中叶生物学的达尔文革命密切相关。达尔文认为物种进化的重要原因是自然选择。据科学史家评述:“属于一个种族的个体,天赋性能各不相同。达尔文对于这些变异的原因不表示意见,只是把变异当做事实加以接受。如果生殖过多或追求配偶的竞争过大,任何在争取生存和争取配偶的斗争中,有用的性能都具有‘生存价值’,而使具有这种性能的个体占有优势,有更大的机会延长生命或得到配偶,顺利地生产压倒多数的后裔以继承这一有益的变异性。由于不具有这种性能的个体逐渐被淘汰了,这一特殊性便有扩大到全种族之势。种族改变了,一个不同的永久的种别慢慢地确立起来。”由于当时生物学知识的限制,达尔文还没有能够排除拉马克主义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即认为由于用进废退的长期作用而后天获得的特性可以遗传。尽管有许多局限性,达尔文把人类看作自然历史的一部分,由此所阐述的遗传的观念,对于现代遗传学、优生学的建立,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被公认为优生学的创始人。1869年,高尔顿把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遗传观念应用于人类智力的遗传,证明在体质方面和分子速度方面的定律也适用于智力方面。高尔顿确立了才能遗传的原则。19世纪末韦斯曼(August Weismann)在生物学上严格区分生殖细胞和躯体细胞,认为躯体细胞只能产生与自己相同的细胞,而生殖细胞不仅可以产生生殖细胞,还产生体内的一切无数类型的细胞,躯体细胞也是通过生殖细胞的裂变分化出来的;身体所遭到的改变,可能损害生殖细胞,但却不能改变它的性质。韦斯曼的发现,彻底否定了拉马克主义后天获得性可以遗传的观念,把以往许多人们归结于环境影响的因素,重新归结于遗传上面,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遗传在影响人类文明因素中的比重。韦斯曼的学说,使高尔顿的才能遗传原则更加巩固。如果说,以往人们对环境的影响过于高估,那么,韦斯曼的发现则告诉人们:教育的作用没有通常设想的那么大,它只能使已经存在的特点突出起来,而不能“无中生有”。这样,要提高一个种族的生物特性,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它的比较优秀的特点以发展的机会,同时清除或减少那些低劣的特性。这也就是积极优生学和消极优生学的目标。

动物育种的经验给人类以启发,人类也可以借鉴人工育种的原则来改进人类自身的品质,优生学就这样产生了。优生学,严格地说,就是根据了遗传原理的人类育种学。高尔顿之后,在生物统计学上发展、完善优生学的是皮尔逊。1900年,三位生物学家重新发现了1865年孟德尔(G.J.Mendel)豌豆实验发现的生物性状的显品、隐品规律,是遗传学在遗传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对于优生学也具有重大影响。1910年以后,摩尔根(T.H.Morgan)及其同事进行的果蝇实验,证实并完善了孟德尔定律,对基因、染色体、性别决定因素的规律的研究有许多突破性进展。所有这些遗传学的新进展,都使得新生的优生学的自然科学基础益趋坚实。P41-43

序言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正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独裁统治破坏的危难之际。民盟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尊重思想自由、提倡依法治国为政治纲领。民盟凝聚了当时绝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可谓群贤毕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闻一多、李公朴、梁漱溟、史良、胡愈之、楚图南、吴晗、费孝通……这些民盟前辈精英们纵横捭阖、开阔放达,本着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奔走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纲领和主张,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

在那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在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动荡岁月里,历史的浪潮将中国民主同盟,将有志于民族振兴的贤良才俊推上了风口浪尖,他们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为历史的进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将自己的荣辱与民族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的民主、繁荣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为了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财富,为了让后人记住先辈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他们为国为民、励精图治的奋斗事迹,我们通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积累,出版了《民盟历史文献》丛书,这不仅仅是追忆往昔、缅怀先贤,也不仅仅是为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那段曲折的历史,传承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纪念民盟先贤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嬗变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为了民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让那些隽永传奇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后人的眼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盟历史文献》丛书的出版,是对先贤们多党合作历史的尊崇和传承。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后记

在《民盟历史文献》丛书付梓之际,掩卷回首,民盟先贤们的音容笑貌挥之不去,不绝如缕,久久难忘。在编辑此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每每被他们为信仰、为理想奋斗的坚定精神所感召和感动。

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仰,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的先辈们,正是怀揣民族富强、人民福祉的赤诚之心,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凭借自身高尚的人文品格和社会良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为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了一条新的宪政之路;和平、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所共同追求的理想。

如今,面对着他们的拳拳之心和丰功伟绩,我们感叹!赞叹!怀念!更要继承!

《民盟历史文献》在整个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厚爱。我们要特别感谢为此丛书孜孜不倦地考证、核实、梳理、完善的各位专家、学者,是他们的认真严谨,才使此丛书能够客观地展现历史的真貌;更要特别感谢中共中央统战部与民盟中央给予我们的鼎力支持和重视,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不可能完成如此厚重的出版工作任务;还要感谢各省、市、地区的民盟组织,为搜集、挖掘、抢救民盟的历史文献资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感谢每一本书的作者,是他们的辛勤笔耕和一点一滴的忠实记录,才集成了民盟历史的全貌;感谢为此丛书付出辛劳的编辑以及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谨以此丛书献给所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献给为共和国诞生抛洒了智慧和热血的先贤们;献给那一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峥嵘岁月。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