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全集》由茅盾之子韦韬先生授权,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茅盾研究会理事钟桂松主编。全集共41卷,再加一卷附集。1至9卷为小说;10卷为剧本、诗词、童话;11至17卷为散文,其中13卷为“游苏见闻”专集;18至27卷为中国文论;28卷为中外神话研究专集;29至33卷为外国文论;34卷为“古诗文注解”;35至36卷为回忆录;37至39卷为书信;40至41卷为日记;附集卷收有关资料。这是规模最大、收集最全的总集,是研究茅盾著作的十分完备的参考材料。
《茅盾全集(书信三集39)(精)》是其中的一册。
《茅盾全集(书信三集39)(精)》收作者茅盾于一九七五年七月至一九八一年三月间所作致亲友、社团或国外人士等书信共五一七件。它们或据手稿,或据抄件,或据原发表报刊;曾编入《茅盾书简》(一九八四年十月浙江文艺出版社版)、《茅盾书信集》(一九八七年十月百花文艺出版社版及一九八八年三月文化艺术出版社版)三书所收同期书信亦经全数辑入。
所有书信,悉按编年形式排列。其中原无书写日期者均据有关内容或资料补入,并以[]号为记;一时难以查考者则暂付阙如。
各信均曾分别据手稿或原发表件进行校核,并各注明其来源,以便读者查考;部分书信酌情保留了原刊(或另作增补)的若干注释。已见于前两卷之收信人,本卷不另作注。
如果你们觉得有必要把这问题弄清,请征求雪垠同志的意见,他对于历史上(尤其是明清之际)一些问题,深有研究,我是十分尊重他的意见的。
我读了马、刘两同志来信后,初步的印象是:他们是从解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民族关系及党的民族政策的当今现实,而对“外族侵略”一语提出反对意见的。而姚雪垠同志是就三百多年前的历史事实的实际情况,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认为卢象升死于反侵略,是值得赞许的。明朝末年,中国劳动人民(农民为主,包括手工业者),还有破产的小地主,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推翻明王朝(这是阶级斗争),一是抵抗满洲奴隶主贵族的武装侵略(这是民族斗争)。这恐怕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满洲奴隶主贵族是要征服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这只看满清征服了全中国、建立大清帝国以后的种种军事、政治、文化政策就得到了证实。在明朝末年,想像着中国劳动人民会认满洲奴隶主贵族为“同族”,恐怕不妥罢?简直是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此所以推翻了明王朝的农民起义的领袖李自成之挥军抗清,是符合中国劳动人民的愿望的。结果是满洲奴隶主贵族的军事力量“联合”了(或者更应该说统率了)代表中国大地主阶级利益的军事力量,打败了李白成,使得轰轰烈烈的农民与地主的阶级斗争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后的改朝换代,与李自成失败后的改朝换代不同,即清朝是外族,清朝全部历史是满民族奴役汉民族的历史。所以清朝末年,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家都号召反满和反对保皇党。结果是革命党战胜了保皇党,因为孙中山的反满革命是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的。
马、刘二同志对“外族”二字表示不满,而我则以为中国之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像现在那样,是有其发展过程的,在各个历史阶段,今天的“内族”在当时似乎还不成其为内族,因此,对于那时对中国武装侵略的民族,只能说是外族侵略;最明显的例子是宋代的辽、金、元(蒙古族),明代的满族(原来它叫女真)。
如果混淆了这种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而将现在的观点强加于古人,那么,历史上(从汉直到明)的许多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都变成没有意义,而历史上许多媚外求和的卖国贼倒是值得称许的致力于“民族团结”的好人了?
这两位读者大概不能否认明末的建夷(满洲)是一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国家,他们自己并不承认同明王朝(汉族为主体)是一家,或同属一个“祖国”的两个民族。因此,在它占领了中国而国号大清的时候,对汉人是十分歧视的。那么,我们现在却要把我们的观点强加于它,岂非有背于历史唯物主义么?
以上云云,不过是凭我的简单的历史常识,信笔写来,并不是查考历史,深入研究的结果。希望将此信转给雪垠同志一看,听听他的意见。 我还有一个建议,不知你们能不能试试。这就是请《光明日报·史学》副刊就这个“外族侵略”问题发表一些文章,不一定从小说《李自成》说起,只谈明清之际的两个战争(一即清奴隶主贵族对明朝地主政权的战争,又一即起义农民与明王朝的战争)的性质与交互关系,作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与结论。如果结论正如马、刘两同志所说,我是乐于接受,欣然承认“外族侵略”的提法不妥。在这以前,我宁可沉默。
又:说满族早已是那时候的明王朝多民族政权下的一个少数民族——即“内族”,恐怕也不妥。
满族是女真的后代,即宋朝的外族金的别部。自称日“满洲”,是其部落的称号。明朝初年,国势强盛的时候,满族的奴隶主贵族受到附近游牧部落的侵害,因请内附,受明王朝封。号为建州卫指挥等职。此后,渐渐强大;不受明朝的约束。到了努尔哈赤,自称。
P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