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林纾读本/苍霞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仁华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林纾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也是一位有思想的文化巨人。林纾的文学创作,或关心祖国前途、忧虑民族命运,或抨击黑暗政治、抉摘社会弊病,或思念亲友情谊,或同情人们疾苦,或讨论古代文论画论,或模山范水以抒情,都表现出积极的意义。林纾翻译的西方小说作品,其数量之多,影响之大,更是首屈一指。了解林纾,也是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史和近代福建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环节。

吴仁华编写的《林纾读本》编写的目的在于将林纾的品格与人格情操等全面集中的展示于世人面前。

内容推荐

《林纾读本》编写的目的在于将林纾的品格与人格情操等全面集中的展示于世人面前,让现在的人们深入了解林纾其人,了解林纾的真正面目,了解一代文化巨人的文化建树与杰出贡献,并纠正以往对林纾的不实和偏颇之看法。

《林纾读本》的作者是。

目录

一、“遥想故园春半后”:林纾的情感世界

 苍霞精舍后轩记

 亡室刘孺人哀辞

 告王薇庵文

 近寒食偶成

 买陂塘

 高氏妹哀辞

 钧圹铭

 祭高梧州文

 题画诗三十首(选四)

 秘魔岩见宝竹师题壁诗,怆然有作

 七十自寿诗(其四)

 村先生

 留呈梦旦兼怀子益

 桂珉

 裘稚兰

二、“头皮未送宁奇节”:林纾的心灵世界

 湖之鱼

 赵聋子小传

 馋人

 老饕

 钓鸭

 知名士

 归途感赋

 自徐州看山至浦口

 车过沧洲

 黄建人

 破蓝衫

 复李畲曾

 七十自寿诗

 自嘲诗

 赠林长民序

 与陈沧趣书

 《爱国二童子传》达旨

三、“深知所畏而几于无畏”:林纾的人格魅力

 畏庐记

 浩然堂记

 析廉

 黜骄

 示儿书

 水无情

 书宋张溟《艮岳记》后

 重修宋辅文侯牛公墓记

 奸臣便捷

 孝廉方正

 灯草翁

 画竹自题

 题画三十首(选二)

 追忆

 咏史八首(其六)

 述变

 哀闽

四、“我念国仇泣成血”:林纾的爱国情怀

 徐景颜传

 《黑奴吁天录》跋

 夜中望岱

 赠李公星冶序

 清建威将军提督衔补用副将闽县杨公墓志铭

 谢枚如先生赌棋山庄记

 獭驱鱼

 生髑髅

 《不如归》序

 西湖诗序

 国仇

五、“意气所到称天工”:林纾的艺术境界

 梅花诗境记

 黄笏山先生画记

 游西溪记一

 记九溪十八涧

 游方广岩记

 《孝女耐儿传》序

 题画二首(选一)

 杂题

 烟云楼卧游诗四首(选一)

 夏日斋居制图诗(选二)

 《迦茵小传》(节选)

 记超山梅花

 游栖霞紫云洞记

 记花坞

 登泰山记

 春觉斋论画(节选)

附录

集评

林纾年谱简编

舌记

试读章节

林纾虽以翻译小说著称,但他自作的小说却没有所译西洋名家小说的气氛。……他自己作小说,却不肯以中国的迭更司,司各德自命。他还只愿跟着李宝嘉刘鹗曾朴一班人走,“出其绪余,效吴道子之写地狱变相”(《贼史序》)而作几种“时事小说”。虽然,他于小说上已算尽其最善之力,有其不可磨灭者在。而且从他开始打破章回小说的传统的格式,即此一端,小说史上也就不当忘记他的了。

(《林纾的小说》,载上海太平洋书店《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1930往、

交好中远如严几道、林琴南,近如冒鹤亭,皆不免空疏之讥。几道乃留洋海军学生,用夏变夷,修文偃武,半路出家,未宜苛责。琴南一代宗匠,在京师大学堂时授《仪礼》,不识“清”字,欲易为“酒”字,又以“生弓”为不词,诸如之类,卤莽灭裂,予先后为遮丑掩羞,不知多少。

琴南最怕人骂,以其中有所不足也。余尝谓之日:“夫谤满天下,名亦随之,君何畏焉?”任京师大学教习时,谬误百出。

[民国二十一年(1932)除夕口述,载钱钟书《石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民国更元,文章多途;特以俪体缛藻,儒林不贵;而魏晋唐宋,骈骋文囿,以争雄长。大抵崇魏晋者,称太炎为大师;而取唐宋,则推林纾为宗盟云!

纾之文工为叙事抒情,杂以恢诡,婉媚动人,实前古所未有!固不仅以译述为能事也!

当清之季,士大夫言文章者,必以纾为师法。遂以高名人北京大学主又科。

按林纾论文不薄六朝,论诗不主西江,不持宗派之见,初意未尝不是!顾晚年昵于马其昶、姚永概,遂为桐城护法;昵于陈宝箴(琛)、郑孝胥,逆助西江张目,然“侈言宗派,收合徒党,流极未有不衰!”……或者以桐城家目纾,斯亦皮相之谈矣!

(《林纾的古文》,载《现代中国文学史》,世界书局,1933年)

当林琴南先生在世时,我从不曾当面领过他的教,不曾写过一封问候他起居的信,对他的道貌虽曾瞻仰过一次,也只好像古人所说的“半面之识”。所以假如有人要我替他撰什么传记之类,不问而知是缺少这项资格的。  、

不过,在文字上我和琴南先生的关系却很深。读他的作品我知道了他的家世行事;明了了他的性情、思想、癖好,甚至他整个的人格。读他的作品,我因之而了解文义,而能提笔写文章,他是我幼年时最佩服的一个文士,又是我最初的国文导师。

琴南先生在前清不过中过一名举人,并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受过皇家什么深恩厚泽,居然这样忠于清室,我起初也很引为奇怪,阅世渐深,人情物理参详亦渐透,对于他这类行为的动机才有几分了解。

第一,一个人生在世上不能没有一个信仰。

第二,我们读史常见当风俗最混乱,道德最衰敝的时候,反往往有特立独行之土出于其间。

还有一个原因比上述两点还重要的,就是林琴南先生想维持中国let2:化的苦心。林琴南先生可谓过去人物了,但我个人对他尊敬钦慕之心并不因此而改。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读书人,一个有品有行的文士,一个木强司执的老人,但又是一个有血性.,有骨气,有操守的老人!

(《林琴南先生》,载《人间世》14期,1934年)

林纾是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一位有影响的文化人,无论是其译作,还是古文、诗画,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林纾远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那位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立面的遗老遗少的面孔和形象,其文化品格有鲜明的特质。他的人格情操、爱国热情,以及艺术追求,都有许多的闪光点。当然,对于林纾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功过,后人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提出异议。但是不管如何,林纾的文化品格中,值得后人认可与崇敬之处,仍然是无法抹杀的。

林纾又是福建工程学院的前身校之一“苍霞精舍”的创办者之一。因此,如何弘扬林纾的文化精神,以有利于当代大学文化建设,成为福建工程学院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福建工程学院申报了福建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林纾文化和大学文化建设实证研究》 (项目批准号:2013A020)。作为本项目的实践环节,我们编印了《林纾书画集》,以期对林纾的书画作品作一个总览,领略林纾的艺术境界。实践环节的另一项工作,就是选取了林纾作品中的精华,编成此《读本》,并于2013年9月开始以本书作为教材,在全校开设公选课。诚如本书的序言所阐明的,福建工程学院正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通过整理、学习林纾的作品,来认识、继承林纾的优秀文化品格,目的在于挖掘林纾文化精神,吸取传统文化营养,有助于建设新的大学文化。P282-283

序言

林纾是一位文学家、翻译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中日甲午战争后不久,他和陈宝琛等人创办了“苍霞精舍”。从“苍霞精舍”到福建“高工”,再到福建工程学院,这是可以追寻的福建工程学院的办学历史沿革。

今天,走进福建工程学院校园,处处可感受到林纾的存在。校徽“福建工程学院”、校训“真诚勤勇”集的就是林纾的书法,校园南区矗立着林纾的塑像,北区图书馆大厅印刻有林纾名篇《苍霞精舍后轩记》,等等。翻开福建工程学院的历史,处处可获得林纾的信息。林纾作为学校前身“苍霞精舍”重要创办人之一牢牢载人史册,林纾文化研究所的工作,“正祥·林纾文化研究基金”的成立,林纾纪念活动的开展,林纾后人的探访,林纾著作的出版,等等。

林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009年出版的《辞海》这样介绍他:“林纾(1852~1924),清末民初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屡试进士不第,遂以授学、著译、绘画为业。先后执教于杭州东城讲舍、京师大学堂、励志书院、孔教大学等。清末曾参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反对新文化运动。工诗词古文,兼作小说戏曲,尤以译著名世。虽不识西文,却依他人口述,用文言翻译欧美小说179余种,译笔典雅流畅,甚受读者喜爱,其中以《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迦茵小传》《伊索寓言》等影响最大。所撰诗文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畏庐笔记》等,小说有《金陵秋》《金华碧血录》等,传奇有《蜀鹃啼》《天妃庙》《合浦珠》等。”这一评价相比于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辞海》客观而又公正,弃除了诸如“晚年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甚力,是守旧派代表之一”等断语。然而,在“左”的思维影响下,林纾至今在许多方面没有得到应有地位的肯定与认识。

受旧时代的影响,林纾难免有局限。他未深入社会,依凭感情、感性、感悟认识社会发展,缺乏理性的深层思考;未迈出国门,不懂外文,是隔耳解读西学;他未跳出理学圈子,固守古文与旧道。尤其是晚年的林纾,引发越来越多学人探究。但是,我们拨开“唯政治”的帷幕,对林纾的复杂人生进行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林纾的心灵世界进行进一步解读与诠释,就可以发现:林纾一生,心系民族、儆醒社会,耕耘学问、争理卫道,教书育人、奖掖后进,畏天循分、忠义侠胆。他有开风气之先的勇气,也有即便“守旧”并不失人格的豪气,不依附权贵,不凭据世态。他是一个敢于担当的文化人。其为人、为教师、为学,令人景仰。

林纾中年以后,以教学安身,以古文立命。他的第一身份是教师。他怀着强国理想在教学,带着真挚感情在教学。林纾对学生之挚爱与厚望之切常常在课堂上表露无遗。作为一名教师,其心可鉴,其情可感,当令人敬仰,当深值弘扬。林纾对于福建工程学院,不仅是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教育开创者、实践者。他是一个文学家、翻译家,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就有很大影响,百年后再读仍然有着很深的教育与启迪意义。

《林纾读本》特地选取了体现林纾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人格魅力、爱国情怀、艺术境界的林纾作品,以导读的方式加以展现。其目的,就是希望将林纾文化的精髓作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之一,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提炼林纾文化的内涵,深刻理解林纾一生对道德的坚守、对信念的执着和对学问的通达,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历史地客观地评价林纾,使林纾文化深入师生心灵,使林纾精神滋养师生,成为修身正德、治学育人的示范,让林纾对学生的热爱感染全体教职员工,让林纾对学生的厚望激励莘莘学子,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正能量,成为恒久的精神财富。

后记

本书以林纾的思想品行和文化特质为线索进行编选,选文不以系年为序。为避免翻检之劳,有重出的人名地名,注释中仍一并注出而不省减。

本书由吴仁华策划和最后审定,郭丹负责篇目遴选和各章的导语,郭丹、朱晓慧统筹、审阅全部书稿。参加编写的教师有:朱晓慧、吴毓鸣、苏建新、张丽华、林怀宇、严冰、陆招英、张韦毕、徐瑛、林晶、许秀清、祁开龙、庄恒恺、庄林丽、林一呜、潘林。因各篇后面都附有编写者姓名,于此就不再列出各人负责的具体篇目。本书中的林纾书画作品,由龚任界精选提供。本书成于众手,各篇的注释与“导读’’由个人承担,因此在行文风格上必会有差异,敬请谅解。

编选林纾诗文作品作为选本,只是我们的初步尝试,必定存在疏漏和错误,敬请读者、方家批评指正。

郭丹

2013年9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