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道德经》与“道商”文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使西方商人逐渐认识到《道德经》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悄然地出现了一个令人注目的经济文化群体“道商”。所谓“道商”,就是以道学的人生价值观、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走向成功的商人和管理学家。
当代世界具有卓越影响力的企业家、法国阿尔斯通总裁安南·博格先生公开声称:“在中国做生意,要懂《老子》。”老子的《道德经》不仅在中国适用,而且也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曾担任财富五百强公司高级执行官的詹姆斯先生把《道德经》尊为新世纪的商业理论。
美国微软帝国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如何做富人的问题上,根据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的思想,视财富若浮云,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努力做一个“富而好德”的企业家;在微软企业文化中,力求注入以人为本、“无为而治”、平等自由的道学精神。
美国GE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也极力推行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有人请教杰克·韦尔奇:“什么是优秀的管理理念?”他依据老子的“为道日损”和“无为而治”的思想,针对西方的烦琐的“制度化管理”回答说:“简单的管理。”这个有趣的“简单的管理”回答,揭示了现代管理的真谛。
美国管理学大师艾博契特,在所著《二十二种新管理工具》一书中,谈到管理的过去与未来时,他引用了《道德经》第六十八章中的“善用人者为之下”的不争之德,并评论说:“这几句话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它代表见识不凡的管理者长久以来都在努力,但仍未有人能够趋近这种道的境界。从某种意义来看,管理者的历史,也就是试图实践这项基本观念的历史。”
芬兰前诺基亚总裁奥利拉,他自称以老子为师,并经常引用老子的“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话,一生都在努力追求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日本学者伊藤肇先曾经指出:“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孔、老的思想给他们的激励,影响至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
松下商业帝国的缔造者、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松下公司花园里,塑了一尊老子的铜像,下面石座上刻着中文:“道可道,非常道。”他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理念,实际上是对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的充分肯定。
把老子的“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思想,自觉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从而完成由硬性管理向软性管理的转化,使许多企业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已是不争的事实。
五 《道德经》与科学技术
老子的道学思想,不仅推动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如古代化学等)的发展,而且也登上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殿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汲取智慧。
从1948年开始,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即开始研究和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信仰上,他自称是“荣誉道家”,自号“十宿道人”。他曾这样评价儒家与道家:“后来的儒家思想变得僵化,成为一个经院哲学的东西,而道家反对他们的那些主张。……许多科学史家发现,炼丹术起源于道家的巫术,探求长生不老药。”“说道家思想是宗教和诗人的,诚然不错,但是它至少也同样强烈地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同时,李约瑟博士早在1957年就明确指出:现在的“问题是,人类将如何对付科学与技术的潘多拉盒子(魔盒)?我再次要说:按东方的见解行事”。
英国天文学家沙里斯,在1985年出版的《新科学的诞生》一书中,认为“前进的唯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不管是李约瑟博士还是沙里斯先生所讲的问题,都是科学研究方向的转换。
英国科学家霍金提出的“宇宙创生于无”的理论,从现代科学角度证明了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猜想。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说:“现代物理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这里讲的“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即是指老子《道德经》中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伟大的“道”的思想。惠勒教授提出的“质朴性原理”与老子所谓“道”的质朴性,也是不谋而合的。
苏联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林德先生曾说过:“宇宙创生于无的可能性,是非常有趣的,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这个问题似乎是绝对玄学的,但是,我们有关玄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类玄学问题有时却由物理学给出答案。”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