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从历史开始的时候,就蔓延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传说有这么一群吸血的精灵,他们在漆黑的夜幕下举行派对,把人体的血液当做饕餮大餐,任意妄为,纵情狂欢。这些在暗夜里寻找生命的死灵,行迹难测,形象多变。他们既不是神,也不是魔鬼,更不是人,就像是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孤儿,孤苦无依地游荡在天堂和地狱的边缘,毁灭生的同时,也在拷问生的意义。他们容颜超众,青春永驻,而且永生不死,举手投足散发出不可思议的魅力,令众生极度恐惧的同时,也纷纷为之倾倒。这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种族,就是吸血鬼(Varmpire)。
一直以来,由于吸血鬼族群的戒律和他们的自我控制,使得人类从来无法深入地了解他们。今天,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一起掀起罩在吸血鬼脸上的神秘面纱,走进他们的前世今生。
我们为吸血鬼,足足倾情六百年。其实,我们爱吸血鬼,等于爱自己。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我们一起感受吸血鬼的骨肉亲情,上至父母之爱,下至舔犊之情,中间手足之情、朋友情谊,千丝万缕,天伦不灭,更有那永生的爱情,比飞蛾扑火更勇敢,比夏花更灿烂……
从吸血鬼们的生离死别中,我们由此推彼,知道自己从来都不知道珍惜所拥有的,从今以后,让我们一起珍惜我们目前所拥有的一切,直到永远。让我们和吸血鬼互相拯救对方的灵魂,爱的净重21克,只有灵魂的重量。
出走天堂
创世纪之初,上帝划分天地,隔开日夜,于是出现了黑与白的世界。与此同时,上帝用泥土塑造了一个男人,给他取名叫亚当。上帝怕亚当独自居住在伊甸园里太寂寞,又取出他身上的一根肋骨,变成一个女人,来陪伴他。
春天到了,伊甸园仿佛一夜之间突然苏醒了一样,焕发出勃勃生机。放眼望去,满山青翠欲滴的绿色似乎在无声地酝酿着情绪,谁也无法预知即将发生什么。
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互相追逐嬉戏,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日子,心无旁骛。
可是,花无百日红,美好的时光总会走到尽头。一条长着翅膀的蛇出现了,破坏了这一幅和谐的景象。
“你知道上帝为什么叫你‘夏娃’吗?”蛇笑眯眯地跟夏娃套近乎,向她表示友好,意味深长地说道:“就是‘生命之母’的意思!你知道什么是生命之母吗?”
狡猾的蛇攻心为上,很快就突破了天真无邪的夏娃的缺口,唆使她偷吃禁果。
夏娃咬了一口禁果,乐不可支:“啊,真甜哪!”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夏娃叫来亚当一起品尝美味,一起分享快乐。头脑简单如他们,不明白禁果之所以被禁,自有被禁的理由。
一个禁果,令整个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吃下禁果后,亚当和夏娃一下子变得心明眼亮,这才发现彼此竟然裸体相对。夏娃羞愧难当,“啊”的一声惊叫,捂着脸跑开了。亚当在后面紧追不舍。夏娃不小心脚一崴,跌倒在地上,亚当扑上去覆盖在她的身上,两个人紧紧拥抱着,一起从山坡滚落下去,滚到了湖边。
一阵风吹过,吹皱了湖面,夏娃的眼睛里掠过一丝淡淡的忧伤,深邃幽远。亚当轻轻抬起手,怜惜地捏住夏娃的下巴,眼睛落在她的眼睛里,被带到遥不可测的未来。
“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办?”夏娃扑进亚当的怀里,禁不住浑身瑟瑟发抖,怎么这一个明媚的春天感觉不到一点温度?
上帝站在云端,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沉默不语。他知道,这是蛇在和自己作对,故意唆使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使他们产生羞耻心。蛇原本是上帝所造的一个天使,由于权高位重,时间长了,便心高气傲,与神争大,与神为敌,结果堕落成为魔鬼,即撒旦。
上帝怒不可遏,惩罚蛇失去走路的脚,下诅咒让它用肚子行走,终生吃土。随后,上帝又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使他们坠入尘世里,开始无边的沉沦,承受生存与死亡的痛苦,亚当要累得满头冒汗才能活下去,夏娃则要承受分娩的痛苦。
“来自尘土,归于尘土,你们走吧!”上帝长叹一声,关上伊甸园的大门,晃着踉跄的身影走了。
就这样,亚当和夏娃互相扶持着,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伊甸园,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春天被一道门关住了,门外是才刚刚开始的不幸。生之花和恶之花同时绽放,互相排斥,又纠缠在共同的轮回里。夏娃的诱惑
人物小传
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始祖。
夏娃是亚当的妻子,是上帝用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造成的,是亚当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就算不偷吃禁果,夏娃也是属于亚当的,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亚当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泥土”,夏娃的意思是“生命”,他们两个生来就是要互相给对方作伴。 夏娃被带到亚当的跟前,什么也没说,对着他微微一笑。目光碰撞的刹那,电光火石,亚当就产生了要拥抱夏娃的冲动。也许这就是最初的性萌动,男人天生就要与女人结合,成为一体。女性与男性,至此分为阴阳两极,却又刚柔相济,成了彼此依赖和矛盾的双方。
夏娃是如此深爱着亚当,为他偷吃禁果,为他承担过错,和他一起经历尘世的劫数,甚至承受生儿育女的苦痛,直到两个人一起化为尘土,归于尘土。在夏娃的心里,爱的火焰生生不息。
被上帝赶出天堂,去往人间的路上,夏娃收拾起心情,还编了一首《快乐的搬家之晨》,边走边唱。
众生之母夏娃,永远用微笑面对自己的爱人,用水一般的柔韧度去克服生活中的磨难。
P2-4
在欧洲,从历史开始的时候,就蔓延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传说有这么一群吸血的精灵,他们在漆黑的夜幕下举行派对,把人体的血液当做饕餮大餐,任意妄为,纵情狂欢。这些在暗夜里寻找生命的死灵,行迹难测,形象多变。他们既不是神,也不是魔鬼,更不是人,就像是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孤儿,孤苦无依地游荡在天堂和地狱的边缘,毁灭生的同时,也在拷问生的意义。他们容颜超众,青春永驻,而且永生不死,举手投足散发出不可思议的魅力,令众生极度恐惧的同时,也纷纷为之倾倒。
这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种族,就是吸血鬼(Varmpire)。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剧本来表达对吸血鬼即向往又恐惧的心情,如拜伦的《吸血鬼》(1816年),科勒律支的《克里斯特贝尔》,济慈的《无情的美人》、《拉弥亚》……就连大仲马、狄更斯这样的大家也写过相关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19世纪的布莱姆斯托克创作的《德库拉》。
1484年,多明我会的两个修士Jakob Sprenger和Heinrich Kramer编写的《巫术之密》,被教皇英诺森特八世(I rmoce rltⅧ)批准出版。这是人类历史上,基督教会第一次承认神怪力量的存在。
与此同时,天主教廷宗教对吸血鬼大肆进行捕杀。虽然吸血鬼拥有异常的功能,超凡的本领,但是任何一名吸血鬼都无法同时阻挡千百名凡人的合作威胁。人定胜天!团结就是力量!曾经一度,吸血鬼的生存陷入空前危机。为了应付恶劣的局势,1514年7月8日,几个吸血鬼氏族(约为第六代至第八代)进行结盟,于是产生了密党盟派(Carnarilia)。密党盟派是由七个氏族所组成的盟派,也是至今吸血鬼社会中较大的盟派。密党盟派刚创立的时候,就立下了六道严格的戒律传统(Six Traditions),要求盟派中的后世吸血鬼永远遵行。整个戒律传统的最高宗旨,就是规定吸血鬼必须隐匿于人类社会中,绝对不得暴露身份,以免导致吸血鬼种族生存的危机,这就是“避世”戒条的由来。
随着科学的发展,愚蠢的人们自认为掌握了一切道理,他们开始摒弃他们的信仰,肆意涂抹着自己的灵魂,把吸血鬼的存在视为荒诞不经的传说。然而,与这种愚蠢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吸血鬼族群却一如既往地潜伏在城市的暗角,做他们要做的事,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人类最大的蔑视和无声的反抗。人们请千万不要轻视,更不要忽视,数千年后的今天,吸血鬼的血脉已经传承到第13代至第15代了。
一直以来,由于吸血鬼族群的戒律和他们的自我控制,使得人类从来无法深入地了解他们。今天,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一起掀起罩在吸血鬼脸上的神秘面纱,走进他们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