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放下刹那花开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町原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书体排版美观,制作精美,插图为中国古典图绘精品,收藏价值也很高。

内容推荐

什么是幸福?没有烦恼的自在。都市人于感情里糊涂,生活中忙碌,职场中沉浮,人生中迷茫,皆因放不下那颗“执著”心。

放下偏见,我们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修禅需要看透因果,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放下无明我执,就是让我们认识世界。放下自我偏见,就是承认自己与众不同。放下爱恨情仇,就是让自己享受人生。放下生老病死,就是让自己活在当下。

放下,你将解脱烦恼,享受自在人生。

放下,你将快乐淡定,心灵刹那花开。

本书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

目录

自序:其实没什么东西可以放下

生活篇

 认识生活

 你要成为谁

 六根

 烦恼源自欲望

 快乐的妙诀

 尝试做个“放荡女”

 女人得会闲

 勇敢一点

 粥里的生活

 敌乎?友乎?

 怀疑的力量

 淑女爱财,取之有道

 你的杯子满了吗?

 舍?得

 拥有

情感篇

 爱的对话

 爱的秘密

 爱的享受

 爱的永恒

 不要为爱所羁

 不要为恨所绊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爱的疗愈力

 家庭是港湾还是包袱?

 爱恨总在一线间

 爱身边人

工作篇

 我为什么而工作

 我为谁而工作

 谁是老板

 谁是员工

 忙等于心死

 碌碌无为为哪般

 淡定面对职场黑哨

 如何做一个职场的常胜将军

 正视自己

 别让固执成为我们的墓铭志

 工作就是工作

 让工作充满乐趣

人生篇

 人生可以俗一点

 留住快乐的记忆

 淡定,淡定

 生于无,死于无

 放下的命运

 失败的美

 不要进入风景

 花不为路人开

 放下自己,放下对手

 “得”是牢笼

结语:生活之禅在于生活

试读章节

勇敢一点

慧可大师,俗姓姬,名神光,虎牢人。遍游各地讲堂,学习大小乘佛教教义。经过多年的学习,神光虽然对经教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个人的生死大事对他来说仍然是个谜。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打坐,希望能够借禅定的力量解决生死问题,可是这样过了八年他也没有得到结果。师傅告诉他说:“你去少林寺,在那里面壁的达摩大师才是度你的师傅。”

神光来到达摩大师面壁的地方,朝夕承侍。开始,达摩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神光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不断地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就这样,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待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年腊月初九的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并下起了鹅毛大雪。神光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天快亮的时候,积雪居然没过了他的膝盖。

这时,达摩大师才慢慢地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心生怜悯地问道:“你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慧可禅师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请和尚慈悲,为我开示佛法的机要。”达摩道:“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能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大乘佛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我会等到天降红雪才能将佛法机要传给你。”

听了祖师的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决心,神光暗中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在祖师的面前。顿时鲜血喷空,染红了纷飞的雪花,红雪悠悠地飘落在地。

达摩被神光的虔诚所感动,知道他是个法器,于是说:“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求法,必定能成。”

达摩于是将神光的名字改为慧可。

达摩说:“现在,你要我为你做什么?”

慧可说:“我的心不安,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说:“你将心拿来,我为你安心。”

慧可沉吟了好久,回答道:“可是,我找不到心在哪里。”

于是达摩回答道:“我已经将你的心安好了。”

慧可听了达摩的话,当即豁然大悟。原来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可得,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不安”可安,安与不安,全是妄想。

慧可禅师开悟后,继续留在达摩祖师的身边,时间长达六年之久,后继承了祖师的衣钵,成为禅宗的二祖。

我们无须去断臂求师。自从我修禅以来,身边就有着许多的女性朋友,她们的迷茫、不知所措和她们面对情爱的苦、面对工作的烦、面对家庭的躁,总会跟我不停地倾诉。而我在她们的故事里,倾听的何尝不是一种禅呢?男女有别,男人喜欢把一切都藏起来,从这方面看来,女性对生命的各种不如意和倾诉,其实也是对生命、对自我的各种不满足的一种勇敢面对!一个人,连这个真实的世界和自我都不敢面对,对人生所遇到的各种苦难、幸福、挫折、突破都不敢面对的话,怎能做到真正地认识自我和人生呢?女孩面对人生的各种事物的坦白,是男人不具备的。

曾经,有一个女性朋友,在重庆的一家杂志社工作。她由于工作关系去了一趟西藏,对西藏的美赞叹不已。后来回到重庆,她跟我约稿,我写了一个上海女孩如何放弃上海的一切而来到拉萨生活的故事,她略有感触。后来,她也跟我抱怨起杂志社工作的苦和累,我就对她说,辞职吧,去西藏。她惊讶于我的“怂恿”。我说,你既然工作得不开心,为何还赖在那里呢?她说了许多理由。我最后不得不捅破她的各种“借口”——其实,你就是恐惧而已。害怕辞职后失去太多东西,比如曾经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同事,那种每个月有薪水可以保证生活的安全感等等。“然而,这一切对于不快乐而言,有那么的熏要吗?你的辞职会让你的生活处于一种不安当巾,但是你不快乐的工作却让你的心灵处于一种不安当中。”我最后发短信跟她说,其实事情就是那么简单,我们总是在恐惧。我们在一个地方待得越久,就会对陌生变得更加恐惧。

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各种如意和不如意,勇敢地面对自我的各种优劣丑美,其实就是正确生活的第一步。

序言

禅宗无道,放下放下,才是我们所说的生活之禅在于生活的道理。生活的禅宗没有任何道可言,生活的禅宗唯一的道就在于我们的生活本身。

没有任何道是永恒不变的。因为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佛。而每一个佛却有着自己不同的心,和对这个世界不同的感悟。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任何一个人的禅宗之修,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忘记一切故事,忘记一切禅机话语,不要执著于这些,而是思考你的人生所经历的,你的生活所感悟的——这才是真正的禅宗所在。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霞蘑修辑,

他用落叶盖屋顶,结成草辱,以清水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采摘山中野果以充饥腹。

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边.见到一个修道老僧,好奇地向前问道:“你在此住多久了?”

佛窟禅师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

樵者好奇地再问道:“你一个人在此修行吗?”

佛窟禅师点头道:“丛林深山,一个人在此都已嫌多,还要多人何为?”

樵夫再问道:“你没有朋友吗?”

佛窟禅师以拍掌作声,好多虎豹由庵后而出,樵夫大惊,佛窟禅师速说莫怕,示意虎豹仍退庵后,禅师道:“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都是法侣。”

樵夫非常感动,自愿皈依作为弟子。佛窟对樵者扼要地指示佛法的心要,道:“汝今虽是凡夫,但非凡夫;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

樵者于言下契入,从此慕道者纷纷而来,翠屏岩上白云飘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鸟飞虫鸣,成为佛窟学的禅派。

一坐四十年,用普通的常识看,四十年是漫长的岁月,但进入永恒生命、已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则禅师,这只不过一瞬之间而已。在禅者的心中,一瞬间和四十年,并没有什么差距。

禅者的悟道中,他所悟的是没有时空的差距,没有人我的分别,没有动静的不同,没有生佛(众生与佛)的观念。

“虽是凡夫,但非凡夫之流”,因为人人有佛性。“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禅者悟道,不破坏另有建立,不坏万法,而已超越万法了。

当我们要相信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有相信的理由。当我们质疑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怀疑的理由。

修禅之路,更多的是源自于对生活的观察。

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就像这个故事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学佛法,却不得不依赖于佛法。这就像我们要攻破我们的盾一样,我们就必须要有一个矛。而这个矛呢?我们又通过什么来攻破呢?这就是一个死循环,一般人,又有几个可以禅破呢?

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够做到。”

白居易膺服,便施礼退下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关于禅宗的书籍,我们也可以上网看到关于禅宗,关于如何修心养性的秘诀,也有许多朋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不暴躁不烦恼的方法。在城市中,各种减压的方式也许很多。就如白居易一样,我们寻求了那么多的方法,这个专家说要多喝水,那个专家说要多吃素,但是问题是,我们理解一个方法很容易,认识一种生活方式也很容易,但又有几个可以真正做得到呢?

人生的快乐,源自于放下,可是又有几个人真的可以放得下呢?十二因缘,一环扣一环,放下生老病死容易,放下爱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所以,生活之禅在于生活,禅宗之禅在于修行——读万卷书,还是要行千里路。

如果我们对生活有足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的话,我们不需要放下什么,就已经收获了很多人生感悟。至于结果如何,那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这一生,去努力了,去尝试了,也体验到了人生的各种喜怒哀乐。

应该放下什么,不应该放下什么,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

佛陀辛苦说法,开愚度众几十年,但到最后他却告诉自己的学生,他什么也没有说,让他的学生们忘记他说的话,在“过河”之后,千万不可再背着他这只“船筏”走路。要学会放弃,要轻装前行。

佛门称外道为梵志。有一个名叫黑氏的仙人,运用神力,双手举着合欢花和梧桐花来供养佛。

释迦牟尼佛说:“放下吧。”黑氏梵志放下了左手的一枝花。

释迦牟尼佛又说:“放下吧。”黑氏梵志又放下了右手的一枝花。

释迦牟尼佛还是对他说:“放下吧。”

梵志说:“世尊,我已经两手空空,您还要我放下什么?”

释迦牟尼佛对他说:“我不是要你放下你手中的花,而是要你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等到你没有什么可以放弃时,就进入了不生不死的境界了。”

梵志听完佛说的话,当即就悟到了无生法忍。

……

书评(媒体评论)

轻轻地放下烦恼,寻找最自在的自己。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于丹

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佛法的智慧,正是要让人在纷乱的现实世界中提得起、放得下,认清事实、止息烦恼。

——圣严法师

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对于功名富贵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贵里耗费;对于悲欢离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欢离合里挣扎;对于金钱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钱、名位、人情里打滚;甚至对是非放不下,对得失放不下,对善恶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恶、得失里面,不得安宁。

——星云大师

事实就是发生了的事,既然它发生了,我们就要尊重它,不去抗拒,或是心生嗔厌。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们要“接纳它,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这几句话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过着自在心安的日子。

——张德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1: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