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五种基本品质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注曰】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译文】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者是一体的。
【释评】道、德、仁、义、礼,本质上是一体的,都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天道即是自然,五者合一也正是人与自然的合一,即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人的所作所为要符合自然规律才行。这五者是天性更是人性,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儒、释、道三教以及其他用于治国强兵的思想体系,都将“道”与“德”作为改造世界的根本。老子说:“由于世风日下,导致人们距离天道原有的和谐与完美越来越远。人们丧失了天生的淳朴与自然。虚伪、伪装成了人们必备的道具。因而圣人才不得不使用‘道德’教育人们。当道德教育也无法起作用的时候,圣人只好提倡‘仁爱’。当世人的仁爱之心也渐渐淡薄的时候,就只能呼吁‘正义’的力量,当正义感也丧失殆尽之后,就不得不用法规性的‘礼制’来制约民众了。”
做人的五种基本品质
一个人具有道、德、仁、义、礼这五种品德,就可以了解国家兴衰的规律,明白成败的道理,时机合适时,就可以治世济民,建立功业。
因此,道、德、仁、义、礼,这五者是天道因时势的变化而权变使用的结果,只不过是一而为五、五而为一的不同解释而已。
道、德、仁、义、礼这五者,由高到低代表了天道的演化,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虽然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天道越来越向低等级演化,人与人之间功利心越来越大,但只要我们能遵守好“礼”这一级别,就能够创造美好的社会。
经典故事赏析
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中华上古文化之大成。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区影响深远。
孔子上承天道广播德行,建立了以“仁”、“礼”为基础的儒家思想。他主张“德治”或“礼治”的治国方略,即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这体现了孔子的人道精神和礼制精神。“仁者爱人”,爱是人类最高的主旨,从古至今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适用。而秩序和制度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所推崇的“仁爱”和“秩序”精神正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所谓的“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也是一种道德标杆,就像一杆天平一样,衡量着是非曲直。而所谓的“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对待“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往往把“义”摆在首要地位。
孔子是华夏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集道、德、仁、义、礼于一身的圣人。他身上的伟大品格值得我们后人瞻仰和学习。
苛政猛于虎
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路过泰山旁边,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于是让子路过去询问。
子路问:“从您的哭声里听出好像有许多伤心的事。”
妇女回答:“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如今我的儿子也死于虎口了。”
孔子上前不解地问:“那你们一家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P2-4
追《素书》之根源,我们还得从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深隐士(黄石公)说起。黄石公,秦汉时期人,生于公元前292年,卒于公元前195年,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对神学和天文地理也有深入的了解。《史记·留侯世家》中说,黄石公为了躲避秦世的战乱,隐居东海下邳。他强然隐居起来,但心系国家、百姓,为了能安定国家、百姓,他将自己的才能、抱负融入平生所学编写成书,为后世人统军用兵、治理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方法。
而张良未遇黄石公之前,原本只是个有勇无谋、意气用事的江湖人士(秦始皇二十九年,张良和一名大力士潜伏在博浪沙这个地方,寻机刺秦。遗憾的是由于距离太远,没能成功,却要亡命天涯)。然而一次特殊的“圯桥相遇”,在张良是邂逅,在黄石公却是预谋。黄石公故意将鞋抛于桥下,令张良捡鞋又穿鞋,还算是“孺子可教矣”,并将一卷书(《素书》)递给了他,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矣。”张良揭开了《素书》,获得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法宝——唯有“忍”,才有好处!
后来事实证明,奇书《素书》助张良兴刘灭项,功成身退,全得益于“忍”字。勾践忍下了被俘的屈辱,卧薪尝胆得以灭掉吴国;韩信忍受了胯下之辱,最后成为一代赫赫有名的大将;苏武忍辱负重在北海放羊,十九年之后得以回到家乡。可见,“忍”是因为一个人有博大的心胸,能承载下宽宏的道义,“忍”是提升一个人心性的关键。
由张良得《素书》后的彻底改变,可见《素书》具有人间极高妙的智慧,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操控性。但凡一个有心性的人,熟读此书并活学活用,定能使自己的心智大开,事业蒸蒸日上。
这部奇书只有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但每句话内蕴深邃。鉴此,在编辑出版这部古籍时,特意为每句话取用一个通俗易懂的小标题,采取逐句翻译的方式,完全从大众阅读的角度,深度挖掘、剖析每一句话的真正内涵。同时为了加深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围绕《素书》的每个核心观点穿插了精彩的历史典故,并采用精美、丰富的手绘图解形式,在使读者对人生的至深谋略能够透彻理解的同时,为其揭示出做人的道理,就如这一纸素绢,用五个字表达即“道、德、仁、义、礼”。正如《素书》所记载:“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无论何人,其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五个字的正确把握上。
今日,我们有幸领略到该书的至高谋略。即使是普通人读了之后,也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希望每位读者在读完《素书》后,其心智得到飞越式成长。
中国谋略第一书,智慧之禁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操典。读此书可为帝王者师。张良,得隐士黄石公所传《素书》,用之,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书中语言高度精炼,字字珠玑,句句名言。书中对人性把握精准独到,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对谋略点评恰到好处。参透书中道理,肯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图解素书(全方位图解美绘版)》由唐译编著。
《素书》是一部古籍,共一百三十二句,且每句话内蕴深邃。唐译编著的《图解素书(全方位图解美绘版)》为每句话取用一个通俗易懂的小标题,采取逐句翻译的方式,从大众读者的阅读角度,深度挖掘、剖析每一句话的真正内涵。同时,为加深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围绕《素书》的每个核心观点穿插了精彩的“经典故事赏析”,并采用精美的手绘图解形式,揭示做人的道理,帮助读者透彻理解人生的至深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