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心理问题到心理优势(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治疗笔记幸福直通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作者 于洛生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秘密。关于人类心灵梦魇的秘密。

抑郁症、焦虑症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在患者的心灵世界里发生了什么?极度难受的身体感觉与不安情绪该如何缓解?是否还能恢复以往的思考能力?

于洛生所著的这本《从心理问题到心理优势(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治疗笔记幸福直通车)》是一个康复20年从未复发的抑郁症患者精心书写的心理治疗笔记。

道理并不复杂,所有的谜题终有答案。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执着探寻心灵光源的生命足迹。

于洛生所著的这本《从心理问题到心理优势(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治疗笔记幸福直通车)》不同于那些年我们食过的心灵鸡汤,它是一份详实、细腻、具有生命温度的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原原本本地写出了自己的治疗过程,黑夜汹涌而来,夺去了他心灵的生命,带走了他的浪漫和智慧。在许多个暗潮涌动的夜里,蜕变为一个心灵的探路者,与姐姐一起探索出了“话疗”的治疗方法,成功地实现了“自救”。将走向人心的嶙峋歧路化为一条林荫路,并且将此方法惠及他人,成为“救人”的心灵医生。这本书不仅是抑郁症患者治疗方法的总结,在他探索的足迹里渗透了个体生命的疼痛、思索以及感悟,既有方法论的严谨又具有杂感随笔的亲和力。

成功的心理治疗会让阳光重新洒在你的生命里,让你发现真正的自己,认识这个世界。即便看到的都是暗影,也深信有光才有影,它藏匿在那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光。此时你便会进入极好的思维状态,从而实现从心理问题到心理优势的转变。

目录

第一部分 从心理问题到心理优势

 一、不要忽视心理问题

 二、与药物相伴的六年

 三、我的心理治疗曙光——自由联想法

 四、疏散痛苦情绪的迷雾

 五、藏匿于心灵深处的原始之梦

 六、最后一场大雪过后就是春天

 七、驶向心灵的灯塔

第二部分 人脑计算机自检扫描

 一、大脑皮层上的“梦工厂”

 二、提线木偶——愚人生命中的悲哀

 三、心理疗法的一般步骤

 四、机械自助调节的使用说明书

第三部分 心理谜案探索

 一、我总是听到亲人们的呼唤

 二、那个摇头唱歌的神秘女人

 三、天上地下无所不在的魔眼

 四、被性梦缠绕的纯洁女白领

 五、三毛:那棵在台北枯萎的仙人掌

 六、顾城:迷失在梦魇中的童话诗人

 七、在愤怒中奔跑的绝望少妇

 八、为偷窃强迫症而苦恼的博士

 九、少年哈奇和“9·11”英雄

后记 姐姐寄语

试读章节

一、不要忽视心理问题

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到心理疾病爆发,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累积的过程。让人困扰的心理问题千奇百怪,从最普通的学习或工作压力,到很常见的性烦恼(手淫或者性念头诱发)以及洁癖焦虑。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不一样,甚至怪异得难以启齿,但往往都是先经历一段长期的压抑,在某一天突然爆发,突然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对环境失去真实感,不由自主紧张焦虑,从此陷入痛苦不安的境地,还会出现身体上的各种不舒服。因此,预防心理疾病最好从心理问题的萌芽开始。

如果从记忆的库房中挑选一件最令我自豪的往事,那无疑是初三参加全国数学联赛时获得了本赛区(包括周围市县)第一名。从小到大参加的数学竞赛我几乎都是第一,还记得参加学校的选拔赛,老师上课前喜滋滋地说,咱班那谁谁考了满分,后来我知道第二名的成绩才是及格。这种经历让我知道自己比大多数人多了那么一点点的天赋,也带给我自信,但我觉得患抑郁症也与此有些关系,那时仗着身体好,熬夜啃数学难题,困了就喝浓茶水提神,简直就像是在自虐,过度疲劳自己也没有在意。

另一个诱因是一个不快乐的经历,如果从大人角度来看那或许是一件无所谓的小事,但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初中生来说,他的自尊心特别强,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当时发生的那件事刺激到了我。

那是在初二的时候,我是班级的学习委员,老师交给我一项收学习资料费的任务,上午收了一大堆零钱,当时自己太单纯了,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坏人,因为衣服上的口袋很浅担心会弄丢了,所以中午将钱放在书桌里没有带回家,下午上学时竟然发现钱没了!当时那对于我家也不是一笔小钱啊!突然间我被吓懵了!

我跌跌撞撞地跑去报告老师,老师不仅没有注意保护我的自尊心,也没有注意保护其他同学的自尊心,我还记得她像个侦探似的皱着眉头说,这钱一定是咱班同学偷的,我一定能查出来,现在赶紧承认还不晚,她又报警又搜查,每个同学都被她搜了身,有几个中午在教室呆过的同学成为重点怀疑对象,被她单独叫出去询问,不知道她问了什么,回来时所有人都哭得稀里哗啦,一直折腾到很晚才放学。因为我自己的疏忽,让所有同学都受到了伤害。

那个下午我因为内疚流的眼泪,比这一辈子所有的眼泪加起来还要多,事实上当我现在敲下这段回忆的文字,重新回忆那段经历时,我的手从温热变得冰凉,开始冒出冷汗。时隔二十多年,那段少年经历对于我已经毫无意义,就像上辈子的事,按理说我应该不在意了,然而记忆的威力依然那样强大,我最内疚的是有位女同学似乎也受到这件事的影响,当时她被老师单独询问后哭得很厉害,后来状态变得很不好,毕业后再没有联系,衷心希望她平安。

在那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一上学我就不自主地想起那件事,心事重重,在学校里再也无法高兴起来,但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心理会出现什么问题,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是抑郁症或焦虑症,只是觉得压抑感越来越沉重,甚至有时觉得喘不过气,唯一的希望是熬过去,等中考毕业离开这个环境就解脱了。

在这样的心境下参加数学竞赛,然后马上面临中考,必须考上市重点高中,将来才有机会考个好大学,拥有光明的前途。这样学习压力骤然增大,需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很多,在学校里压抑和疲劳相互促进,我感到自己很累,不能放松不得休息,脑子转得停不下来,我预感到这样下去自己要出事,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心理问题就这样积累着,量变都会引起质变吗?我存着侥幸心理,但就在临近中考前的一个多月,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那应该是在五月份,春天里暖意融融,树木葱葱,天空晴朗,我坐在教室里上课,比往常心里更乱,真是觉得受不了了,但也不能跟别人说,就在麻木忍受的时候,脑海中突然“嗡”了一下,我一瞬间意识模糊,仿佛某根神经断裂了,所有的感觉都变了!

教室里熙熙攘攘,非常不真实,同学们仿佛都在演戏一样,老师讲课的声音变得虚无缥缈,朦朦胧胧听不真切,就像耳朵里塞了一团棉花。蓦然间周围环境如此虚假,被分隔成两个世界,我自己仿佛成了局外人,始终不能融入进去。

我就像一个脱落的齿轮,跟不上别人的节奏,再不能与时间咬合。所有疲惫懈怠的感觉全都涌来,我的注意力变得涣散,再也无法集中,心变得飘飘悠悠的,烦躁得像有一把火在烧,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突然没了方向感和时间感,很恐怖、很迷茫。

那一天是我人生的分水岭。从那以后我变了,再也变不回原来的自己,连自己都感到陌生,就像有另外一个人强占了我的内心。我无法维持大脑的清醒,心情就像沸腾的水,翻滚着杂念的水花,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让它平静下来;这也让我失去了学习能力,头脑中颤抖不安,它们打断逻辑运算,干扰我的注意力,使我无法理解新的知识。

我的精神变得恍惚,经常发生错觉,有一个经历印象深刻,那次是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我随着人流回到教学楼,可是稀里糊涂走错了楼层,进了楼下那间教室,我坐在别人的位置上浑然不觉,看见周围投来陌生且诧异的目光,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一个人也不认识呢?直到老师喊上课,我才蓦然醒晤,羞愧难当地跑了出来。

因为以前学习底子好,尽管神志不清,我的中考成绩还是不错,以全市前二十名的成绩考进一所市重点高中。这倒也符合预期,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告诉自己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暑假,让自己好好休息,好好放松享受生活,把不佳的状态扭转过来!

可是好像有什么种子已经在我心里扎根,无法去除了。那种不安、焦虑和难受,无论怎样休息都伴随着我,变得无法摆脱了!我突然特别害怕!它们影响我的思维、睡眠和食欲,让我时时刻刻都感到不适,而我的自我调节对它们却无能为力,这可怎么办?我怎样才能好起来,恢复那个原来的自我?我会不会永远被这团混乱给困住?

P2-5

序言

比防癌更急迫的是防抑郁

我是《从心理问题到心理优势》的责任编辑,希望这本书你们能够喜欢,并来信提出宝贵意见。

这是一个非常悲惨的故事,但是结局是好的。

《从心理问题到心理优势》的作者曾经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孩子,虽然是数学竞赛第一名的文理全优尖子生,但是,却不幸患上抑郁症。以至于对中学生影响重大的中考,必须吃下三片镇静药才能走进考场。即使这样,他中考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位列全市前20名,考取了当地最好的高中……但是,因为抑郁症他没能完成中学学业,更别奢谈高考……他的妈妈在他休学四年后,逼他回学校保住学籍,绝望中他跳楼自杀,受重伤全身打石膏,终于保住了命,悔恨不及的妈妈从此每天晚上都要从床上重重摔下来多次才能入睡……抑郁症给他本人和家庭带来的苦痛,让我读后手脚冰凉、唇齿生寒。

幸运的是,作者于洛生目前早已彻底摆脱了对药物的依赖,康复20多年从未复发,治疗过程非常成功。他成功康复之后,创作了很多诗歌,比如《情缘》《送别》,并被闪客朋友制作成FLASH动画,多次荣登各大动画网站的头条,观众很多,成为小有名气的诗人。

这本书两年前计划出版的时候我很犹豫,有几个抑郁症患者呢?这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吧?没什么人需要看这种书吧?

不到两年后的今天,书刚开始征订,周围就涌出无数人来咨询、要书,似乎一夜之间,每个人的周围都至少有一个亲友得了抑郁症,急需找到治疗方法,这让我们不再回避抑郁症。

抑郁症即将是人类健康第二杀手,而它实际上已经是威胁青少年健康的第一杀手。但是,我们对于抑郁症的警觉性却远远与它的危险性不相匹配。

我们现在对抑郁症的态度,与20年前我们对癌症的态度很相似,那时候没有人像今天这样防癌抗癌,大家都把癌症当做奇闻异事来对待,觉得与自己无关,而现在不同了,癌症几乎成了常见病的一种。

抑郁症比癌症离我们更近,它的痛苦比癌症也更甚,但是,我们对它的警惕心却远远不如癌症。这是让我非常担忧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读完这本书有以下几点体会,在此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分享。

1。抑郁症的心灵病毒也是有潜伏期的。引发于洛生重度抑郁的“心灵病毒”(诱因)是很多年后与姐姐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才回忆起来的。而在遭遇病毒侵袭的当时,年少的于洛生及其家人,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以为自己扛扛就过去了,以为好好学习,把学习搞好就行了,不要再想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好的,一定会过去的。但是不然,病毒表面上貌似没事,其实已经深深地潜伏下来了……

2。我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非常难受的事情,一般认为应该抑制、忍住,然后转移,想开点就没事了,或者用努力工作和学习替代。其实不然,这样很容易留下后遗症,或者让抑郁病毒潜伏下来。这本书让我明白,直面它、宣泄掉,才能彻底根治抑郁病毒,使其不比防癌更急迫的是防抑郁再复发。

3。不要对别人制造伤痕记忆,善待每个人,也不要在自己心中留下伤痕记忆,善待自己。

4。不要总是问家人工作成绩如何,工资多不多,挣钱多不多,要多问他们,工作开心不开心,喜欢不喜欢?不要总是问孩子上课听讲了吗?考试得了多少分?受到老师表扬了没有?获了什么奖?和别人比如何如何?要多问他们,在学校开心吗?今天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5。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宣泄掉,书中的方法虽然是抑郁症治疗的成功记录,但是,也可以推广及他人,包括我自己,不要让任何不愉快的记忆深埋在你的内心。

6。最后这点最重要,虽然现在众多名人明星自杀,周围还有许多痛苦经年无法摆脱药物的抑郁症亲友们,让我们感到抑郁症让人类那样的无奈,似乎亿万身家也不能治愈,但是,这个普通的作者,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尽管很难,但是,你真的可以做到……

最后,祝朋友们开心幸福每一天!

张立红

后记

姐姐的寄语

时常想起20多年前的几个场景:当登上山顶,向远处望去,山峦起伏,绿意葱葱,让人心旷神怡;当走进学校,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求知的目光,感到当一名教师是多么充实,多么伟大;而当回到家里,看到畏缩在角落里的弟弟,满脸愁容的妈妈,我的心里便压抑得透不过气来。

可以说这是我20多年前生活的真实写照。

开始以为弟弟没什么病,不愿意上学,在家呆一段时间就好了,可是后来毛病越来越多,去医院也解决不了问题,我开始到阅览室、图书馆查找资料,了解这种病是怎么回事。

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日本的一名中学生,怕光,把自己关在黑屋里不敢出来,一次家人带他去北海道,一下飞机,眼前白茫茫的、银光闪闪的雪地,把他惊得一身冷汗,从此他怕光的毛病好了,后来有幸接触了宣泄心理疗法,认识到敞开心扉,不回避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是我尝试给弟弟做心理治疗,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搜索着、触碰着记忆的点点滴滴,一遍遍地重复、一遍遍地整理、一遍遍地暗示,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终于看到了希望,弟弟的毛病越来越少了,最后终于走出了家门,融入了社会。

记得以前有一次我问爸爸,找算命的先生给弟弟看病,不知道有没有用?爸爸说:“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时的处境真是穷途末路、山穷水尽,现在回想起来,那么多年真是不容易,又是什么使我们柳暗花明的呢?是弟弟顽强的求生欲望,执着的拼搏精神;是家人的精心照顾、精心呵护;是图书资料让我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受到了启发,开阔了视野,找到了方法;是敢于探索不畏困难的勇气……

得知我弟弟于洛生写的书即将出版,心里特别高兴,喜悦激动之情无以言表。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写怎样与病魔战斗的故事,更主要的是想告诉人们有这样一种方法,可以治疗心理疾病。但愿有心理问题的朋友能受到启发,能早日康复。最后祝愿所有朋友、读者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姐姐:于霜秋

2014年3月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8: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