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用语言来充分表达,又不能靠书写文字来表达,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无论画的好坏,成人都应该首先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们所要讲述的内容。
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这种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培养获得的能力。一岁的时候获得岁的能力,两岁的时候获得两岁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具备与年龄相应的能力的时候,绘画的能力也会自然地表现出来。这时候对成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是欣喜地守护孩子的这种能力,为孩子创造绘画活动的环境与氛围。
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等孩子过了九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在这之前教孩子画画,是拔苗助长,反而会毁掉孩子的天资。
画画对孩子有那么重要吗?
孩子的画应该如何看?怎样引导?
要不要让孩子去上绘画培训班?
如何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该书是日本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画家鸟居昭美的经典著作。作者在幼教领域积累了五十余年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结合典型案例,通过朴实亲切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孩子自然绘画所隐藏的宝贵信息,帮助父母正确认识孩子的绘画作品以及孩子作品背后所蕴涵的价值和意义,从儿童心理和生理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指导成人真正了解孩子涂鸦的内在需求,以及如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从而使教育者避免走入误区。书中还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涂鸦表达的特点进行系统归纳和点评,并对父母和老师提出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非常实用,是0—9岁孩子父母和老师们的必备用书。
本书曾于2001年引进中国出版,当时的书名叫《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受到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父母们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推崇,一直在网上口碑相传至今。漓江版的最新译本为作者2010年的最新修订版。
前言
第一章 讲给妈妈们的绘画入门讲座
讲座一 你是否在“听”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和成人的画不一样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不同年龄阶段的“听”画方法
讲座二 你是否希望孩子画得像?
绘画也会长蛀牙?
为什么非要教孩子画形象?
教了画形象会有什么后景?
和小伙伴在一起,就能画起来
已经教了形象怎么办?
讲座三 你是否讨厌孩子弄得很脏?
绘画就是要弄得很脏
与水和沙子相伴成长
讲座四 你是否从孩子的绘画判断他的性格?
过分在乎孩子在绘画中使用的颜色和形象
任何颜色,一种就够
讲座五你是否和孩子一起做快乐体验
想画什么样的画?
创造美好的回忆
第二章 孩子就是画这样的画长大的
一岁
一岁左右,绘画从手会淘气开始
第一次的绘画作品
让孩子多爬行,对绘画有帮助
一岁半前,通过手的往返运动涂鸦
像半圆形弧线的画
一岁半以后,从大的连续圆圈到小的
连续圆圈
连续的圆圈
也画小的连续圆圈
儿童画廊
一岁儿童绘画要点摘要
绘画用具
如果教过画形象
两岁
两岁半前,圆圈开始封口
用指尖来抓
有意识地看
圆圈封口了
两岁半后,开始对画加以解释说明
“我要……”“我想……”的萌芽
用语言对线条进行解释说明
变化的解释说明
儿童画廊
两岁儿童绘画要点摘要
绘画用具
如景教过画形象
三岁
三岁半前,有目的地动手画画
自始至终给画赋予同样的意义
三岁半后,用许多圆讲述
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三岁儿童
向有内容的画发展
“头部人像”登场
孩子特有的拟人化表现手法
儿童画廊
三岁儿童绘画要点摘要
绘画用具
如果教过画形象
四岁
四岁前后,孩子凭印象画画
从头部人像到头足人像
凭自己的印象画画
印象深刻的画得大
四岁半后的画,看起亲就像商品目录
一样杂乱无章
排列事物的罗列表达形式
用同一画面表达时问流逝
儿童画廊
四岁儿童绘画要点摘要
绘画用具
如果教过画形象
五岁
五岁前后,能画出有序排列的事物形象
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及形象
按照兴趣来画画
五岁半后,用基底线表达关系
基底线的登场
儿童画廊
五岁儿童绘画要点摘要
绘画用具
如果教过画形象
六岁
六岁,把事物沿着基底线并列画出
事物按顺序整齐排列
能画出图案纹饰的六岁
儿童画廊
七八岁
开始对成人和孩子的社会有所认识
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
画人物肖像
儿童画廊
九岁
九岁开始画大人的画
进入视觉写实主义时代
六至九岁儿童的绘画要点摘要
绘画用具
如果教过画形象
第三章 关于绘画的问与答
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会使用和形象相符台的颜色?
孩子用两手同时画画,需要纠正吗?
孩子不喜欢坐着画,而喜欢站着在墙上贴的纸上画,这样好吗?
孩子从几岁开始能够分清颜色?
孩子总是喜欢重叠、反复地涂颜色怎么办?
孩子不喜欢画画,想写字怎么办?
由于乱画而被斥责,从此讨厌画画怎么办?
孩子总是央求我给他画,自己却不想画,我可以给他画吗?
孩子不喜欢画画,怎样才能让孩子愿画呢?
孩子只画绘画歌,这样行吗?
孩子喜欢模仿朋友的画,对此我很担心。
孩子总是在画点点,是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表现吗?
为什么孩子喜欢填色画?
我想让孩子去绘画班上课。
孩子总是画洋娃娃,怎样才能让她画出生动的画来?
孩子画完汽车后剪下来拿着玩,这样做好吗?
后记
婴儿通过哭、抖动身体或者笑来表达高兴或不高兴。
母亲通过观察婴儿的反应来分析原因,了解婴儿的心情。比如,孩子哭了,妈妈就想是不是尿布湿了,该换尿布了;如果婴儿笑眯眯的,妈妈就认为他吃饱了,等等。
对于“哭”这一婴儿的表达方式,大概没有一个父母把它的好坏作为一个问题来考虑过吧。肯定不会有父母这样说:“如果再用那样糟糕的哭法儿,就不给你奶吃!”更不会有父母这样担心:“这个孩子用这种方式哭,是不是性格上有问题啊!”
然而,对于绘画,父母们却用好坏来评价,甚至上升到心理分析,试图通过画来判断孩子的性格。但是,孩子的画和婴儿的哭是一样的,仅仅是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
孩子不能用语言来充分表达,又不能靠书写文字来表达,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无论画的好坏,成人都应该首先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们所要讲述的内容。
所以,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就是这个意思。更准确地说,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够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被“听”,被理解了,就有了表达的乐趣。因此,对于孩子的画,作为母亲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去“听”,去了解,去感受!
不同年龄阶段的“听”画方法
从出生到三四岁的几年中,孩子的身心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在这短短几年中几乎浓缩体现了人类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历史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我们同样可以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看到这些历史发展的足迹。
原本像猴子一样随意涂鸦的孩子,开始给圆或线赋予意义,从而获得语言,最后甚至只凭印象去绘画。孩子一个一个地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就能够画出人类用于表达的画。而且,随着这个发展过程,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也随之变化。我绝对不赞成那种无视孩子的发展过程,迫使他们超越自己成长过程的做法!同时,就像不同年龄的孩子画出的是不同的画一样,不同年龄的孩子也需要不同的鼓励方式。
“听画”的方式方法也根据年龄有所不同。如果是二至三岁的孩子,就问他“这是什么”,要听他给他所画的东西赋予的意思。到了四岁以后,就要问“他们在做什么”,要听听他的画里故事的内容。
但是希望家长注意,我们一说“画是用来听的”,妈妈也好,保姆也好,容易变得过于热心,喋喋不休地去询问孩子。我们的原则是,在孩子专心画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发问。而当孩子画完了拿给你看时,或者画得有些厌烦,暂时告一段落时,再去问问他也就足够了。P006-007
我们要怎样教孩子画画
李跃儿
经常有父母皱着眉头来问我:“该怎么教孩子画画?”听到这样的问题,一般我都不知该如何开口给他们讲“怎样教孩子画画”。
首先,孩子画画不是教的,其次,我们也不能教孩子什么。但是不教,孩子怎么会画呢?这是家长问的又一个问题。如果我要站在那里给提问的家长讲清楚“不教孩子怎么会画画”,就要从孩子的发展规律、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绘画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等等许多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这不是通过站着聊天就能给一个人讲清楚的。
我还看到,孩子们在亲子班里拿着一张纸,用笔在上面认真地“乱涂”着,他们的爸爸妈妈站在两边,像两个保镖一样直愣愣地、面无表情地看着孩子。整整两个小时的亲子课,无论孩子做什么,他们的父母都是站在那里看着。
我问他们:“你们希望你们的孩子也这样站着看别人工作而自己不动手吗?”因为孩子会模仿他们的父母,以为人就是这样的。
他们的父母非常为难地朝我苦笑着说:“我们不会画画。”
我拿了一张纸给他们,告诉他们:“不会画也得画。”
可是,他们拿着笔在那里发愁,就是没办法把笔落在纸上。
我想,他们说的“不会画画”,可能就是不会画那种“很像的画”。比如,画一个人的脸,他最好还在笑着;画一个美丽的女人,她最好走在美丽的风景里……当我们想到要画这样的画时,我们的确会把自己愁倒,因为我们确实是不会画的。
但是,低头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从来不说“我不会画”。当他们拿到纸和笔之后,就会非常自信地画起来,这就是大师!他们心灵的语言通过他们的手臂,再通过他们的手,流淌到纸上,无论画什么,都是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问题是,很多父母却不会看这些大师的作品,他们往往会捺着性子说:“画得真好,画得真棒。”其实,他们心里在说:他还小嘛,才会这样乱涂,那就让他乱涂吧。这样想的同时,又在着急,怎样给他找到一个人,给他们那个爱画画的孩子教一教画画,让他不要再乱涂了。
很多父母都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个绘画天才——这不是因为他们看到孩子画的画是他们所喜欢的、令他们惊奇的,而是他们发现,他们的孩子在发疯地画画,却因为没人教,画得“不成体统”;他们也知道,人在发疯地做一件事情时,说明在那一方面是有天才的——但是天才也需要学习和培养啊,这怎么能让“天才”的家长不着急呢?!
这本书从儿童的发展规律来讲儿童的绘画,指导父母怎样帮助儿童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并教给父母如何看懂孩子的画;从孩子的涂鸦,到教父母怎样去倾听孩子的画,这是一条成熟的帮助孩子的道路,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运用的手段是绘画。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看一看这本书,想必读过这本书之后,父母们就不会再问“怎样教孩子画画”这样的问题了。 (李跃儿:著名教育专家、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曾入围“中国油画三百家”,后由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创办“李跃儿芭学园”(原名:李跃儿巴学园,幼儿园的真实场景曾被拍成电影《小人国》),著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等多部教育专著,CCTV少儿频道签约专家、多家知名媒体特聘专家,曾获得包括“中国民办幼儿教育十大杰出人物”等多项表彰。)
本书的特点是在研究了由妈妈们送来的孩子们在家里画的画的基础上,再根据这些画来回答妈妈们的问题。
我比较直率地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可能有语意过于严厉之处。但是,恳切地希望家长能汲取这本书有意义的地方,作为自己家庭教育的参考。如果家长对此更感兴趣的话,亦可顺便阅读本书的姊妹篇《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孩子的画如何看、怎么教》(漓江出版社即将出版该书的中文引进版)。
妈妈们指导孩子画画的方式和孩子的作品令我感受颇多。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点,大多数的妈妈在不断重复错误的过程中,在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的探索性艺术活动进行了过多的干涉。
人类的学名被称为homosapiens(智人)。作为智人,为了发育成长,孩子们遇到的第一项文化活动就是绘画。幼儿的绘画,是在创造性的造型艺术活动过程中,锤炼自己凭语言形成印象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判断的能力等等这些作为智人所必需的诸多能力。
家长对孩子艺术活动处处干涉,就等于摧毁了孩子作为人类最应该培养的创造力的萌芽。
第二点,现在大多数的妈妈在孤独地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得不在缺少游戏伙伴的环境下,孤独地度过幼年时期。这种情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人的存在具有社会性。如果缺少伙伴,为了成为人的学习就不能顺利进行。
在本书中,我们参考了许多孩子在幼儿园里画的画。孩子一个人在家画的画和在团体中有伙伴的陪伴下画出来的画有着巨大的不同。相信大家都能看出并为此惊讶不已吧。孩子在幼儿园里画的画之所以能这样好,一方面是得益于老师的集体培养,更主要的是幼儿园的环境能保证孩子有很多游戏伙伴,这种环境给孩子带来了更多的好处。建议妈妈们组成一些小团体,在朋友的家里举行一些小的聚会,以便给孩子创造一起玩耍的时间。
作为集体培养的成果,为我们提供孩子绘画作品的幼儿园有:京都市朱七幼儿园、西野山幼儿园、高知县土佐幼儿园、大方街中央幼儿园、滨松幼儿园、伊田幼儿园、佐贺街佐贺幼儿园。另外,高知县香我美街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亲子造型游戏教室(指导:鸟居昭美、淑子)为本书提供了照片等资料。
本书是由妇人生活社建议并企划、出版的,是一本专为父母们写的书。这次,承蒙大月书店再次印刷出版,对此我深表感谢。本书已经在中国、韩国等地被翻译出版,并引起邻近国家许多读者的关注。
另外,在这十年间,家庭虐待儿童的事件急剧增加。这说明,家庭教育在日益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在此,希望能通过孩子的绘画,参与家庭教育在美育与德育方面的再兴。
现行教育出现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面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教育者并没有本着近代教育思想的精神,坚持“人性的发挥”。反思依然存在于现行教育制度中的知识灌输、竞争主义、管理主义的同时,我们不能仅仅期待现行教育制度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儿童权利委员会的建议下有所改善,我建议要依靠我们每一个家庭的自净能力来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希望拙著能对教育改革尽绵薄之力。
在本书中文版二次出版之际,请再次让我在这里,对一直对我给予关照的出版社的诸位,以及社会各界帮助过我的人士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也真诚地遥谢中国的漓江出版社。期待读了这本书的妈妈们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鸟居昭美于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