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环境商机(得环境者得天下)
分类
作者 (日)青山周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日中环境业务今后将会向正规化和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今后两国贸易会迅速转变为环境合作,然后再进一步取得常态化的进展。今后中国的环境治理将逐步产业化,产业也将逐步环境化。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全球竞争中生存。

环境是贯穿世界贸易的大潮流。

内容推荐

环境居人类生活质量之首,得环境者得民心,得天下。地球环境如果达到无法净化的程度,人类将失去生存的根基。

环境问题的发生是政府政策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全球性环境危机要集中全人类的智慧予以解决。日中两国在环境合作方面有着良好的机制和前景,本书将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对日中两国未来的环境合作商机展开深入细致地分析阐述。

读者对象:政府、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研究者及社会各界人士。

目录

第1章 得环境者得中国

 学好汉语就能就业?

 不懂中国的官员们

 中国的政策变化

 环境产业结构政策

 中国环境时代的到来

 环境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

 “现在的中国最有趣”

第2章 “沉睡的市场”在觉醒

 日本环境技术在中国很有吸引力

 日本企业的行为模式

 中国环境商机空间巨大

第3章 为什么要在中国开展环境业务

 “超女”现象

 中国人的意识在迅速变化

 中国人的环境意识的提高是关键

 中国政府向环境发起挑战

 向“循环经济”发展

 中国将以循环经济为发展的目标

 中国正处于循环经济的“初级阶段”

 不断扩大的业务机会

 国际资源环境

 中国专家认可日本企业

 中国非常欢迎环境合作

 环境问题与中国威胁论没有关系

第4章 日本的“环境立国战略”

 奥田目标

 拜境立国

 经济产业省也要“环境立国”

 绿色援助计划

 国境线的变化

 先行于政府的企业全球化

 日本环境省的国际竞争力

 东亚共同的课题

 制定国际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规则

第5章 中国的环境危机

 中国的节能战略

 环境立国与曰本的对华战略

 环境的公共管理

第6章 中国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型

 环境与节能目标的“十一五”规划

 中国环境与能源存在的严重问题

 循环经济的启动

 节能政策的启动

 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不断扩大的节能活动

 日本企业的应对措施

 日本在“环境立国”战略中的作用

第7章 由两个空间形成的中国环境政策

 中国严重的环境与能源问题

 循环经济的构建

 中央政府中的相关部门

 政策的立案与实施中的两个空间

 两个空间与日本的合作

第8章 日本环境新价值

 向“环境协调型社会迈进”的中国

 不要污染中国!

 环境政策

 对中合作的经济产业省

 中国市场是“环保产品”的天下

 中国的“环境”品牌战略

 用“环境友好产品”改善日中关系

第9章 中国转向“环境协调型”发展战略

 中国是新兴的世界市场吗

 从选择时代开始

 通商和外资利用政策的转换

 对“世界垃圾箱”说:“不!”

 “环境协调型”政策

 中国对环境的综合治理

 因日本企业而改变的中国政策

 长效的环保节能措施

 日本的动向

 环境协调型EP

第10章 日中环境合作

 环境商机成立的要点

 环境商机的分类

 BtoB型业务的分类

 地球环境

 日本NGK的排气净化装置

 中国进入了环保产品时代

 日本企业的风险控制

后记

试读章节

随着在华业务的迅速扩大,企业中的中国本土人才非常稀缺。不仅是人才的缺少,在生产一线,中国的第一手信息也是绝对不够的。

前段时间召开了在华业务的职员和部长的开放式会议,会议邀请了10家公司,最终只有7家出席。中国部长有多位不在日本了,即使临时找一个负责中国业务的职员或部长,他们能待在日本的时间也不会很长。7名参加者中会汉语的有2至3人。当前的“中国通”都已在中国开展了业务。企业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录用、培养、配置人才。但是,如果是一个遥远的没有业务的市场上的职位,还是不被人们理解。

笔者所在的组织——日本经团联事务局会汉语的工作人员非常少。甚至自1946年旧经团联成立以来至今,去中国留过学的人除了笔者外再也没有其他人了。“中国时代”的到来已有很长时间了,但是年轻职员所期望的留学地仍然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英语圈。

在政府机关这种状况就更严重了。除了外务省,其他的政府部门的官员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2006年5月末能源厅公开发表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日本经团联也向综合能源调查会派去了几名委员,带回了即将公开发表的报告案,写着经济产业省准备以《亚洲·节能·项目》为题,在节能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其重点合作对象是成长显著的印度和中国。但是,图1所引用的中国节能数据资料竟是1992年的。实际上中国的节能法规是l997年制定的,实施是在第二年。于是我即刻与资源能源厅的综合政策课通了电话。

笔者说:“我正在看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主页,《中国节能法》的制定是在1997年11月,实施是在1998年1月。”报告书有误,这位负责人的面部表情可能已经失色了,他说:“报告计划今天公布,修改已经来不及了。”我说:“既然是公开发表,更应该保证内容的正确。你们如果没有看过报告书中介绍的法律,我告诉你地址。”透过对方的语气,我不禁想,政策课该不会连一个人都没有看过中国政府的网站吧?不,经济产业省中到底有多少人看过中国的节能法呢?在技术合作课的项目中,关于中国节能法数据资料的修改还是由笔者告诉课长的,大家可能不知道吧……

如果连对方国家的法律都不了解,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合作政策吗?

之后有一个机会与能源厅的节能·新能源部长一起演讲。我一看资料,有问题的地方已经悄悄改过来了。所谓“悄悄”,是说关于资料问题的修正部长上司全然不知。当然,感谢之辞也没听到。透过这件事,大概可以反映出日本政府效率的情况了吧。

P2-4

序言

从撰写《中国大商机——环境治理蓝、棕、绿》一书开始至2003年该书出版后,我一直在关注日中之间的环境合作。

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的环保节能合作及日本企业对中国环保市场的开发起始于日本经团联(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提出的“环境立国”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内容在第4章中将详细介绍。此前,日本政府的环保政策曾经受到公害时代的瓶颈制约,日本国内对环境问题的处理也曾停滞不前。

坦率地讲,政府的责任是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而环境问题位居生活质量之首,所以在日本国内,环境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方,环境问题终究都是由政府政策所导致的,政府应予以解决。同时,充分开发援助(ODA)(Official Derelopment Assistance,政府开发援助)应该是政府政策的基本点。

1992年的地球环境峰会使我们意识到,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如果说区域性公害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极端的做法或许在过去可以将污染转嫁到其他国家或区域。然而,当今的情况则不同了。目前所发生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使我们不可能将污染的环境从地球上全部转移走,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无以取代。如果地球环境最终到了无法净化的程度,人类将失去其存在的根基。

面对生存危机,没有哪个日本官员可以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保护好我的国民安全就是充分地履行了职责。全球性环境问题如果不能打破国界、不能集中人类的智慧予以解决,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就无法得到保障。这种观点牢牢地刻在了地球环境峰会与会者的脑海中。

从企业角度看,地球环境峰会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经团联作为日本企业的组织机构,在1991年(地球环境峰会前)已制定并公开发表了《地球环境宪章》。正因为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体现了企业的价值,所以企业公民行为的作用也在不断显现。事实上,在地球环境峰会后,跨国企业已开始注意到地球的环境问题。“治理环境”一词的意义由原来的对未来公害采取对策逐渐演变为对现实地球的贡献,以及积极提高企业作用和形象这一新的含义。企业关注环境问题并参与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活动,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现在不关注环境问题的企业经营者不能称其为合格的经营者。

企业对环境的积极作用,日本政府的反应则显得有些迟缓,在积极宣传日本企业如何对地球作出贡献方面也有些被动。为了树立积极的形象,日本政府提出了全球化环境对策,提议各国签订可能难以实现的《京都议定书》,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日本经历了公害时代的痛苦,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日本在进入环境发达国家的同时,却未得到相应的国际性评价。这与政府协调不力以及相关官员的环境意识薄弱等因素有关。有建议说日本政府应该以摆脱不利的国际形势为目标,以经济界为突破口向全世界强调环保理念并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就是2003年1月1日公开发表的《奥田理想》。

日本经团联的环境团长每天要与经济产业省、环境省的官员们在各种审议会以及自民党的内部会议中展开激烈的政策讨论。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即使此时在国内出台了最新的环境政策,提出了适当的环境标准,也不能缓和本国的环境危机。因为从地球环境和大自然的角度看是没有国界的。即使某些机构能够有效地规范人类社会的行为和生活,也不能约束整个地球和生态环境。无论大气还是河流、海洋都不是只要本国干净就万事大吉。曾经令欧洲人头疼的越境污染和近年备受关注的地球环境,显然已经失去了国境的含义。

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已不再局限于其所属国,各国正在寻找对策以解决跨国经营所涉及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从现在开始,环境问题必须以全球视角进行观察分析。

近30年来,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日本与中国在环境问题上容易相互影响,两国在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有很强的互补性。以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而言,与其去南美和非洲投资,不如采取就近原则。日本企业在中国已投资了近40万个项目,中国无疑是距离日本最近的“市场”,对日本政府来说,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容易合作。从中国经济取得的高速成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ODA合作的有效性,在世界oDA的历史中显示出罕见的成果。日中两国间积累了长期的合作经验并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也开始向重视环境的经济产业政策迈进,日本和中国正在构建新的商业基础。

2003年7月,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的网站公布的新内容打破了日本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政策讨论会沉闷的气氛。从温室对策、环境税、废弃物问题到循环经济;从土壤污染对策到水质监测;从光化学污染对策到欧洲标准的化学物质限制等,中国政府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日本政府审议会开始了最热烈的讨论,大家还饶有兴趣地浏览了网站。“太精彩了!”不仅政策易于理解,法律条文、制度设计容易接受,而且及时公开了官员们的讲话,还征集社会了意见。网站上公布的内容体系与日本没有大的差别,政策的实施原则也很接近。不,应该说比日本更新。中国环保总局与中国其他部门相比也是出类拔萃的。在中国政务公开的排行榜上,国家环保总局总是名列前茅。

当时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多一点,尽管制度设计很好,这些环境保护制度能否渗透到各个角落则是另外的问题。但是,这种环境意识和不断实践的精神仍然值得称道。

日本环境当局在讨论新的环境规章时与日本经团联交换了意见,当时代表经团联参加会议的是丰田、佳能这样的国家级大企业。对于环境问题,中国环保总局限制国有企业和最近才开始蓬勃发展且完全不理解环境重要性的私有企业。一个好的法律或制度,如果不能灵活运用,效果就无法体现。在日本,不遵守法律的企业会遭到社会质疑,甚至被市场淘汰。如果官员们要制定法律,所有的大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在法律生效之前便开始仔细研讨,整顿公司内部体制以遵守该法律。也就是说,日本的官员们只要把法律制定出来,他们的工作就结束了。而中国的官员不仅要制定法律,还有监督国民遵守这些法律的义务。相对而言,日本的官员的工作还是轻松的。

如果国家领导人和政策制定人员的环境意识很强,国民的环境意识就会发生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外部环境的不协调问题慢慢显露出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随之加深。人们一致认为环境问题已成为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些变化日本人却不知道,甚至有人认为“中国要处理环境问题是数十年后的话题”。

为了修正日本人的错误认识,我出版了图书,还应邀为报纸、杂志、电视台等发表了文章、论文和访谈。如果有人邀请我参加研讨会、演讲等,只要不影响业务,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我都会满足主办方的要求前去参加。  在此,我将日本政府官员和企业经营者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政策所发表的论文介绍给中国的读者,目的是使其了解日本政府和企业对中国的兴趣所在,并在第10章中讲述日本企业将在中国的哪些领域着手开展环境业务。

在日中政府和学术界,相关的环境合作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环境业务只是刚刚开始。如今企业已成为全球化的主角,因此,转变思想、以企业为中心、努力发挥企业的能动性,这才是日中两国所追求的目标。

日中环境业务今后将会向正规化和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今后两国贸易会迅速转变为环境合作,然后再进一步取得常态化的进展。今后中国的环境治理将逐步产业化,产业也将逐步环境化。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全球竞争中生存。环境是贯穿世界贸易的大潮流。

日中两国企业的商机在于“环境”。这就是我要向各位读者传达的信息。

青山周

2007年岁末于东京

后记

2006年11月,来自中国的一封邮件发到我公司的邮箱里。是一封希望购买拙作的汉语版权的申请。于是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两大领域的变化。

第一是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从我20世纪90年代曾从事过的介绍日本的经济和企业经营的经验来看,首先是经济类发展非常迅速。出版界受市场经济冲击而发生着变化。自从北京、上海建立了超越日本东京的八重州图书中心的图书大楼开始,中国的出版界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直接从国外购买版权,而且不会达到类似日本出版市场的饱和状态。出版业的繁荣使得中国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播开来。

第二是中国人对环境的关心度增加了。在著作还没有出版的2004年春天,我在东京的日中友好会馆与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干部们交换意见时,刚一介绍完拙作,国家政协的干部就说“在中国正需要出版这样的书”。我以为这可能是中国人特有的嘴上说说而已,但是对方确实非常认真。之后,我联系了多家报纸、杂志写原稿,阐述我的意见。有时偶尔用google搜索汉语资料,发现部分论文已经被翻译成汉语在网上传播。当然有的没有将重点译出来,甚至还有误译,虽然译文水平不敢恭维,但是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环境关心度的增加,以及对日本企业的环保及环境相关技术、环保产品等的期待。

还要再加一条,那就是发来申请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样一家有声望的出版社,这令我很惊讶。

自拙作发行以来已经3年多了,所以为了介绍这3年来日本政府和企业的活动以及日中间的合作及该领域的变化,我又以时间为顺序增加了这3年来发表的论文,请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了解。

本书的第1章主要是《中国环境手册》,第2、3、4章主要以3年前的拙作和之后发表的论文为基础,第5章是日中报中连载的原稿,第6章是在2006年4月号的霞山会的机关杂志《东亚》上连载的论文,第8章是在日本最有权威的外交杂志《外交论坛》(都市出版社)的2006年8月号上刊登的文章。其他的是为了出版本书而重新写的。

我想将此书献给我的恩师——日本大学研究员综合社会信息研究系国际信息专业主任近藤大博教授。近藤教授作为“二战”后中央公论最年轻的主编,非常精明能干,被誉为言论界的勇士。近藤教授的现职是讲授信息的重要性,教授的研究给了我重大影响。信息与社会的接点初次有了它的价值,健全的言论的形成也初次使社会取得了健全的发展,这在日中间尤其重要。我经常将近藤教授的教导记在心间,发表日中间的环境合作和环境业务的信息。

我想从心底感谢我的妻子瑁妙和我女儿晖。自从我和国际政治专业的妻子结婚以后,她不仅是我的家人,更是我研究上的伙伴,不断给我智慧。我女儿晖通过1年的美国生活也认识到“地球”、“环境”和“科学”的重要性,我希望她将来能够学有所成、成为对人类的幸福有所贡献的人才。

先父青山行雄在1972年日中恢复邦交前夕,对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不断重复这样的话:“日本与中国交战是个非常大的错误。中国不仅优秀人才辈出,而且拥有伟大的历史和文化,下一世纪肯定是中国的世纪,日本必须与中国重归于好。”我从小学生开始便将这些话记在心里,不断地对我的朋友和身边的人讲日中关系的重要性。这种想法至今仍是我的信念,没有任何变化。如果日本和中国能互相信赖,互持敬意,两个国家都会繁荣下去。根据先父的遗言,我将先父的遗骨一半撒在长江河口,一半撒在多摩的丘陵。没有这样的父亲,可能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我这个研究者。因此我要将此书献给至今仍在日中两国的大地上翱翔的父亲的灵魂。  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问世所作出的努力。

如果这本书能为日中间的环境合作、环境业务有一些促进作用,这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青山周

2007于日本经团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