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和惩罚是每个家长都会用的教子方法,然而如何用却是一门大学问。墨墨编著的《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家教情商课)》就是要告诉读者如何正确奖励,如何科学惩罚孩子。
有人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在此,希望每个妈妈都能找到那把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都能够智慧地、艺术地处理对孩子的奖励与惩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家教情商课) |
分类 | |
作者 | 墨墨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奖励和惩罚是每个家长都会用的教子方法,然而如何用却是一门大学问。墨墨编著的《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家教情商课)》就是要告诉读者如何正确奖励,如何科学惩罚孩子。 有人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在此,希望每个妈妈都能找到那把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都能够智慧地、艺术地处理对孩子的奖励与惩罚。 内容推荐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知道如何在孩子犯错时指出他的错误而让他从中成长吗?面对家中孩子的无理要求,你知道如何说不吗?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你知道怎么奖励他以让他更上一层楼吗?你是相信赏识教育,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家教情商课)》总结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和成功教子经验,结合生动的事例及精当的解析,告诉你如何走出过度溺爱和无理责罚的误区,在家庭教育中遵循少儿身心发育和成长规律,把握适度原则,做到奖罚分明,以及如何通过及时肯定、适当奖励,给孩子正面向上的力量,使孩子步入正确的成长轨道,从而培养优秀的孩子。 《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家教情商课)》由墨墨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溺爱是一把温柔刀 爱不是无端纵容 / 2 溺爱是一种软暴力 / 6 不要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 11 孩子的玩具箱里永远少一件玩具 / 13 “小病大惊”要不得 / 17 与其溺爱不如多些逆向关怀 / 19 让孩子学会分享 / 23 隔代教育要扬长避短 / 26 孩子总要自己学着长大 / 29 第二章 坏孩子都是妈妈打骂出来的 一句话可以毁掉孩子的一生 / 34 不要动不动就责打孩子 / 38 盛怒之下请先离开一会儿 / 41 不做高高在上的妈妈 / 45 了解孩子内心的秘密 / 48 用鼓励的话语代替棍棒 / 52 控制让孩子的内心更灰暗 / 54 常青藤教育法:少命令、多交流 / 57 信任孩子是对他最好的奖励 / 60 蹲下来,学会倾听 / 63 找出孩子无理取闹的原因 / 66 妈妈错了也要道歉 / 69 用幽默消除与孩子的代沟 / 71 第三章 每一棵小树在成才前都要剪枝 批评孩子时,不要总翻旧账 / 76 惩罚孩子,不要恐吓威胁 / 79 把话说到孩子的心坎上 / 82 “故意忽视”帮孩子改掉坏毛病 / 86 用情感引导代替惩罚 / 89 不要当着外人批评孩子 / 93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 96 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 100 科学对待孩子的故意犯错 / 103 批评孩子不妨加点“糖” / 106 对孩子的无心错误冷处理 / 109 对待谎言,预防比惩罚更有效 / 112 第四章 把奖励写在墙上 给孩子做一只“自信罐” / 118 赏识教育是一缕精神阳光 / 121 奖励比惩罚更有力量 / 125 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 129 给孩子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美名 / 133 别让孩子整天泡在赞美里 / 136 及时提醒孩子的自傲 / 139 不要用金钱收买孩子 / 143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 145 第五章 奖罚得当,从家庭做起 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短跑 / 150 家庭中更要给孩子制定规则 / 153 让孩子高高兴兴做家务 / 158 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 162 引导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 166 让孩子知道盲目竞争要不得 / 172 作业不是用来惩罚的 / 175 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 178 不做追分妈妈 / 180 在生活中让孩子爱上学习 / 184 第六章 为孩子准备一份心灵素食 奖罚的目的是促进心灵的成长 / 188 鼓励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 / 192 善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 195 夸奖孩子的每一次爱心行为 / 198 诚信的孩子值得奖励 / 201 向孩子传递宽恕的正能量 / 204 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荣誉 / 208 保护孩子的梦想 / 211 让家庭给孩子快乐的力量 / 214 附录 小问题奖惩妙招 孩子偷钱如何管 / 219 如何帮孩子戒掉电视瘾 / 221 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 223 如何看待孩子爱玩网络游戏 / 227 帮孩子改掉乱扔东西的习惯 / 230 试读章节 爱不是无端纵容 有三种儿童成年后,常常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有器官缺陷的、被忽视的、被宠坏的。特别是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成为社会中最危险的一群。 ——阿德勒 一位中国婆婆去美国探望儿子和洋儿媳,还有可爱的小孙子托比,在与他们一起生活的三个多月里,洋儿媳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这位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在中国,3岁的孩子大部分还都需要喂饭,可是小托比却不一样,他已经完全能够自己独立吃饭了。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都会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去忙了。 托比则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吃完后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出衣服、鞋子,然后自己穿上。 每当看到托比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和脸上粘着食物时,中国婆婆就会想起自己的小外孙女。她像托比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常常是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饭要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再买一个。这也直接导致小外孙女五六岁时还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中学,每个周末还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 但托比毕竟只有3岁,常常搞不清楚裤子的正反面,也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看到托比把裤子穿反了,中国婆婆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 苏珊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的;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于是,那一整天,托比都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而苏珊像没看见一样。 一天,托比出去和小朋友玩,没多久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是真的吗?”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自己换回来?”于是托比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好。自此,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一天中午,托比因为一件小事和妈妈闹情绪,并拒绝吃饭。苏珊只说了他几句,他便愤怒地一把将盘子推到地上,食物洒了一地。苏姗没有发火,只是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许吃。” 托比点点头,不以为然地回答:“Yes!”这一切,中国婆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下午,苏珊和中国婆婆商量,晚饭做托比最喜欢吃的中国菜。于是那天晚上,这位中国婆婆便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和中国凉面。 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一次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晚饭的时间到了,托比闻着香味欢天喜地地爬上了桌子。苏珊却走了过来,拿走了托比的盘子和刀叉,淡淡地说:“我们不是已经约好了吗,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托比看着严肃的妈妈,“哇”的哭起来,说:“妈妈,我很饿,我想吃饭。”苏珊却毫不心软地回答:“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 中国婆婆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却又见儿子对自己使眼色,无奈,只好保持沉默。 于是那顿饭,自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都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三个大人狼吞虎咽。 临睡前,托比小心翼翼地问苏珊:“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凉面了吗?”苏珊摇摇头,坚决地说:“不能!”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醒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了吗?”“当然。”苏珊温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中国婆婆终于明白了洋儿媳的真正用意。她相信,下一次,+托比再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父母和奶奶享用自己最喜爱的关食的经历,他绝不会再因为“罢吃”而错过美食,再受饿肚子的苦了。 爱孩子是普天之下所有妈妈的天性,然而如何去爱却是一门功课。 如果对孩子过度施爱,百依百顺,就变成了纵容。德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怎样使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无原则地纵容,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自私与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总会认为妈妈的爱很廉价,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是可以随便践踏的。 有一个备受宠爱的孩子,由于平时妈妈总是事事顺着他,有好东西总是留给他吃,因此使他养成了娇纵、跋扈的性格。一次妈妈过生日,看着桌子上漂亮的生日蛋糕,孩子嚷嚷着非要先吃一块。爸爸不允许,孩子便蛮横地说:“不让我先吃,你们谁都别想吃!”于是,孩子一巴掌就把生日蛋糕打翻在地。妈妈看了伤心地说:“我爱了你12年,难道你爱我一天也不行吗?” P2-4 序言 两百多年前,拿破仑在与贡庞夫人交谈时问:“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什么呢?” “一个母亲。”贡庞夫人回答。 是的,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摇摇篮的手,作为陪伴孩子时间最多的人,母亲的责任重于泰山。可是,我们又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更是一种智慧。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是母鸡的爱,不是艺术,也不是智慧,只是一种生物的本能。而人类有着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社会性,所以,妈妈爱孩子,绝不能让孩子在生物本能的支配下成长。 孩子的成长,应该体现出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教育的艺术性和智慧性。那么,这种艺术性和智慧性体现在哪里呢?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奖励和惩罚之中。 纵观当下的家庭教育问题,一边是“虎妈狼爸”的过度惩罚,一边是“溺爱娇纵”的过度奖励。 这些极端的教育方式恰恰透露出了当下教育的无力。奖励与惩罚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的不同行为该如何奖励,又该如何惩罚,这确实是一门值得探讨的学问。 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掌握了这种艺术和智慧。作为妈妈,如果不懂得孩子的心,就培养不好孩子,更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的奖惩。 有的家长一味地崇尚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这虽然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但片面的理解与赏识,只会导致毫无原则的夸奖,结果培养出一个受不得半点批评的孩子。而有的家长一味地崇尚“狼虎教育”,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过度的惩罚又会严重损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的成长蒙上阴影。 有人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在此,希望每个妈妈都能找到那把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都能够智慧地、艺术地处理对孩子的奖励与惩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