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西班牙出版社推出了拉丁美洲著名文学家巴尔加斯·略萨的新作—长篇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
作品的两位主人公都是历史上有过的真实人物。一位是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另一位是高更的外祖母伏罗拉·特里斯坦。
全书二十二章,单数各章讲述高更外祖母弗洛拉·特里斯坦的故事;双数各章讲述保罗·高更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03年4月,西班牙出版社推出了拉丁美洲著名文学家巴尔加斯·略萨的新作—长篇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 作品的两位主人公都是历史上有过的真实人物。一位是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另一位是高更的外祖母伏罗拉·特里斯坦。 全书二十二章,单数各章讲述高更外祖母弗洛拉·特里斯坦的故事;双数各章讲述保罗·高更的故事。 内容推荐 全书二十二章,单数各章讲述高更外祖母弗洛拉·特里斯坦的故事;双数各章讲述保罗·高更的故事。外祖母的事情发生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外孙的经历发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1903年。高更出生时(1848年),特里斯坦已经去世四年。外祖母是个社会活动家、工人运动的组织人和女权主义的推动者;外孙是个艺术家,不过问政治,追求异国情调和世外桃源的生活,向往原始人的风俗习惯、神话与传说。从表面上看,祖孙二人生活的时代和活动的范围是不同的,但是综观全书,读者可以发现这二人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建造人间天堂。 目录 一 弗洛拉在欧塞尔 二 死亡的幽灵看着她 三 私生女和出逃的女孩 四 神秘的水 五 夏尔·傅立叶的阴影 六 爪哇女人安娜 七 秘鲁的消息 八 阿琳·高更的画像 九 横渡大洋 十 永不·啊·塔希提 一一 阿雷基帕 一二 我们是什么 一三 修女古铁雷斯 一四 与天使角力 一五 坎加约战役 一六 欢愉之屋 一七 改变世界的话语 一八 迟到的嗜好 一九 鬼城 二○ 希瓦瓦的巫师 二一 最后的战斗 二二 玫瑰色的马群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凌晨四点,她睁开了眼睛,心想:“弗洛拉,从今天开始,你要改变世界啦!”面对这样的前景,她并没有沉重的感觉,她要开动消灭不公正现象的机器,若干年后把人类改造成功。她内心平静,觉得有力量去对付前面可能出现的障碍。就像十年前那个下午,在在圣日耳曼召开的第一次圣西门学派的会议上,她听见普罗斯珀·昂方坦描述那对救赎世界的弥赛亚夫妇的情景。她于是暗暗向自己作出承诺:“你将来就是那个弥赛亚式的女人。”可怜的圣西门学派的先生们!瞧瞧他们那套令人发疯的等级制度吧!瞧瞧他们那盲目地热爱科学以及这样的思想:只要由工业家来执政并且像管理企业那样管理社会就足以获得进步了!你这个安达卢西亚女人,你早就把圣西门学派甩在后面很远了。 弗洛拉起床,洗漱,穿衣,不慌不忙。昨天夜里,画家朱尔·洛尔来看望她,祝愿她出游顺利。此前,她已经打点好了行李。随后,她与女佣玛丽一马德莱娜以及卖水的诺埃尔·塔法内尔一道,把行李运到楼下。她亲自拎着那个装有一些刚刚印刷好的《工人联盟》的口袋;她不得不每下几级台阶就停下来喘口气,因为口袋太重了。马车来到巴克大街准备送弗洛拉前往码头时,距离她醒来已经有几个小时了。 夜色依然浓重。街头的煤气灯已经熄灭。车夫藏在披风里,仅仅露出眼睛,用一根咝咝作响的鞭子刺激着拉套的马儿。她听见了圣叙尔比斯教堂的钟声。弗洛拉觉得空寂、黑暗的街道像是幽灵。但是,塞纳河边码头上人声鼎沸:旅客、船员和搬运工在作出发前的准备。她听见下令声和叫喊声。轮船起航以后,浑浊的河水泛起一片泡沫,太阳在春季的蓝天上熠熠生辉。这时,她正在船舱里喝着热茶。她不浪费时间,立刻在日记本上写下:一八四四年四月十二日。接着,她便开始研究起了身边的旅客。天黑的时候轮船才能到达欧塞尔。弗洛拉,你有十二个小时可以丰富自己对这个穷人和富人水上样板的认识。 船上的有产阶级很少。数量可观的船员把茹瓦尼和欧塞尔的农产品运到巴黎来,现在正要返回老家去。船员们围着自己的老板——一个红发络腮胡子、五十岁左右、神情严肃的男子——准备吃饭。弗洛拉与他有过友好交谈。老板坐在甲板上,周围是他的伙计们。这时是上午九点,他开始给每个船员随意分发面包、七八根萝卜、一点盐和两个煮鸡蛋,再用一只传来传去的锡杯让每人喝上一小口国产葡萄酒。商船上这些船员每天的工资是一个半法郎,他们在漫长的冬季过着贫困的生活。雨季里,露天劳动是很艰苦的。但是,弗洛拉在这些船员与老板的关系中,没有发现英国水手那种几乎不敢直视老板的奴颜婢膝态度。下午三点,老板给船员们送来一天里的最后一顿饭:火腿片、奶酪和面包。大家席地而坐,围成圆圈,静静地吃饭。 到了欧塞尔港,卸行李让她着实费了一番工夫。锁匠皮埃尔·莫罗事先为她在市中心预定了一个又小又旧的住处。黎明时分,她到达了下榻的地方。就在她打开行李的同时,曙光来到了人间。她上了床,心里明白自己是合不上眼睛的。但是,这是她长久以来躺在床上望着照射在印花布窗帘上的日光渐渐爬高时,第一次没去想自己的使命、痛苦的人类以及为工人联盟组织发展成员。她想起了自己出生的家,巴黎郊区沃日拉尔镇那个她现在讨厌的资产阶级住宅区里的房屋。你还记得那个“家”吗?就是那个宽敞、舒适的家,那个有人精心照料花园的家,那个有女佣忙忙碌碌的家?或者你还记得母亲给你描绘的家?那时你们已经不是富人而是穷人了,你的残疾母亲用回忆陈年往事来自我安慰,从而忍受富阿莱大街上两问小屋的拥挤、肮脏、丑陋。你们母女不得不栖身于那小屋,因为政府当局抢走了你们在沃日拉尔镇的住宅,理由是你父母的婚礼由于是在毕尔巴鄂经一个法国流亡教士主持的,因此无效;你父亲堂马里亚诺·特里斯坦是个秘鲁出生的西班牙人,而那时西班牙正与法国交战。 弗洛拉,有可能你童年的记忆仅仅保留了母亲讲述的故事。你那时年纪太小,不可能记住花匠、女佣、带绸缎封套的家具、厚重的帷幕、那些用来装饰客厅和餐室的金、银、玻璃和手绘陶瓷制品。特里斯坦夫人躲进沃曰拉尔昔日的辉煌里,为的是不想见到臭气熏天的莫贝尔广场上饥寒交迫的景象——广场上到处挤满了乞丐、流浪汉和底层的人们。她也不想见到酒馆林立的富阿莱大街。你在这条街上度过了一段童年时光;是的,对于这段时光你是记忆犹新的。洗脸盆,端上端下;垃圾袋,提上提下。在咯吱咯吱响的破旧楼梯上,你害怕遇上那个紫红脸膛、鼻头肿胀的老酒鬼——朱塞皮大叔,他色迷迷地盯着你,拿长长的手弄脏你,有时还会拧你的脸蛋。那段童年时光充满了贫穷、饥饿、恐惧和悲伤,尤其是你母亲处于惊愕状态,无法接受眼前的不幸,因为此前她同丈夫一起过着女王般的生活;她的丈夫,无论怎么说都是在上帝面前定下的合法丈夫——堂马里亚诺·特里斯坦·莫斯科索,是西班牙国王军队的上校,一八○七年六月四日因突发中风而英年早逝。那时你刚刚四岁零两个月。 另外,你不大可能记得父亲。堂马里亚诺长着圆脸,浓眉,卷毛胡须加上长长的灰色络腮胡子,脸色微红,手上戴戒指,这是你记忆中父亲的面容。而实际上你并不知道那个抱着你、领着你去沃日拉尔镇花园里看蝴蝶在花间飞舞的父亲的模样;有时他还滑稽可笑地给你喂奶嘴。那位先生常常在自己的书房里阅读法国旅行家写的秘鲁游记,他常常接待年轻的西蒙·玻利瓦尔。后者就是未来的“解放者”,他率领大军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秘鲁。父亲圆脸、浓眉的模样是你从母亲摆在富阿莱大街楼上床头柜上的油画像上看来的,那是特里斯坦家族在秘鲁阿雷基帕市圣多明各大街住宅里的油画之一。你长时间地注视着那幅油画,直到确信那潇洒、高贵、雍容的先生就是你父亲为止。 弗洛拉听见了欧塞尔大街上早晨的喧闹声。她知道自己再也睡不着了。她的一系列约会将在九点开始。通过锁匠皮埃尔·莫罗的帮助,以及好心的阿格里高尔·佩迪吉耶写介绍信把她推荐给地区互助会的工人社团,她已经确定了会面的时间和地点。你还有时间。再躺上片刻,会增加力量。安达卢西亚女人,准备迎接环境的变化吧。P1-5 后记 二○○三年四月,西班牙阿尔法瓜拉(ALFAGuARA)出版社推出了拉丁美洲著名文学家巴尔加斯·略萨的新作、长篇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作品的两位主人公都是历史上有过的真实人,物。一位是保罗·高更,法国著名画家,早年当过商船海员及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业余练习绘画,过着舒适的资产阶级生活。一八八一年参加了独立派画展,使他更加迷恋美术。一八八三年,巴黎股票市场疲软,交易所纷纷倒闭,老板不得不请高更另谋高就。这给高更提供了离开交易所的借口,于是决心专攻美术。他三次去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古老村庄阿望桥村采风,对当地的风物、民间版画以及东方绘画的风格感到兴趣,逐渐放弃了原来的写实画法。他的成就使得他在布列塔尼地区有了一批追随者,形成了一个小画派——阿望桥村画派。该画派有追求象征意味和神秘色彩的特点。一八八七年,他渴望去更为遥远的地方。在好友夏尔·拉瓦尔陪同下,他一度到过巴拿马和马提尼克岛。他说:“我去巴拿马,为了能如‘野蛮人’般地生活,我将远离所有的人而重新生活。”从巴拿马因病回法国后不久,由于厌倦巴黎的都市生活且仍然向往异国情调,他于一八九一年前往南太平洋上的法国殖民地塔希提岛,定居该岛,与一个又一个土著少女结为伴侣。他心情极好,认为自己回到了原始状态,并决心全力表现自然之美和原始之美。他的理论是:欧洲艺术已经堕落,土著文明才具有活力。他热情描绘土著人的生活,同时追忆古老的土著神话。他在作品中运用了对比强烈的色块,追求装饰风格和东方色彩,其画风对后来的法国象征派和野兽派绘画有很大影响。重要作品有《两个塔希提妇女》、《塔希提的街道》、《布道后之幻象》和《我们来自何处?我们是什么?我们向何处去?》等。一九。一年,他来到马克萨斯群岛的阿图奥纳岛,坚持深入到毛利人中去了解原始生活状态。与此同时,他勇敢地捍卫土著人的自主权利,与殖民主义者和教会作斗争。但是,他势单力薄、寡不敌众,连连受到警察、法庭和教会的迫害,最后于一九。三年五月在岛上病故,年仅五十五岁。 另外一位主人公是高更的外祖母弗洛拉·特里斯坦,她『丰1于是私生女,从小受人歧视和欺侮;结婚后又受丈夫虐待,不得不多次离家出走,四处躲避丈夫的纠缠和警察的追捕。最危险的一次甚至受到丈夫的枪击,胸腔中弹,险些丧命,因此亲身体验到社会和法律对妇女的不公正。一八四四年,她受法国圣西门创始的空想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领导成员昂方坦的影响,周游法国中部和南部诸省,深入调查工人的劳动和生存状况,积极组织“工人联盟”,宣传男女平等,反对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她把自己亲眼目睹的英国和法国底层人们的悲惨处境写成小册子《女贱民游记》,自费出版并广为散发,引起法国社会各界的注意;随后,又写成《工人联盟》,在周游法国各省时散发。她的这些小册子以及她在群众聚会时的演说,在工人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些省市成立了工人联盟委员会。但是,她这些活动并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她又不断受到警察和教会的迫害以及无政府主义者的攻击。她于一八四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因病去世,终年仅四十一岁。 巴尔加斯·略萨为什么把这祖孙二人的历史故事联系起来敷衍成这么一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小说呢? 这部作品原书有二十二章,共四八五页。单数各章讲述弗洛拉·特里斯坦的故事,双数各章讲述保罗·高更的故事。外祖母的事情发生在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外孙的经历发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一九○三年。高更出生时(一八四八年),特里斯坦已经去世四年。外祖母是个社会活动家、工人运动的组织人和女权主义的推动者;外孙是个艺术家,不过问政治,追求异国情调和世外桃源的生活,向往原始人的风俗习惯、神话与传说。从表面上看,祖孙二人生活的时代和活动的范围是不同的,但是综观全书,读者可以发现这二人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建造人间天堂。这也是书名《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的本意。书名来源于一种儿童游戏:孩子们围成圆圈,选中一个“受惩罚”的儿童蒙上眼睛留在圆圈中央,游戏开始以后,孩子们手拉手转圈;蒙上眼睛的儿童用手去寻找圆圈,如果摸到某人,他就问:“天堂在哪里?”被摸到的孩子则回答:“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这就是说,人类从童年开始就在寻找天堂。那么,在特里斯坦心目中设计并建造的天堂是什么模样呢?那就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教会的思想束缚、没有警察和军队,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受教育的机会,男女平等的大同世界。在高更心目中,天堂就是纯精神的艺术世界。他响亮的口号是“科克,在你身上,纯艺术的信念是不可战胜的!”和“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创造区别于现实世界的艺术世界”。他主张:文艺应该面向全世界,应该与各种文化交流,应该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观、信仰、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而不应该用经济尺度衡量文化精神。祖孙二人的共同点在十: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建造起天堂,让人类生活得更自由、更美好、更幸福、有很高的精神文化和道德水准。 那么,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的这个理想是不是已经实现了呢?这只要看看阻挠当年祖孙二人建造天堂的那些因素是不是仍然存在就够了。特里斯坦在一八四四年深入到法国中部和南部的工厂进行调查时发现:工人普遍工作十五至十八个小时,每日平均工资不到一个法郎。对这种待遇,资本家的解释是,工人钱多了就喝酒,就打老婆。神父的解释是,工人只有现在受苦,将来才能上天堂。更为严重的威胁是失业。老板有恃无恐地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多得很。工厂里有些童工只有八九岁,每天的薪水只有几角钱。特里斯坦在红灯区看到雏妓满街都是;她从贫民窟经过时看到垃圾、污水遍地横流,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灯,回到旅馆发现自己浑身爬满了跳蚤……剥削、压迫、贫困、愚昧、麻木等等丑恶现象,二十世纪依然存在。今天呢?这些现象难道已经不复存在、消失殆尽了?就算是已经进入“大康”社会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难道就没有了种种灾难的威胁?尤其是在精神文化领域方面,难道颓废、空虚、消极的情绪已经荡然无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霸道和强权统治笼罩着国际政治舞台的今天,在贫富如此悬殊的今天,在各种利益冲突如此激烈的今天,在各种民族文化差异如此巨大的今天,巴尔加斯·略萨邀请特里斯坦和高更出来讲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的。在小说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两位主要人物的“特立独行”,刻意突出祖孙二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识。例如,特里斯坦既反对无政府主义的偏激主张,也批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脱离实际,她坚持深入调查研究,从法国工人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工人联盟”;例如,高更在不满主流艺术的时尚追求的同时,另辟蹊径,去寻找土著文化和东方色彩。祖孙二人的活动领域各异,但是在坚持独立思考和精神自由方面却是一致的。建造天堂的理想古已有之,今天的人类还在继续怀抱着这个美梦,将来的人们也肯定会坚持实现这个伟大理想,但是如果没有一批又一批坚持独立思考和精神自由的先驱者苦苦探索和实践,那绝对不会有今天这么一些文明进步的成果,更不要说什么天堂的建造了!这是不是巴尔加斯·略萨创作《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的本意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