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密切联系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成才动机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了许多具体而实际可行的建议。特别是书中有专门章节以较大篇幅详尽介绍成才动机的测评及培养训练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本书以成为广大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的忠实朋友为宗旨,行文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亲切生动。书中引用了反映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优良成才动机的事例,或引人入胜,或动人心魄,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成才始于动机/心理素质培养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何一粟//李洪玉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密切联系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成才动机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了许多具体而实际可行的建议。特别是书中有专门章节以较大篇幅详尽介绍成才动机的测评及培养训练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本书以成为广大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的忠实朋友为宗旨,行文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亲切生动。书中引用了反映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优良成才动机的事例,或引人入胜,或动人心魄,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内容推荐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心理科学的理论体系,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科学而准确、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动机的概念、特性、形成、发展和功能等基本知识,特别注意吸收了国内外心理科学的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素质观,具有指导意义。 目录 第一章 成才与学习的动力 一、揭开动机的神秘面纱 (一)动机是一种内部动力 (二)影响动机形成的因素 (三)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二、剖析动机的种类 (一)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二)外因性动机与内因性动机 (三)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 (四)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五)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 第二章 学习过程中的两种主要动机 一、交往动机 (一)形形色色的交往动机 (二)人为什么需要交往 (三)交往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四)交往动机的形成过程 (五)交往动机的性别差异 (六)交往障碍及其干预 二、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及其发展 (二)成就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三)影响成就动机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四)成就动机的训练 第三章 动机的效用 一、动机的功能 (一)引起行动 (二)维持行动 (三)调节 行动 二、动机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一)动机与注意 (二)动机与知觉 (三)动机与记忆 (四)动机与问题解决 三、动机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一)动机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第四章 动机的理论 一、动机的本能论 二、动机的行为论 三、动机的人本论 四、动机的观察学习理论 五、动机的认知论 (一)信息不确定性理论 (二)期望一价值理论 (三)自我归因理论 (四)认知失调理论 第五章 动机的测量 一、学习动机测量的内容 二、动机测量的具体方法 (一)投射法 (二)访谈法 (三)实验法 (四)问卷法 (五)评定法 (六)观察法 第六章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经常性的学习目的性教育 (一)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二)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期望和要求 (三)要强调学习的内在个人价值 (四)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标准 (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 二、科学的反馈形式和反馈计划 (一)反馈的效应 (二)学习成绩反馈的形式 (三)学习反馈的注意事项 (四)评价与反馈的结合 (五)运用适当的强化方式 三、慎重使用表扬和批评 四、正确利用奖赏与惩罚 (一)奖励的原理 (二)正确使用奖赏 (三)慎重使用惩罚 五、合理开展学习竞赛 (一)竞赛 (二)竞争和合作 六、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模式 七、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 八、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九、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十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十二、密切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 试读章节 十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验表明,以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还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在学校里,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实际上,成功哺育了对更成功的向往,这种向往又哺育了成功。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学业成功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这方面的动机,把动机转向他们感兴趣的其他事情上去(如体育活动等)。 有些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可能以两种方式来达到目的:试图获得成功;试图避免失败。例如,在一项实验中,让学生从两项任务中选一项。一项任务是解谜(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另一项任务是评判图片(答案可以多种多样)。试图获得成功者一般选择前者,而试图避免失败者往往选择后者。试图获得成功者在遇到挫折后动机增强,往往更努力,以求得到成功;而试图避免失败者在遇到失败后,动机水平降低。 成功和失败不仅可以提供当前或已完成的学习活动方面的信息(学习成功、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而且还能对从事后继学习活动的动机产生影响。从总体上讲,适当的成功或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继学习的动机,但对后继学习作用的大小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二者有很大的差别。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同时,还需指出,虽然失败的体验也有激发动机的作用,但正如使用惩罚一样,使用失败体验也需小心谨慎,因为过多的失败体验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自卑感,从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十二、密切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活动都直接或间接与他人发生关系,他必须与人交往,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如需要别人关心、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的认可与接受,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合作等。师生之间和睦关系是交往动机获得满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交往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学生对某教师有好感,往往会由此而对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因学习成绩好而获得父母、教师、亲友、同伴的赞扬,不仅使他们感到自己处于优越地位,而且还会使他们在与有关人员之间的交往中享有亲密的情感。相反,责备、申斥和叱骂,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还使学生感到被抛弃、受冷漠,从而产生孤独感和焦虑。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且共同解决问题和承担任务,那么这种相互间交往就会增进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友好合作的关系,缺乏相互之间的情感交往,甚至被互不信任、对立、敌视的态度所代替,那么就会对学生的学习起消极作用,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和态度。由此可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生间的交往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公正、理解自己、平易近人的老师。学校的师生交往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有必要加强课堂的民主气氛,既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又要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运用。为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教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摸清他们的喜怒哀乐,以求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其次,要尊重学生,不损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因为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已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与其共同研究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再次,要启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知之者”逐渐成为“乐知者”和“好之者”。 P212-215 序言 我们共同面向着21世纪。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这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开展素质教育必然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就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被提上了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 什么是人才的心理素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成才取决于其智慧行为中的两种心理机能系统的相互作用。其中,认知性机能系统在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要素统称为智力因素,它们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对成才起重要作用。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而对智慧活动起始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和调节作用。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要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它们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成才起决定性作用。 上述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人才心理素质的全貌。我们说未来社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就是要使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具备上述这些优良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最近,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渴望对心理素质及其培养问题有具体的了解,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正确解决好这个问题。 目前,一些较好的关于素质教育的读物相继问世。但是,有关系统全面培养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专门读物似乎还是一个空缺。为此,我们编写了这套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丛书。丛书共十个分册,力图向广大教师、家长及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的理论和方法,以促进我国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这套丛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性。丛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心理科学的理论体系,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科学而准确、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各种心理素质的概念、特性、形成、发展和功能等基本知识,特别注意吸收了国内外心理科学的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素质观,具有指导意义。 二、实用性。丛书密切联系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各种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了许多具体而实际可行的建议。特别是各分册都有专门章节以较大篇幅详尽介绍各种心理素质的测评及培养训练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三、可读性。丛书以成为广大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的忠实朋友为宗旨,行文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亲切生动。书中引用了反映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优良心理素质的事例,或引入入胜,或动人心魄,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愿这套丛书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有所帮助。相信青少年朋友将以优良的心理素质迎接21世纪的挑战! 沈德立 1998年10月于 天津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