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武则天(武则天乱世红颜)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楠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武则天,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权倾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在她的武姓家庭中没有一个人有她一半的智慧、一半的个性、一半的政治才能;即使比之其他那些盛世明君也毫不逊色。从李楠的笔下去了解这个女人,去看一看那段历史,去看她怎样从一个才人变成一代女皇……

内容推荐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当国的女皇,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女子。崔融写的哀册文讴歌她的鸿业大勋四海慕化,沈既济斥责她以柔柔刚天纪倒张,被废的唐中宗复位后称颂她为慈母明君,王夫之痛骂她是嗜杀之淫妪,陈寅恪不无肯定地说武明曌为吾国历史之怪杰,武氏之原藉地人民长期不认她是文水人,而广元却千余年来不断纪念女皇恩泽,面对这位中国政治和世界女权运动的风云人物,请留下您关注的目光和智慧的评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初入宫廷

 一、武家有女初长成

 二、身充下陈多坎坷

 三、废太子机遇暗藏

 四、非凡的预言

 五、流落尼姑庵

第二章 两种命运

 一、感业寺的生活

 二、重返后宫

 三、后妃争宠

 四、探望长孙国舅

 五、殿廷对决

 六、毒酒

 七、六宫新主

第三章 风声鹤唳

 一、国舅谋反案

 二、打造公众形象

 三、攻打百济

 四、上官仪之死

 五、泰山封禅

 六、理顺家庭关系

第四章 争锋

 一、母子冲突

 二、李弘之死

 三、李贤被废

 四、公主出嫁

第五章 血雨腥风

 一、高宗殡天

 二、中宗被废

 三、李旦接班

 四、告密之风

第六章 大柱擎天

 一、祥瑞满天飞

 二、一代女皇

 三、恶人自有恶人报

 四、酷吏的恶行

第七章 白发余威

 一、薛怀义受惩

 二、李旦的桃花劫

 三、酷吏时代的终结

 四、重立庐陵王

第八章 后记

 一、悠悠千载无字碑

 二、是非功过任评说

附录一

附录二

试读章节

一、武家有女初长成

利州,远离长安的蜀地城镇。时当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3年春。

利州都督武士彟正在书房盘桓逡巡,步子忽快忽慢,时尔眉目紧锁,眼神始终盯着不远处的房门,微风拂过,门仿佛被风拉开了一般。武士彟的眼光中透出一股兴奋,他立刻身子,身体略向前倾,专注的盯着那扇门,可是门并未打开。武士彟失望的收回了目光,一脸的焦急和烦躁。

过了一会,门栓声响起,一个老仆蹒跚而出。嘴里还不停念叨着:“老爷,老爷,夫人生了、夫人生了”。

武士彟急急地问:“男孩儿?是男孩吧?”。

老仆满脸慈爱,但又有所顾忌,拖长了声调:“是个……是个女孩儿”。

武士彟的心一顿,一脸的不痛快,挤出几个字:“是女孩儿!”。

这个口中的“女孩儿!”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武则天。

武则天是武士彟的第二个女儿,本名武照。武士彟出身贫寒,小的时候生活十分坎坷,正因为这样,从小就锻炼了他经受苦难、洞察世事的能力。他成年以后随商贾远赴边疆,经营各种商业。中年专营木材,没用多长时间便成为列鼎之族。后来进人官场,以图门楣生辉。初唐时门第森严,血统是进入上流社会的唯一途径。武士彟虽精于人事,却也难越其界。此等“家族事大”,家族的长辈不会袖手旁观的,此时恰逢唐高祖李渊出面为他续弦,撮合这位功臣与当时望族隋朝宰相扬达家联姻。杨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贵族血脉,必定可以光耀武家门楣,使其家族跃上上流社会,走进贵族的门槛,登上其所谓的殿堂。就在家族长辈的屡次催促下,他狠下心休掉了出身寒微的妻子相里氏。其实武士彟内心并非想抛弃糟糠之妻,一直以来他与妻子相敬如宾,感情融洽,抛妻之举也是他内心的最痛,但是迫于一个男人的追求,迫于对事业与权力的渴望,家族的兴盛,总总的原因,他只能如此这般,休了相里氏,带着前妻给他生的两个儿子元庆、元爽和杨氏结了婚。即便他与杨氏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没有共患难的真情,更加没有感情,但是只要能在事业上助他一臂之力,剩下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十分渺小了。

杨氏身出名门,年芳二八,端庄秀雅,举止有度。她是前朝观王杨雄的侄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人总是不易满足,武士彟娶杨氏,就是要借助杨氏的贵族血统为其铺路,登上高堂,但是武士彟觉得这样并不能为其事业快速发展,于是想让杨氏为其生一个优秀的儿子,那样必然能够光宗耀祖。

杨氏嫁给武士彟将近一年产下一女,虽然使武家人丁更加兴旺,却也令武士彟得子之心更切。武照是杨氏的第二胎了,满心欢喜的武士彟颇为扫兴的接受了这个“女孩!”的事实。他的内心是苦涩的,脸上也没有笑容,没有人可以解读他的内心,只有他自己慢慢地咀嚼,慢慢地消化。然而,当武士彟看到这个女儿第一眼时,他心头的阴影就涣然冰释了,此前的惆怅在这一眼中云消雾散了。这个女儿长得特别可爱,头发又黑又浓,白皙的皮肤,胖乎乎的,蒙蒙睁开的眼睛下面高挺的鼻子,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这个一向自命硬汉子的男人觉得一股暖流缓缓在心头涌动。武士彟重新拾获了希望,生活原本无颜色,是人们的心情给生活点缀了色彩,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涌动,他知道生活会因改变而改变,他决定要改变命运的捉弄,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开始了他事业上新的征途。

武照的少年生活,一直是一个引起别人好奇的谜团。武照的政治智慧,首先被认为来源于她的家世,至少是她的特殊家世奠定了他政治发迹的某种基础。相传“武”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将武氏家世一直追溯到汉代。据考证,武氏家族最晚到南北朝时已经居住到今天山西文水一带。武则天的祖上虽历代官宦,但并不显赫。武家命运是在她父亲的时候,被封为24名“元勋功臣”之一时改变的。武士彟成为了开国元勋,武氏家族成为长安城里的新贵。

武照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从门阀社会走向一般地主官僚社会的时代,门阀观念在社会上还是有很重要的影响。从武则天的外祖父家看,她的身上有着高门大族的血统,也许是这种血统以及由此带来的观念,使武则天的权力欲望从小的时候就体现了出来。但从父亲的门第看,武士彟尽管是开国功臣,可是论出身,有点暴发户的嫌疑,在传统的门阀观念中,是不被列入高贵血统中的。面对世俗的阻碍,武则天在后来的生活中,一直体现出了一种果敢、倔强的性格和极其强大的对血统论的报复心理。

岁月不居,物换星移。这一天,天空又飘起丝丝细雨,新开的月季呈泽着上苍的雨露,颤巍巍地翩然起舞。

此时武家的书房中一派融洽的气氛。居中而坐的是武士彟,武夫人坐在丈夫的旁边,含笑不语。坐在武士彟斜对面的客人容貌清雅、神色祥和,望之令人烦忧顿解。他姓袁,叫袁天纲。相传利州有个面相亭,亭外高挂杏黄旗,上书“子牙下马抽签,诸葛摇扇问卦”,其主人乃大红大紫的袁天纲是也。他是当时著名的术士,尤以相面之术名动朝野。前一段时间,武士彟听说袁天纲回长安途中要经过利州,于是就派使者邀请袁天纲在路过利州时,来家里给家人相面。尤其要给妻子杨氏相面,看妻子能否生儿子。

使者带着武士彟的信,找到了袁天纲,说:“袁先生,我家老爷邀请您在回长安时来府中小憩,这是我家老爷的亲笔信。”说着,把怀中的信掏出来交给了袁天纲。

袁天纲接过信,展开,看了看,沉吟一下,说:“你回禀你家老爷,就说袁某定当准时来访。”使者拜别而去。

数日后,袁天纲在蒙蒙细雨中如约而至,武士彟设宴款待,席间主宾相谈甚欢。饭罢,武士彟把袁天纲让进书房品茗,一边把家人招来,让袁天纲相一相面。片刻功夫,在场的人都已经相罢。武士彟忽然想起自己的二女儿还没有相过,于是喊仆人:“来人,将二小姐抱来与袁先生看看。”不一会儿,奶娘搀扶着学步的武则天来到书房。只见她一身男孩子的服饰,神采奕奕,漂亮的凤眼里闪着聪明慧黠的目光。

袁天纲见到蹒跚学步的武照,十分吃惊,他当场夸赞说:“武大人,这个孩子龙睛凤颈,日角龙颜,称得上是贵极之相啊!能否过来让在下仔细看看?”

武士彟听了这样的话,心里自然是十分高兴。就对奶娘说道:“奶娘,快带过去让袁先生仔细看看。”

奶娘听老爷的话,把武照带到了袁天纲的身前。袁天纲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遍,越看越是心惊,半天没有出声。

武士彟疑惑地问:“袁先生,有什么不对么?”

袁天纲听见武士彟的问话,回过神来说:“哦,失礼了!没有什么的。小郎龙颜凤颈,伏羲之相,宛如秦始皇在世,他年定富贵至极,只可惜是为郎君,若是女子当为天子,必将君临天下。”

听了这石破天惊的话,大家都很惊讶,武士彟的脸顿时变得苍白。在心里喃喃自语,“这,小女,正是个女孩儿。”袁天纲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双眸依然注视着这个孩子。

第二天一早,袁天纲就继续上路了。武士彟把昨天听见袁天纲说话的人召集起来,说道:“昨日,你们也都听见袁先生说的话了,为了大家的安全,为了武府的安危,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件事张扬出去!谁要是走漏了风声,定不饶他,知道么?”家人纷纷表示,绝对不会将此事张扬出去。武士彟放心了,让家人散去后,就转身进了自己的书房。他站在书房的窗边,向外望去,武照在奶娘的带领下,正学着走出她人生的第一步。武士彟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这个孩子君临天下是不可能,做皇后?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不少出身寒微的女子成为了皇后。他又想起了武照出生时的异象。  P3-7

序言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时也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那么,怎样评价中国历史上这位最伟大的女政治家呢?也许选择沉默是最恰当的方式。

“世上有两部历史,一部是满纸假话的历史,是给皇太子看的;一部是大胆揭露秘密的历史,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法国人巴尔扎克尖锐而深刻的一语道出了历史的真相,为后人读史划下了一道清晰的历史“分界线”。

中国的许多历史,是用皇帝手中的“刀”写下的,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封建帝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在“中国历史纪年表”上,就有223位大大小小的皇帝名字列在其中,这还不包括成千上百位“野皇帝”“儿皇帝”……在中国历史的“功名碑”上,在他们的名字后面,还跟刻着或伟大进取,或悲壮陨落,或千古流芳,或遗臭万年的“注解”。

在这些帝王中间,有扬名世界、威震天下的一代霸主,像秦始皇、成吉思汗……他们为中华打下了广袤的疆域版图,他们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霸业雄图。武则天无疑也是这些帝王中非常杰出的一位。在中国的女权运动史上,武则天是一位不让须眉、光辉千古的女性,这在中国男尊女卑的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应该是一个奇迹。

武则天,生于唐武德七年,卒于唐神龙元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从武则天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预示了她是不平凡的。少年时代,应该是她一生中最平静安稳的时光,父母的宠爱让她充分享受了孩提时代的快乐和幸福。不过,她的美丽和富贵之相也告诉了父母,这个女儿一定会有一番大成就。所以,在她年仅14岁的时候,就被送进宫中。也许在当时,父母亲以为女儿有成就充其量可以当个贵妃,当皇后,只是妄想。因为自己的家庭没有富贵显赫的背景,想当皇后也是不大可能的。可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女孩子会成为名垂千古的一代女王。

武则天的进宫应该是她成就伟业的开始。她的美貌,她的灵气,她的智慧,她的学识让太宗对她另眼相看,因此得宠了很久。可是,就因为她的一时疏忽,没有确切了解唐太宗的喜好,竟然对他的爱马施刑,这当然要惹恼爱马如命的唐太宗了。就是这一点点的疏忽,让她从宠幸的地位掉了下来,备受冷落。太宗驾崩后,被送入感业寺削发为尼。她不甘心在寺庙中度过一生,就利用高宗皇帝和王皇后二度回到了宫廷,至此,她正式进入了权利的中央。

武则天热爱生活,生活对她而言就如同游戏一样,尤其是争权夺势的游戏,她玩得津津有味,至死不厌。她临危不慌,计算精确可靠,稳扎稳打,方寸不乱。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在她身上得到了惊人而又完美的统一。她在权倾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为了巩固她的政权和她的一己私利,做出了除异己、诛大臣、信图谶、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等行为。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她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对情感的饥渴欲望则是贯穿武则天复杂人生的彩色链条。她先是太宗的才人,后又与太子暗生情愫,踏着感业寺青灯古卷的跳板,一跃成为新皇帝的宠妃、皇后。能得到父子两代帝王的临幸与怜爱,折射出了她的心智机巧以及妩媚可人。丈夫的去世并不能关闭她情感的闸门,她的天生霸气与欲望横流让她的后半生春色满园。无论是风采卓然的御医,还是天生膂力的薛和尚,再有那貌赛潘安的张氏兄弟,都成了她心灵慰藉的甘饴。正是这种对情感生活的无休止索取,为她的有为政绩抹上了一缕不伦不雅的乌云。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期间,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开科举、崇文学、重著述,可以说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历史功绩,功过参半。武则天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做出评论和判断。

后记

一、悠悠千载无字碑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寝,在乾陵的前面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碑上的碑文是武则天亲自撰写的,黑漆碑面,碑文的字填充着金粉,光彩照人。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东西两碑相对,巍峨壮观。

自从有史记载,帝王将相都希望能在死后树碑立传,而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一个字。这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遐想。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成的,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碑首雕刻着八条螭龙,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给人以生气勃勃的感觉。碑身两侧刻有升龙图,线刻而成,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马温顺,屈蹄俯首;雄狮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石碑上还刻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这块无字碑在乾陵不仅位置引人注目,更以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韵味,种种传奇的色才备受青睐。它不仅成了乾陵的象征,还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无字碑上没有任何字迹的原因,引发了人们种种猜测。

注重武则天做出的功绩的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功绩不是用文字就可以表达出来的。武则天从做皇后开始参政到退位,她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半个世纪。如果从唐高宗李治死时算起,也掌权有20多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

她当政时,在政治上抑制豪门,打击豪门世族,发展完善科举制度,使大量的寒门人才进入政治的舞台;在农业上,她主张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减轻徭役,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在人才上,她打破常规,知人善任,破格用人;在军事上,她加强国家边防建设,改善与边境各国的关系,实行屯田制度。总之,武则天在她的统治期间做了许多符合民众利益的事情,巩固了“贞观之治”,把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注重武则天过失的人认为,“无字碑”上之所以没有字迹,是因为武则天知道自己罪孽重大,认为不写碑文较好。她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位置,最后窃据皇位,使了被世人不齿地各种手段;她当政时,培养党羽,残害忠良,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她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用重型的恐怖政策。种种的一切,使她无法为自己立传,只能以“无字碑”为后世定基调。

对武则天的历史持中间态度的人认为,武则天很聪明,她为自己立“无字碑”是把是非功过留给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武则天这一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她当政时,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得以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而她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制度的确立,让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士都赞叹不已。

但是,武则天被否定的地方也十分突出。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为了自己的私欲,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在她的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当她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时,她就知道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价。

除了上面的观点,还有其他的观点。比如说,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对武则天的称谓感到为难,不知道是称武则天为先帝呢?还是称太后?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却几度废而复立,因此心怀怨恨,对于李唐王朝中插进一个“武周”更认为是奇耻大辱,故为了雪恨,立碑不写字,让武则天难堪、出丑。还有说法认为武则天死后,对于碑文如何撰写,评价武则天,一直争论不休,没完没了,所以碑上也就一直无字。还有一种说法,武则天离世后,政局动荡,没有人过多关注,待时局稳定,人们重新关注时,她的那段历史早已众说纷纭,真假难辨,无法立传了。

……

宋元明清士人评论武则天

宋太祖赵匡胤对武则天有过样的评论:“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对她仍不无肯定。但以后,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强化,尤其是崇儒思潮而宋明理学的纲常说教日益泛滥,世人对武则天的评价也就更坏。

宋仁宗嘉祜五年(1060年)欧阳修等撰成的《新唐书》,旨在“垂劝戒,示久远。”说“武后自高宗时挟天子威福,胁制四海”,又“逐嗣帝,改国号”,有莫大之罪。以“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但还是秉承宋祖的评论,承认她“赏罚已出,不假借群臣,于上而治于下,故能终天年,阽乱而不亡。”欧阳修称《新唐书》为武则天列传又立本纪,是遵循《春秋》笔法,“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

范祖禹对两唐书为武则天立纪的记法很不以为然。他在宋哲宗元祜年(1086年)编成的《唐鉴》,“复系嗣圣之年,黜武氏之号,以为母后祸乱之戒,窃取《春秋》之义。”嗣圣至神龙间二十上年只用中宗嗣圣年号,每年之下,均先书帝在房州或帝在东宫,次载武则天事。完全按沈既济的主张办,这一记法为后代所承。

早《唐鉴》两年成书的《资治通鉴》,寓褒贬于叙事,搜罗武则天朝弊政材料,尤其于酷吏事叙述最详。但也偶有平心之论,如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之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兢为之用。”

到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亲为《资治通鉴》作纲,由门人作目,成《通鉴纲目》一书,专在褒贬大义上做文章,对武则天横加挞伐。该书用《唐鉴》的办法系年纪事,将武则天附在《唐纪中宗》之下,注日:“名明空,继位二十一年,寿八十一岁。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胡致堂评说:“武氏之祸,古所未有也。……武氏以才人蛊惑嗣帝,一罪也;戕杀主母,二罪也;黜中宗而夺之位,三罪也;杀君子之三人,四罪也;自立为帝,五罪也;废高宗庙,六罪也;诛锄宗室,七罪也;秽德彰闻,八罪也;尊用酷吏,毒痈四海,九罪也。”但胡致堂还说:“武氏虽肆行诛杀,而当时号为贤士则未有死者,惟所宠信邪恶之人,反多不免,如狄仁杰、徐有功、朱敬则、宋王景之徒则保护尤力,其与庸君远矣。”“太后不以内嬖之私屈外庭之议,肯自抑断以伸正直之气,其与汉文听早屠嘉困邓通何以异哉!使其生为男子而临天下,其雄才大略殆与孝武等矣。”

此外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才刊刻的《唐史论断》中,一百年前撰成此书的孙甫曾又提:“武后僭窃位号,唐史臣修《实录》撰<国史>者皆为立纪,名体大乱,史法大失矣。”他先于范祖禹从沈既济议,书武后事于中宗纪中,“所以正帝统而黜僭号也。”还说武则天“僭窃天号,恣行凶虐,毒流内外,逾二十年。……若终身无祸,何以作戒于后,……为害岁久,安得无所贬也。”为武则天最后被废称快。

淳熙中进士叶适谤高宗“丞妾为妻”,武则天称帝为“擅命事”,以“《新史》言‘有功不以唐周贰其心’则尤非也”,主张改为:“当武氏篡盗,酷吏为之起狱杀不从命者,独有功生之,夫人虽有必杀之心,而天无必杀之理,非有功能自生之也,天也。”用唯心论解释历史。

南宁也有洪迈与众说不同。他在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成书的《容斋随笔》中,认为武则天无须“使其生为男子”便可比汉武帝:“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而巫蛊之祸,罗织之狱,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后世闻二武之名,则憎恶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