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没有回头路(意识的进化灵性的成长与家庭排列)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德)威尔菲德·尼尔斯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威尔菲德·尼尔斯认为灵性追寻只是心灵流动的反映,这种心灵的流动驱使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本是完整的整体,将它分为个人意识、社会意识或集体意识易于理解。《人生没有回头路(意识的进化灵性的成长与家庭排列)》所应用的家庭排列治疗是只是一种游戏而非一种手段。在排列的过程中,真相以一种至今不为人知的方式呈现出来,排列使我们直接与自己、与他人、与事件产生关联,这些人物和事件以最强烈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排列将我们心灵的真相呈现给我们。特别是排列让我们在尊重中了解我们从哪里来等等。作者希望本书所勾划的蓝图或许能够为深陷痛苦之中的人们提供一些帮助,希望人们对刚刚所发生的以及所预见到的事情要有自己内在的认识与觉察,并且对于所描述的每个阶段都要给予尊重。

内容推荐

在《人生没有回头路(意识的进化灵性的成长与家庭排列)》中,威尔菲德·尼尔斯博士用清晰而形象的语言勾画了一幅人类意识及其发展的地图,这幅地图既描述了人类意识发展的导向,同时也说明了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以这幅意识发展的地图为背景,他解释了它们在意识的灵性发展的进程当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由此,他发展出了一种服务于灵性成长的关于家庭排列的新的理论和实践。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人类意识的进化

 意识是如何发展的

旧的神明与新的神明

世间万物都在成长:什么是灵性的成长?

初步接触:人类意识的各发展阶段

意识模型:意识发展的各阶段一览

意识层级:阶梯还是圆/为什么一个意识阶段高于其他的意识阶段?

 生命阶段与意识阶段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各个人生阶段

阶段1:在子宫中成长—同一意识

阶段2:童年—群体意识

阶段3:青年—自我意识

阶段4:年轻的成年人—联结意识

阶段5:成熟的成年人—广播意识

阶段6:老年—整体意识

阶段7:死亡—万有意识

第二部分 作为灵性治疗工具的家庭排列

 意识与治疗

心理治疗的产生和发展:致力于将人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系统治疗:对鲜活生命的否定

排列工作:跟随生命的流动

 排列方法:跳进未知

排列:心灵的镜子

被隐藏的事实:从过去和未来而来的现在

新的经验空间与意识空间

排列与禅修

“更广大的”:引导或被引导进未知

一种新的模式

灵性的排列工作

 家庭排列的内容与知识

三个故事

家庭矩阵

“这只鹅出来了”:实际上并没有纠缠

 家庭排列的解决方法

海灵格的“三位一体”

从“是”到“不”:海灵格的盲点

一个新的“三位一体”:是—不—谢谢

 人际关系中的基本秩序及其变化

从连结到联结

从归属的权利到成为整体

平衡与交换

次序与生命的流动

 看,这是什么:从生命中学习

 尼尔斯小传

试读章节

在第四阶段产生了一种新的模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科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内,人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现象并加以分类。我们开始将自己重新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来看待和认识,即这个世界本来的运动(并且由此还有我们自身的运动、我们自己的意志和行为)并不是从我们出发的,而是从这个整体出发的。这即是说,我们是运动着的,并且我们也在这运动的状态之中被引导、孕育和重生。或许人们已经注意到:我们已经开始看到这一切。只有我们深层次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对于这种状态感觉完全自在,我们才能继续进行下面阶段的发展。

在第三阶段,意识丢失了与整体之间的联结。人们独自在一个基本陌生的外部世界中去看和去感觉,如同存在主义者所说的,他们是被“扔”到这个世界中的。并且在这个世界当中,人们必须自己辨别方向,直到他同样以毫无意义的方式死去,一如他的出生那样。只要人们还处于自我的独立自主的想法之中,那么人们就只能感觉到整体感的丧失和由此而来的对人生意义的丧失。就其本质而言,第三阶段是一条通道,一种过渡,它在此被赋予了一定程度的意义,从而引领人们进入下一个阶段,进入一个崭新的整体之中。为此,它被人们所需要,如同为了成为成年人,我们需要青年阶段一样。就像青年需要离开原生家庭并且必须最终独自寻找人生的方向以及做出决断,然后进入一个他自己组建的崭新的家庭那样,为了认清在我们前面存在着一个整体,这个阶段的意识必须从传统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从过去的生活中走出来,成为单独的个体;来自于那个整体的未来随时会向我们迎面走来;然后我们便会一直处于这个未知且无因的整体之中。

如果我们没能通过第三阶段的考验,这个自我没有得到发展,那么便不可能有这样的认识。然后,这个整体便总是用第一阶段以及第二阶段那种老旧的整体观念而得以识别的。只有与过去彻底地告别才可能看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整体。并且只有这个自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以后,才能够看到“你”(其他人身上的自我),如同一个男人只有与母亲完全地告别后,这个男人才能真正地看见他的妻子,而且才不会总是一再地将母亲投射在妻子身上。更重要的是,这个自我必须被看见和被肯定,如此人们才能在其他人的身上看到这个自我,亦即那个你才能被完全地肯定。所以,第三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它的内在会陷入巨大的无意义感当中,并且其外在也会被引入一个如癌症病菌般滋长的自我的世界之中。自我必须既被肯定又要准备好,能够看到自己以外的世界。并且这种准备是与对自我的肯定一起产生的。如果这个自我被否定、被轻视、被隐藏或被当作敌人来看待,那么人们必须克服这种倾向,即它会从隐蔽的地方跳出来控制一切。只有这种对于自我的肯定才能引领人们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当中,而这种放松状态可以使人们提升视野,看到在这个自我以外存在着怎样的内在空间。而一种如此意义上的成熟的自我才能够说出譬如这样的一番话:我将我自己交给你,如我自己本来所是的样子而成为你的丈夫,同时也接受你如你本来所是的样子成为我的妻子。由此,意识便迈入了第四阶段,进入到一种成熟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将童年的种种要求和青年的那种拒绝融合的自我意志都抛在了脑后。并且人们还能超越这种伴侣关系,从此出发将这个世界作为别样的事物来感知,这别样的事物邀请我们进入那些过去不曾存在的事物之中,进入那个广大的未知场域之中,进入那些与其本质相符合的种种存在之中。

我在此所提及的未来不在线性时间的路径上,它不是某种在明天或明年、在这条线性时间路径上的下一个或更远的时间点上会发生的事情。即将出现的未来早已经在那里了。它之所以被称为未来,是因为它还未实现,还未显示出来,但它已经在那里了;它是那些每时每刻敲打我们的、那些总是既环绕在我们的周围又进入我们内在的东西;它是一直存在于此时此地的。随着这种觉察的到来,我们的觉知和方向也会从线性的未来及对过去的定位中转换到当下,从对因果的思维与行动中转换到自由地进入那个不断更新的、无因的且想进入这个世界的崭新当中。

P105-107

序言

我现在60岁,在我的成人阶段我至少经历了三个人生。第一个人生是作为大学里的一个知识分子、学生、助教、年轻的研究者及讲师的人生。一直到我33岁时,才开始了我的第二个人生:作为印度灵性大师奥修学生的一个灵性追寻者的人生,直到在我差不多48岁时结束。然后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再是学生,也不再是追寻者,我只是简单地想又重新回复到普通和平凡。这是在我开始学习家庭排列并将它作为我的职业以后的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追寻者相当看不起知识分子,追寻者认为自己更好些。这使他对知识分子或者那些知识分子所代表的、对我的人生做出贡献的东西感到愤慨,并且否认知识分子的贡献以及他所提供的支持。具体来说,就是我要说的以及我所写的,或者以另外的方式想要表达的,几乎没人感兴趣。至少我没有赚到对别人来说具有足够价值而我可以靠它维持生计的钱。其间好几年我都不再写作,而且我的博士头衔看起来完全没有价值。

当然这对追寻者来说无所谓,他最终追求的是“更高的”东西。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因为不管怎样,他都必须生存。尽管后来他做到了,但他的感觉却是,某些东西并非它应该成为的样子。这并不是因为他无论怎样都想要不一样的东西,而是因为事实上它感觉起来并非是正确的。这种感觉驱使这位追寻者去追求最高的理想:开悟。某些时候他也曾体验过片刻的、对于所有事物以及对于每个人的无尽的爱,曾见到过生命在草茎及花朵中的脉动,也曾进入草茎及花朵中看见它们的汁液在其间流淌,并惊异于一滴雨滴所折射出的光辉,同时进入全然的、没有时间概念、没有任何意念的寂静之中。这不是吸毒的体验,并且也不是他曾做了些什么,只是它突然就在那里了,大多是在一次冥想的过程当中或是在一次冥想之后。追寻者知道,这超出了他的第一个知识分子人生的想象。但这样的时刻却总是一再地从他的指尖滑落,开悟的时刻只是瞬间而已,而且它出现的次数似乎越来越少。

当我遇到家庭排列的时候,我马上知道,我将在这里找到我所喜欢的。并且我立即知道,我将以此作为我的职业。没有多久,我这位灵性的追寻者就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我发现,我所需要的是——我的根。并且我开始对我的日常生活不只是必要的关心,而且也开始珍视它。我承认我的愿望,譬如想拥有一辆很棒的汽车之类的让人觉得可鄙的物质上的东西,同时也允许自己承认我的博士头衔带给我的成就。我不再将它隐藏起来,而是给予它对于知识分子应有的尊重。它很快给了我回报,我不仅得到了工作上长久以来渴望的承认和物质上的回报,而且我觉得自己也得到了这个头衔的支持。

至于开悟,我已经将它忘记了。但如果它愿意,它还是可以找到我,如果它来了,我会准备好迎接它。到那时,我仍然会关心我面前的一切。十年来,我已不再冥想,而且我觉得自己比那时更能与当下联结。这并不是说我反对冥想,冥想确实帮助我获得过某种程度上的安宁。但我不再想要去往哪里,而是让事物和我们成为我们本来所是的样子。人们说,是的,如果开悟直接摆在一个人面前,它离得并不远,而是非常近。如果是这样,我可能会发现它,就算我并没有刻意去找寻它。我刚刚读了埃克哈特·托利的几句话,真是美妙而真实的文字。托利是完全“进入内在”的,但我对这个并不真正感兴趣。我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对我说: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并且我已洞悉一切。但重要的并不是要到达某个地方,和得到一种更好的意识,而是安住于并进入我现在的所在。如果这就是我的自我,那它正是这样的,并且它也将成为这样。如果它是另外的样子,那么所有的一切也都将秩序井然。

由此我写了这本书。我写它,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身边,同时我的内心也要求我这么做。这本书所描述的意识的各个阶段,阐释了通往开悟的一种更远或者更高的发展。在我看来,开悟是进化的终极目标。对我而言,开悟总的来说也是意识的一种进化,在这种进化中,意识一步步地自我经验并自我认识。但我并不是说,人们要尽可能快地或是有效率地达到这个目标。其实它并非人们能够自己设置的目标,它是一个内在的目的,一个内在的目标。对我而言,我觉察到,如果我与自己当下的意识状态保持和谐一致的话,我就会感觉很放松。在这个意义上,我描述意识的各个发展阶段,而并非要说明什么总是一直正确的,即便是到今天,我还是将我曾经成为的知识分子视为我那时人生阶段的正确选择,尽管此时我已将他完全地封存在了心底。没有他,我今天不可能写成这本书。对于追寻者而言亦是如此,即使我今天已不再追寻,或者也可能追寻另外的东西。没有追寻者,我可能就与真理永远地擦肩而过。并非我现在已找到了真理,或是我现在可能已拥有了它,但由于它,我发展出了某种意义上对于实相的觉知。我不会停止对它(真理、开悟或任何你想称为的名相)的追寻,我也会一直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它的觉察。

本书不只是涉及个人的灵性追寻。灵性追寻在我看来只是心灵流动的反映,这种心灵的流动驱使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本是完整的整体,将它分为个人意识、社会意识或集体意识(或更多层级)虽然易于理解,但终究还是人为的。我们随自我个人意识的移动并非只是总在一种超个人的意识领域,而是我们的意识归根到底其实只是意识的一种表达而已(当然这种表达是非常片面的),而且我们自我意识的移动只是在这种意识整体移动的背景下为了便于理解而设定的。

本书并非一本理论书籍,我只是对意识的实际面向感兴趣。因为我们的意识决定了我们如何感知,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是否幸运或者不幸。因为在我看来,我们对于痛苦愈是忍受,我们的存在与意识就会愈加分裂。这里的治疗是一种游戏形式,而非一种手段,存在与意识相互联结在一起。过去所发生的同意与当下正在发生的保持一致与和谐,并且让将要发生的自然而然的发生。这对我而言是一个个的过程,它们即治疗中所涉及的内容。一个好的治疗师要帮助他的案主找到这种一致与和谐。我希望,我在此所勾画的意识蓝图或许能够提供一些帮助。我并非要对人们说什么是对的,而是希望人们对刚刚所发生的以及所预见到的事情要有自己内在的认识与觉察,并且对于所描述的每个意识阶段都要给予尊重。

对此,如果排列经由意识的发展而随同其中的一种意识一起出现的话,那么排列的这种治疗方式在我看来即是非常合适的。在排列的过程中,真相以一种至今不为人知的方式呈现出来,排列使我们直接与自己、与他人、与事件产生关联,这些人物和事件以最强烈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排列将我们心灵的真相呈现给我们。特别是排列让我们在尊重中了解我们从哪里来,并且使我们看到我们将要去往哪里的远景。因为排列能够与身、心、灵直接发生体验,所以它能以一种可经验的且完整的方式支持到我们生命中的一个个过程。不过,排列至今还没有一种明确的观点说明,它涉及灵性发展过程中的哪个阶段(以及它的哪些变化形式涉及灵性发展的哪个阶段)。关于这一点,我想以本书加以阐明。

威尔菲德·尼尔斯

2009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