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寓言树--寓言中的百科/小夫子品文学识百科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贾月珍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小夫子是一个有内涵有智慧的孩子。他永远也不会为写作文发愁。“小夫子品文学识百科”丛书是我少儿国学推广作品中的一个小分枝,这套丛书比较特别,它在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但又不是传统的古典的解读,而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品味作品,使文学品味又有新风吹进。而且,这套丛书还依据儿童的好奇和喜欢刨根问底的性格特点,对作品中提出的相关百科知识进行了讲解,使“古味”十足的作品一下子立体起来。

本书为其中一册《寓言树--寓言中的百科》,由贾月珍编著。

内容推荐

《寓言树--寓言中的百科》由贾月珍编著。

《寓言树--寓言中的百科》简介:

寓言很简单?不对!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深意,还要让人能说出来,只有会思考有智慧的人才能写出寓言。一则寓言读起来简单,可它却是几代人,无数人从生活或者苦难中总结出来的。他们把这些不能忘记的经验,用轻松的小故事写出来,警示后人。你会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目录

上经典寓言

1.太阳结婚

2.骆驼和阿拉伯人

3.男孩游泳

4.被俘的号手

5.秃头骑士

6.守财奴

7.天文学家

8.行人和梧桐树

9.眼镜

10.猎人能吹竹

11.蠹化

12.州官放火

13.赴火虫

14.雁奴

15.猩猩好酒

16.驼医

17.狼和小羊

18.狐狸和葡萄

19.两小儿辩日

20.叶公好龙

21.任公子钓大鱼

22.扁鹊说病

23.郑人买履

24.舌存齿亡

25.魏人钻火

26.对牛弹琴

27.大鳌与蚂蚁

28.博士买驴

29.蜀鸡和乌鸦

30.秋蝉

31.螳螂捕蛇

32.骂鸭

33.画钱孔

34.圆谎

35.月亮和她的妈妈

36.北风和太阳

37.影弄人

38.鹰和屎克郎

39.中山狼

40.道士救虎

41.狼来了

42.松鸦扮孔雀

43.乌龟和兔子

44.首饰盒

45.镜子和猴子

46.两只桶

47.瀑布与溪泉

48.老鼠会议

49.弓箭手和狮子

下新寓言

1.克隆懒汉

2.老虎和小鸟

3.瘦弱的瘪谷

4.熊猫栽竹

5.藤萝和梧桐树

6.小蜜蜂的醒悟

7.水牛和狼

参考文献

写给“珍珠”的话

试读章节

太阳结婚

故事

太阳从小孩子长成了大人,在一个非常热闹的夏天就张罗着结婚了。太阳结婚的事情传到了动物们的耳朵里,大家都特别高兴,狮子、老虎、小鹿、斑马都高兴地跳起了舞,知了、蜜蜂、喜鹊还唱起了歌。

有一只青蛙听说了这件事,也很高兴,就呱呱地叫了起来。他的兄弟看见他手舞足蹈的样子说:“你真是个傻子啊,太阳结婚你还高兴成这个样子?一个太阳就把我们家的烂泥塘晒干了,他结了婚再生个儿子,俩太阳晒着我们,还不知道将来要吃多少苦呢?真是不知道你为什么还能这么高兴?”

那只高兴的青蛙听了这些话,默默地低下了头。

知识品说

太阳的体温

“其实有很多人和青蛙一样,缺乏思想,只会跟着别人瞎起哄。”小夫子不失任何时机地挤兑胖胖的面包达。

面包达揪着衣襟扇着风:“你是在说我吗?我可没跟着起哄啊,我恨这该死的太阳,晒得我头疼。”

“哦,我以为你这么上下扇是表示欢呼太阳如此火辣辣呢。”面包达藏在眼镜后面的小眼睛诡异地笑笑。

小夫子没理他:“你猜现在的太阳是多少度?”

“至少有40摄氏度,我觉得身上像有火往外喷似的。”

“那是你的体温,我说的是太阳的体温。”

“太阳的体温?那我可没测过,用普通的体温计行吗?”

“哼,用什么体温计你也没法测。大约46亿年前,太阳从一团星云变化而来,形成了今天照耀地球万物的太阳。那么太阳就有46亿岁了。太阳能放出热量,照耀大地,是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能量核,能量核由数不尽的发光粒子聚在一起,不时地放出火苗,发光发热。这些发光粒发出的光有300~400摄氏度,而且它们不停地运动着,形成气流,就像一团团火焰。你知道吗?在太阳表面最热的地方温度高达摄氏4300度,而经过漫长的路途到达地球后就没有那么高了。”

“这么说太阳的体温是4300摄氏度了,可为什么我们身边的气温只有几十度呢?”面包达张着嘴,表示万分吃惊。

小夫子继续炫耀自己的博学:“那是因为太阳光穿过大气云层,不断地被阻挡吸收,到达地球时就剩下那么点热量了。”

“哦,你知道得这么清楚,难道你给太阳测过?你是怎么靠近太阳的?”面包达得意地问。

骆驼和阿拉伯人

故事

阿拉伯人向来都把骆驼看做是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夜晚,有一个阿拉伯人坐在帐篷中盘算着这个冬天可能需要更多的羊奶。这时候,帐篷的门帘被掀开了,他的骆驼用恳求的目光看着他,说:“主人,外面的风实在太大了,吹得我眼睛睁不开,能让我把头伸进帐篷中暖和一下吗?”

阿拉伯人温柔地说:“好的。”骆驼轻轻地把头伸了进来。等了一会儿,骆驼又用同样的眼神看着阿拉伯人说:“我的脖子也很冷,我可以把脖子也伸到帐篷里吗?”阿拉伯人又同意了骆驼的请求。  但是过了一会儿,骆驼又说:“我亲爱的主人啊,我这样子实在太难受了,你能让我把腿也放进来吗?”善良的阿拉伯人再次同意了骆驼的请求,但是当骆驼把前腿也放进来的时候,帐篷里已经几乎没有地方了。

可是过了一会儿,骆驼又不满足了,它想让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到帐篷里去。善良的阿拉伯人明明知道骆驼的请求不太合理,但还是答应了。骆驼很不客气地进到帐篷里面去,结果那个阿拉伯人一下子就被挤到帐篷外面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帮助别人,但是不能没有原则地答应别人的要求,否则可能会把自己也搭进去。

知识品说

骆驼没有打喷嚏

面包达翻翻眼睛:“骆驼怕冷吗?我怎么没听说过?”

小夫子叹口气:“幸好骆驼没打喷嚏。”

面包达:“骆驼真的怕冷啊?它为什么打喷嚏?感冒了?”

小夫子摇摇头:“骆驼当然不怕冷了,它有厚厚的毛,毛下有厚厚的脂肪,在身体里储存了许多热量,不管多么冷的天气,它都能保持身体的热量。它可是“沙漠之舟”,要是怕冷怕热的,又怎么能帮人们运送东西穿越沙漠呢。”

面包达的眼睛瞪得溜圆:沙漠之粥?是沙漠地区的关食?《舌尖上的中国》里可没有。P2-5

序言

小夫子是一个有内涵有智慧的孩子。他永远也不会为写作文发愁。

经常有小读者来信,说为写作文苦恼,希望我告诉他们一些写作窍门。我说,多读多看多练。可是,小读者更迷茫了:多读,读什么?我平时也读很多书啊,一本二百页左右的小说,三天就看完了,可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是不会啊;多看,看什么呢?我走在路上也到处看,可不知道大街上的人、车,还有广告牌有什么特别,跟作文也没什么关系呀;多练,练什么呢?我每天都写日记,可是还不见作文水平提高到哪里去。

多读。读书当然要有所选择,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积累大量的素材,充实自己的写作资料库?只读一些小说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可是,许多人都觉得经典文学作品太晦涩,缺乏趣味性,更不知道里面的东西对于写作文有什么用处。

所以嘛,读的同时还要多看。多看也可以说是多观察多思考。如果用小夫子的方法,饶有兴趣地读晦涩的经典文学作品,然后,通过思考找出其中的哲理和知识点,让这些东西不知不觉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打个比方,如果你能从一篇古诗里找到科学知识,还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那么,就说明你的思考是有效的。

多练。多练就是指多写多用。看到什么写什么,把你从小夫子那里得到的知识点用到生活中。当这些知识融入了你的生活,你能够不由自由地就想到去应用,那么,再把这些事记在作文里,不就言之有物了吗?

这就像我们平时吃东西,吃完肉不是立刻就长出肉来,因为这肉里含有铁、脂肪等多种营养。吃进去后,在胃里被磨碎,送到肠道,肠壁选择对身体成长有用的物质吸收,进入血液中,渗入细胞中。这些营养促使我们的身体生长。吃肉,是积累的过程,消化,是吸收的过程,变成营养使我们身体强壮,这是应用的过程。

那么,我今天给大家呈上了一顿丰盛的写作大餐。大家可以全部拿去作为食物积累,然后,慢慢消化,让这些“营养”融于身体中,再试一试:

当你要描述一件事时是不是还说不清?

当你要处理一件麻烦的事情时是不是还慌手慌脚,会不会平静地理清头绪?

当你在考场上面对作文题目时,会不会还是大脑空空?

积累是你在收集智慧,吸收是你在储存智慧,应用是你在展示智慧。总之,希望你能通过读这套书成为像小夫子一样有内涵有智慧的人。

后记

我爷爷和比他出生更早的人,小时候连书都很难见到。家里条件好的可以上私塾读几天书,学学写字。在那个时候能写自己名字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要是会背几首古诗,会被街坊邻居竖大拇指称赞的。他们接受的文化知识全是从街头卖艺、说书唱戏的人那里得到的,是七零八碎的。要是听得糊涂点,杜甫和杜迁是兄弟的笑话也常常出现。而读书多的人大多能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那个时候,孩子一上学,就必须要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背下来,这些书就是那时候的儿童启蒙书。

到了我爸爸那会儿,私塾渐渐消失了,国家建了好多学校,穷人的孩子也能坐在课堂里读书了。这时候孩子的课本里除了古诗词,大多是现在名家写的文章。孩子一入学,先学汉语拼音,然后是汉字的笔画、写法,学校还增加了数学、科学等科目。孩子们再也不用摇头晃脑地天天背课文了,可是,接触古代文化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他们获取古代文化的来源有听评书、看戏和极少极少的课外书,主要是四大名著、《三侠五义》、《聊斋志异》这些。而专门讲古代文化,比如礼仪、诗词的书则很少见了。

在我小的时候,这些古典著作都不太流行了,大家都抢着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青春杂志,更多的是考试辅导书。虽然学校有文学社,可也多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而设的,几乎等同于“作文提高班”,内容也多是练习日记、作文的写法等。古典文学被认为是对作文毫无用处的悠闲品,只有那些酷爱古诗词的同学才会看。

离开了国学著作,对古代人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少了。特别是现在,我们生活在数字创造的社会里,每天沉浸在动画、枪战、都市搞笑、戏说历史这一类的文化氛围中,对古典文学知道的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更别说从中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礼仪和生活习惯了。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身边玩具一大堆,不是游戏就是怪兽,大话这个大话那个,传统文化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这种创意并不是坏事,它们的目的在于娱乐,可是,要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好的途径还是国学。

如果一千年以后的人有幸得到你的日记本,他们从你的日记中知道的不仅仅是你叙述的那件事,而是事情以外的更多东西——我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我们的穿着、我们的发泄方式等。同样,一首古诗,我们除了欣赏古人的行文方式,还会得到诗以外的东西,比如《木兰诗》,它讲了一个女孩替父从军的故事,此外,我们还至少获得四个信息:古代没有女兵,那个时候发生过战争,古代女人的发型有一种叫做“倭堕髻”,古人的布是用织布机织出来的。

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剧不感兴趣了,因为里面许多细节他们看不懂,比如送客前为什么要端茶,来了客人为什么女孩子要“藏”起来,为什么古人不肯剪发?

中国国学,捧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果实,还有文字里藏着的那无法想象的深远的文化内涵。也许在学习的时候并没觉得有什么,可是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这些深藏着的营养,却一点一点地影响着我们。在中国国学的海洋里,全是看不见的营养元素。

“小夫子品文学识百科”丛书是我少儿国学推广作品中的一个小分枝,这套丛书比较特别,它在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但又不是传统的古典的解读,而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品味作品,使文学品味又有新风吹进。而且,这套丛书还依据儿童的好奇和喜欢刨根问底的性格特点,对作品中提出的相关百科知识进行了讲解,使“古味”十足的作品一下子立体起来。其中:

成语、童话、寓言、神话四册,因为改写后语言比较通俗易懂,每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故事,第二部分是知识品说。包含主人公小夫子和面包达对于作品的理解、阅读收获和相关知识解答。在童话和寓言分册中除了有经典作品,还特意选取了一部分当代作家创作的新童话和新寓言。读完经典读新作,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创作的方法和窍门。而且,会觉得“原来童话和寓言就在我们生活中,离我们一点儿也不遥远啊”,让那“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变成了“就在我身边”、“就是现在”啦。

古诗词、古文两册涉及原文,而古文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两册中,除了根据原作者创作作品背景设计了小故事外,还以小夫子的视角进行了有趣生动的赏析,并附有百科知识链接。

总之,尽我所能呈给读者们一本文学咀嚼盛宴吧!有味道不合口的地方尽请提出,或者觉得很可口、营养、很实用都可以将意见发送到fxcf009@163.com。在下次的修订或后续系列创作中,我会及时更换“食材”,调整“烹饪手法及方法”!

书评(媒体评论)

儿子作文一直是弱项,平时也不爱看书,这套书帮了我一个大忙!那么多的写作素材,而且特别有意思!孩子爱看,现在写作文拈手就来,真是及时雨!

——作者的一位好友

我和爸爸都是文学爱好者,可惜孩子没有遗传我们。让他看点儿文学作品,培养点文学素养太难了!这套书有个好处,就是用故事吸引孩子,然后把知识潜移默化地就传递给了孩子,理解起来并不难。

——一位10岁孩子的妈妈董琴

现在看孩子学习,觉得就那点儿知识,真不明白为什么掌握起来那么费劲。后来仔细一琢磨,我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老不开窍吗?一个成语、一篇古诗什么的背来背去也记不住。现在好了,有小夫子带着孩子一起学,孩子学得高兴,学得也快,我自己也解脱了!真是太棒了!

——一位13岁孩子的妈妈顾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6: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