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自李渊建唐到袁世凯窃国之间数十位帝王的历史故事。作者将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翔实的历史资料配以极具欣赏价值的对联、诗词曲赋结合起来,为读者真实再现了自唐至民国时宫廷内一幅幅的逼真全景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佳联中的帝王隐秘(图文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永志强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自李渊建唐到袁世凯窃国之间数十位帝王的历史故事。作者将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翔实的历史资料配以极具欣赏价值的对联、诗词曲赋结合起来,为读者真实再现了自唐至民国时宫廷内一幅幅的逼真全景画。 内容推荐 本书从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皇帝46人大量的对联作品中,遴选了三百余副收入这部著作。遴选的对联既注重故事性,也考虑到工巧谐趣,算得上撷其英华,拾其珠玉,堪称“佳联”。需要说明的是,从同治到光绪,即1862年末至1908年末,慈禧太后是清朝掌握皇权的实际统治者,而且临终还安排溥仪为光绪的接班人。所以,谈清朝皇市的对联,不可回避慈禧太后。还有,窍国大盗袁世凯做了83天的“洪宪皇帝”,也有许多对联故事。所以,将慈禧太后和袁世凯一并列入其中。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为对联作了注释和解读,尽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目录 似曾相识,确是皇帝作春联 嫁唐高宗,武则天巧破机关 歌功颂德,考证对联的来历 百字箴言,传世的警世恒言 疾风劲草,萧璃忠直救太宗 文治武功,女皇帝不让须眉 亦政亦艺,玄宗梨园扮丑角 李白狂放,遭高力士进谗言 梅妃贵妃,势均力敌的情敌 宦官专权,叹文宗回天乏力 宣宗李忱,屡遭迫害隐寺中 安史之乱,大食兵助阵平乱 南唐三主,文采一代胜一代 春联成谶,偶然孕育着必然 马上天子,得天下宁失一山 烛影斧声,赵光义弑兄夺位 作《劝学篇》,激励天下读书人 文明世家,天下陈氏出义门 酒色财气,四人题诗各不同 莲池巧答,何昌言声名鹊起 亡国之君,书画乐理颇精通 诗词曲赋,绍兴天子只酣歌 少年状元,湖南童子破天荒 南宋奸相,贾似道的马屁联 北海琼岛,金章宗的合字对 宋末名家,给元世祖写对联 情同手足,明太祖赠发小联 赐联文臣,与陶安吟对联句 相见恨晚,重用军师刘伯温 一代贤后,街头不慎“露马脚” 赏识奇才,经常吟诗作对句 事必躬亲,还用联语批奏章 微服私访,太祖出联考监生 微服私访,卖藕老农巧对联 齿颊留香,南京名胜古迹联 秦淮河畔,皇帝劝嫖为哪般 修寺赐名,第一人题第一山 重用高僧,御制诗联和碑记 相貌奇异,信手拈来奇趣诗 僧帝帝僧,数十载衣钵相传 道衍谋道,罕见的对联进言 四难奇才,解缙巧对明成祖 一考一赐,皇帝对联定状元 点染写生,遂与宋徽宗争胜 李代桃僵,明英宗两次登基 爱惜人才,常与神童作对句 殿试对句,对联状元显文才 恩将仇报,自古帝王多薄恩 亡国之君,似为父兄背黑锅 首科状元,御赐骑驴进午门 青山不老,看亭前花落花开 一隅亢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见微知著,一粒米中藏世界 千古一帝,脍炙人口十架歌 加强集权,唯以一人治天下 股肱大臣,汉人大臣之典范 嘉应道观,治河能吏的丰碑 康熙乾隆,祭祀大禹题楹联 八旬天子,五代曾孙余一人 白鸭随鹅,毛羽一般声各别 皇帝出对,绝对妙对回文对 急中生智,联息皇帝风流意 君臣对句,芦苇编席席盖苇 龙德中天,乾隆撰的嵌“龙”联 妙联夺魁,状元夫妻对皇帝 南园北造,颐和园题涵远堂 好中选优,乾隆在京的题联 天赐鸿恩,乾隆皇帝济鞋匠 天下第一,妙联一副惊皇上 一塔巍巍,青山不墨千秋画 游龙戏凤,梅凤姐巧对皇帝 清代诸帝,御题孔庙匾和联 三元及第,皇帝亲自赋贺诗 著手成春,皇帝御赐名医联 悲天悯人,数点残灯万姓膏 春光有限,可怜天子出天花 戊戌变法,革新皇帝被害死 末代皇帝,罪犯改造成新人 手握皇权,不是皇帝系太后 窃国大盗,一代枭雄袁世凯 试读章节 李白狂放,遭高力士进谗言 王实甫的《西厢记》剧本的第二折煞尾,张生的唱词开头两句是: 娇羞花解语 温柔玉有香 剧中,把两个典故连用在一起,构成了一副对联,用以表现张君瑞看到崔莺莺之后,心中被唤起的美好印象。这两个典故和两个唐朝的皇帝有关。 其一是“花解语”。这个典故,最初出于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太液池千叶百莲开,帝(指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即杨玉环)宴赏,指妃与左右日:t何如此解语花耶’?”太液池位于唐长安城大明宫内廷中心地区,是大唐王朝最重要的皇家池苑。这里,唐明皇所说的“解语花”,即指贵妃杨玉环。在此之后的古典诗词中,常常用“解语花”来比拟那些聪明美丽而又善解人意的女子。唐朝的自居易、罗隐,宋朝张先等人的诗词中,都从不同的角度用过这个典故。 其二是“玉生香”。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肃宗(唐肃宗李亨)赐李辅国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奇巧殆非人间所有。其玉之香,可闻于数百步。虽锁之金函石匮,终不能掩其气。或以衣裾误拂,则芬馥经年,纵瀚濯数日,亦不消歇。…‘玉生香”(或“玉有香”)也在诗词中屡见,如陆游、刘兼等诗人的诗中都用过。 曹雪芹的《红楼梦》第十九回,目录也用了这两个典故: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读过《红楼梦》和《西厢记》,便能自然而然悟出这两本著作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读西厢”,是全书的一个重要情节。在这个情节中,贾宝玉、林黛玉这一对叛逆者的感情、思想、精神,通过《西厢记》,得以沟通和交流。到了第四十二回,钗、黛之间,关于“西厢”问题,展开一场微妙的思想冲突。毫无疑问,曹雪芹是十分重视,也是十分熟悉《西厢记》的。他在《红楼梦》的创作中,有所联想,有所启发,是很自然的。因此,他在“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第十九回目录,“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似亦顺理成章。 清朝李调元题四川省江油李白故里太白祠联: 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上联以李白奉诏写《和番书》时佯醉,让高力士为其脱靴,以及遵旨写《清平调三章》,杨贵妃为其捧砚的传说,刻画李白刚正不阿、狂傲不羁的性格。下联“参军”即南朝·宋·诗人鲍照,曾为荆州参军。“开府”,即北周诗人庚信,曾任开府仪同三司。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联语借以颂赞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卓然不群。确如贺知章所说是“谪仙”之才。“不让”,与上联的“能使”,用语极传神,活生生地表现了李白的个性。读联犹似读其“传”,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天宝初年,有人把李白推荐给唐玄宗,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他,封他为供奉翰林,要他在宫内写诗作文。有一日来一外国使者,唐玄宗命人写旨回复,可百官除李白外,无一人会外文,所以上联是指他写旨时“豪气压群雄”。 附带介绍一下沉香亭。沉香亭,又称“凉殿”,因沉香木构造而得名,位于西安兴庆公园内,相传为唐明皇与杨贵妃消夏纳凉之地。在某个花开时节的午后,唐明皇携杨玉环在沉香亭赏牡丹品美酒,兴致正高的唐明皇即宣李白为其撰写歌词助兴。借着酒力,李白呼来大太监高力士为其脱去皂靴,又唤贵妃为他磨墨。酒尽诗出《清平调》一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吟罢,挥笔而连成三诗。于是乐师李龟年歌咏,梨园弟子伴奏;连杨贵妃也命人拿来七宝杯,斟满西域葡萄酒,敬于李白;玄宗也忍不住吹起笛子来。一时间,沉香亭内外,牡丹齐放,花香阵阵,歌乐袅袅,一派祥和的景象。这就是上联所说“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李白也曾自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后来用“力士脱靴”来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 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联: 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日神仙笑傲; 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感怨,乍脱去名缰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 上联是说李白救郭子仪的故事。传说有一天,李白在长安街头,看到郭子仪被绑赴刑场,便出面把他救了。后来李白晚年犯罪将处死,郭子仪设法救了李白的命。唐代安史之乱,全靠郭子仪重振山河,那么当年救了郭子仪,并把他荐入朝廷的李白,应该是有很大功劳的,可是并无尺土酬功,最后凄凉的死在采石矶,才留下这样一个风景名胜之地,供当日神仙笑傲。下联讲李白因写《清平调》词三首而被高力士谗害的故事。上面介绍了《清平调》一首。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唐玄宗和杨贵妃听了都很高兴。谁知高力士却进谗言,说歌词里“可怜飞燕倚新妆”,是把杨贵妃比作赵飞燕,因此杨贵妃便恨李白,终于把他“赐金还山”。这本来是李白政治生涯里的一个挫折,而对联作者在下联却用一个“喜”字开头,认为李白如果不受谗言,就不会脱去名缰利锁,而去诗酒逍遥,也就不会留下那么多优秀的诗篇,成为历史上第一流诗人。这是古代评论家的共同看法,但用对联的形式写出而悬挂太白楼上,却更能激起游人对李白的崇敬,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P22-24 序言 对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由上联和下联两行文字组成,字数相等,词类相同,结构相似,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义相关。这种对仗文体,只有单音独体、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词义千变万化的汉字,才能产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拼音和其他民族的语言,都很难作出文字上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 作为对联的作者和读者,我们有对联这枝文学艺术园地的奇葩,实在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它不仅可供吟颂,可供观赏品味,而且以不同的字体写出,又是极好的书法作品。将书法与对联融为一体,翰墨之中品味美文的诗情哲理,词句之间赏观佳书的风神韵致,诚然是人文艺术的完美体现。中国书法博大精深,韵味无穷,篆、隶、楷、草、行诸体,或以雄沉劲健、雍容端朴见长,或以俊秀潇洒、温婉流丽为胜,皆给人陶然兴会的雅逸美感。对联则字句凝练,整齐精严,内容涵盖丰富,凡诗词、格言、警句、谚语乃至白话文皆可,典丽琳琅,文采映耀,实为照人眼目,字字珠玑。春联、喜联用红纸书写,挽联用素色纸书写,堂联以宣纸书写,所创造出的气氛,给人们的感受,又大相径庭。这样,从内容到形式,都独具一格。如此看来,对联是一种汉语言艺术和装饰艺术,是社会生活的高度凝练和艺术化的反映,说它是“国粹”亦毫不过分。尺幅虽小,却可蓄千里之势;寥寥数语,就能写百味人生。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被广泛应用。小至婚丧嫁娶,记事抒怀,大至国家大典,政局分争,无不应用。春联、寿联、挽联、贺联、名胜联、宅第联、答赠联、中堂联,名目繁多。后来,它不仅冲破了一般的喜庆范围,还进入名山大川,佛殿书院,清泉仙洞,画阁芳园,亭榭馆所,而且应用到宗庙祭祀,寿诞生辰,营建修造,落成迁进,出行远游,入学考第,送往迎来……总之,一应大小事务,都有对联作为品题赠答。可谓: 对地对天,天地有情皆可对; 联今联古,古今无事不成联。 研究对联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联肇始于唐代,迄今邈邈然已有千余载。对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固然是自身长期演进的必然,但也与封建帝王对创作的积极倡导和亲自参与不无关系。纵观千百年来的对联史,我们可以看到,历代帝王对于对联的创作、普及和发展都十分重视,有的甚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肩负着国计民生的重担,心里装着封建王朝的宏图大业,却始终不忘对联这一文化形式的发展和普及。由此可以看出帝王对联的历史价值。他们的目的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尤其是有“对联天子”之称的明太祖朱元璋,在他大力倡导下,对联发展被推向新的高潮。据清人陈霎瞻《簪云楼杂说》:“春联之役,自明太祖始。时帝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一道圣旨,举国上下到处都张贴春联迎新年。有明一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他们之间产生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和轶闻趣事。为了纪念朱元璋对楹联的贡献,孙家鼐为南京朱元璋的画像写了副对联: 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 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 这副对联将朱元璋一生的经历,用三十二个字就概括了,可谓遣词准确,用字精练。 诚然,对联是方块汉字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如辽国(契丹族)、西夏(鲜卑族)、元朝(蒙古族)等,坚持实行二元政治,汉化色彩始终不明显,同时汉化有一个长期衍变的过程,加上皇帝又大都不通汉语,自然就冷落了对联。即使这样,一些皇帝对于对联也是感兴趣的,本书收入的宋末书法家赵孟頫给元世祖忽必烈写对联的故事就是例证。而金朝(女真族)自第三个皇帝熙宗改制以后,就完全抛弃了女真旧制,全盘采用汉制,学习汉语,研究对联。熙宗皇帝就是一个典型的汉化女真人,关于他对汉文化的态度,《大金国志》有一段极生动的描述:“熙宗自为童时聪悟,适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韩叻及中国儒士教之。后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綦象戏,尽失女真故态矣。视开国旧臣则曰‘无知夷狄’,及旧臣视之,则曰‘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第四个皇帝海陵王与熙宗的汉化程度相若。他曾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归潜志·卷第一》记载,他在别人的扇子上欣然题写了一副对联: 大柄若在手; 清风满天下。 海陵王迁都燕京,开辟了燕京的新纪元,从而成为元、明、清各代的首都,这不能不说是海陵王的一大功绩。他在位13年,不断推行封建化和汉化改革,发展文化教育并实行科举制,大胆改革中央到地方的官制,不拘一格地任用不同民族出身的官员,限制贵族特权,使大金国继续稳固地向前发展。当然,金代最趋文雅、最擅诗赋的皇帝无疑要算第六个皇帝金章宗,本书还收有他的对联故事。 清朝是满族建立和统治的,大概因为满族是女真人后裔的缘故,清朝皇帝们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有之。为此对联在清朝迎来了鼎盛时期。清高宗乾隆皇帝有“对联圣手”之称,一生创作对联约有几千副。 积极参与对联创作的帝王代不乏人。作者从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皇帝46人大量的对联作品中,遴选了三百余副收入这部著作。遴选的对联既注重故事性,也考虑到工巧谐趣,算得上撷其英华,拾其珠玉,堪称“佳联”。需要说明的是,从同治到光绪,即1862年末至1908年末,慈禧太后是清朝掌握皇权的实际统治者,而且临终还安排溥仪为光绪的接班人。所以,谈清朝皇市的对联,不可回避慈禧太后。还有,窍国大盗袁世凯做了83天的“洪宪皇帝”,也有许多对联故事。所以,将慈禧太后和袁世凯一并列入其中。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为对联作了注释和解读,尽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毕竟本人学识浅陋,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指教。 休闲时,赏读《佳联中的帝王隐秘》,怡情悦性,游目骋怀,不亦乐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